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作家、翻译家、钱锺书夫人杨绛,是跨越了105年漫长岁月的一位才女。 杨绛先生虽生于乱世,却自始至终怀有一颗与世无争之心。外界给了她颇多赞誉——坚忍、从容、睿智、宁静……但这些于她不过浮华如花,开过即谢,她并不曾为此动容,也不曾改变过一分一毫。她始终还是那个如深谷幽兰般的女子,在岁月里温婉如初。 她的才情卓然于世,她的爱情珠联璧合,她的文学成就举世公认,她的家庭幸福完满,常常令人感叹,世上竟有这样一位美好的女子。 在105年漫长的人生里,她历经曲折动荡,饱经岁月打磨,但始终不改初心,始终保持明媚从容、淡定优雅。她把她的一生,活成了一个典范。 她被钱锺书誉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她被周国平如此评价:“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这是一本富于人生启示的杨绛传记,温情追思杨绛百年人生的珍藏读本。 参透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智慧,做一个明媚从容、淡定优雅的女子。 附录《钱锺书小传》,展现了文化大师钱锺书一生的治学成就和性格风采,更描绘出他与杨绛六十三载的完美爱情。摆脱了俗世“围城”,他与杨绛“乍见之欢,久处不厌”的婚姻,给我们很多宝贵启示。 附录杨绛“人间清醒”语录心得,涵盖选择、成长、爱情、心态、读书等等处世智慧,如生活中一剂清醒良药,帮助我们修复精神内耗,拥有不断向上的力量。 作者简介 桑妮,有着水瓶座女子的敏感,热爱文字、摄影、电影。 女性传记文学领域知名作者,深爱民国那些芳颜傲骨的女子。文笔清丽缠绵,立意悲悯有爱,“愿以比雨还轻的文字,写尽比花还美的女子”。 代表作:《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你是生命的远行客:三毛传》《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等。 目录 序 不宠无惊的一生 倾谈一 世间最美,属她一人 家世 童年 南方 成长 倾谈二 静好时光,盛住无限 父爱 往事 抉择 友情 倾谈三 与君初识,犹如故人 初见 绵密 胶着 陪伴 倾谈四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英伦 女儿 故里 孤岛 倾谈五 笑对浮生,跋涉人间 灵魂 爱人 静好 坚忍 倾谈六 人淡如菊,安之若素 黑暗 彩虹 远去 优雅 尾 岁月风尘,难掩她的风华 附一 杨绛生平大事年谱 附二 钱锺书小传 附三 杨绛“人间清醒”语录心得 序言 不宠无惊的一生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 ,安好!”——杨绛先生将 丰子恺这锦言妙语给参透凿 凿。 于时光的荒野里,她始 终如兰芷,如清水,在这纷 繁的尘世里寂静欢喜。 她虽生于乱世,却自始 至终怀有一颗与世无争之心 。外界给了她颇多赞誉—— 坚忍、从容、睿智、宁静.. 但这些于她不过浮华如花, 开过即谢,她并不曾为此动 容,也不曾改变过一分一毫 。她始终还是那个如深谷幽 兰般的女子,在岁月里温婉 如初。 这个生于江南书香世家 的女子,身上有着水乡女子 的温柔婉约,却又蕴藏着北 方女子的傲骨。婉约和傲骨 ,在她的身上完美地融为一 体,仗义的律师父亲给予她 最大的成长空间,也以身作 则,教会她什么是“刚正不 阿”;贤惠的母亲,则以中 国传统女性的柔软,教会她 什么是“包容忍让”。 或许,正是这样,她在 尝尽了人生百味之后,依然 可以淡泊从容地度过一生。 她曾说:“一个人经过不同 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 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 得愈细,香得愈浓烈。”也 正如有人所说:“我们曾如 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 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 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 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 彻大悟的超脱便是如此吧。 