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风险社会中的刑法(第2版)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作者 劳东燕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当下的中国已身不由己地置身于全球性的风险社会,由此不得不直面与处理诸多新型的社会问题,刑法作为社会治理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因而面临如何应时而变的重大课题。与其他风险刑法理论只关注局部或特定领域不同,本书以风险社会为背景,来审视外部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如何对刑法基础理论形成全面的冲击。
本书的上篇旨在从宏观层面全面勾勒与描绘刑法体系所经历的重要变动,分析这些变动所具有的共同本质,并力图揭示促成这些变动的社会根源。下篇进行专题性探讨,按阶层论的体系顺序进行编排,从因果关系与结果归责、故意、过失、危害、不法、罪责和违法性认识等基本概念或制度切入,单线梳理其所经历的演变及带来的影响后果。
本书在原版基础上做了大幅度修订,使得论题更为集中,语言更为凝练,风格更为鲜明,全面而深入地清理与探讨现代社会的风险社会性质对刑法理论的构建产生的重大影响。
作者简介
劳东燕,女,浙江绍兴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刑法、比较刑法。曾先后在德国慕尼黑大学(2002—200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与耶鲁大学(2006—2007年)、日本名城大学(2014—2015年)访学。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国社会科学》《中外法学》《政法论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出版专著有《罪刑法定本土化的法治叙事》《刑法基础的理论展开》,另参与撰写著作及教材多部,译作若干部。博士论文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2005年),另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系清华大学的学术最高奖,2008年)。
目录
导论
上篇 风险社会中刑法理论的宏观思考
第一章 风险社会与预防型刑法体系
第一节 风险社会中的风险性景观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与风险社会理论
第三节 风险社会理论中的“风险”
第四节 预防主义刑法体系之兴起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刑法体系的演变概貌之勾勒
第一节 风险社会中的刑法理论危机
第二节 法益论在当代的流变与困境
第三节 刑事责任根据的结构性嬗变
第四节 遭遇隐蔽重构的教义学理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刑法体系应变性机制之构建
第一节 政策作为刑法体系的构造性因素
第二节 政策的基本功能与刑法的政治化
第三节 借助制度技术锻造刑法的适应性
第四节 通过刑法解释构筑体系的应变性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风险刑法理论的立场与选择
第一节 预防刑法对自由刑法的全面侵蚀
第二节 风险刑法理论的研究进路与立场
第三节 借助原则实现对预防刑法的制约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风险刑法理论的检视与省思
第一节 风险刑法理论对刑法体系的意义
第二节 风险刑法理论的研究范式之反思
第三节 实现社会理论与刑法理论的沟通
第四节 风险刑法理论的体系化如何可能
第五节 本章小结
下篇 风险社会中刑法理论的具体展开
第六章 风险分配与刑法的因果关系
第一节 风险分配与刑法的归责判断
第二节 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规范反思
第三节 刑法因果关系中的三对范畴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事实因果与结果归责的类型
第一节 “归因-归责”二分说框架的问题
第二节 传统刑法理论中结果归责的类型
第三节 概率提升型结果归责理论的兴起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果归责理论的类型学展开
第一节 归责理论的范式转变与类型思维
第二节 不同结果归责类型的规范性解读
第三节 各归贵类型在实务案件中的适用
第四节 探求刑法中事实因果的判断标准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犯罪故意论的反思与展望
第一节 意志因素是否具有独立的价值
第二节 故意是否等同于有认识的罪过
第三节 从结果本位到行为本位的转变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模式
第一节 当前四种主要理论的评析
第二节 故意认定标准的公式表达
第三节 犯罪故意谱系表及其说明
第四节 故意的要素分析及其适用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过失犯中预见可能性理论的反思与重构
第一节 为什么重视对结果的具体预见可能性
第二节 传统过失理论的归责机制之功能缺陷
第三节 预见可能性在过失犯构造中的新定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过失犯理论重构的正当性论证与适用
第一节 重构后的预见可能性与刑法中的自我答责
第二节 重构后的预见可能性合乎责任主义的要求
第三节 预见可能性与过失犯罪案件的区别化处理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十三章 危害性原则的功能转型与现实困境
第一节 风险控制与刑法的危害评价
第二节 刑法中危害概念的内涵裂变
第三节 危害性原则基本功能的转变
第四节 危害性原则背后的刑法困境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十四章 不法论的主客观之争与类型化解读
第一节 刑法中不法论的前期演变
第二节 刑法中不法论的当代发展
第三节 刑法中不法论的类型解读
