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魏晋南北朝文艺思想史(上下)(精)/中国文艺思想通史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综合探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思想的发展情况,重点从历史语境入手,深入探讨人们文艺观的社会成因和思想、学术背景,集中剖析本时期所产生的文艺范畴的观念内涵,并仔细绎理文艺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期能做成一部较完备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思想通史。 作者简介 李壮鹰,1945年,河北省迁安市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主编或独撰中国诗学研究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目录 第一编 魏晋南北朝历史文化背景概述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的时代风貌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历史概述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体制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体制特点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背景 第一节 魏晋玄学 第二节 佛教 第三节 道教 第四节 北朝经学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精神 第一节 南朝士人的精神 第二节 北朝文人的心态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文化传播机制的变革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节 纸的产生和广泛应用 第二节 纸之普及与文人诗的确立 第三节 纸本媒介与诗的文学特质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文艺发展史概述 第一节 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文艺发展概述 第二节 北朝文学创作的发展 第二编 魏晋南北朝文艺思想发展脉络梳理 第六章 魏晋时期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曹丕与曹植 第二节 陆机与陆云 第三节 左思与皇甫谧 第四节 挚虞与李充 第七章 南朝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史学家论文 第二节 沈约 第三节 萧氏三兄弟 第八章 刘勰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刘勰的生平及《文心雕龙》的成书 第二节 刘勰的文学观 第三节 刘勰的文体论 第四节 刘勰的创作论(上)——创作的基本原理 第五节 刘勰的创作论(下)——创作的主要技法 第六节 刘勰的批评论 第七节 刘勰的文学史观 第九章 钟嵘的诗学思想 第一节 钟嵘的生平与《诗品》的写作 第二节 钟嵘的诗歌理论 第三节 钟嵘的诗歌品评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的音乐艺术思想 第一节 阮籍 第二节 嵇康 第三节 北朝的音乐思想 第十一章 魏晋南北朝的书法艺术思想 第一节 钟繇与皇象 第二节 成公绥、索靖及卫恒 第三节 卫铄与王羲之 第四节 羊欣与虞稣 第五节 王僧虔 第六节 萧衍、陶弘景及袁昂 第七节 庾肩吾 第八节 北朝的书法思想 第十二章 魏晋南北朝的绘画艺术思想 第一节 顾恺之 第二节 宗炳与王微 第三节 谢赫 第四节 姚最 第五节 北朝绘画与雕刻思想 第十三章 魏晋南北朝子书中的文艺思想 第一节 徐幹《中论》与刘劭《人物志》 第二节 王弼《老子注》与郭象《庄子注》 第三节 葛洪《抱朴子》 第四节 刘昼《刘子》 第五节 颜之推《颜氏家训》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艺审美理念摘剖 第十四章 文 第一节 释“文” 第二节 “不朽”与“道之文”:“文”的合法性及“文”观念的扩张 第三节 文笔之辨:“文”观念的收缩与文学自觉的深化 第四节“文体”:文章 辨体意识的深化 第十五章 气 第一节 释“气” 第二节 文艺本体论之“气”:元气与感物 第三节 文艺主体论之“气”:禀气与养气 第四节 文艺作品论之气:风格与气势 第十六章 势 第一节 释“势” 第二节 “视笔取势”与“尽形得势”:书论中的“势” 第三节 “情势”与“容势”:画论中的“势” 第四节 “因情立体,即体成势”:文论中的“势” 第十七章 韵 第一节 释“韵” 第二节 舍声言韵与形外之美:韵与人物品评 第三节 气韵生动:韵与文艺审美 第十八章 味 第一节 释“味” 第二节 “声亦如味”:乐论中的“味” 第三节 义味与滋味:文论中的味 第十九章 赏 第一节 释“赏” 第二节 “赏景”与“赏心”:主客交融中的“赏” 第三节 “赏人”与“赏文”:人文一体中的“赏” 第四节 “玄赏”与“妙赏”:道艺辉映中的“赏” 第二十章 缘情 第一节 从诗言志到诗缘情 第二节 性情之辨:诗缘情的哲学语境 第三节 礼缘情:诗缘情的伦理语境 第四节 感物说的新发展:诗缘情的意义 第二十一章 神思 第一节 释“神思” 第二节 “神与物游”:文论神思说 第三节 “迁想妙得”:画论神思说 第四节 “意在笔前”:书论神思说 第二十二章 畅神 第一节 从比德、比情到畅神 第二节 “畅神”说的玄佛语境 第三节 从《明佛论》看宗炳的“畅神”说 第二十三章 象外 第一节 “象外”的含义及渊源 第二节 玄佛语境中的“象外” 第三节 “象外”的美学指向 第二十四章 丽 第一节 释“丽” 第二节 “丽”与魏晋南北朝文艺批评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文艺尚丽的原因 第二十五章 奇 第一节 释“奇” 第二节 人物品评中的尚奇观念 第三节 书论、画论中的“奇”论 第四节 文论中的“奇”论 第二十六章 清、简、淡、远 第一节 “清”范畴的审美生成 第二节 “简”范畴的审美生成 第三节 “淡”范畴的审美 序言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 上极其重要的时期。