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万事如镜(现代寓言哲思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沈水荣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作者创作的故事,包括民间故事、动物寓言、社会观察、神话小品等,题材多样,以小见大。书中从十五个主题集结铺陈,引向“人生”“天下”“思维”三个立德树人的大方向,从群众喜闻乐见的小故事中见微知著,感悟生活智慧与处世之道。 作者简介 水荣 沈水荣,男性,年近古稀,浙江省德清县人士,空降兵老战士。干过多个行当,最高职务正师,空军大校。年过半百转业到地方工作,曾任中央事业单位领导,职员三级,编审职称,知名数字出版人。在长期、多元的职业生涯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阅历和写作素材。自青年时代爱好写作,文风朴实,风格独特在报刊、电台发表过百余篇理论、新闻和文学类作品,合作出版和单独出版多部政治理论、专业技术类论著。 目录 一 生而为人存廉耻 猴子手中取蟠桃 财主捞尸 讨工资 “畜生” 数万未完 树枝的骂声 小牛的不平 借升 拾彩珠 二 反躬自省品自珍 一颗海棠籽的漂泊 破解房屋“风多”声 花狗说不算 女娲说美 楼上老爷子的喜好 老虎求人 撞船 苹果的嫉妒 香瓜的分量 灵魂不灭 三 交往处事须灵活 日月争明 蚂蚁和老鹰争高 “三个和尚”新说 仙种失传 界限大夫 卖桃人算账 “孬种”转正 五爷求医 岛人量岛 天帝送狗 “美”里有“没” 郎中店的门 摁了开关 四 万事如镜省吾身 万事如镜 狗崽与奇石 看红塔 风动 参观灵霄宝殿有感 学摇船 赶集路上的老汉 “怪物”所见 假聋人 财迷打电话 绣线姑娘修炼记 怪鸟猫头鹰 忘钥匙 五 社会公德留心间 扔进大海的一个字 天上落石头 自作自受 换锁 狐狸的“真善美” 501篇小说 阳光道上的尿便处 乌龙赴约 砸锅 悟空被压五行山之细节 六 生活妙趣开心颜 女娲除祸 后悔药 石榴树的困惑 开裆裤 懒猴练臂 “真正的猫” 蚂蚁搬家 七 漫说职场瞧门道 前花贬后花 打靶 “一”小伙出名 草鞋里的数学 弓箭匠与狩猎人 后土娘娘小叔子的爱好 风筝的高度 飞过河的猪 船头舱里的老鼠 夏排长决策 风险 三只猫咪发告示 八 心系群众谋发展 租官 过河发财 绿冠岭 洼宝村 小区里的警示标语 打虎英雄庆功大会 猴子防贼 老狗咬人 猴子争桃 猴山变天记 伙夫除猫 “猪八戒”名字的由来 九 时代新知伴我行 竹木之战 陶老板走失 猪吃人 天上真的掉馅饼 永恒人生 高铁站上得了多疑症 爷爷盖的房子 五土成金 小姐妹采蘑菇 筷子起源一说 十 奋斗路上览美景 小太阳的光辉 一窝小喜鹊 神尺 新村长开溶洞 蔷薇与月季 造物者说是非 鬼鸡 大雁的春天 懒人峰 十一 尊重规律看本质 茅厕禁尿 蚊虫识肤 长生不老果的吃法 木板的颜色 骡子考上了战马 箱子里的真理与舌底下的谬误 饿死桃树下的猴 山·水·土地 挪太阳 县官泡澡 风月宝鉴与女娲 守山虎吃人 “死牛也是牛” “饿死猫”冤案 鱼钓人 十二 爱护自然保家园 水神走了 抽桶泵里的奥秘 鹅卵石的祸福 摇钱的树 蚕虫维权 浪费在锅里 恐龙吃树 老虎上山 天塌下来还有别个 后记 序言 敬仰那只“蓝花碗” 我怀着一颗敬仰之心陆 续写下了这些故事。敬仰什 么?敬仰我们灿烂的中华文 化。 书中有个《借升》的故 事,借助一只蓝花碗,寓说 了当今时代传承中华文化基 因的紧迫性。故事里有只祖 传的蓝花瓷碗,一平碗刚好 等于一升,家里一直这么用 来量米。