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覆舟的愉悦》为“意大利隐逸派鼻祖”翁加雷蒂的诗歌精选集,中文世界首次全面译介。翁加雷蒂同时也是第一位将真正的形式革新引入到意大利诗歌语言中的诗人,是欧洲现代派诗歌的先驱。 翁加雷蒂素有“语言的炼金师”的美誉。早期诗风简洁短仄,势如闪电,每个音节雷霆万钧,令人猝不及防。意象所至之处,精确俭素的短句击中直觉的顿悟,呈现出强劲而不失澄澈的巨大表现力,表达出介于感官与顿悟之间令人叹为观止的惊奇。 其后,他摒弃了偏爱的短句,回归意大利传统的十一音节诗句,作品随之转向长诗。时代的灾难,文明的崩塌,个人如覆舟般的命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悲剧感相互交织,组成了贯穿翁加雷蒂后期诗歌的主题变奏。 目录 历史的招魂者(福尔克·鲍尔蒂纳里) 永恒 厌倦 东方 或许会诞生 非洲的回忆 五月的夜晚 画廊里 悲欢离合 记忆中 沙漠整洁的金色 守夜 今晚 沉默 重量 兄弟们 曾经 我是一个造物 半寐半醒 河流 朝圣 千篇一律 美丽的夜晚 天地 昏昏欲睡 卡尔索的圣玛尔提诺 分离 意大利 告别 覆舟的愉悦 圣诞节 夜晚的石灰岩溶洞 清晨 安眠 远方 享受 另一夜 六月 火焰玫瑰 流浪者 宁静 士兵 孤独的梦 卢卡城 祈祷 哦,夜晚 利古里亚的寂静 回忆非洲 岛屿 湖 月亮 树 夜晚 安魂曲 三月之夜 七月 天后朱诺 八月 一缕空气 一切忧郁 海滨浴场 如同它自己 回声 最后一刻 微风 源泉 两则注释 黄昏的 红与蓝 寂静 宁静的 黄昏 上尉 初恋 母亲 1914—1915年 怜悯 诅咒 时间的意识 第一歌 第二歌 第三歌 第四歌 第五歌 第六歌 贝督因人之歌 谣曲 “当每一缕光线都寂灭” 序曲 哪一声呼号 不复有重量—给奥托内·罗萨伊 群星璀璨的寂静 若你,我的兄弟 日复一日 苦涩的和弦 你粉身碎骨 还有你,我的河流 穷人的天使 请别再吵闹 大地 听到成为可爱的死者的我的言语 狄多灵魂状态的描述性合唱 诗人的秘密 终曲 你呐喊:我窒息 飞翔 应许之地的最后诗篇 无言的谣曲 永远 夜无时无刻 你的光芒 夜晚迫在眉睫 享受 以灼热 星辰 孤独 给自己的生日祝福——致贝尔托·里奇 1966年9月13日 命运 呼喊 空虚 序言 历史的招魂者 福尔克·鲍尔蒂纳里 开篇之初,一份简单、耳熟能详的简介是合宜的, 因为,人生履历中的某些要素已然在其生存构成和文化 构造中变得举足轻重,也因此会在朱塞培·翁加雷蒂( Giuseppe Ungaretti)的诗歌中得以触及。1888年2月 10日,翁加雷蒂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一个意大利侨 民家庭,双亲系卢卡城圣孔库迪奥(San Concordio) 人,因作为开凿苏伊士运河的工作人员而移民于此。诚 如另一个生活在埃及的意大利作家恩里克·佩阿 (Enrico Pea)所描述的那样,翁加雷蒂于1912年赴巴 黎求学之前,曾就读于雅各伯瑞士法语学校(Ecole Suisse Jacob)并与亚历山大的无政府主义者有所接触 。在非洲度过的青少年时光,以某些关键字眼,如荒漠 、游牧民族、绿洲、贝督因人、茉莉等,丰富着他的诗 篇,成为那段历史的招魂者,满载着象征意味。 在巴黎求学期间,翁加雷蒂接触到当时欧洲的先锋 艺术家。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翁加雷蒂以普通 士兵身份应征入伍,在卡尔索和法国前线作战。战后返 回巴黎,直至1921年移居罗马。那么,可以将其定义为 法语诗人吗?毫无疑问,是的。翁加雷蒂的首批诗作系 法语写就,而法国诗人也是他最初的启蒙老师(这条脐 带从未真正被剪断过)。 那些年,意大利人民过得并不太平,反而是备受煎 熬。1936年,翁加雷蒂受巴西圣保罗大学之邀,前往当 地教授意大利语言文学。在此期间,翁加雷蒂承受了丧 子之痛,其第三部诗集《痛苦》(Dolore)中的部分诗 作即为悼念幼子的。翁加雷蒂在大洋彼岸任教至1942年 ,同年返回罗马,任罗马大学意大利现当代文学教授, 直至1958年退休。1970年6月1日逝世于米兰。 从上述简略的人生历程可以看出,翁加雷蒂从20世 纪初的巴黎文化环境中汲取养分,那是一个面临着严重 思想危机的时代,一切价值观、文化架构及系统均遭到 严峻的质疑,以法国首都为中心,诗歌、音乐、造型艺 术均爆发了前卫革命,上述革命的几乎所有头面人物都 齐聚于此,从毕加索到斯特拉文斯基,从马里内蒂到康 定斯基,从阿波利奈尔到格特鲁德·斯泰因等。