处于中 古时段、夹在炎汉与盛唐两 个伟大的王朝之间的这四个 世纪,虽为中国历史上最动 乱、最分裂的时期之一,但 在文化上起了承前启后、继 往开来的重大作用。汉代中 央集权的解体和儒学思想统 治的轰毁,导致了士人自我 意识的觉醒和审美意识的独 立,进而造成人们文艺观念 的自觉以及创作、批评的繁 荣。魏晋南北朝历来被称为 文学的自觉时代,也是文学 理论思考和批评发展的黄金 时代。其实,在这一时期获 得空前发展的不光是文学创 作和文学批评,还有音乐、 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的创 作与批评。文论、乐论、画 论、书论在这一时期交相辉 映,展示了人们的整体文艺 思想水平。而人们的文艺思 想,又与当时人们的哲学思 想、社会思想密切相关。在 本书中,我们综合探讨了魏 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创作和 文艺思想的发展情况,重点 从历史语境入手,深入探讨 人们文艺观的社会成因和思 想、学术背景,集中剖析本 时期所产生的文艺范畴的观 念内涵,并仔细绎理文艺思 想发展的历史脉络,期能做 成一部较完备的魏晋南北朝 时期的文艺思想通史。这不 仅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 研究具有开拓作用,对整个 历史文化、古代思想史的学 术研究亦当有所补益。同时 ,对于今天文艺学的建设也 可提供历史参考。 本书分为三编。 第一编是关于魏晋南北 朝文艺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 研究。任何思想都是人们的 社会存在和现实实践的反映 ,魏晋士人的文学艺术观念 从属于他们的整个社会观念 和精神倾向,而他们的社会 观念和精神倾向,则是他们 所处的时代的反映。比如, 汉末的丧乱和儒学统治的倒 台促使士人个体意识、审美 意识和文学创作精神觉醒, 嗣后的土族门阀政治所造成 的文化享乐之风也促进了审 美活动的独立和艺术价值的 提升。九品中正制这一特殊 的选举制度,对魏晋时期的 文化、文艺品评极有影响。 汉末以来,随着时代的变迁 ,政治与文化皆从一元变为 多元,玄学、道教和佛学一 时俱起,争雄斗长,各种思 想相互冲撞、交融,在精神 倾向及其思维方式上皆对人 们的文艺观念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此外,魏晋时期的生 产技术的发展所导致的社会 文化传载条件的改观,也促 成了当时的文艺创作活动的 繁荣和交流机制的变革。纸 自东汉以来迅速流布于社会 ,而在魏晋时期得以广泛应 用,晋桓温政权正式诏布以 纸替代简帛,是纸完全取代 旧有的媒材,承当语言、艺 术的主要文本载体的标志。 而纸的流行,使文本创作从 过去为皇家所垄断变为文人 之间的交流,使东汉以前一 直以口传为主的歌变成了文 本的诗,从而使狭义的文学 创作得以确立,并刺激人们 去探讨创作规律。魏晋时期 书法和绘画艺术的流行与发 展,亦与纸之流行具有密切 关系。 第二编是对魏晋南北朝 文艺批评的历史绎理和述评 。在这一部分,我们以时代 为序,以作家或著作为目, 分章评述从汉末到六朝的文 论、诗论、书论、画论、乐 论。评述中力图避免一般的 文论史所常有的平面性弱点 ,在详悉评介文艺批评家的 文艺见解的同时,突出论述 其与时代背景和思想语境的 关联,不仅关注他们的创作 实践,甚至他们的政治实践 、生活实践所体现出来的审 美观念和文艺思想,还关注 不同时期艺术思想的发展轨 迹,以及文论、诗论、书论 、画论、乐论之间的交互影 响。 第三编是魏晋南北朝时 期的文艺批评范畴研究,主 要集中于对本时期所出现的 文论、艺论概念内涵的剖析 ,这是对魏晋南北朝整个时 期文艺思想的横向考察。中 国古人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与西方人似有不同:西方 人自古注重理论体系的直接 建构,而中国古人的思想体 系则为潜在性的;西方人喜 欢用命题和逻辑论证的形式 ,把自己的思想变成理论, 而中国古人则习惯于把思想 隐于创作、鉴赏和批评实践 之内。在对作品的评价、赏 鉴中,古人习惯于用各种带 有独特含义的概念、术语作 为标的和准则,寄托自己的 创作主倡、艺术理解和审美 理想,它们是古人思想的凝 聚体。这些概念,颇像某种 圈内的行语,人们彼此对其 中所蕴含的约定俗成的意味 心照不宣,故人们只是应用 它们来评论作品而从不对它 们的内涵作直接的界定和阐 发。从西方的视角来看,中 国古代的文艺思想似乎多为 对具体作品的评说而无所谓 文艺理论,而实际上,古人 丰富的文艺思想正像水中盐 味、色里胶青一样,溶解在 具体的文艺评论之中,他们 所认识到的许多精微的艺术 规律,也是包孕在批评时所 使用的概念之中的。因此, 在相当的意义上说,研究中 国古代思想,与其关注理论 命题,不如剖析概念。如果 我们能费些力气,对这些概 念的内涵进行深入分剖,古 人的那些虽然没有明言,但 早已成熟的深刻思想,就可 以被发掘出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 艺创作空前繁荣、文艺批评 空前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 涌现出一系列的具有新的内 涵的审美概念,体现了人们 对文艺的本体、本质、创作 和鉴赏规律、艺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