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必要的丧失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美)朱迪思·维奥斯特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阐释得与失之间的重要联系,讲述了为了成长我们所要放弃的东西。韶华逝去,梦想破灭,自我丧失,生离死别等一切无法避免的丧失,都是人生的必然经历。坦然接受,正确面对理解和接受生活的必然性,走出依赖、偏执、欲念、纠结的心理沼泽,才能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强大。阅读本书,是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没有丧失,就没有未来。作者引经据典,通过理论,通过生动的诗文,通过经典案例,通过学术语言和通俗语言、主观语言和客观语言、私人语言和公众语言、幽默的语言和智慧的语言,阐述了从生到死的人生过程,突破你内心的障碍,让你正确地接受现实,获得真正的成长以及更丰富的人生智慧。 作者简介 朱迪思·维奥斯特,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杰出的心灵导师,《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出版的心理学经典著作有:《成年人的婚姻》《不完美控制》《必要的丧失》《人们和其他令人恼火的事情》。2011年,获得由“美国女性及家庭研究中心”颁发的“终生成就鼻祖奖”,被誉为“缺失心理学之母”,是美国当下最受追捧的女性心理学大师。 目录 序 丧失铺就成长之路 Part Ⅰ 最初的分离:脱离母体 Chapter 1 分离的高昂代价:“我要妈妈” Chapter 2 联结的根本——一体渴求 Chapter 3 渴求独立:大无畏的冒险家 Chapter 4 独一无二的“我” Chapter 5 爱的功课:我们需要同时拥抱自己内在的魔鬼和天使 Part Ⅱ 成长的代价:内心冲突 Chapter 6 爱的争斗:妈妈又生了一个小宝宝 Chapter 7 危险欲望:从出生起就已然存在 Chapter 8 共生焦虑:我们不能同时是男孩又是女孩 Chapter 9 过分内疚:是另一种形式的丧失 Chapter 10 做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就是要负起责任 Part Ⅲ 情感的挣扎:爱与哀伤 Chapter 11 现实是在接受必要丧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Chapter 12 即便是最要好的朋友,也只是某一点上的朋友 Chapter 13 婚姻幻象:不要让期待变成失态 Chapter 14 焦虑的家长,时刻要去挽救孩子 Chapter 15 角色分配:你会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吗 Part Ⅳ 中年的疑惑:韶华已逝 Chapter 16 迎接哀伤:我无法接受,看着你的墓地 Chapter 17 人到中年:成熟年代,别样情怀 Chapter 18 生命衰落:即便是神也厌恶自己的青年 Chapter 19 走向死亡:你离开了,这个世界依然会继续下去 Chapter 20 重建联系:接受所有不完美 序言 丧失铺就成长之路 从事了近二十年关于儿 童和成年人内心世界的写作 之后,我决定对人类心理的 理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我 选了一所精神分析学院进行 学习,因为我相信,虽然精 神分析法尚有种种不足,但 它在我们是什么以及我们为 什么会有某种行为方面还是 道出了真知灼见。从其最佳 成果来看,精神分析学说不 过是用另一种方法教我们那 些我们已经从索福克勒斯、 莎士比亚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那里学到的东西;就其最佳 成果而言,精神分析学说在 密切关注我们每一个令人惊 异的人类成员的复杂性和独 特性的同时,还为我们提供 了富有启发性的概括总结。 经过六年的学习,我于 1981年成为华盛顿精神分 析研究所的研究员。该所属 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开创 的国际教学和训练机构网络 中的一员。在那六年里,我 还在几个精神病治疗机构工 作和研究——在一间儿童精 神病房做助手、担任情感受 挫少年的创作教师,在两个 针对成年人实施个人精神疗 法的诊所担任医师。不管走 到哪里,我都发现所有的人 ——无论是在院内还是在院 外——都在与丧失做斗争。 