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在科学社会学和科技政策方向耕耘数十年的成果荟萃。在理论上,既有对默顿科学社会学传统的继承,也有对新兴的科学技术学的倡导和探索。在实践上,几代人积极参与科技政策的建言与制定,涉及的问题从同行评议到科技创新、从本土实践到国际比较,为科技政策界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风险社会也进人我们的研究视野。 本书作为国内第一个科学技术学建制机构的阶段性成果总结,既可作为科学社会学和科技政策方向的参考书,也可作为了解我国科学技术学发展的一个窗口。本书适合科学社会学、科技哲学、科技史方向的学生、学者阅读。 作者简介 王程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兼任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医学与哲学》、Asian Journal of Medical Human-ities等期刊编委。曾先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访问。著有《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场饮食社会学的冒险》等。其学术重点关注信息技术和医疗基础设施的历史及其重组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相关研究发表在Medical Anthropology、《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学研究》等中外文期刊上。 目录 总序 前言 走向科学技术学的理论探索 论走向科学技术学 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杨柳青年画木版技术变迁 从“统治”到“治理”—疯牛病危机与英国生物技术政策范式的演变 从意识形态批判到“交往理性”构建—深度解释学视域中的哈贝马斯技术批判理论 科学社会学视野下的默会知识转移—科林斯默会知识转移理论解析 STS的发展图景及其展望—4S学会前主席迈克尔·林奇专访 声音研究—一个全新的STS研究领域 科学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科学共同体 中国科技系统中的“系统失效”及其解决初探 科学知识生产的动力—对默顿科学奖励理论的批判性考察 后默顿时代科学社会学述评 科学家在决策中的角色选择—兼评《诚实的代理人》 在航天工程创新空间中选择与建构—王永志创新思想案例研究 产权制度创新—科学是如何职业化的 中国科学社会学的演进:路径、特征与挑战 “马太效应”与科研网络中的择优依附 社会形塑与国际比较中的科技政策 同行评议中的“非共识”问题研究 转型期俄罗斯科技政策分析 俄罗斯科技创新体系改革进展 美国科研机构的利益冲突政策的缘起、现况与争论 政策范式的社会形塑—以《美国竞争法》为例 科研立项中的利益冲突—对美国超导超级对撞机的案例研究 从国家创新体系到创新生态系统 国家创新体系: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互动 从产学合著论文看中国产学科技知识生产合作—以中国制药工业为例 从“创新系统”到“创新生态系统” 走向创业型科研机构—深圳新型科研机构初探 脱耦中的合法性动员对南方某大学孵化器的扎根理论分析 论公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向后学院科学转型中的海洋科研机构—MBARI及其启示 基于ANT视角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机制研究—以闪联联盟为例 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内涵、类型及特征探析 风险社会中新技术的社会治理 风险决策背景下的预警原则争议及启示 “后信任社会”视域下的风险治理研究嬗变及趋向 大数据征信的隐私风险与应对策略 美国灾害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文地理学传统—以科罗拉多大学自然灾害中心的体制化为个案 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发展、风险挑战与秩序重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