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萧殷集/暨南中文名家文丛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卷选取萧殷比较重要和有代表性的作品28篇,从文体和内容角度,分为文学创作、文艺理论、作品评论、书简问答、序言后记五个部分,涵盖面比较广,每一类都是按照写作时间顺序编排,既展现萧殷作为作家的神韵风采,表现他作为理论家的睿智和创见,也体现萧殷对青年学子的谆谆教导与期许,反映萧殷文艺思想的历程和变化。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文学创作
倒闭
年关杂写
高经理
月夜
龙门印象
严寒的夜晚——回忆散记之一
桃子又熟了……——忆仓夷
第二编 文艺理论
论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
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
克服诗歌创作中的概念化和现象罗列的倾向
向文学作品汲取精神力量——“作品内容与自己生活
没有直接关系,读了有什么用”的讨论总结
典型形象——熟悉的陌生人
关于戏剧创作的几点感想
关于文学期刊的编辑工作——在长春全国文学期刊编辑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第三编 作品评论
评《红石山》与《望南山》(批评)——略谈主题与主题说服力
论主题的普遍意义——兼评柯夫的剧本《堤》
评电影《刘胡兰》
论《金沙洲》
第四编 书简答问
活得伟大才写得伟大——和张铭同志谈写诗
关于找题材——几封给习作者的复信
马克思主义会妨碍创作吗?——给一个青年读者的回信
如何写作品评论?——答《文艺报》记者问
坚持写作实践与青年作者的成长——答爱好文学的青年朋友们
第五编 片言后记
《羊城一夜》序
《吕雷小说》序
《萧殷白选集》序言
《习艺录》后记
《月夜》后记
序言
1958年9月至1960年6月
担任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
1982年领衔获批了暨南大
学文艺学硕士点的萧殷先生
,是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
、评论家、作家和编辑家。
萧殷(1915-1983),原
名郑文生,笔名萧英,也曾
用黎政、萧盈、肖英、何远
等笔名,后改为萧殷。广东
龙川县佗城人。少时家贫,
求学经历颇多坎坷,但成绩
优异,才华初露。1923年
,萧殷8岁时父亲病故,课
余干活补贴家用,高小和初
中阶段,曾因交不起学费,
老师们两次为其凑钱助学。
14岁开始写作,散文《风雨
之夜》被推荐到广东省美术
展览会,获二等奖,备受鼓
舞,与高中同学创办文学期
刊《湖畔》,发表小说《明
天》,自此,萧殷以极大的
热情投入创作,陆续在《学
生文艺丛刊》《广州民国日
报》副刊《东西南北》等报
刊上发表小说、新诗、散文
等。因母亲半身不遂、卧病
在床,1932年萧殷初中毕
业后,便到广州找工作,适
逢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招考,
遂考入国画系,因主要学习
描摹古美人和花鸟虫鱼,觉
得远离现实生活,加之家境
贫寒,一年后停学回到家乡
,开始了断断续续的教书生
活。萧殷先是在龙川县立乡
村师范学校教绘画半年,后
到佗城小学当过两个学期的
教员,也曾到广州找工作,
均无果。其间,有多部小说
发表在香港《珠江日报》副
刊《潮声》上。
1936年7月,萧殷离开佗
城到广州,参与各种抗日宣
传活动,自此开始了他火热
的革命生涯。10月初,广州
革命形势复杂而艰难,萧殷
热切期盼能够得到鲁迅的指
导,故以“萧英”的名字给鲁
迅写信,简要介绍了广州革
命形势,汇报自己参与革命
的情况,并寄去散文《温热
的手》,希望得到鲁迅的指
教。10月9日,鲁迅在日记
中写道:得萧英信并稿。不
幸的是,十天之后,鲁迅病
逝,萧英悲痛欲绝,到中山
大学礼堂参加了鲁迅的追悼
会。因广州形势险恶,萧殷
于年底前往上海,加入上海
防护团,宣传抗日、救护伤
员,又辗转到武汉,加入第
七战区政治部宣传队,后来
到汉口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
会工作,成为唯一的驻会工
作人员。1938年7月,日寇
逼近武汉,萧殷不得已离开
武汉,于月底到达延安,进
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
