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爱因斯坦自述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美)爱因斯坦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爱因斯坦自述》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自传体作品,其中收录了爱因斯坦的演讲稿和书信等,记录了这位伟大科学家一生的经历、思想和成就。书中以爱因斯坦的文字呈现了他从少年时代的探索和好奇心,一直到他成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的过程。
本书分为数个章节,每一章都涵盖了不同的生活阶段和科学探索。此外,本书还反映了爱因斯坦对社会的关注。他的反战立场和对纳粹崛起的警惕,使他成为一位知名的和平活动家和人权捍卫者。这本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爱因斯坦的机会,也为人们展示了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作者简介
爱因斯坦(1879-1955),20世纪著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其他主要著作是:《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关于辐射的量理论》、《空间、时间和引力》、《物理学的哲学》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爱因斯坦自述
1946年的自述(节选)
1955年的自述(片段)
第二篇 世界各地的演讲
告欧洲人书
理论物理学的原理
探索的动机
我们的共同目的是民主
以太理论和相对论
关于相对论
几何学和经验
牛顿力学及其对理论物理学的影响
战斗的和平主义
要使科学造福于人类,而不成为祸害
学术自由
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讲话
经济抵制
文明和科学
教育和教育者——给一位女青年的信
教育与世界和平
艾萨克·牛顿
保卫言论自由
论教育
道德衰败
目标
道德和感情
科学和宗教
科学的共同语言
人类生活的目标
关于脑力劳动者的组织
战争是赢得了,但和平却还没有
坚决反对美国准备进行预防性战争的阴谋
在哥白尼逝世41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决议
第三篇 信件
给恺撒·科赫舅舅的信
致玛丽·温特勒的信(一),保丽娜·爱因斯坦附笔
致玛丽·温特勒(二)
致玛丽·温特勒(三)
致玛丽·温特勒(四)
致玛丽·温特勒(五)
课程介绍
写在安娜·丝柯密达的签名纪念册中的诗句
玛丽的来信
给爱尔莎的信
儿子的来信
我的未来计划
写给母亲的道歉信
诉说近况
生活和工作的感受
罚款通知书
城市公民资格申请表
致瑞士专利局
致马塞尔·格罗斯曼
致苏黎世州教育委员会
致保罗·格鲁纳
致伯尔尼州教育局
学生挽留爱因斯坦留在苏黎世大学的请愿书
致海因利希·赞格尔
致米歇尔·贝索
致斯特恩夫妇
致玛丽·居里
普鲁士科学院来信
致赞格尔
为反战斗争给罗曼·罗兰的信
索末菲给爱因斯坦的信
给A.索末菲的回信
反对一切战争的理由
关于黄金问题
经济问题与和平问题
失去了的天堂
商业利益和战争
不回德国的声明
给普鲁士科学院的信
科学家对政治问题不应当明哲保身
给A.纳翁的信
知识分子和政治问题
给五千年后子孙的信
他们为什么要仇视犹太人?
为建议研制原子弹给罗斯福总统的信
客观世界的完备定律
哲学家和政治
美国科学家应当拒绝政府的不义要求
给联合国大会的公开信
七十岁生日时的心情
读《伽利略在狱中》后的感想
科学家的道义责任
用什么保证人类的未来
消除战争的根源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西方科学的基础与古代中国无缘
法律和良心,谁更权威
为什么建议制造原子弹
第四篇 悼念科学界的朋友
悼念恩斯特·马赫
悼念卡尔·施瓦兹希耳德
悼念T.A.爱迪生
悼念保耳·朗之万
悼念麦克斯·普朗克
悼念贝索
第五篇 发表的文章
我对反相对论公司的答复
什么是相对论?
科学家和爱国主义
对上海的印象
科学的国际主义
宗教和科学
善与恶
关于财富
社会和个人
我的世界观
厄运的十年
生产和劳动
科学和战争的关系
无线电的社会意义
主权的限制
对世界经济危机的看法
生产和购买力
科学的困境
重新审查和平主义
希特勒是怎样上台的?
科学和社会
自由和科学
什么是E=MC?
为什么要社会主义?
