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飞翔的旅驿(清末民初文学与文化)(精)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19世纪,各类文学文本与视觉文本,如小说、日记、诗歌、传记、游记与肖像、照相和图像等进入全球性流通领域,数码时代的知识考古者借助新的工作方式发现这些被遗忘或尘封的历史残骸,唤醒其生灵与记忆,并诉诸潜思冥想、感同身受的体验,凭借跨民族、跨文化、跨媒介的理论和视野,以精制的学术叙事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书主要探讨晚清民初文学与文化,凡四编(“历史与理论”“作者与文本”“翻译与文化”“媒介与视像”)十余篇,各自传递历史的发现与启示,集中展示了近十年来晚清民初研究的部分成果,带领读者进行一场关于文学与文化的飞翔。
作者简介
陈建华,复旦大学、哈佛大学文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教授,现任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古籍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文学文化史、“革命”观念史、诗学诠释学、视觉文化史、当代文学批评等。
发表中英文论文百余篇,著作有《Revolution and Form:Mao:Dun's Early Novels and Chinese Literary Modernity》、《From Revolution to the Republic:Chen Jianhua 0n Vernacular Chinese Modernity》、《“革命”的现代性一中国革命话语考论》、《革命与形式——茅盾早期小说的现代性展开,1927—1930》、《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国时期文学、电影与文化的转型》、《十四至十七世纪中国江浙地区社会意识与文学》、《帝制末与世纪末——中国文学文化考论》、《雕笼与火鸟(三十年集)》、《古今与跨界一中国文学文化研究》、《文以载车——民国火车小史》、《陆小曼·。1927·上海》、《凌波微语》、《紫罗兰的魅影一周瘦鹃与上海文学文化,1911一1949》。诗文创作《去年夏天在纽约》、《陈建华诗选》、《乱世萨克斯风》、《灵氛回响》等。
目录
第一编 历史与理论
晚清文学和文化研究的新课题//李欧梵
清末民初“纯”和“通俗”文学的大分歧//胡志德
现代中国文论刍议——以“诗”“兴”“诗史”为题//王德威
第二编 作者与文本
谈《海上花列传》的空间表述——“长三书寓”与“一笠园”//罗萌
“不良小说,猥亵图画”——《眉语》杂志( 1914—1916)的出版与查禁//贺麦晓( Michel Hockx) 孙丽莹
通俗翻译与“女小说家”的中西杂交——从包天笑、周瘦鹃的同名译作谈起//马勤勤
“人间”、文学与情感政治——重思王国维的生命选择与文学文化//张春田
第三编 翻译与文化
跨文化行旅,跨媒介翻译——从《林恩东镇》( East Lynne)到《空谷兰》,1861—1935//黄雪蕾
侈言与迻译——郭嵩焘《使西纪程》的西文史料稽考//李佳奇
非洲路途,中国视角——论《斐洲游记》对于施登莱Through the Dark Continent的重构//颜健富
晚清外国英雄传记、文学流动与思想转型——以明治日本汉文志士传的晚清改编为例//崔文东
第四编 媒介与视像
郭嵩焘伦敦画像事件考——图像的政治与文化相遇中的他者套式//王宏超
重层的自我影像——抒情传统与现代媒介//吴盛青
影业红娘: 20世纪早期中美电影工业的中间人//付永春
民国初年新媒体与社会文化力量的崛起//陈建华
作者简介
序言
以“清末民初”作为这本
论文集标题,沿用了一个文
学史分期词语,含有数十年
来学科划分及其观念的变迁
,此刻在我记忆中浮现阅读
和思考的轨辙,约略言之不
无温故知新之效。自20世纪
50年代起正典文学史有“近
代”和“现代”之分,前者始
自鸦片战争,后者始自五四
运动。章培恒先生在本世纪
初发表《关于中国现代文学
的开端》一文,说明在20世
纪初的中国文学中已出现鲁
迅所说的“人性的解放”的因
素,具现代文学“开端”的意
义。如果“近代”分期以政治
、经济为基础,那么章先生
的“现代”意味着回归人性和
文学自身在他的《中国文学
史新著》中可看到人性的文
学从上古、中世到近世经历
了迁回曲折的发展历程。虽
然80年代中期黄子平、陈平
原和钱理群就提出“二十世
纪中国文学”的构想,而章
先生强调“人性的解放”,是
为其文学史书写所定的精神