,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1月,中央组织部派萧殷前
往晋西协助李公朴工作,
1939年4月返回延安。1940
年在冀南保卫战期间受伤,
致左腿胫骨断裂,后被冀南
军区评为“二等乙级残废军
人”。此后直到1949年2月,
他在延安、太行山、张家口
、北平、石家庄等地从事宣
传、战地新闻的采写、编辑
等工作。十几年来,他曾在
武汉《新闻记者》《大公报
》、太行山和张家口的《新
华日报》、张家口的《晋察
冀日报》、北平《解放三日
刊》以及《石家庄日报》等
报刊社工作,从战地记者、
编辑成长为编委、副总编等
,不仅和军区作战部队一起
战斗,还及时报道人民抗日
斗争的事迹,撰写指导青年
写作的小册子《怎样写新闻
消息》等,也创作了许多诗
歌、散文、小说、杂文等,
反映社会问题,揭露政府腐
败。
1949年2月,萧殷接受了
进京办刊的任务,此后一直
在北京或广州从事文艺报刊
的编辑工作,担任宣传、文
艺部门的领导。到北京后,
他先在华北文化艺术工作委
员会工作半年,然后到中华
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筹备《
文艺报》,《文艺报》创刊
后,与丁玲、陈企霞同任主
编。1952年萧殷调任《人
民文学》任执行编辑,
1953年11月,到中国作家
协会文学讲习所担任第二期
副所长,1954.年3月,又
到中国作家协会文艺学习编
辑部编辑《文艺学习》,后
担任该刊编委。1955年下
半年至1956年12月,他担
任中国作家协会青年作家工
作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1956年底,中国作协党组
同意萧殷离开作协,进行专
业创作的申请。1957年1月
至1958年8月,萧殷专职创
作,没有工资,靠稿费生活
。1958年9月起他担任暨南
大学中文系主任,1960年6
月回北京,11月又回到广州
,任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
席,1963年8月,调中共中
央中南局宣传部,任文艺处
处长。1967年,萧殷被频
繁抄家、批斗,以致吐血,
7月中旬,在家中服下大量
安眠药,经抢救,昏迷一周
后苏醒。此后几年,一直被
批斗、关押,到粤北五七干
校参加劳动改造,患上了肺
气肿病。直到1971年夏天
,政治审查结束。1972年
恢复工作,任广东省文艺创
作室副主任、《广东文艺》
主编,1977年,《广东文
艺》改名《作品》,任主编
。1982年提出创办《当代
文坛报》理论月刊,建立文
学评论奖,多方奔走,终得
广东省委的支持和拨款,积
极为即将创刊的《当代文坛
报》组稿。1983年,《羊
城晚报》副刊《花地》《小
说月报》邀请萧殷当顾问,
他欣然应允。从1981年开
始,萧殷便着手编选自选集
,1983年3月编好65万字的
《萧殷自选集》文稿,4月
,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入院
治疗,经历几次病危折磨,
于8月31日病逝。1984年4
月,《萧殷自选集》由花城
出版社出版,1985年萧殷
获广东省首届文学评论荣誉
奖,1986年获第二届鲁迅
文学特别奖。
导语
萧殷是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评论家、作家和编辑家。
萧殷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工作,撰写了大量的评论文章,对文艺理论、文学批评以及文学编辑等都有很大的影响,为新中国文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结集出版了《论生活、艺术和真实》《给文学青年》《与习作者谈写作》《习艺录》等十多部著述。去世后曾获广东省首届文学评论荣誉奖和第二届鲁迅文学特别奖等。
精彩页
倒闭

兴和米铺的老板何侃,坐在账柜内,一只熟练的手老是不停地拨动台上的算盘珠子。他的嘴唇一动一动地翕着;那眼睛也很灵活地转动着,一时注视到货单上,一时又移到算盘珠子上。算盘珠子被拨动得很快捷,直到他的手停住了,他的眼睛跟着扬了一扬,便抬起头来,向站在台外的顾客说:“共计米价一块二角。”
“一块二角?”顾客是兴和米铺老主顾,是高鼻子王阿毛。他听了这数目,便耸了耸肩膊,吞吞吐吐地说:“可是现在拿不到现款。财主!”
“没现款么?……”何侃很不高兴地纳闷着。额上的皱纹,分外皱得深些;那胡子撇开两边地竖起来:“那么怎样呢?”
