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兴大国崛起与全球秩序变革(第9卷大国的国际秩序观念与战略实践)(精)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作者 毛维准//赵光锐//李冠群//张勇//宋德星等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当下,各主要国际力量都在调整自己的对外战略,力图使国际秩序朝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本书主要是对各主要国家(力量中心)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欧盟、东盟的国际秩序观念、战略目标与相关政策取向做总体考察分析。
目录
第一章 重塑霸权护持:美国国际秩序观中的“特朗普冲动”(毛维准)
第一节 国际秩序观:一种概念框架
第二节 “二战”后美国国际秩序观的发展历程
一、美国国际秩序观基本图景:从“二战”到“冷战”
二、《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文本中的国际秩序观演变
第三节 “特朗普式”国际秩序观:脉络与特征
一、“特朗普式”国际秩序观的基本脉络
二、“特朗普式”国际秩序观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特朗普式”国际秩序观的内外根源
一、结构权力变动及其衍生效应
二、国家间的全方位竞争
三、美国国内与社会因素
第五节 量身定做?“特朗普式”国际秩序观中的中国指向
第六节 结语
第二章 调适大变局:欧盟的国际秩序观(赵光锐)
第一节 欧盟的国际秩序设想
一、以规则、国际法和多边主义为基础的“文明化”国际秩序
二、自由主义的国际贸易体系与永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三、全球良治的国际治理体系和功能良好的国际制度
第二节 欧盟的全球角色与欧美关系定位
一、欧盟的全球角色
二、欧盟对欧美关系的定位
第三节 欧盟塑造地区和全球秩序的方式
一、“文明手段”
二、有效的多边主义
三、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
第四节 欧盟与区域跨国治理秩序
一、超国家区域治理机构和多层次治理机制的形成
二、新型区域安全秩序的创立
三、公民与区域治理秩序的高度融合
第五节 欧盟参与国际秩序变革面临的挑战
一、战略设想与行动能力之间的差距
二、欧盟“内部秩序”面临冲击
三、价值观输出与欧洲中心主义
第六节 结语
第三章 映射大国身份:俄罗斯的国际秩序观(李冠群)
第一节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家认同
一、俄罗斯国际地位转变
二、俄罗斯新身份认同的形成与转变
三、俄罗斯大国地位重塑与现实困难
第二节 基于战略核平衡的俄罗斯对美外交
一、后冷战时期美俄战略互动
二、俄美关系的未来走向
三、俄对美实施战略反制的外部因素
第三节 俄罗斯的亚太地区秩序观
一、俄罗斯与朝核问题
二、俄罗斯与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
三、俄罗斯与中国南海问题
四、俄罗斯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第四节 俄罗斯的独联体地区秩序观
一、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的基本战略构想
二、独联体国家的内部分离现象与其根本原因
三、区域外力量对独联体国家的影响
四、俄罗斯独联体地区政策的未来走向
第四章 拥抱战略转型:日本的国际秩序观及其外交重构(张勇)
第一节 国际秩序变革与日本战略转型
一、“国际秩序动摇”下的日本国关学界
二、国际秩序中的日本:基于历史视角的考察
三、日本大战略:通往“新海洋国家”?
第二节 日本外交重构:“双转型”及其相互关系
一、日本外交战略思想图谱
二、“安倍路线”与“吉田主义”的本质差异
三、“安倍路线”下战略转型与体制改革相互促进
第三节 日本外交战略转型的轨迹与特质
一、“吉田主义”:战后日本外交的基本路线
二、日本外交的理念与现实
三、“吉田主义”外交路线的论争与转型
第四节 日本外交体制的变革与转型
一、外务省体制的演变
二、外交中的“政治主导”
第五节 超越“死之跳跃”的日本外交?