一次父亲朝财主家 借了十升大米,财主用自家 的升一量,只有九升。那善 良的父亲对自家的蓝花碗起 了怀疑,令儿子借一只升来 又量了一次,还是只有九升 。父亲二话没说,便加了一 升米,给财主送了去。过后 经验证,父亲发现自家的蓝 花碗准确无误,断定是财主 家那只升造了假。于是问儿 子借来的升是哪里借来的? 儿子回答说是向财主借的。 父亲一听气得说不出话来。 儿子还很惊讶:“大户人家 的斗升就是标准,难道还有 不准的吗?” 其实,我小时候家里真 的有一只蓝花瓷碗,是故事 里那只蓝花碗的原型。我家 那只蓝花碗,是祖辈传下来 的,被专门用来作量具。一 平碗米正好是一斤;碗内壁 拦腰有一圈蓝色线条,米盛 到齐腰线,正好是半斤。每 当跟邻居家有借有还的时候 ,经常用那碗来量,从没产 生过异议。后来,社会进步 了,家里逐步有了杆秤、天 平秤、弹簧秤、台秤、磅秤 、电子秤,给生活带来了极 大方便。但一家人没有也无 法排斥、舍弃那只蓝花碗。 那碗除了使用起来简便易行 ,更重要的是成为了衡量、 矫正各种秤具的原点和圭臬 ,我们称其为“秤中之秤”。 一次,我哥从集市上买来5 斤丝棉,家人怀疑短斤少两 ,用家里秤具来称,发现一 把秤一个样。我说:“看来 咱家的秤也不准。”这时老 父亲说话了,“这好办!”他 用那只蓝花碗舀了5平碗米 放在一起,然后与买来的丝 棉一比重量,那“短斤少两” 便原形毕露。 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也 有一只“蓝花碗”,那就是流 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文化基因 。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 程,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 文化,当代中国又形成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今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既冲 突竞争,又多元共存;现代 经济社会日新月异、飞速发 展。我们要使中华文化与当 今时代相适应,与现代文明 相适应,造就和发扬伟大的 时代精神,这是无疑的。但 是,在此过程中我们决不能 抛弃、背叛我们民族的文化 基因。我们应当始终坚持民 族精神的独立性,做到自信 自强、守正创新,不断创造 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本书收入的每一个故事 ,都是针对日常生活中看到 的、听到的、遇到的事情, 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成的 ,也都是我头脑中闪过的一 星点思想火花——中西方之 间、传统与现实之间思想文 化观念激烈碰撞而进发的火 花。故事渗透了我对中华文 化基因的深情认同和敬仰, 表达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 象中,对是与非、善与恶、 美与丑、正与邪等所持的立 场、观点和看法。书稿汇集 故事一共129篇,思想内容 包括了人生人性、社会公平 正义、处世智慧等方面,共 十二辑。由于能力水平所限 ,书中故事均是拾零打短写 成,零零散散,不成体系, 也免不了有所偏颇和差错。 