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聚焦英国18世纪后期最富盛名且颇具影响力的历史肖像画家和艺术评论家、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创办人乔舒亚·雷诺兹给年轻学者的十五次演讲,这些讲演对后来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乔舒亚·雷诺兹以多位画家的作品,从绘画技艺、审美意趣以及艺术哲学的角度,解释了艺术界的几个核心问题:何为真正的艺术?何为“美”和“品味”?何为“风格”?如何创造艺术?艺术原则有哪些? 本书极富感染力地以专业角度切入艺术的宏大主题,洋溢着超越自我、追求艺术极致的创作激情。 随文附图二十余幅,包括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鲁本斯、伦勃朗、丁托列托、提香等大师作品,涵盖油画、粉笔画、雕塑、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直接展现艺术大师的绘画技艺与艺术魅力。帮助读者理解乔舒亚·雷诺兹对艺术风格所做的分析,也从最为直观的层面展现艺术风度。 作者简介 代亭,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现任教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目录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第十一讲 第十二讲 第十三讲 第十四讲 第十五讲 序言 粗心大意的读者会感到 惊讶,乔舒亚·雷诺兹 (Joshua Reynolds)爵士在演 讲中频频对威尼斯色彩主义 画家表示轻视和贬低,他似 乎在极力呼吁,要警惕那些 大师们的学说和影响。乔舒 亚爵士总是称威尼斯画派为 “装饰”画派,认为其首要目 标是“纯粹的优雅”,而它的 “装饰性”完全不符合一流艺 术作品的标准。丁托列托 (Tintoretto)和委罗内塞 (Veronese)尤其受到责难。 “这些人使尽浑身解数,以 雄辩之才将年轻人和无经验 者引入歧途。”他们影响了 许多画家,“而那些人本该 有更高的艺术造诣和更辉煌 的成就。” 如果进一步探寻乔舒亚 爵士反感威尼斯画派的原因 ,我们发现,正如他本人所 说:“该画派专注于色彩研 究,而忽略了理想的形体美 。”乔舒亚爵士认为,只有 理想的形体美才能使艺术中 的高尚主题成为可能。在他 看来,色彩总是处于次要地 位的,仅仅是装饰性的,而 真正伟大的绘画完全取决于 完美的形体。他在写给《闲 人》杂志的一封信中提出了 上述观点,还洋洋洒洒一大 篇,认为理想美的观念在于 形体,仅仅是形体。他断言 ,物体的色彩和它的气味一 样,与美没有太大的关系。 如果一位普通的批评家 如此写作和推理,我们将会 忽略他的判断,认为他完全 缺乏色彩感。但是大家想想 ,说雷诺兹在色彩方面缺乏 感觉,岂不荒谬?他的特别 之处还在于,一从演讲厅回 到自己的画室,他就表现出 对色彩画家的高度欣赏—— 尽管他本人就是被丁托列托 和委罗内塞“引入歧途”的受 害者之一。他曾在威尼斯逗 留几个星期,在罗马待了两 年,然而威尼斯画家的作品 给他的印象更为深刻。他运 用判断和推理来支持米开朗 琪罗(Michelangelo),却满 怀激情地仰慕伟大的色彩画 家。他醉心于验证他们创造 画面效果的各种方法,他全 身心地投入,为了获得信息 ,不惜牺牲一些令他着迷的 珍贵作品,将其打磨、拓印 、刮碎,从而研究其色彩层 次的构成。他不断实验色彩 效果,反复运用各种难溶的 颜料,导致他的作品经常出 现裂缝和剥落——这进一步 证明了威尼斯画派对他产生 的影响,尽管这与他的意愿 相违背。在他不得不这样做 的时候,他也承认这一点。 他在对学院成员的最后演讲 中说,他有一种可悲的感觉 ,在实践中他没有坚持理智 上认为最重要的崇高风格, 他觉得自己不忠。他声称他 只是米开朗琪罗的仰慕者, 而非追随者。“我已选择了 另一条道路,它更适合我的 能力,更适合我生活的时代 的趣味。然而,”他追悔不 已,“无论我觉得自己是多 么力不从心,如果现在重新 开始,我将追随大师的脚步 。如果能亲吻他的衣襟,有 一点点他那样的成就,对一 个野心勃勃的人来说,也是 无上光荣的事了。” 在实践中献身于威尼斯 画派,在理论上又轻视它; 在实践中忽略伟大的佛罗伦 萨画家,在理论上却将他们 奉为楷模,这就是乔舒亚· 雷诺兹爵士的矛盾。当然, 如果不找出这些矛盾的线索 ,就无法正确地理解他在演 讲中做出的判断。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 到18世纪,英国本土艺术在 本质上已成为一种形体 (form)的艺术。开创新纪元 的伟大的哥特式风格充分展 现了它的活力,但只限于建 筑和雕塑领域。那个时代, 在北方,没有哪个伟大的画 派可以与建筑师和雕塑家丰 富多彩的创作媲美。那些在 次级的,或者用乔舒亚爵士 的话来说,在“装饰”意义上 应用的色彩,是为了给形体 增辉;但是,只有在形体中 ——不论是建筑(如大教堂) 、雕塑(就像装饰在建筑中 的无数优美的肖像画),还 是惟妙惟肖的花、叶、鸟、 兽——哥特式杰作才能展示 其真正的力量和开创性。 由此,哥特民族对绘画 艺术的贡献可能已被预知, 他们要寻找的效果是素描而 非涂绘,木雕艺术在他们手 中成为一种自然而普遍的表 达方式。在这种始于15世纪 初欧洲哥特人的新艺术中, 雕刻刀划出的有力的黑线条 在纯形体的描绘中效果显著 ,因而,在色彩方面毫不见 长的哥特艺术在形体方面领 先了。实际上,坦率地说, 他们创造的不是一种图画的 再现,而是一种雕刻的再现 。也就是说,一方面,他们 忽略了空间透视和光影效果 ,无意创造再现风景的视觉 错觉。另一方面,他们以格 外清晰有力的线条,描绘出 每一个人、物体或动物的轮 廓,就像做浮雕一样。若你 从木雕或石雕作品转向同一 时期的木版画,可以看到二 者之间在精神上的相似性, 并意识到这一时代的版画艺 术是一种多么纯真的艺术。 它继承了哥特气质及其对自 然与生命的特有视点,它同 样热衷于坦然和如实的叙述 ;它唯一关注的是如何尽可 能地赋予它们真实感。而且 ,这种发展于北方的艺术展 示了哥特艺术中普遍存在的 共鸣与交织感,同样表现出 它对所有朴实物体和风景的 关注与兴趣,并喜欢以同样 的方式描绘普通人生活与劳 动的细节。如果不能给这些 事物以具体结构的真实感, 它仍然竭力通过轮廓线尽可 能地达到这一目的。它的本 质是将主题视为实在的事物 而非表象。 于是,木刻版画直接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