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经学和史学(精)/中国文化三十年精要选编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经学和史学》一书精选了《中国文化》杂志三十年来国内外著名学者对中国文化中的经学和史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力作,按类别结册而成此书,本书集中了蒙文通、陈道生、来新夏、徐中舒、汪荣祖、冯天瑞等多位学者对经学的与史学阐发和探讨,其中涉及对《周易》、《诗经》《尚书》等古代典籍的考辨和经学义理的考辨。该书内容深刻,丰富,意义重大, 目录 论经学三篇 蒙文通 《周官》故书之谜与汉今古文新探 金春峰 经义之争的立场与逻辑以何休、郑玄之分为例 郜积意 中国经学史上的回归原典运动 林庆彰 影印唐开成石经序 虞万里 经学史上的独特景观论晚清公羊学的理论创造活力 陈其泰 从“六经”到“二十一经” 十九世纪经学的知识扩张与典范转移 张寿安 试论刘师培的经学思想 陈克明 人文易与民族魂 萧萐父 解开易数“九、六”的秘密 陈道生 占卜的诠释与贞之五义论易占原初思想的哲学延伸 成中英 《周易》乾坤卦爻辞研究 冯时 《周易·需卦》探源傅剑平262《周易》“经”“传”与儒、道、阴阳家学缘探要 黄克剑 《易传》与《子思子》 李学勤 适时与变化提供道德常识与实际指导的《易经》 [美]司马富 天道之两维早期儒家《诗》学与《易》学的变奏 王博 说《秦风·小戎》《诗经》名物新证之一 扬之水 《诗经》的情感世界 杨国荣 《尚书·顾命》册仪的讨论 关于《曲礼》“六大”和《小盂鼎》“三左三右”的决疑 邓国光 “六代乐舞”为《乐经》 说项阳 《三礼通史》序 虞万里 论《礼记》及其文化内涵 姜义华 从古史重建到经义新诠 吴飞 论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与城乡对立等有关问题徐中舒459历史上的中国 宁可 论中国历史上的年号 来新夏 中国古代的井田制、私有产权与市场经济[美]赵冈 中国法律史上的民间法兼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多元格局 梁治平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历史生态学试论 [美]汪荣祖 序《中国历代奏议选》 丁守和 中国社会封建论驳议 冯天瑜 试论轪侯利苍的籍贯王利器 暨艳案及相关问题 田余庆 西晋之“清议”呼吁简析及推论 阎步克 《史记笺证》编写中的若干尝试 韩兆琦 《旧五代史》重辑的回顾与思考 陈尚君 试论史学著述中的时序问题 主要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为例赵冬梅691清朝满族社会的变迁及其史料 王锺翰 张之洞与谭继洵父子、于荫霖的关系 订正罗惇曧对《抱冰弟子记》的一则误读 茅海建 道史之间:为中国寻找现代认同的两位中国史家[德]施耐德 关于《北京历史地图集》的一封信 谭其骧 序言 《中国文化》是国内唯 一的一家在北京、香港、台 湾同时以繁体字印行的高档 学术刊物,是为了回应二十 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化热”, 于1988年筹办,1989年创 刊。“深研中华文化,阐扬 传统专学,探究学术真知, 重视人文关怀”,是办刊的 宗旨。以刊载名家名篇著称 ,是本刊的特色。三十年来 ,海内外华文世界的第一流 学术人物,鲜有不在《中国 文化》刊载高文佳构者。了 解此刊的行内专家将“它厚 重,它学术,它名士,它低 调,它性情”,视作《中国 文化》的品格。 《中国文化》是经文化 部会同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 的有正式期刊号的学术期刊 ,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 2603/G2,国际标准刊号为 ISSN1003-0190。系定期出 刊的连续出版物,半年刊, 每年推出春季号、秋季号两 期,创刊以来已出版54期, 总字数逾2000万,获国内 外学界人士一致好评。本刊 选篇衡文,着眼学术质素, 以创获卓识、真才实学为依 归,既有老辈学者的不刊之 说,也有学界新秀的出彩之 论。杜绝门户成见,不专主 一家,古典品格与现代意识 兼具、修绠汲古和开源引流 并行。提倡从现代看传统, 从世界看中国,刻刻不忘本 民族的历史地位。 《中国文化》怀有深切 的文化关怀, 1988年12月 撰写的《创刊词》写道:“ 《中国文化》没有在我国近 年兴起的文化热的高潮中与 读者见面,而是当文化热开 始冷却,一般读者对开口闭 口大谈文化已感觉倦怠的情 势下创刊,也许反而是恰逢 其时。因为深入的学术研究 不需要热,甚至需要冷,学 者的创造力量和人格力量, 不仅需要独立,而且常常以 孤独为伴侣。”《创刊词》 又说:“与学界一片走向世 界的滔滔声不同,我们想, 为了走向世界,首先还须回 到中国。