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茶乡少年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王一梅
出版社 新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男孩吴羽峰与小伙伴在岛上恣意地成长,他们一起挖芦芽、赶木图鸭,一起帮家人采茶、种树、养鸭,享用着大自然的奇妙馈赠,守护着这里每一棵独特的茶树和果树。
干旱来袭,茶树焦叶,料红橘滞销,村民大规模砍伐本地茶树和果树,改种外地品种,吴羽峰和爷爷却初心不改,潜心研制出“老吴红茶”。经过这场变故,村民幡然醒悟,靠着被小伙伴隐藏起来的五棵果树开启生态种植,但小伙伴也从此分离……
十年后,一场炒茶大赛让昔日的小伙伴重聚,他们将秘而不宣的制茶技艺和新技术传给新一代少年。这些少年在几代茶人的悲欢离合中成长与蜕变,对这片土地也有了更深沉的热爱……
作者简介
王一梅,一级作家,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就职于苏州市职业大学。
出版长篇童话《鼹鼠的月亮河》《木偶的森林》等,系列故事《土怪黑塔》《红花草原》等,小说《城市的眼睛》《合欢街》等,短篇童话集《书本里的蚂蚁》等。
作品荣获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五届国家图书奖等奖项。《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入选全国统编版三年级小学语文教材。
目录
1 芦芽短短
2 新来的汪老师
3 遇见丁阿婆
4 羽峰躲起来
5 制作碧螺绿茶
6 一起来数鸭
7 制作红茶
8 料红橘成熟了
9 严大萍家的风波
10 爷爷的树
11 爸爸的船
12 丁宝茶树
13 乌牛早来了
14 老吴的秘密
15 茶果间种模式
16 树的名片
17 告别茶山
18 冠军归来
19 养蜂人的孩子
20 泥土的味道
21 火与水
22 同心岛柴茶
23 团圆
24 芦芽尖尖
后记 我的农民朋友
导语
《茶乡少年》讲述了不同时代的两个茶乡少年成为一代制茶大师的动人故事,展现了生态保护和传统制茶工艺的传承,以及乡村振兴的重要主题。
这里是茶乡少年成长的地方,白帆飘扬,湖水欢腾,茶树芬芳。只要付出时间和爱,这片土地总能带来惊喜。
风光旎旖的太湖绿山岛上,男孩吴羽峰与渔民孩子丁宝、养鸭家的孩子张桐花、果农的孩子大萍恣意地成长着,守护着这里每一棵独特的果树和茶树。
后记
我的农民朋友
每年,画家大帆都会带
着一群孩子,到叶米英家的
山上采摘碧螺春茶叶,画叶
米英炒茶,听叶米英唱山歌
。孩子们在感受山林之美的
同时,懂得了生态种植茶树
的美好,感受到了中国茶文
化的源远流长。孩子们在看
茶农种茶、浇水、剪枝、除
虫、施肥、采茶、炒茶时,
也体会到了“劳动创造了美
好的生活”。
大自然,对孩子来说是
天然亲近的、有趣的课堂。
而植物怎样生长,农民如何
劳作,对孩子来说,都是非
常有趣的故事。
大帆愿意让孩子们看见
这些故事,我也一样。
2001年,我和太湖西山
镇农民叶米英相识。她说着
苏州口音的普通话,家住在
一座山谷的最里面。沿路进
去,能看见家家门口的银杏
树都挂着100多年古树名木
特有的树牌。秋天的时候,
这些古老的银杏树一片灿烂
,照亮了整座山谷。我把这
座山谷写进书中,称之为“
银杏谷”。
叶姐吃苦耐劳,她开山
种树,养鸡养鸭,担水施肥
,进城卖山货,无所不能。
当然她最大的本事是炒制碧
螺春茶。她有一双奇妙的手
,手掌厚实,有火的烙印,
她的手就是她炒茶的“铲子”
。她炒出来的茶叶,干干净
净,干而不焦,脆而不碎,
形状卷曲,味道醇香,泡一
杯,茸毛在水中荡漾,茶叶
像花儿开放;喝一口,缕缕
水流直钻心底,仿佛拥抱了
整个春天。有一年,叶姐带
着一小罐茶叶到我家里,兴
奋地和我分享这些茶叶、这
份快乐,她刚刚在当地炒茶
比赛中得了第二名。
我写《茶乡少年》中的
老吴家,他家中的布局基本
来源于叶姐家。而文中吴羽
峰爷爷、丁阿婆的形象,则
来源于叶姐的老公、叶姐的
婆婆,他们代表着西山传统
意义上的茶农,爱太湖,爱
山,爱树,感恩土地。是太
湖养育了他们,大山锻炼了
他们。
太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
之一,有“七十二峰、四十
八岛”的说法,其中18座岛
屿有人居住。西山岛是太湖
中最大的岛屿,也称洞庭西
山,现称金庭镇。从前,这
里因四面环水,叶姐等西山
岛农民唯有依靠船只摆渡才