第四节 不法论主客观之争的中国语境考察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十五章 着手理论与刑法中不法的成立根据
第一节 刑罚的目的与未遂犯中的着手理论
第二节 未遂犯着手理论在当代的发展走向
第三节 刑法中危害结果与不法的成立根据
第四节 对未遂犯中着手理论的反思与总结
第五节 主观未遂论兴盛的社会背景与危险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十六章 罪责论的意义裂变与规范重构
第一节 规范责任论与期待可能性理论之间
第二节 罪责的客观化与期待可能性的命运
第三节 罪责的社会化与规范责任论的重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十七章 违法性认识问题的根源之探究
第一节 大陆法语境中的“不知法不免责”
第二节 普通法语境中的“不知法不免责”
第三节 知法的推定与治理方式的理性化
第四节 “不知法不免责”的诸理论根据评析
第五节 违法性认识问题凸现的原因探寻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十八章 责任主义与违法性认识问题
第一节 违法性认识问题的责任主义性质
第二节 违法性认识背后的责任主义困境
第三节 刑法的风险规制与责任主义之间
第四节 我国实务的违法性认识问题反思
第五节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十年回想
序言
《风险社会中的刑法》
自2015年出版至今已有八
年,在获得刑法学界关注的
同时,也遭到一些批评。这
些关注和批评于我而言,是
莫大的鼓励。无论是赞誉还
是批评,都表明本书的相关
研究及其结论被认真对待,
有助于我对书中相应内容进
行省视与反思。
值此再版之际,有必要
对三个方面的问题作出说明

首先,本书关注的核心
命题是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
,刑法理论如何根据外部环
境的变化而作出适应性的调
整。在相当程度上,本书更
为关心刑法理论如何变化,
尽管在有些部分对应当如何
变化也表达了初步的立场。
这意味着,本书对实然与应
然之间是作明确界分的。从
书中对刑法基本原理与基础
概念所经历变化的描述或勾
勒,并不能想当然地推导得
出我对于这样的变化是全盘
赞同的。在当初出版本书时
,由于对其中很多理论应当
如何发展缺乏成熟的见解,
故而论述的重心更多地放在
变化如何发生以及为什么会
发生的问题上,而对相关刑
法理论应当如何选择发展的
方向做了留白式的处理。这
样的留白处理可能容易引起
误解,且在事实上成为引发
诸多对我所主张的风险刑法
理论的批评的肇因。
从早期的相关研究开始
,我便意识到,刑法理论朝
政策化、预防化方向的发展
,一方面因其具有现实的社
会基础而表现出必然性的面
向,另一方面,这样的发展
所蕴含的内在危险也一直是
令人担忧的。我在2007年
发表的《公共政策与风险社
会的刑法》(《中国社会科
学》2007年第3期)一文中
对此有过明确的表达。只是
由于精力所限,在此后相当
长的时间里,我对于如何控
制预防主义刑法的危险未作
进一步的探究。
其次,本书与我后续有
关刑事政策与功能主义的研
究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关联
。可以说,本书与我后续的
研究始终贯彻这样一条主线
,即刑法作为法律系统的组
成部分如何合理地发挥其社
会功能。这也使我的相应研
究,即便涉及的是具体个罪
的教义学构建,也往往立足
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进行考
虑。
如果承认刑法理论需要
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做出
适应性调整,则如何为刑法
教义学体系与相关领域的理
论发展锚定方向,并为这样
的调整提供方法论上的加工
与支持,便是需要进一步探
究的命题。基于此,在完成
本书的研究之后,我花了颇
多的时间与精力,思考在刑
法教义学体系内部如何构筑
能够实现自我演变的发展机
制。此方面的相关研究大体
可分为两个部分,即刑法解
释论层面如何完成方法论转
型与犯罪论体系层面如何实
现理论性重构,以期为整个
刑法体系的适应性调整提供
必要的支持。有关刑法解释
的部分,相应研究成果已汇
集在《功能主义的刑法解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年版)一书之中。在
该书中,我力图在推进刑法
解释论完成适应性调整的同
时,就如何控制刑法解释的
功能化与实质化所蕴含的危
险提供基本的框架。这也是
对预防主义刑法的危险所作
的回应。有关犯罪论体系的
部分,目前尚有部分章节未
完成,预计在未来两年内可
结集出版,初步考虑的书名
是《功能主义的刑法体系》
(或《功能主义的刑法理论
》)。
最后,本书的新版相对
于旧版所作的修改主要在于
增加了四章内容,调整了个
别章节的顺序安排,同时对
一些具体的论述做了相应的
处理。IH版的不足之处在于
,内容的完整度不够,同时
体系性上也有明显的欠缺。
这次修订主要做了三个方面
的工作:一是增加了四章内
容,分别是第三章“刑法体
系应变性机制之构建”、第
五章“风险刑法理论的检视
与省思”、第十一章“过失犯
中预见可能性理论的反思与
重构”,以及第十二章“过失
犯理论重构的正当性论证与
适用”。二是对个别章节的
顺序安排做了调整。将113
版中的第五章“事实因果与
客观的结果归责”拆分为两
章,即新版中的第七章“事
实因果与结果归责的类型”
与第八章“结果归责理论的
类型学展开”;同时,将113
版中涉及不法论主客观之争
的章节与涉及未遂犯中着手
理论的章节更换了前后顺序
。三是对一些章节的标题进
行重新拟定。具体论述上也
做了相应的处理,包括但不
限于因立法或司法解释有修
改而做的调整。
修订本书的想法始于
2020年。疫情三年改变了
很多,包括个人的心境,也
延误了对本书的修订。好在
疫情终于结束,修订工作也
终于告一段落。在此,要感
谢我指导的博士生陶秋林与
李昱在修订过程中所提供的
帮助。《漫长的季节》的主
人公王响,对着经过的火车
大喊“往前看,别回头”。在
某种意义上,这可能表达了
时代的某种情绪。究我心底
,却并不喜欢这样的人生态
度。的确,回首过去,直面
曾经的黑暗与创伤,不免让
人觉得痛苦。然而,遗忘或
者尘封过去的苦难,当作从
未发生一样,虽在一定程度
上有助于恢复元气,却也由
于从不吸取教训而容易重陷
苦难。在同一个地方,一而
再再而三地摔倒,无论是对
于个人还是社会,都是莫大
的悲剧。尤其是对于一个社
会而言,缺乏必要的反省,
或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