在巴黎 ,翁加雷蒂结识了索费齐和帕拉采斯基,也是在这一时 期,开始了和意大利前卫杂志《拉切巴》(Lacerba) 的合作。他的第一批诗作(大约创作于1914年)于1915 年分别发表于《拉切巴》(Lacerba)及《黛安娜》 (La Diana)上,追根溯源,不难看出拉弗格,尤其是 阿波利奈尔和马拉美的影子,阿波利奈尔也同样影响了 克拉齐尼、帕拉采斯基、索费齐。 翁加雷蒂第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被埋葬的港口》( Porto Sepolto)1916年出版于尚是战场的乌迪内, 1919年再版时增加了《最后的日子》(Derniersjours )里的部分法语诗,并更名为《覆舟的愉悦》 (Allegria di naufragi)。该诗集于1923年再版时 又被重新命名为《被埋葬的港口》,而1931年再版时最 终定名为《覆舟的愉悦》。翁加雷蒂曾经写道:“许多 人十分好奇我为何将第一本诗集命名为《被埋葬的港口 》。大约16和17岁,或者稍晚,我结识了两位年轻的法 籍工程师蒂勒兄弟:让和亨利。我们共同的兴趣便是写 作……这两位朋友从其父亲手里继承了许多精心筛选的 藏书,并以当代诗人与作家的作品丰富了这批富有浪漫 主义色彩的藏书……蒂勒兄弟曾多次向我提及一个港口 ,一个被湮没的港口,其历史甚至可追溯至托勒密时期 ,证明亚历山大之前就存在着一个同名的港口……对于 其历史,我一无所知。我的故乡之城日益憔悴并渐渐消 逝。假如一切都荡然无存,甚至连前一刻发生的事情都 无法存续,我们又将如何重觅其根源?……书名便来自 那个港口。”在另一处,翁加雷蒂也提到:“任何一个 被湮没的港口也是一切我们无法解读的秘密。” 对于第二个书名,翁加雷蒂解释说:“很多人认为 诗集原来的名字—《覆舟的愉悦》,有些怪异,如果周 遭的一切不是时间的遇难者,不被岁月吞没、窒息、折 磨,或许才是真正的非同寻常。一切的瞬间因其稍纵即 逝而带来欣喜,这瞬间,是唯有爱可以从岁月的手中扯 下的瞬间,这爱,是死亡也无从战胜的爱。正是从那里 ,若死亡君临的感觉无从驱散,瞬间的欣喜,那喜悦的 泉源将永不会涌现。” 从以上两段互为补充的表述中(围绕某些字眼如瞬 间、虚无、秘密、岁月、爱、死亡、意识等),人们不 但能够捕捉翁加雷蒂第一本诗集的思想,甚至还包括诗 人的整体诗学,这一诗学体现在其形式、结构、哲学要 素当中,发展、演化,但从不自相矛盾,也从未被超越 。一本诗集的每一次再版,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作品修 订,某些诗作修改程度之大,简直可以新作等同视之( 不过,并不因此损害此前作品的本质),这一修改也是 首批批评成果,也就是说,翁加雷蒂的诗,处于运动之 中。 的确,从帕拉采斯基到里波拉,从索费齐到斯巴尔 巴罗,几乎每个作家的作品都会出现重写和变动,通常 是为了删减一些过于前卫或“非诗”的表达和形式,从 而在最大程 书评(媒体评论) 朱塞培·翁加雷蒂:欧洲现代派诗歌先驱,“ 意大利隐逸派鼻祖”,被誉为“语言的炼金师” 在翁加雷蒂那里,每一个词,都是在深渊中长 久打捞的结果:诗人有点像潜水员,旨在使事物隐 秘的真理重见天日。 勒内·夏尔:“在我的心目中,翁加雷蒂一直 是意大利20世纪☆伟大的诗人。” 孔蒂尼:“翁加雷蒂是第一位将真正的形式革 新引入到意大利诗歌语言中的诗人。” 强烈的震颤与水晶般的清澈,简体中文世界初 次引进,知名译者刘国鹏意大利文直译 早期他偏爱富于节奏和刺激的短诗,诗风简洁 短仄,势如闪电,每个音节雷霆万钧,呈现出强劲 而不失澄澈的巨大表现力。 其后,他摒弃了偏爱的短句,回归意大利传统 的十一音节诗句,作品随之转向长诗。 他把意大利古典抒情诗同现代象征主义诗歌的 手法融为一体,刻画丰富的内心世界。 “俄耳甫斯诗译丛”装帧升级:从国内首个高 档软精装诗歌译丛,到国内首个布面手账式精装诗 歌译丛 知名设计师陆智昌装帧设计,布面无凹槽精装 ,媲美手账的精巧尺寸与适宜手感。 “一粒发狂的酵母,造就的清澈的奇迹”:封 面以浅蓝色和墨水蓝呼应翁加雷蒂诗风水晶般的清 澈与强劲的表现力。 爱德出品,日本小森机印刷,印制精良;内文 选用优质胶版纸,易于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