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鲍里斯·叶利钦传(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到克里姆林宫)/俄罗斯历史研究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俄罗斯)罗伊·麦德维杰夫 |
出版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从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的童年讲起直至其逝世,但主要的篇幅放在了叶利钦步入政坛之后,尤其对他在出任苏共莫斯科市委书记之后的政治生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着重讲述了叶利钦与包括戈尔巴乔夫、亚纳耶夫、卢日科夫在内的许多政治家之间的博弈与合作。通过麦德维杰夫的描述,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十分鲜活、真实的叶利钦。在麦德维杰夫的笔下,叶利钦的政治思想活动被剖析地淋漓尽致,生动地体现了后者既迷恋权力又能够在危机时刻保持最后理性,顺利实现“急流勇退”的明智之举。 作者简介 李冠群,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世界政治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问题、中俄关系、海权战略。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当代中国海权战略》(俄文)、《普里马科夫传:生活与命运》等。 目录 第一章 鲍里斯·叶利钦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 第二章 鲍里斯·叶利钦 ——莫斯科布尔什维克的领袖 第三章 鲍里斯·叶利钦 党内民主化运动的领袖 第十九次全党代表大会 鲍里斯·叶利钦在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上 建立苏联反对派的政治路线 首访美国 鲍里斯·叶利钦的第一本书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 第四章 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的 领导任上 最高苏维埃主席的选举 鲍里斯·叶利钦的100天 第五章 鲍里斯·叶利钦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 1991年艰难的春天 俄罗斯联邦总统大选 叶利钦再访美国 第六章 鲍里斯·叶利钦与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1991年8月18-21日) 事变的第一天 事变的第二天 事变的最后一天 第七章 鲍里斯·叶利钦:战胜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后最初的日子 戈尔巴乔夫的归来 苏联共产党的毁灭 最高苏维埃与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的最后时光 第八章 组建俄罗斯联邦的新政府与领导层 叶利钦将俄罗斯的国家权力控制在自己手中 根纳季,布尔布利斯与叶戈尔·盖达尔 1991年的某些结果 第九章 《别洛韦日协议》与独联体的建立 新奥加廖沃进程 别洛韦日自然保护区的维斯库里景区(1991年12月7-8日) 《别洛韦日协议》签署后最初的日子 独联体的第二次诞生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下台 第十章 鲍里斯·叶利钦在1992年 自由主义的价值观 国家情况的恶化 鲍里斯·叶利钦身边环境的变化 银行挤兑风潮 政权的第一次危机与盖达尔的下台 维克托·切尔诺梅尔金——新总理 第十一章 1993年的事件 持续的经济危机与倒退 俄罗斯政治斗争的尖锐化 反对派 莫斯科的内战 对俄罗斯苏维埃机构的压迫与重组 国家杜马的选举 俄罗斯联邦的新宪法 第十二章 1994年:票据私有化的终结与车臣战争的起始 政权构成的变化 经济的持续倒退 票据私有化的终结 俄罗斯社会的刑事犯罪现象 鲍里斯·叶利钦的失当举动 第一次车臣战争打响 第十三章 鲍里斯·叶利钦在1995年 叶利钦执政五年来的经济成绩 全社会酗酒现象 新的政治闹剧 车臣战争 鲍里斯·叶利钦与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 第十四章 1996年:新的总统大选 1996年的俄罗斯经济形势 鲍里斯·叶利钦与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 关于车臣的战争 鲍里斯·叶利钦对国家转型的尝试 肮脏的选举——第一轮 肮脏的选举——第二轮 选举之后 在车臣的投降 鲍里斯·叶利钦的病情与他身边环境的变化 