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教材突出高职高专护理及助产专业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科的需求和急危重症的特点,坚持思想性、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启发性,夯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拓展急危重症护理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范围,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育教学中,导入临床案例与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师好教、学生好学,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书共分为四篇十五章。第一篇是总论,包括急危重症护理概述、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及灾难救护相关内容,并将急危重症患者家属的护理纳入本篇。第二篇是急诊救护,着重介绍急诊分诊、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救护、常见急症救护、急性中毒救护等内容,增加了严重心律失常救护、脑卒中救护内容,调整了高血糖症与低血糖症救护的所属章节,删减了教材中重复内容。第三篇是危重症救护,增加了危重症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监测与预防内容。第四篇是常用救护技术,将气管内插管术、气管切开术两项操作调整为护理专业学生配合医生完成的操作内容。各种急危重症的救治过程体现“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护-危重症监护”紧密衔接的整体化思路,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互渗透、同步推进;在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章节实训练习的教学内容后插入视频或拓展阅读等模块,使理论与技能学习相互促进,突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急危重症护理概述 第一节 急危重症护理的起源与发展 一、国际急危重症护理的起源与发展 二、我国急危重症护理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 急危重症护理的学科特点、原则与急救理念 一、急危重症护理的学科特点 二、急危重症护理原则 三、急危重症护理理念 第三节 急危重症护理的范畴 一、院前急救 二、急诊科救护 三、危重病救护 四、灾难救护 五、急危重症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 第四节 急危重症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第五节 急危重症护理学习方法及要求 一、学习方法 二、学习要求 第二章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第一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 一、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第二节 院前急救 一、院前急救的特点和内容 二、院前急救设置和工作模式 三、院前急救原则和程序 第三节 医院急诊科 一、医院急诊科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特点 二、医院急诊科的布局 三、急诊科的管理 四、急诊护理人员素质要求和上岗标准 第四节 重症监护 一、ICU模式与设置 二、ICU护理工作 三、ICU收治对象与收治程序 四、ICU院内感染管理 五、ICU质量指标管理 第五节 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安全 一、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前阶段 二、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监测与处理 第三章 灾难救护 第一节 概述 一、灾难的分类 二、灾难救护的特点、原则及基本要求 三、灾难的现场救护 第二节 灾难医疗救援准备 一、灾难医学救援的组织体系 二、灾难医学救援队伍建设 三、灾难医学救援中的护士素质要求 第三节 常见灾难事故的现场救护 一、道路交通事故 二、地震灾害 三、洪涝灾害 四、爆炸事故 五、火灾事故 第四节 灾后心理干预 一、灾难后心理应激性损伤 二、灾难伤病员的心理评估 三、灾难后伤病员的心理干预措施 四、灾后心理健康问题 第四章 急危重症患者家属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二、影响患者家属心理变化的因素 第二节 急诊患者家属的护理 一、急诊患者家属的需求 二、急诊患者家属常见的心理问题 三、护理措施 第三节 危重症患者家属的护理 一、危重症患者家属的需求 二、危重症患者家属常见的心理问题 三、护理措施 第二篇 急诊救护 第五章 急诊分诊 第一节 概述 一、急诊分诊概念 二、急诊分诊作用 三、急诊分诊处设置 第二节 急诊护理程序 一、接诊 二、分诊 三、处置 四、记录 第三节 急诊分诊护士的资质要求 一、急诊分诊护士资质准入标准 二、急诊分诊护士的素质要求 第六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第一节 心搏骤停 一、概述 二、心搏骤停的原因 三、心搏骤停的类型 四、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 五、心搏骤停的诊断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一、基础生命支持 二、高级生命支持 三、延续生命支持 第三节 儿童心肺脑复苏 一、病因 二、发生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操作要领 第七章 创伤救护 第一节 概述 一、创伤分类 二、创伤机制 三、创伤病理生理变化 四、创伤临床表现 五、创伤救治与护理 第二节 创伤现场救护技术 一、体位 二、复苏与通气 三、止血 四、包扎 五、固定 六、搬运 第三节 蛇、犬损伤 一、毒蛇咬伤 二、犬咬伤 第四节 烧、烫伤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护理评估 三、救治措施 四、护理诊断 五、护理措施 第八章 常见急症救护 第一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护理评估 三、救治措施 四、护理诊断 五、护理措施 第二节 严重心律失常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护理评估 三、救治措施 四、护理诊断 五、护理措施 第三节 休克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护理评估 三、救治措施 四、护理诊断 五、护理措施 第四节 高血糖症与低血糖症 一、高血糖症 二、低血糖症 第五节 脑卒中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护理评估 三、救治措施 四、护理诊断 五、护理措施 第六节 多器官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