百年岁月,在苍茫的历 史洪流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然而在一个人的身上却是 一段至为漫长的时光。从出 生到去世,她跨越了一个多 世纪,跨过了105年,但岁 月的风尘未曾真正侵蚀过她 的风华。多年前,她深爱的 也同样深爱她的男子钱锺书 曾给予她个至高的评价:“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诚如斯言,在她之后, 世间或许再没有谁可以当得 了这一赞誉。 唯有她,在喧嚣躁动的 时代里,依然给人一剂温润 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 望、活着真美好的女子,才 可担当得起。在她的身上, 你会忘掉时间的残酷:一百 多年的漫长岁月,在她荣辱 悲欢的绝代风华里锻造出她 柔韧、淡泊、独立的人格魅 力,给人以力量和温暖。 在与钱锺书的爱情里, 她虽然满腹诗书,却甘于做 锺书背后的女人,于舍得里 褪去光华,为丈夫默默撑起 一片晴好的天空。从不谙世 事到操持家务的能手,她用 包容和爱点亮了家的灯。在 学识上,她也从未怠惰过, 而是始终保持谦虚自省,自 小饱读诗书,自觉接受新思 想、求学……对知识的追求 ,她的脚步从未曾停止过, 即使在动荡的岁月,她也还 是孜孜不倦地学习。知识, 是女子们的生活之利器,可 以用来获得独立思考的勇气 和能力,抑或知识分子才有 的那份骨气。一如杨绛先生 这般,在经历人世坎坷后, 可用知识分子的特有骨气为 人生刻下隽永的痕迹。 她的文章,一如她这个 人,淡泊、素雅、聪慧、婉 转。她总是顺其自然,绝不 刻意矫揉造作,却在自然的 笔调里蕴藏无穷的力量。 曾读过杨绛先生写于一 百岁时的一段话:上苍不会 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 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 ;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 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 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 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 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 佳途径。寥寥字句里,道尽 了杨绛先生参透世事的智慧 。 这也是女儿钱瑗、丈夫 钱锺书相继离世后,她写下 的句子,读罢让人落泪的同 时,也让人看到她身上除了 光芒闪烁,也深藏着这世间 最难以承受的疼痛。 不过,睿智如她,坚忍 如她,顽强也如她。她洞悉 世态,深知这“世间好物不 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于是,在悲伤里,她愈发坚 强了起来。既然已经发生, 那么好的、坏的,都要去接 受它,并驾驭它。她从来不 会放弃生活,更不会荒废时 光。 所以,无论曾经的岁月 怎么艰难,人生怎样跌宕起 伏,她都坚强坦然地走了过 来。荣光也好,屈辱也罢, 不过全然是过眼云烟。她懂 得,这世间最奢侈的幸福与 金钱、名利无关。 就那样,她缓缓地走过 岁月,走在人生边上,始终 明媚从容。欢乐也好,悲伤 也罢,都成了她“人生客栈” 的过客。这之后,即便一个 人踽踽独行,她也仍然怀念 着曾经“我们仁”在一起的岁 月。她仍然坚守着最初的信 念,一个人整理尘封的记忆 ,一个人简单规律地生活着 ,笔耕不辍,深居简出。所 有的美誉,没有在她心头激 起一丝涟漪,她只守着心中 的一方乐土、一室书香,不 卑不亢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人生纷繁复杂,拥有过 便无憾这一生。 我们应因这世间有她这 样一个人而庆幸。毕竟这世 上可以活得不宠无惊的人不 多,女子更少。 杨绛先生已离去,然而 ,她那高贵而有香气的灵魂 始终长存人间,永远用内心 的坚忍和优雅给人以温暖, 给人以力量。 导语 温情追思杨绛百年人生的珍藏读本,深情回顾她淡定优雅的一生。知名作家桑妮倾情力作,感动无数读者的传记经典。 特别新增杨绛“人间清醒”语录心得,涵盖选择、成长、爱情、心态、读书等等处世智慧,如生活中一剂清醒良药,帮助我们修复精神内耗,拥有不断向上的力量。 特邀知名插画师绘制封面唯美插画,充满知性、优雅气息。内外双封,附精美彩插,内文采用双色印刷。精美装帧,悦享品质,值得珍藏! 在每一个桂花飘落的黄昏,或者当你迷茫、慌张的时刻,静下心来,沏一碗清茶,捧起这本书静静读起,你的灵魂会充满香气。 