“现在赊给我们吧!秋收后一定交清。”阿毛哭丧着脸,说得怪不自然的。
“我的银根也很紧……”这铺子,本来一向就很多赊账,前几年的赊账是很多的,到收获后,便拿农产物来。那时的洋米还很少,本地方多用土米,……可是,现在不同了,农人拿不出现款来买米,的确是不得已的事。
“那么秋收后,千万要交来!”老板何侃这么喃喃地说了,便去注视那两个正在做交易的伙计。
阿毛背着肿胀的米袋走了。
见阿毛走了,他不觉又懊悔起来,自己的本钱,本来差不多就要亏空了,若继续赊出去,将来怎了得。这年头,他们哪里还有农产物可换商品呢?有的被田主挑去了,就是余下的,但有什么用?洋米太便宜了,土米还能再降低价格么?唉!这年头,无论如何,再也不能出赊了。
店面是挤着许多顾客,两个伙计,不停地把量米器转动着,像翻筋斗一样地纯熟。
跟着,一个顾客走到账柜外面来,“何财主,赊一斗米……”
听声音是康家庄的康四喜。他是脸色很黑的高个子,他一向不曾和兴和有过赊数,可是近来,再拿不出现款了,就是肥田料,还得赖借款去维持。他用颤颤的声音说:“现在真没法子,秋收后一定送来。”
“赊么?我的铺子太空虚了,没办法!”他探长脖子,用慈和的口吻说:“现在真的不能赊了。四喜!”
“救救急!——况且我从未赊过。”脸是悲丧着的,声音是颤颤的说出来。
“是的,我很知道,不过我也没法;若再赊出去,我的本钱也拿不回来啦。……”
四喜用悲苦的目光,呆呆地对老板望了许久,何侃仍旧那么坚决似的,只好带着失望的心绪默默地走出去。
晚间,老板何侃,又在账柜上结算今天的“流水账”:共卖进十二块八角,然而有八块是赊账,他对这数目,呆呆的瞧着,眉头越蹙越紧缩起来,唇边禁不住“嗯”的哼了一声。
“何先生,有人找你!”一个伙计从木棚里探进一个头来说。
“是谁?”他着急的问。
“像是张富翁的样子。”
于是他踉跄地跨出来。来的果然是张达贵先生。他有一张绅士的嘴脸,鼻尖老是红红的。态度是挺冷静的,见人接物也一样用冷静的态度去应付,仿佛失了感觉的石人似的,好像这样才显得出他的高傲来。何侃给他斟过一杯茶,他仍然默默的,只向桌上轻轻点了一下。
“张先生,请坐!”
“唔。”茫然地答着。
富翁在一旁坐到一张板凳上,用高傲的眼光,向何侃盯着,便直接地说:“我要移居到香港去,你所借去的款,请于两天内交还我!”
“嗯,这一次,可真着急了。欠款是三百元,是去年用两分息借来买洋米的,现在怎么办呢?他要移居,当然不能再拖迟了。三百元的数目可真不小!黄三奶昨天又来过,嗯,还有张任生的一百五十元呢,……这几宗债款,迟早总得想办法。自己铺子的信用要紧。张达贵无论如何也拖不下去了,早就听到他将移居了,因为近来土匪太多了。他这样人家,终日都为这事不安,所以要移到城市去。现在他已决定了,而且动身的日期又这么急促,这真感到万分艰难。他迟疑了好一会,扭过头来对富翁说:“两天内,恐怕不可能呢。……”
“不可能?——三天后,我就要动身的,无论如何,请你想办法,无论如何!”富翁的嘴脸是铁板似的冷酷,说话也含有几分不高兴。
何侃受了这种暗示,更着急起来。那脑袋像一副辘轳在转动着。他觉得四面都是绝壁,都是黑影。嗯,富翁那刻薄的“无论如何”的话,刻刻都打人他的脑筋,刻刻都在向他的心坎压迫。他真觉得透不过气来,最后他带着苦笑地说:“好的,我总得想法还你。”
富翁慢慢地站起来,“唔,无论如何,你得如期还我!”
说着,便踏着大步子踱出去。
富翁的背影在灯影里消隐了,何侃才“嗯”的哼了一声,扭回头来。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3: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