第五章 塑造安全与权势:印度的国际秩序观(宋德星)
第一节 作为国际秩序内生动力的印度根本战略关切
一、陆海复合型国家的战略定位与基本战略选择
二、印度传统的陆地导向的安全战略思维
三、印度海洋安全认知逻辑
四、21世纪印度国家安全政策中的主要课题
第二节 印度国际秩序观:根本内核与政策意涵
一、婆罗门等级制世界观
二、“地区核心国家”的身份定位
三、冷战后多中心国际体系构想
第三节 国际秩序视域下的印度基本战略选择
一、不结盟:印度的大战略实践及其反思
二、国际体系的“有限的挑战者”
三、国际秩序中的三角力量架构
第四节 结语
第六章 以东盟方式促大国平衡:东盟国际秩序观念与实践(巨威莉)
第一节 东盟国际秩序观念形成与发展
一、东盟处于“边缘地带”的战略位置
二、“大东盟”的形成和东盟实力的增强
三、国际秩序的转型与重构
第二节 协商合作:东盟的国际政治秩序与安全观念
一、东盟内部:从“联盟”到“共同体”
二、开展与域外主要大国的双边合作
三、建立以东盟为中心的多边合作机制
第三节 内外兼修:东盟国际经济秩序观念与政策行为
一、东盟内部的经济一体化:从东盟自贸区到经济共同体
二、东盟的双边合作经济发展理念与实践
三、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多边合作机制的构建
第四节 大国平衡:东盟塑造国际秩序的主要路径
一、“大国平衡”战略的现实考量与理论
序言
“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
中心”于2016年夏初创设并
渐次成长,得“南京大学亚
太发展研究基金”之专项全
额资助,实乃一大助缘、
大善举;众多师友、同道
的鼓励、扶持乃至躬身力
行,同样厥功至伟。
此一学术平台之构建,
旨在通过机制创新与成果
导向,以国际性、跨国性
与全球性议题为枢纽,将
人文社会科学诸领域具有
内在关联之学科方向、研
究内容与学术人才,集成
为国际关系、国家治理、
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多
个“研究群”,对大亚太地区
展开全方位、多层次、跨
学科研究,并致力于承担
学术研究、政策咨询、人
才培养、社会服务与国际
交流等功能。
所谓“亚太”,取其广义
,乃整个亚洲与环太平洋
地区之谓。不特如此,对
于相关全球性问题的关切
,亦属题中之义。盖因世
界虽大,却紧密相连。值
此全球相互依存时代,人
类命运实为一荣损相俦、
进退同步之共同体,断难
截然分割。面对日益泛滥
的全球性难题,东西南北
,左邻右舍,各国各族,
除了风雨同舟,合作共赢
,又岂能独善其身,偷安
苟且?所谓“发展”,固然有
“政治发展”、“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等多重意蕴,亦
当有“和平发展”与“共同发
展”之价值取向,其理亦然

吾侪身为黉门中人,对
于大学之使命,学人之天
职,理当有所思虑。故欲
旧话重提,在此重申:育
人与问学,乃高等教育之
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
可。大学之本是育人,育
人之旨,在“养成人格”,非
徒灌输知识、传授技能;
大学之根是学问,学问之
道,在“善疑、求真、创获”
。二者之上,更需有一灵
魂,是为大学之魂。大学
之魂乃文化,文化之内核
,即人文价值与“大学精神”
:独立、开放、理性、包
容、自由探索、追求真理
、禀持理想与信念。大学
之大,盖因有此三者矣!
南京大学乃享誉中外之
百年老校,不独底蕴深厚
、人文荟萃,且英才辈出
、薪火相续。于此时代交
替、万象更新之际,为开
掘利用本校各相关领域之
丰厚学术资源,凝聚研究
团队,加强对外交流,促
进学术发展,展示亚太中
心学术同仁之研究成果与
学术思想,彰显南京大学
之研究水平与学术风格,
我们在《南大亚太评论》
、《现代国家治理》、《
人文亚太》、《亚太艺术
》等学术成果已相继问世
的基础上,决定再做努力
,编辑出版《南大亚太论
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自设门户、画地为牢,绝
非智者所为。所谓“智者融
会,尽有阶差,譬如群流
,归于大海”,对于任何社
会政治现象,唯有将各种
研究途径所获得的知识联
系起来,方能得到系统透
彻的理解,否则便如朱子
所言,“见一个事是一个理”
,难入融会贯通之境。办
教育、兴学术,蔡元培先
生主张“囊括大典,网罗众
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论丛》的编纂,亦将
遵循此种方针。
故此,《论丛》之内容
,并不限于一般所谓国际
问题论著。全球、区域、
次区域及国家诸层面,内
政外交、政治经济、典章
制度与社会文化诸领域的
重要议题,都在讨论范围
之内。举凡个人专著、合
作成果、优秀论文、会议
文集,乃至特色鲜明、裨
利教学的精品教材,海外
名家、学术前沿的迻译之
作,只要主题切合,立意
新颖,言之有物,均在“网
罗”、刊行之列。此外我们
还将组织撰写或译介各种
专题系列丛书,以便集中
、深入探讨某些重要议题
,推动相关研究进程,昭
明自身学术特色。
要而言之,南京大学亚
太发展研究中心所执守之
学术立场,亦即《论丛》
之编辑旨趣:一曰“本土关
怀,世界眼光”;再曰“秉持
严谨求实之学风,倡导清
新自然之文风”;三曰“科学
与人文并举,学术与思想
共生,求真与致用平衡”。
一事之成,端赖众力。
冀望学界同仁、海内贤达
继续鼎力支持、共襄此举
,以嘉惠学林,服务社会
。值出版前夕,爰申数语
,以志缘起。
石斌
2018年元旦于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