能与外界往来。1994年10
月25日,太湖大桥正式通车
,西山岛人结束了千百年来
摆渡出入岛屿的日子。太湖
大桥,全长4308米,181孔
,由3座特大桥组成,是我
国内湖第一长桥,如同飞舞
的银链,飘落在太湖群岛之
间,美丽壮观。大桥的出现
,给西山岛带来了巨大变化

……
时代在进步,赋予一代
又一代茶乡少年更多的选择
,也给予他们责任。如今,
西山镇政府在保护原生态小
叶茶方面做足了功夫,他们
给每一棵古茶树发保护费,
提供技术支持,给茶农建造
通水到山的灌溉工程,还建
造酵素池,大力推广用酵素
来养护茶树、养护山林。他
们为碧螺春茶的品质制定标
准。当地小学开设了茶叶课
程。热爱这片土地的太湖茶
人走出了一条科学生态的发
展之路。
不知不觉中,我认识了
许多农民朋友。和他们在一
起,我时时感觉到生活的生
动和踏实,他们让我看见中
国农民的智慧与勤劳,看见
他们对土地的热爱,看见他
们用双手描绘出的生动的美
丽乡村。
二十年的友谊,让我的
生活中充满茶香,弥足珍贵
。我不像画家大帆可以用色
彩和线条直观地表现茶乡之
美,我只能努力写一本《茶
乡少年》的书,让小读者们
看见他们的耕耘,以此向他
们致敬,我亲爱的农民朋友
们。
王一梅
精彩页
太阳刚露出水面,一望无际的湖面被照得红彤彤的,薄薄的水汽弥漫着。
“突——”吴羽峰听见太阳升起来的声音,这是他看着太阳跃出太湖时,脑海中想出来的声音。此刻,,太阳光已经把他的侧影照射得像剪纸画中的人物。
张桐花也听到了太阳从湖面跳出来的声音,她家的鸭子也一定会被“突——”的声音惊醒,然后拍着翅膀嘎嘎嘎地扑进太湖。来到太湖绿山岛之前,张桐花和爸爸妈妈住在安市鱼山村,距离太湖很远很远。那里也有湖,不过那里的湖和大湖比起来显得很小,湖的一边是高山,太阳是从山后面冉冉升起的。
这时候,薄薄的水汽和漫天的云融成一片。光线越发强烈,由红光变为金光,终于,穿透云层和水汽从远处蔓延到岸边。波浪的曲线、岛屿的轮廓、鸟儿飞行的弧线、湖边湿地、堤岸、一棵树、一株油菜花,依次清晰可见。
水活跃起来,掀起微微的浪头,浪尖上闪着金色光芒,老旧的木色渔船上下起伏。如果不是船锚紧紧扎进了岸边的泥土里,船也要漂走,去湖中寻找光了。
靠近岸,是一片湿地,有刚刚萌芽的芦苇,看似稀松平常,却常常给孩子们带来惊喜和意外收获。
三个孩子正卷着裤腿,时而在湿地里啪啪奔跑,时而停下挖着淤泥,仿佛在寻找什么宝贝。
“咕咕咕——咕咕咕——”吴羽峰直起腰,仰头对着空旷的湖面,模拟起黄鹂鸟的叫声。据说,黄鹂鸟“咕咕咕——咕咕咕——”叫的意思是:我想交一个朋友。不远处,穿红蓝格子服的严大萍从淤泥中摸出一个河蚌,像丢沙包一样把河蚌扔给张桐花,同时,她也模仿着黄鹂鸟的叫声,“咕咕咕——咕咕咕——”。
湖水很凉,虽已是三月下旬,可没有哪家的大人会允许自家孩子脱了鞋站在湿地里的。这几个孩子是背着大人来这里的。
湿地里有一个又一个露出水面的芦苇笋,高矮不一。高的芦苇笋超过了孩子们的腿肚子,笋尖尖上抽出一点点绿叶子,就像竹林里的竹笋一样,一节一节地显露出拔节的样子;矮的芦苇笋只显露出一点点笋尖尖,红褐色的笋衣包裹得很紧。而孩子们正在寻找的不是水面上生机勃勃的笋尖尖,而是藏在淤泥里的白色芦芽。
“快看啊,我又挖到一个!”严大萍举起了手中的大芦芽,她每挖到一个就会大声叫唤。严大萍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子,梳着两个低垂在耳边的小辫子。
而吴羽峰正撅着屁股,手和脚同时浸在水里,他弯腰的姿势能让人看见他粗壮的腿。他正摸着芦芽,看见严大萍那件红蓝格子的衣服映在水中,和整个湖面的光影融合成一幅画。蓝色的天空下,严大萍微黑的手拽着一个大大的芦芽,她晃动了几下手臂,用力将它扔到岸边。吴羽峰倒着做了一个竖起拇指的动作。
严大萍是住在银杏谷的孩子,她喜欢泥土,淤泥也喜欢。当她的脚背被淤泥包裹时,她感觉自己像一株植物,能感觉到淤泥给予她的暖意,这是春天的温度。
在远一些的地方,传来张桐花低低脆脆的声音。“大萍,我也挖三个了。”张桐花把自白的芦芽抛向岸边,结果却掉在了岸边的芦苇丛中。但此刻的她是伙伴中最快乐的一个。她知道,伙伴们是为了她才来挖芦芽的,她很感激。她时不时用手撩开刘海儿,头发和脸上都糊上了黑色的泥浆。
吴羽峰挖到一个白中带青的芦芽,放到鼻子下闻闻,再放进嘴里咬一下,深吸一口气,抬头看看天空中飞舞的白鹭,轻轻地说:“这个,不甜了,再过三天,木图鸭就要来了。”说完,他并没有把这个芦芽扔到岸上,而是按回淤泥里。因为这个芦芽长老了,不好吃了。
堤岸上已经有一堆芦芽了,一个多小时,三个孩子挖到了不少。
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