文化给世界的和平提供了一个基础
论古典文学
文化衰落的症状
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
空间-时间
我的世界观(二)
对科学的一些议论
第六篇 访谈录
我对美国的最初印象
与泰戈尔关于真理的讨论
为和平而牺牲
论伯特兰。罗素的认识论
关于科学和政治问题答客问
要原子战争还是要和平
要原子战争还是要和平(续篇)
关于哲学和科学问题的谈话
物理学、哲学和科学
74岁生日答客问
序言
爱因斯坦算得上20世纪
最神奇的人物。他的“相对
论”,据说“全世界只有两个
半人能懂”。由于其理论太
过先进,以至于当时地球上
最聪明的科学家们,包括“
相对论变换关系”的奠基人
洛伦兹,都觉得难以接受。
192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把
诺贝尔奖颁绐给爱因斯坦时
,只是说“由于爱因斯坦对
理论物理学的贡献,更由于
他发现了光电效应的定律”
,而没敢对爱因斯坦的“相
对论”作出评价。时至今日
,能够理解“相对论”的人仍
然不多一哪怕只是大致的理
解。
近百年来,随着科学的
发展,大量的实验证明,爱
因斯坦的理论是正确的。这
个独特的犹太人,具有匪夷
所思的智慧。个别想象力丰
富的人,甚至断言爱因斯坦
来自外星。在爱因斯坦去世
之后,他的大脑没有火化,
而是被小心保存在普林斯顿
大学。几十年来,科学界对
这个“出类拔萃的大脑”进行
了全面研究。
1879年3月14日,阿尔伯
特。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
尔姆市,父母都是犹太人。
早年的爱因斯坦似乎并不出
色。16岁时,他报考瑞士苏
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可是
名落孙山。不过,看过爱因
斯坦数学和物理考卷的韦伯
先生却独具慧眼,当面称赞
道:“你是个非常聪明的孩
子,可是你有一个缺点,就
是不愿意表现自己。”事实
上,当时的爱因斯坦已经显
露出非凡的才华,早在12岁
,他就自学掌握了解析几何
和微积分。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
大的物理学家,同时,他也
是一位哲学家。他不反感现
实,而且还为后人总结了多
条成功法则。比如:“A=X
+Y+Z。A是成功,又是努
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乙
是少说废话。”“不曾犯错的
人,是因为他从来不曾尝试
新事物。”“想象力比知识更
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却能畅游整个世界
。”“你必须去学习游戏规则
。然后,你还要比别人玩得
更好。”等。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
坦在普林斯顿去世,享年76
岁。在葬礼上,遗嘱执行人
朗诵了歌德悼念席勒的诗,
以表达人们的哀思:
“全世界都感谢你的教诲
,因为我们从你身上获益良
多。你的创造,早已传遍世
人。你如陨落的彗星,光华
四射,落入永恒。”
导语
爱因斯坦是著名物理学家,本书收录爱因斯坦130多篇文章和书信,其中流露出这位大科学家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年轻人尤其是学生有极大的鼓舞作用。
本书翻译参考了爱因斯坦的德文原稿,力求最大限度接近爱因斯坦作品原意。同时参考了很多关于爱因斯坦的原始资料,力求呈现和理解爱因斯坦深厚的人文思想与科学精神。
书中插入爱因斯坦在各个时期的照片,力求让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爱因斯坦在各个重要时期的历史时刻。更加深入地了解爱因斯坦的成长轨迹以及思想发展的历程。
精彩页
1946年的自述(节选)
这篇《自述》收录于希尔普的论文集《哲学家—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希尔普为纪念爱因斯坦70岁生日,写了这本论文集。
今年我67岁了,来日无多,现在坐在这里打算写点东西,就权当自己的讣告了。之所以要做这件事,除了希尔普博士的说服外,更重要的是我自己也觉得这么做很有意义。我想,给那些奋斗中的人讲一讲自己的人生体验必是一件好事,这些体验包括了一个人如何看待他当年努力和探索过的事情。不过,我在稍稍考虑以后必须事先承认,不要对这种尝试的结果抱有什么十全十美的期望与幻想,它肯定不会是完美无缺的。因为要把一生中值得讲的东西讲清楚确实不是易事,不论我工作的时间是怎样的短暂和有限,也不论其间我经历的过程是怎样的占优势,毕竟现在的我已完全不同于50岁、30岁或者20岁的时候了。由于任何回忆都会多少染上眼前的色彩,所以有些地方是不太可靠的。诸如此类的考虑可能会使我产生畏难而退的想法,不过基于心中的一个信念,我觉得我有必要一试。这个信念就是,一个人的经验可能会有对其他人有用的地方。
大多数人花毕生的时间去追逐一些毫无价值的希望和努力,这是一个我在少年时期就已深刻认识到的现象。我发现这种追逐并不轻松,甚至有些残酷。不过,从古至今,这种艰苦的追逐都被人用伪善和优美的言辞包装了起来。参与这种追逐只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个胃,或者说是欲望,这基本上是注定的。通常情况下,这种追逐很可能使他的胃得到满足。当然,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例外。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宗教便成了第一条出路,每一个儿童正是通过传统的教育机构得到第一手宗教理论的。因此,12岁以前,我对宗教深信不疑,尽管我出生在一个无宗教信仰的家庭。之所以12岁那年我突然中止了这种信仰,是因为通俗的科学书籍引导了我。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开始质疑《圣经》里故事的真实性。其结果就是染上了一种狂热的自由思想,并且冒出这样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疑问:国家用谎言将年轻人欺骗了。这种经历给我带来延及终生的改变,那就是怀疑态度。我会对所有权威产生怀疑,敢于对任何社会环境里既存的信念完全持一种怀疑态度。后来,由于我要让怀疑更有逻辑,我的怀疑精神失去了原有的锋利性,不过它从未离开过我。
有一点我很清楚,我少年时代的“宗教天堂”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这是我首次对“仅仅作为个人”这样的枷锁的反抗,这是最原始的感情、愿望和希望支配的结果,是实现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有一个不可知的世界在我们之外存在着,它的存在并不取决于我们人类的主观意愿。尽管它是一个高深而永恒的谜,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人类至少可以用观察和思维触及它的一部分。这个世界颇具魅力,有如争求自由、得到解放一样,吸引我们去探索、思考。我不久就注意到,在专心从事这项事业中,许多我所尊敬和钦佩的人找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详。我脑海中总是会有意无意地浮现一个最高目标,那就是我们借助一切既有力量与条件,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思想上掌握这个外部世界。我不乏这样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囊括了古往今来的各个行业与国度,他们是一群充满真知灼见的人士。通向宗教天堂的道路是非常平坦和诱人的,而怀疑宗教天堂的道路却不然。不过,我从来也没有为选择了这条道路而后悔过,因为它已被证明是可以信赖的。
P2-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5: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