第十五章 鲍里斯·叶利钦在1997年 文案工作 鲍里斯·叶利钦与阿纳托利·丘拜斯 鲍里斯·叶利钦与鲍里斯·涅姆佐夫 1997年的经济成绩 第十六章 1998年的经济危机与政府垮台 切尔诺梅尔金的辞职 鲍里斯·叶利钦与谢尔盖·基里延科 国家短期债券的崩溃 任命新总理 叶利钦与普里马科夫:1998年艰难的秋季 第十七章 鲍里斯·叶利钦在克里姆林宫的最后一年 总统与总理 鲍里斯·叶利钦与尤里·卢日科夫 巴尔干的战争:北约对抗南联盟 普里马科夫的免职 鲍里斯·叶利钦与谢尔盖·斯捷帕申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总理 鲍里斯·叶利钦的离去 第十八章 鲍里斯·叶利钦——前总统 第一次意见分歧 新的意见分歧与关系破裂 第十九章 鲍里斯·叶利钦的逝世与葬礼 序言 冠群新译了一本由俄罗 斯著名史学家罗伊·麦德维 杰夫所著的关于叶利钦的新 作,嘱我写个序言。由于三 方面的原因,我乐于为此书 去写这样一个序言。第一, 我熟悉本书的译者李冠群, 还是他爱人方婷婷博士后的 合作导师。在长期接触的过 程中,深深地感到他们不仅 俄语好,而且学术素养也比 较高,科研能力强,成果比 较多。第二,我熟悉本书的 作者麦德维杰夫。许多年前 ,我曾与同事一起到麦德维 杰夫先生家拜访过,获得过 他签名的赠书。但这只是一 面之交,最重要的是,和大 多数中国相关领域的学者一 样我对麦德维杰夫的了解是 通过读他的著作。在20世纪 80年代初,国内翻译出版了 多本麦德维杰夫有关苏联历 史的专著,如《让历史来审 判》《政治日记》《苏联持 不同政见者论文选译》《论 苏联的持不同政见者》《论 社会主义民主》《赫鲁晓夫 的执政年代》等,其中几本 是他与孪生兄弟若列斯·麦 德维杰夫合著的。他的这些 书对中国学术界的苏联研究 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许多中 国学者是靠读它们“长大的” ,我也不例外。第三,我熟 悉本书的主人公叶利钦。 2000年年初,就在叶利钦 以突然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 时代之后不久,我和同事合 著的《叶利钦执政年代》出 版了。在这部40万字的著作 中,我们比较全面和深刻地 介绍和分析了叶利钦的政治 蜕变,以及他与俄罗斯的诞 生和最初发展的关系。 由于熟悉本书的译者、 作者和主人公,所以,我给 本书的中译本写个序就不是 什么难事了。苏联解体之后 ,麦德维杰夫先生笔耕不辍 ,又写了许多关于原来苏联 和现今俄罗斯的书,这本《 鲍里斯·叶利钦传:从斯维 尔德洛夫斯克到克里姆林官 》就是最新的一本,俄文版 出版于2011年。鲍里斯·尼 古拉耶维奇,叶利钦是俄罗 斯历史上一位充满争议的政 治家,俄罗斯国内对其也是 褒贬不一。麦德维杰夫与叶 利钦年龄相近,在20世纪 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与后 者有过多次交往,因此,麦 德维杰夫对其有自己独到的 认识。 《鲍里斯·叶利钦传:从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到克里姆 林宫》从叶利钦的家庭、童 年讲起,但更多的篇幅放在 了他步入政坛,尤其是从斯 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调到莫斯 科之后,着重讲述了叶利钦 与包括戈尔巴乔夫、亚纳耶 夫卢日科夫在内的许多政治 家之间的博弈与合作。通过 麦德维杰夫的描述,读者可 以看到一个十分鲜活、真实 的叶利钦,既有他刚刚来到 莫斯科后大刀阔斧改革的一 面,也有他对苏共中央失望 ,转而投向反对派并且在机 会来临时,毫不犹豫地夺取 政权的一面。在麦德维杰夫 的笔下,叶利钦的政治思想 活动被剖析得淋漓尽致,完 整体现了后者既迷恋权力又 能够在危机时刻保持最后理 性,进而顺利实现“急流勇 退”的明智之举。 对叶利钦的施政,麦德 维杰夫基本持否定态度,包 括起用改革激进派,信用寡 头、在国际交往中丧失大国 地位、无容人雅量等。值得 注意的是,麦德维杰夫并没 有对叶利钦进行简单的批判 ,而是在指出其所犯错误与 失误的同时,将其所处的客 观环境与面临的具体问题进 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和分析 。作为与叶利钦在政治理念 上有严重分歧,并曾经在政 治派别上发生过激烈交锋的 社会活动家,麦德维杰夫并 没有脱离历史学家的本分, 在尽量不掺杂个人感情的前 提下,对叶利钦的一生做出 了自己的评价。应该说,麦 德维杰夫的评价是公正和客 观的。 苏联早已成为往事,叶 利钦也成为过去。现在的俄 罗斯是一个政治多元化的社 会,不会有太多的人再去关 注苏联,关注叶利钦。当然 ,这或许是一个国家走向成 熟的表现。 导语 叶利钦怎样获得了俄罗斯的最高权力?他又做了些什么?激进民主为何在俄罗斯“水土不服”?市场化改革为何让俄罗斯物价飞涨,债台高筑,犯罪率飙升,人民日益贫困…… 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罗伊·麦德维杰夫以深入细致又不不失风趣幽默的笔触深入细致地展现了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从一位普通建筑工程师到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的人生历程。 