原则。如他对徐枕亚《玉梨
魂》的高度评价,打破古今
、新旧、雅俗的成见,至今
仍具启示性。另一端是李欧
梵先生,近年来一再主张中
国现代文学从晚清开始,这
得追溯到他1973年出版的
《中国现代作家浪漫的一代
》,书里把林纡、苏曼殊和
徐志摩、郁达夫等同样看作
“现代”作家,这和当时国内
流行的“近代”和“现代”的文
学史概念很不一样,特别是
林纡,当时臭名昭著,和新
文学形同冰炭,现在我们对
他的认识已大为改观。对于
晚清研究,不能不提王德威
先生的《被压抑的现代性》
,除“谴责”之外对“狎邪”“
侠义”和“科幻”等小说类型
展开论述,晚清小说如惊艳
还魂,令人刮目相看。另外
对于“重写文学史”厥功甚伟
的是范伯群先生及其研究团
队,2000年出版的《中国
近现代通俗文学史》凝聚着
他们多年的辛勤耕耘,“近
现代”意谓起自《海上花列
传》至民国时期的“通俗”作
品的研究范围。他们还编著
了许多“礼拜六——鸳鸯蝴
蝶派”作家评传、作品选集
等,有效拓展了文学观念、
空间与市场。某种意义上这
好似一次西风东渐,20世纪
70年代一些欧美学者不约而
同关注晚清和民初文学,在
80年代初形成第一波冲击。
占先机的是1980年加拿大
多伦多大学出版了米列娜主
编的《从传统到现代:19至
20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小说
》论文集,接续鲁迅《中国
小说史略》的影响余波,主
要讨论晚清“谴责小说”而旁
及“狎邪”小说《九尾龟》,
理论分析具结构主义东欧学
派特色。次年加州大学出版
林培瑞的《鸳鸯蝴蝶:20世
纪初期中国城市小说》,是
打破鸳鸯蝴蝶派禁忌之作,
对该派的历史条件、发展和
代表作家等方面叙述甚详,
然如米列娜所批评,对于作
品注重社会性而忽视艺术性
。1984年香港中文大学出
版柳存仁主编的英文文集《
清代与民初的“二流”小说》
,如《醒世姻缘传〉海上花
列传》文明小史》与《啼笑
因缘》等的翻译及论文与访
谈。所谓“二
流”(middleblow)指这些
小说在艺术上逊于《全瓶梅
》与《红楼梦》,算不上一
流,但其中夏志清《玉梨魂
〉新论》一文颇出格,石破
天惊地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
之前的20年,中国文坛活泼
有劲,产生了《玉梨魂》这
一中国“感伤—艳情传统的
巅峰之作”,而五四时期的
白话创作显得贫乏寒碜得多

樽本照雄先生在90年代
末开始编《清末民初小说目
录》,胡志德先生于2004
年出版《把世界带回家:西
学中用在晚清和民初中国》
,由是“民初”成为通用分期
概念。这是一部思想史与文
学史研究的力作,如指出朱
瘦菊《歇浦潮》反映了晚清
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潮,揭示
通俗小说与城市意识形态之
间的多重面向。去年韩南先
生出版了《19世纪与20世
纪初期的中国小说》
(Chinese Fiction of th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ies),同
年中文版见世,题为《中国
近代小说的兴起》。书中彰
显19世纪传教士在文学方面
的贡献及其与梁启超“小说
界革命”的关系,如剖析吴
趼人的叙事手法、陈蝶仙写
情小说的“浪漫之旅”,称(
风月梦》为“第一部城市小
说”等,新见迭出,标志着
晚清民初文学研究的纵深发
展。
……
笔者近来的兴趣是探讨
民初文学文化的“共和”精神
。抽文《民国初年新媒体与
社会文化力量的崛起》好似
演绎图像学的“展
示”(display)概念,对民
初数年里的杂志封面、照片
插页和报纸广告做一番甄选
、编排与解说,旨在说明一
种蓬勃向上的都市媒介景观
。由于“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的建立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
的国民气象,一洗晚清的“
亡国奴”心态,尽管时局纷
乱、专制肆虐,一批草根性
文人与大众、媒介合谋,显
示文学、美术、戏剧和电影
领域的活力前所未有,朝着
国粹与西化、教化与娱乐的
方向,为一种都市新文化奠
定了基础,其中女权意识的
崛起是一大亮点,如为数不
少的女子驾驶飞行器图象征
地表达了女性自信与家国美
好生活的未来愿景。
这些论文从各种角度传
递历史的发现与启示。各类
文学与视觉文本,如小说、
日记、诗歌、传记、游记与
肖像、照相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3: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