精彩页 家世 壹 民国的才女,家世多“显赫”。比如张爱玲,比如陆小曼,比如庐隐、冰心,等等,她们或出身名门,或出身书香世家,且皆为名媛、千金。杨绛先生也是如此。 她的故乡,在江苏无锡,当年的杨氏家族世居于此,虽不是权贵,却因世代皆为知识分子而“显赫”于那片富庶文明之地。不过,杨绛本人则谦逊地说,这样的家世算是“寒素人家”。 自她的曾祖父、祖父时期起,他们无外乎书生、穷官而已,既不是权贵,也没有赫赫声名。然而,他们个个秉性耿直,又酷爱读书。如果让我说,这样的书香世家,最能使一个女孩成长为内心明朗、安然若素的女子。更何况,无锡这座城素来人文荟萃、英才辈出。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是当时十分著名的律师,以刚正不阿扬名于世。 晚年时,杨绛曾专门撰写过《回忆我的父亲》,从文字中可以看到杨荫杭令人钦佩的一面——坚持司法独立、不畏强权。 溯源而看,的确如此。 1895年,杨荫杭考入北洋大学堂(当年的“天津中西学堂”,也是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前身)。只是学习十分努力的他,却未能顺利毕业,还被学校除了名。 如此结果,缘于一场学生风潮。 这场学生风潮起因于伙食。那时,洋人出来镇压,将带头的一个广东学生开除以示威吓,并威胁大家,谁跟着闹风潮就开除谁。一伙人便真的被吓住了,没人敢作声。当时,杨荫杭并没有参与。然而看着一伙人都缩着脑袋的□(特殊字体)样子,他顿时火了,于是说道,还有他。就这样,他跟那个广东学生一起被开除了。 结局虽然糟糕,却足见杨荫杭刚正耿介之性情。 为了继续学业,他考入上海南洋公学。这所公费学校由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盛宣怀一手创办,正是这所学校给了杨荫杭崭新的见识。在这所学校学习了两年之后,适逢南洋公学挑出六名学生赴日留学,他成为其中幸运的一员。 一开始语言不通,导致交流出现很大问题,但这并没有难倒杨荫杭。他先到日本文部省特设的日华学校补习语言,很快就考入早稻田大学(当年的“东京专门学校”)学习。 在这里,他开阔了视野。1900年,他和留日学生一起组建了励志会。同年下半年,他和杨廷栋、雷奋等人一起创办了《译书汇编》杂志,专门翻译刊登欧美政法领域的名著,比如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万法精义》、卢梭的《民约论》,以及英国学者穆勒的《自由原论》(今译《论自由》)等书。 作为当年留日学生自办的第一份杂志,《译书汇编》所刊登的作品的译笔皆清丽、流畅、优美,对推动当时青年思想的进步影响极大,因而在海内外学生中风行一时。 1901年,杨荫杭于暑假回国探亲期间,在无锡老家创办了励志学会。 1902年,杨荫杭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本科毕业。回国后,他被派往北京译书馆从事编译工作。后译书馆因经费出现短缺问题而停办,他不得已回到家乡无锡。 这次回来,他得以和留日同学蔡文森、顾树屏组织“理化研究会”,并且专门聘请了一位日本教师讲授自然科学。 曾经的游历和开阔的眼界,使得他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想法,他对当时的中国更生出了革命的梦想。虽然工作繁忙,但他还兼任了《时事新报》《苏报》的编辑和撰稿人,并在中国公学、澄衷学校、务本女校等校授课。 他是想借文字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只可惜,当年的社会大背景将他这个梦想击得粉碎。 杨荫杭积极从事反清革命活动,终于触怒了当时顽固的保守派,招致他们的仇恨和追捕。后来,关于这段往事,杨绛在《回忆我的父亲》一文里有所提及: 听说他暑假回无锡,在俟实中学公开鼓吹革命,又拒绝对祠堂里的祖先叩头,同族某某等曾要驱逐他出族。我记得父亲笑着讲无锡乡绅——驻意大利钦差许珏曾愤然说:“此人(指我父亲)该枪毙。”反正他的“革命邪说”招致清廷通缉,于是他筹借了一笔款子(一半由我外祖父借助),一九〇六年初再度出国到美国留学。 再度出国留学的杨荫杭,先是进入曾待过的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科,因该校本科不授学位,所以后来他又通过论文获得法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便去了美国。 P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