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为五篇,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篇为理论篇,主要介绍创新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任务、学科发展历程、基本理论与主题、目前的研究进展,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等。第二篇为布局与机制篇,分析了全球及中国的创新地理时空演化格局,并在分析中国省级创新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创新差异的影响因素。第三篇为创新效应篇,重点研究了区域创新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及环境效应。第四篇为创新实践篇,分析了当今各类区域创新的具体实践,如智慧城市、创新城市、创意城市、科技创新中心与创新高地、创新区、创新集群与创新网络等。第五篇为创新应用篇,集中梳理了科技政策演变与发展,以及创新地理学的规划应用。 本书是河南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适合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本科生使用。 作者简介 焦士兴,男,1970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院长。目前为河南省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河南省地理科学一流专业带头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地理与旅游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 目前在《地理学报》等发表论文115篇,其中EI收录7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省部级项目5项;主编、参编科学出版社《生态学》等著作5部;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厅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0项。主持和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5项,其中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结项优秀,主持河南省首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地质学基础”。 目录 第一篇 理论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创新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创新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第三节 创新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创新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主题 第一节 创新地理学的理论追溯 第二节 创新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第三节 创新地理学的研究进展 第四节 创新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篇 布局与机制篇 第三章 全球创新地理时空演化格局 第一节 全球企业研发趋势分析 第二节 创新人才全球时空分布 第三节 专利技术全球时空分布 第四节 研发资金全球时空分布 第四章 中国创新地理时空演化格局 第一节 中国省域创新地理时空演化格局 第二节 中国市域创新地理时空演化格局 第三节 中国县域创新地理时空演化格局 第五章 中国省级创新案例分析 第一节 河南省创新能力时空分布特征 第二节 浙江省创新能力时空分布特征 第六章 区域创新差异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制度与区域创新 第二节 知识流动与区域创新 第三节 科技人才与区域创新 第四节 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 第三篇 创新效应篇 第七章 区域创新的社会效应 第一节 区域创新与社会发展 第二节 区域创新要素的社会效应 第八章 区域创新的经济效应 第一节 区域创新和经济增长 第二节 区域创新要素的经济效应 第九章 区域创新的环境效应 第一节 环境效应的内涵及分类 第二节 长三角技术创新对水污染的影响 第三节 区域创新环境效应的技术路径 第四篇 创新实践篇 第十章 智慧城市 第一节 智慧城市的概念 第二节 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 第三节 智慧城市的理论 第四节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空间结构研究案例 第十一章 创新城市 第一节 创新城市发展 第二节 创新城市的过程机制 第三节 创新城市的空间体系 第十二章 创意城市 第一节 创意城市的内涵与类型 第二节 创意城市的驱动因素和发展阶段 第十三章 科技创新中心与创新高地 第一节 科技创新中心 第二节 科技创新高地 第三节 科技创新中心案例分析 第四节 科技创新中心与创新高地建设的路径与政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第十四章 创新区 第一节 创新区概述 第二节 创新区的分布模式及发展机制 第三节 创新区的社会价值及实证研究 第十五章 产业创新 第一节 产业创新的基本概述 第二节 产业创新的类型 第三节 我国产业创新的发展 第四节 我国产业创新的实现路径 第十六章 创新的空间测度与方法 第一节 创新空间测度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创新的空间测度数据 第三节 创新空间测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的空间测度指标 第十七章 创新测度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区域创新案例分析 第二节 企业创新案例分析 第三节 创新网络案例分析 第五篇 创新应用篇 第十八章 科技政策演变与发展 第一节 政府制度、政策与创新 第二节 中国创新系统 第三节 中国科技政策演变 第四节 欧美国家的科技政策与创新系统 第五节 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建设成就及思考 第十九章 创新地理学的规划应用 第一节 创新型空间规划体系 第二节 创新地理学在国家创新和规划中的应用 第三节 创新型城市规划经验与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