因此,丧失已成为我不得不 着墨的题材。 说到丧失,我们便会想 到我们所爱的人的逝去。其 实丧失所包含的内容是多种 多样的,死亡只是其中的一 种缘由。除此之外,我们还 会因各种原因而丧失,如离 开、被离弃、改变、放弃、 谋求发展。丧失不仅包括与 所爱之人的分离,还包含我 们有意无意的浪漫梦想的破 灭和期望的落空,追求自由 、权力和安全感的幻想成为 泡影,以及那个一度被认为 是无坚不摧、青春永驻、永 生不死的年轻自我的丧失。 衰老、赢弱、不容置喙 的死亡,这些都是我一直研 究的丧失——这些终生的丧 失,这些必要的丧失,当现 实铺陈于眼前,而我们又无 所逃匿的丧失…… 母亲要离开我们,而我 们也要离开她; 母亲的爱永远不能为我 们所独享; 伤害我们的东西总是得 不到我们的青睐; 我们在本质上都是孤独 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别人 和我们自己都是爱与恨、善 与恶的混合体; 一个女孩无论多么聪慧 、美丽、迷人,都不能嫁给 她的父亲; 我们的选择会因身体结 构和内疚而受限; 任何人际关系都有裂痕 ; 在这个星球上我们的存 在不会永恒; 我们根本无力保护自己 和所爱的人——我们无法免 除危险和疼痛,无法避免时 间的流逝和容颜憔悴,无法 避免死亡的来临和必要的丧 失。 这些丧失是生活的一部 分——它们普遍存在、无法 避免、不可阻挡。同时,这 些丧失也是必不可少的,因 为失去、离别、放手才会使 我们成熟。 这本书阐释得与失之间 的重要联系,讲述了为了成 长我们所要放弃的东西。 人的成长之路由放弃铺 筑而成。终其一生,我们都 通过放弃成长着。我们放弃 深交挚谊,我们放弃自己曾 经珍爱的东西。无论是我们 的梦想还是我们所钟情的人 ,我们都必须面对永远无法 实现和无法拥有的现实。情 感的投入会使我们易受丧失 之痛。有时,不管我们多么 聪明,都必定面临丧失的结 局。 我们曾经邀请一个八岁 的男孩就丧失一词给出自己 的哲学评论。这个寡言少语 的孩子回答道:“断奶。”的 确,无论身处哪个年龄段, 我们都会认同——丧失是艰 难的、痛苦的。还是让我们 来继续讨论丧失使人成熟这 一观点吧。 实际上,我倾向于这样 一种命题:我们对于生命核 心的理解就是我们对于丧失 的理解。所以我在本书中提 出了这样一种观点:我们成 了什么样的人以及过着哪种 生活都是由我们的丧失经历 决定的,无论这些经历是好 还是坏。 现在,我不是一个精神 分析学家,而且我也并未试 图以这种身份写作;如果弗 洛伊德主义者是指那些坚决 拥护弗洛伊德信条而拒绝任 何修正和变化的人,那我也 不是一名严格的弗洛伊德主 义者。但我完全拥护弗洛伊 德的这一观点——我们现在 的状态充斥着自己过往的那 些美好希望、恐惧和情感, 我们的潜意识、我们的意识 觉察不到的部分拥有巨大的 力量,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 事件。我也认同弗洛伊德的 另一观点——意识、自我理 解以及我们对自己所做之事 的认知,能够扩大我们的选 择范围,为我们提供更多的 机会。 在本书的准备阶段,我 阅读了弗洛伊德的著作和大 量精神分析学家的作品,同 时我还参考了许多诗人、哲 学家和小说家在丧失方面直 接或间接的观点,这些使我 受益匪浅。此外,我还大量 取材于自己作为女孩、女人 、妻子、母亲、女儿、姐姐 和朋友的个人经历。我与多 位精神分析学家讨论过他们 的病人,与病人谈论他们的 分析结果,与大量本书中所 提及的已婚人士谈论他们为 抵押贷款、牙周炎、性生活 、子女的前途、爱与死亡而 焦虑的问题。除了保留少数 几个“典型”人的名字外,我 更换了其他人的名字,但那 些名人除外,因为他们的经 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证明丧 失具有普遍性。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导语 韶华逝去,梦想破灭,自我丧失,生离死别…… 从呱呱坠地到归于尘土,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丧失的过程。 这些丧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们必不可少。没有丧失便没有未来。 心理分析大师朱迪思·维奥斯特的心灵成长之书,带我们走出偏执、纠结、消极的心理沼泽,教会我们去理解,去接受,去肯定,与必要的丧失和解,拥有健康的心态。 精彩页 Chapter 1 分离的高昂代价:“我要妈妈” 于是,母亲抛弃了我。这样的经历,每个人都有过。母亲总是走在我们前面,而且她们走得那么快;母亲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她们把我们遗忘了;终有一天,母亲会永远离开我们。然而,唯一的秘密在于,我们希望这些都不是真的。 ——玛丽莲·罗宾逊 我们的人生以丧失开始。我们被抛出母体,孑然一身来到世上。 我们吸吮着、呜咽着,无助地抓住每一个可以依赖的人。母亲将自己置身于我们与外界之间,守护着我们,不让我们感到焦虑不安。我们最大的需求就是需要母亲。 婴儿需要母亲。有时律师、家庭主妇、飞行员、作家和电工,这样的成年人也需要母亲。其实在生命之初,我们就已经踏上了放弃之路,为了成为独立的人,我们不得不放弃很多东西。然而在我们学会忍受身体及心理上的分离之前,我们绝对需要母亲的存在,不论这种存在是名义上的还是事实上的。 对于我们来说,成为一个分离的自我,在名义上和情感上分离,能够外在独立而且内心也接受分离,绝非易事。当我们脱离母体并依赖母亲的时候,我们必须接受一些丧失,尽管我们的所得可以抚平我们的丧失之痛。如果在我们年纪尚小、毫无准备,对周围的环境还很恐惧而深感无助的时候,母亲离开了,那么这种离别、丧失或分离的代价将会十分高昂。 总有一天,我们是要和母亲分离的。 但是只有在我们做好准备的时候才可以与母亲分离——无论是我们主动离开她还是被她抛弃——否则分离就是最糟糕的一件事。 一个小男孩儿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恐惧而又痛苦。他那幼小的身躯有40%都被烧伤覆盖着。有人向他身上泼洒酒精而后把他投入火中,这太难以理解了。 他哭喊着,想要妈妈。 而正是他的妈妈把他烧成这样。 自己的母亲是什么样的,和母亲在一起是否危险,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都不重要。母亲是伤害他还是拥抱他,都不重要。与母亲分离是最大的痛苦,即使母亲是一枚即将爆炸的炸弹,孩子也愿意扑进她的臂弯。 母亲的存在代表安全。害怕母亲离开是我们最早的恐惧。“只有婴儿才会如此。”儿科精神分析学家D.W.温尼科特写道。他通过研究发现,婴儿没有母亲实际上无法生存。从表面看,分离的焦虑来自这样一个事实:没有人照顾,我们就会死去。 当然,父亲也能担当照看小孩的身份。我们将在第五章研究父亲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然而此处我要谈的是母亲,因为通常情况下都是母亲担当照看小孩的角色。无论母亲做什么我们都可以忍受,唯独不可以抛弃我们。 但是,我们都被母亲抛弃了。在我们还不知道她是否还回来之前,母亲就离开了。她离开我们去工作、去购物、去度假、去再生一个宝宝,或者在我们需要她的时候,她却不在我们身边。她抛弃了我们去过她自己的生活,一种我们以后不得不面对的生活。然而,当我们需要母亲而她又不在我们身边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毫无疑问,我们要活下去。短暂的分离我们经受得起,但是由此引起的恐惧,会给我们今后的生活打下烙印。在生命的最初阶段,尤其是六岁以前,如果我们太长时间离开我们需要并渴望的母亲,我们就会在情感上受到伤害,那种痛就像我们被淋上油而后投入火中那样。确实有人把这种幼年时期的离别比作大面积的烧伤或者创伤所引发的疼痛。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而且伤口的愈合却是艰难而又缓慢的。这种伤害虽然不致命,但很有可能是永久的。 平日,每当早晨儿子去上学,丈夫离家去工作,房门最后关上的那一刻,塞莱娜总是很心痛:“我感到孤独,我感觉自己被抛弃了,整个人都僵化了。我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平复自己的心情。如果他们不回来了,将会发生什么事呢?” 在20世纪30年代晚期,塞莱娜身在德国。当她只有六个月大的时候,她的母亲就开始为了孩子们的温饱而东奔西跑。母亲每天离开家去排队领食物,还要与那些使犹太人的生活越发艰难的当局统治者谈判。因此,塞莱娜总是孤单地一个人,被圈在婴儿床里,饿了就喝瓶子里的奶。她若是哭了,等到几个小时后妈妈回来时,眼泪也已经干了。 认识塞莱娜的人都认为她是个好孩子——一个文静懂事、温柔可爱的女孩。如果你现在遇到她,你可能认为她是一个阳光快乐、无忧无虑、从未经历过丧失之痛的人。 但她体味过。 塞莱娜易于消沉。对于未知的事物她感到恐惧。“我不喜欢冒险,也不喜欢任何新事物。”她说她最早记得的事就是自己焦虑地等待接下来要发生什么。“我对所有不熟悉的事物都很恐惧。”她说道。 她还害怕过多的责任——“我总是希望有人照顾我。”她既是一位贤妻良母,同时也希望从强壮稳健的丈夫和年岁比自己大一些的朋友身上得到母性的关怀。 女人们常常羡慕塞莱娜。她热情风趣,很有魅力。她会烘烤食物,缝制衣服;她喜欢音乐,喜欢开怀大笑。她是美国大学优等生荣誉学会——PBK联谊会的会员,她获得了两个硕士学位,有一份兼职的教书工作。她身材苗条,面庞清秀,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