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点点趣 味和思想启发,也十分欢迎 读者讨论和批评指正。 水荣 2023年秋 导语 本书收入的每一个故事,都是针对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遇到的事情,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成的,也都是我头脑中闪过的一星点思想火花——中西方之间、传统与现实之间思想文化观念激烈碰撞而进发的火花。故事渗透了我对中华文化基因的深情认同和敬仰,表达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正与邪等所持的立场、观点和看法。书稿汇集故事一共129篇,思想内容包括了人生人性、社会公平正义、处世智慧等方面,共十二辑。 后记 当我写完这些作品拿出 去发表的时候,有过去的同 事、熟人好奇地问:“嘿, 你不是写理论文章的嘛,还 搞起创作来了?”我说:“算 不上创作,只是一点小爱好 。我青年时代就经常写些小 故事发表,后来放下了。” 书中收入的故事均是我退休 以后,最近三四年利用疫情 期间“足不出户”的时机陆续 写成的。 然而,要是追溯故事的 生活源头,远不止这几年, 而是我几十年的人生经历。 我工作四十余年,干过的行 当比较多,专业跨度还挺大 。童年梦想一辈子只做一件 事情,但命运使然形成了我 的“转折人生”。回头看,这 也有好处,经历一个岗位就 像上一次学。每当转行的时 候,总觉得世界又向我展示 了崭新的一面,获得了许多 别样的感悟,有的甚至是颠 覆性的认知。本书也许就是 我颇多转折经历所获得的一 些思想结晶。 如果人生有颜色,我人 生的主色调是天蓝色。我当 过伞兵,在人民空军服役三 十多年,遂行过作战任务, 几度险处逢生,退役前正师 职务,空军大校军衔。如今 每当乘坐飞机,那大地山川 从脚下奔腾流逝又扑面而来 的时候,总有一种踏上故土 一般的情思。蓝天带给我无 穷的遐思和想象,作品中有 许多空天概念的故事,大概 源于蓝天给予的灵感吧! 书中故事除个别以笔者 第一人称讲述之外,其余纯 属虚构,并不针对特定的任 何人和事。作品像一面镜子 ,不同读者特别是不同年龄 、不同经历的读者,从中看 到的可能有所不同,甚至大 相径庭,也不一定是或者完 全是作者的本意。如故事中 有与真人真事相同或相似之 处,纯属偶然。 本书写作过程中,得到 了著名出版家、作家、文学 评论家聂震宁先生的指导、 帮助和鼓励,特此表示诚挚 感谢! 水荣 2023年秋 精彩页 猴子手中取蟠桃 山谷里一片蟠桃林成熟了,住在悬崖上的老汉想获取下面的蟠桃。他想:“要是猴子能帮我送上来就好了!”蟠桃是猴子的最爱,猴子怎么会拱手送人呢!老汉自有办法。 头一天,老汉弄来一篮子香蕉,对群猴说:“我家香蕉太多了,吃不完,都烂了,白送你们吃去吧!”说话间把一篮香蕉抛了下去。猴子你争我抢,许多香蕉被踩得稀巴烂。 老汉说话了:“啊呀!白送的你们不珍惜。以后,你们真想吃香蕉,必须用蟠桃来换,一个蟠桃换一根香蕉。等你们吃完香蕉,我再把蟠桃退回你们。我要看看你们的诚意。” 猴子们想:“这样没问题,香蕉也等于白吃。” 猴子先给老汉送上一个蟠桃,换来一根香蕉。香蕉吃完,见老汉将蟠桃真的退回来了,猴子们说:“老汉很讲诚信!” 第二天,猴子送上十个蟠桃,换来十根香蕉,吃完就拿回来十个蟠桃。 第三天,猴子送上二十个蟠桃,换来二十根香蕉,吃完就拿回来二十个蟠桃。 猴子很兴奋,都说:“这真是天上掉馅饼哕!” 又一天,猴子送上八十个蟠桃,换来八十根香蕉,吃完又拿回来八十个蟠桃。但这一次有点不一样,换来的香蕉中有个别是烂的。 