书评(媒体评论) 麦德维杰夫在尽量不掺 杂个人感情的前提下,对叶 利钦的一生作出了自己的评 价。应该说,麦德维杰夫的 评价是公正和客观的。 ——孔寒冰 北京大学国 际关系学院教授 精彩页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于1931年2月1日出生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达里茨基区布特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在邻近的彼尔姆州兴建别列兹尼科夫钾肥联合工厂而设置了临时居住区,他们一家很快便搬到了那里。 关于自己艰辛的童年、父母、中小学时光以及大学的青春,鲍里斯?叶利钦在《我的自白》一书中已经有所描述,这里就没有必要赘述了。但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的童年和青少年岁月决定了他的性格、气质与价值观的主要部分。青年叶利钦有过许多奇思妙想,包括乘着一艘由原木扎成的木筏在河上漂流,穿过原始森林去探寻亚伊瓦河的源头,去军火库偷手榴弹,到莫斯科旅行以及坐在火车车厢顶上去南方玩,等等,这全都是一些高风险的事情,而且都以失败告终,有时他还不免因此要在医院里住上几个星期。叶利钦公开了自己一些过去的恶作剧行为。他几次把留声机的针头放到女德语教师的椅子上。“尖叫,再次出五,进教师委员会,请家长,等长大之后,我感到很惭愧,多么好的老师,聪明又渊博。”当时有一个大学生因为心脏病突发住进了医院,叶利钦通过熟人来了解病房里的情况,进而获得了替补参加排球比赛的机会。在我们面前所呈现的,是一个有些无知,却又十分倔强的年轻人,他渴望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但是在25岁之前的岁月里,他并没有取得什么值得骄傲的成就。当然,除了排球。 结束了在乌拉尔工学院的学习之后,鲍里斯·叶利钦进入下伊斯特建筑管理局做了一名工程师。他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建筑工作,每个月都会接手新的任务。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叶利钦的建筑工作做得很好,在建筑部门内的提升速度也很快。1957—1968年,他从工程师做到高级工程师再做到总工程师,最后升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建筑局局长。他做事很严格,有时甚至是吹毛求疵的。讲述叶利钦的书以及他自己写的书都记述了一些小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权力的钟爱,而这绝不是在盖房子过程中同工程师或者技术人员的观点争执那类的东西。他负责的所有工程都是按时或者提前完成的,但在工程技术上并没有任何改进。叶利钦通常都是从早忙到晚地工作,但那时他就已经很少能够放下手中的白兰地或伏特加了。 1968年,叶利钦以建筑局局长的身份开始正式转人党务工作,之后不久成为一名州委委员。1976年,叶利钦成为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州委书记。州委书记的权力几乎是无限的,所有与叶利钦在此共事过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非常严厉的领导。他的生活作风很端正,不允许有任何浪费,关于这一点之后有不少州委书记都说起过,包括克拉斯诺达尔州州委书记梅杜诺夫在内。但是叶利钦从来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思想。这里并没有要指责他的意思,而是指出这样一个事实。心理学将人们的行为动机细分为20种左右,从中可以准确指出我们当中每一个人在不同表现形式的行为背后占主导地位的动机。对领导地位和权力的渴求的确是一个强大的动机,但并不是很多叶利钦型领袖的主要动机。叶利钦的主要动机既不是钱,也不是荣誉,更不是理想。在很早之前,在20世纪30年代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就发现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只有当官才能过上好日子。对于叶利钦而言,寻求公平正义从来都不是他的主要动机。叶利钦从来都不是一个改革者。他想的是成为领袖,他想要掌权。而事实上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的拥护者,对于到底想将俄罗斯联邦引向何方,从来就没有成形的思路。在苏联和苏共,人们如果想“当大官”就必须遵守很多明确且严格的规则。 P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