明白从哪里来,才 知道向哪里去。文化危机的 克服和文化重建是迫在眉睫 的当务之急。如果世界同时 也能够走向中国,则是我们 的私心所愿,创办本刊的目 的即在于此。”这些话,在 当时炒作西方观念成为时髦 的背景下,多少带有逆势惊 世的味道。所以创刊座谈会 上,李泽厚说:“金观涛要 走向未来,刘梦溪要走向过 去,我都支持。” 《中国文化》对中国 经学、诸子学等四部之学的 深入研究给予特别重视;对 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 周易学等世界性专学和显学 给予特别重视;对宗教信仰 与文化传播的整理与研究给 予特别重视;对中国文化发 生学和各种不同文化圈的参 证比较给予特别重视。学术 方法上提倡宏观与微观结合 、思辨与实证结合、新学与 朴学结合。 《中国文化》创刊以来 开辟诸多学术专栏,主要有 “文史新篇”“专学研究”“ 古典新义”“旧学商量”“文化 与传统”“经学与史学”“文物 与考古”“学术史论衡”“宗教 信仰与文化传播”“古代科技 与文明”“明清文化思潮”“现 代文化现象”“文学的文化学 阐释”“中国艺术与中国文化 ”“国学与汉学”“域外学踪”“ 学人寄语”“学林人物志”“文 献辑存”“旧京风物”“人文风 景”“序跋与书评”等。丰富 多样的栏目设置,可以涵纳 众多领域的优秀成果,一期 在手,即能见出刊物的整体 面貌和当时国内外学界的最 新景况。 《中国文化》由中 国艺术研究院主办,文化部 主管,《中国文化》杂志社 编辑出版。中国文化研究所 创所所长、文史学者刘梦溪 担任主编,礼聘老辈硕学和 海内外人文名家姜亮夫、缪 钺、张舜徽、潘重规、季羡 林、金克木、周一良、周策 纵、饶宗颐、柳存仁、周有 光、王元化、冯其庸、汤一 介、庞朴、余英时、张光直 、李亦园、李泽厚、李学勤 、裘锡圭、傅璇琮、林毓生 、金耀基、汪荣祖、杜维明 、杨振宁、王蒙、范曾、龚 育之等为学术顾问,形成阵 容强大的学术支持力量。 精彩页 论经学三篇 蒙文通 甲篇 盖至秦汉之间,而儒之宏深莫可与为伦也。惟晚周之学重于议政,多与君权不相容,而依托之书遂猥起战国之季。始之为托古以立言,名《太公》《伊尹》之类是也;继之为依古以传义,则孔氏六经之事出焉。托古之事为伪书,依古之事多曲说。然以学术发展之迹寻之,曲说、伪书者,皆于时理想之所寄、而所谓微言大义者也。此儒家之发展造于极峰。至汉武立学校之官,利禄之路开,章句起而儒者之术一变而为经生之业。伏生、韩婴、贾谊、董子之徒,殆犹在儒生经师之间,《新序》《说苑》为书尚存儒生面目于十一。石渠、白虎以降,委曲枝派之事盛,破碎大道,孟、荀以来之绪殆几乎息矣。始之,传记之学尚存周末之风;终也,射策之科专以解说为事;自儒学渐变而为经学。洙泗之业,由发展变而为停滞,由哲学而进于宗教,由文明而进于文化。孟、荀之道熄,而梁丘、夏侯之说张。盖先汉之经说即据晚周之陈言以为典要,可贵在陈义而未必在释经。所谓六经师说者,即周秦儒生之绪论也,汇集战国百家之言,舍短取长而以一新儒道者也。经生之业不足贵,而儒者之坠绪犹赖以存,此今文学之犹有足取。至东京而古文之学兴,于经师旧说胥加摈斥,亦于邹鲁缙绅之传直以旧法世传之史视之、以旧法世传之史考论之。井研廖师以今文为哲学、古文为史学,诚不易之论。若以史言,则贾、马之俦固无大失;若以儒言,则今文已远于孟、荀之绪,又况于古文之学哉!自今文之学起而儒以微,至古文之学立而儒以丧。考之先秦学术之变,而知儒之日益精卓者,以其善取于诸子百家之言而大义以恢宏也;儒之日益僿陋者,以其不善取于旧法世传之史而以章句训诂蔀之也。自孔、孟以下,儒者也;今文章句之学,则经生也;古文训诂之事,则史学也;三变而儒道丧、微言绝、大义乖,皆汉师之罪也。井研廖师谓:今古学之分,两汉先师已不能心知其意,岂不然哉!清世之学,由唐、宋而反之汉,由东汉而反于西汉,反于周秦,惟以经训为主,故益进而益微茫,若无迹之可寻者,以周秦以往固无所谓经学也。由《五经异义》《白虎通义》以辨今、古学之区分系于礼制,而以《王制》统今学、以《周官》统古学,经生之业至是而蔑以加也。余于客秋重读董、贾、伏、韩、刘向、陆贾之书,始恍然于昔之求经说者犹隘,其事与经文无关而与西汉经说陈义相通者,皆儒家之绪论也。廖君次山谓余曰:若是则取义之途恢阔无际,不若昔人之枯索窘隘也。慨自龚、魏以来皆知上溯周秦以广今学,惟以限于经训,故犹未免枝细少宏旨。盖操经生之业以读诸子,固未若以诸子之学求儒者之旨而合之经生之业也。井研廖师自谓为哲学非经学,盖非哲学固不足以尚论儒家,此井研之所以为先觉也。今三十年来,诸子之学盛于一时,虽著作之林瑕瑜互见,而创通大义已十得四五,诚非毕、孙沾沾校勘训释者所可及也,而余固略知之也。时会之所与,昔之人未能有此助益也。然不以先汉经说为据,则漫衍而无归,况其精义奥旨毕汇于经!儒为经之先河,经为儒之后海,益后之论益精,惟于经说可以求之,舍经说而言诸子,殆犹仅涉其樊者也,岂足以言宗庙百官之美富哉!执诸子以窥六经师说,虽贾、郑犹多可取,又况于伏生、董、韩之俦哉!是则余生虽晚,犹幸得闻先德之绪余,略窥经学之户牖,则又今之喜而不寐者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