老汉又说话了:“你们看,我的香蕉开始烂了!你们每天都几十个、几十个来换,过不了三天,我的香蕉全烂了,还怎么吃呀!” 猴子说:“所言极是!咱们明天多弄点蟠桃来换!” 第二天一早,来了许许多多的猴子,山谷里黑压压一片,他们把成熟的蟠桃全摘来了,一共好几千个。老汉一看,暗喜,但脸上装出一副尴尬:“你们一下要换那么多香蕉,我可没有准备,香蕉还在远处地窖里呢。这样吧,你们今天把蟠桃放下,先回去,明天一大早来拿香蕉。”猴子们都说:“好!好!好!” …… 财主捞尸 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一条大河穿过,两岸屋宇白墙黑瓦,青石板路,鳞次栉比,沿岸那延绵的红灯笼,还有船里、岸上不绝于耳的叫卖声,把清淡素雅的城郭掩饰在了红红火火的氛围之中。 岸边一条小巷的尽头,有一处阴暗的宅院,住着一个做布匹买卖的财主。他生意做得不算大,但坑蒙拐骗,十恶不赦,声名狼藉,经营不下去了。 于是,财主想起了做慈善,以挽回影响,东山再起。他注销了公司,登记成了“救济会”,摇身成了“慈善家”。一般的善事他还不做,要做就做大的,试图一举动容天下。他扬言:“我有大恶,大恶还得用大善来抵啊!” 机会终于来了。 那年,军阀混战,鲜血染红了河流,水面漂满了尸体,人们纷纷逃亡。财主租了三条大船,自告奋勇到河里打捞尸体。政府给予褒奖,还补助了经费。 没几天,打捞起了许许多多的尸体。市民们都跷起大拇指,无不叫好,称赞他“大恩大德、大慈大悲”。那财主很是得意。 然而,还是有许多尸体没能捞起来就漂走了。政府部门不满,找财主约谈,财主流着眼泪连连道歉:“啊呀,真是于心不忍哪,由于人手有限,忙不过来……我努力!我努力!” 不久,有人发现了一个细节,漂走的尸体都是整个身体横躺在水面上的。再仔细观察那财主捞尸,原来他叫人光捞竖着的,不捞横躺的。对此,大多数人也没细想“为什么”,都是一听而过。也有的说:“可能因为竖着的尸体没有完全腐烂,不太臭,容易打捞呗!” …… 讨工资 (一) 一个建筑队的包工头,喜欢拖欠工资,人称“赖老板”。 给赖老板打工的农民工有好几十人,他们常年干着石头活儿,运石头、搬石头、敲石头、砌石头什么的。工作艰苦,但很快乐,大家经常开个玩笑,相互戏称“石头”,四川人称为“川石头”,安徽人称为“皖石头”,甘肃人称为“陇石头”…… 十多年了,赖老板从来没有按时发过工资。每到年关,农民工总得找他讨要工资,老板总是说“今年没挣钱啦”“资金周转不开啦”之类的话。也怪,不管农民工怎么闹腾,赖老板每年都能巧妙脱身。他有个“妙招”,叫“分化瓦解”,每当农民工来闹事,对个别挑头的,或托关系说情的,都悄悄打发:“你拿到钱就走,出去别说!”“谢谢!谢谢!”这些人接过票子,总是怀着一份感恩而暗喜着匆匆离去。 一年年底,大伙儿弄清了赖老板家的住址:远郊一偏僻村子,一栋三层洋楼,黄墙绿瓦,虽然样子挺怪,但在村里鹤立鸡群,实是豪华。 腊月二十六,几十个农民工一起登门,把三层洋楼团团围住,赖老板困在里面一整天。夕阳西下,三个挑头闹得很凶的小伙子不知怎么闯了进去,他们都是“川石头”。“川石头”们一进门,赖老板笑脸相迎,立马拿出事先备好的票子,说:“你们签字,拿了就走,出去别说。”“谢谢老板!谢谢老板!”三位“川石头”从地下车库出了小门,拿着沉甸甸的钱款,个个喜笑颜开。 其中二人六年没拿过工资,这次鼓鼓囊囊一人一提兜,一出门就要溜走。此时,另一位留住了脚步,说:“不合适吧,对不住其他兄弟啊!这样赖老板以后还会赖账啊!” 这位“川石头”姓“金”,脾气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