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涵盖昆剧创作史(1949-2021)和昆剧创作理论的专著,分为“当代昆剧创作总论”“传统剧目新创作:旧剧目与新时代”“新编古代戏:旧题材与新观念”“现代戏与实验作品:旧形式与新内容”和“昆剧舞台创作专论:旧传统与新美学”五个章节。 本书从整体上对当代昆剧创作进行理论概括,从学理上阐述了“昆剧传统”的概念及其部分组成;并论述了戏曲导演制并非昆剧发展的历史必然,也不是当代昆剧创作的唯一方式,不能以“导演排戏”完全取代“艺人捏戏”的创作方式,应该保持二者共存;最后提出了“后昆曲剧场艺术”的概念,对其产生渊源、发展脉络、艺术特征与创作宗旨进行全面分析和论述。 作者简介 丁盛,艺术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美国长岛大学访问学者(2013—2014)。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戏剧艺术》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曾获第三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优秀作品奖(2010)、第27届田汉戏剧奖论文奖(2013)。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当代昆剧创作总论 第一节 当代昆剧创作的三个阶段 一、短暂复苏:1949-1976 二、平稳发展:1977-1999 三、全面复兴:2000-2021 第二节 当代昆剧创作的基本问题 一、古今问题:昆剧传统与现代化 二、中西问题:“戏曲化”与“话剧化” 三、主导问题:国家主导与民间倡导 第三节 当代昆剧创作的观念与形态 一、主流观念:传统与现代结合 二、非主流观念:整旧如旧与实验探索 三、艺术形态:传统、现代与后现代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传统剧目新创作:旧剧目与新时代 第一节 传统剧目新创作述论 一、搬演方式:折子戏与本戏 二、文本整编:整理与改编 三、演剧空间:西式与中式 四、舞台呈现:现代化与变异 第二节 《十五贯》的新创作 一、《十五贯》艺术成就平议 二、“十五贯”模式及其影响 三、《十五贯》历史地位再议 第三节 《牡丹亭》的新创作 一、全本《牡丹亭》之前 二、从全本《牡丹亭》到青春版《牡丹亭》 三、青春版《牡丹亭》之后 第四节 《长生殿》的新创作 一、三种类型 二、文本与主题 三、导演观念与舞台处理 四、舞台美术的变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编古代戏:旧题材与新观念 第一节 新编古代戏创作述论 一、题材与类型 二、古代题材与现代意识 三、文体与结构 四、曲牌与联套 第二节 郭启宏的新编昆剧创作 一、“一剧一论”:确立一种新型史剧观 二、“人”的发现:诠释历史人物的新视角 三、“向内转”:形式与手法的共同趋向 第三节 张弘的新编昆剧创作 一、《白罗衫》解析 二、《红楼梦》折子戏 三、“人在旅途”三部曲 四、文人情怀与艺术追求 第四节 罗周的新编昆剧创作 一、题旨与人物 二、“新杂剧”与折子戏 三、排场与曲牌联套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戏与实验作品:旧形式与新内容 第一节 21世纪之前的昆剧现代戏 一、文本与音乐 二、表演与舞台呈现 三、时代评价与生命力 第二节 21世纪以来的昆剧现代戏 一、题材与文本的转向 二、现代意识与手法的融入 三、现代戏的瓶颈与可能性 第三节 实验作品:“后昆曲剧场艺术” 一、概念与作品 二、从文学剧本到剧场文本 三、解构、拼贴及其他手法 四、“评议”与自我表达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昆剧舞台创作专论:旧传统与新美学 第一节 当代昆剧导演流变述论 一、导演来源:从行内到行外 二、创作重心:从表演艺术转向总体呈现 三、“导演的戏曲”:昆剧发展的历史必然? 第二节 当代昆剧表演创作述论 一、模式与观念 二、方法与实践 三、成就与问题 第三节 当代昆剧音乐创作述论 一、依古:遵循传统技术法 二、折中:破套存牌法 三、长短句:乱套弃牌法 第四节 白先勇与昆剧舞台美学的拓展 一、“昆曲新美学”之概念 二、“昆曲新美学”之实践 三、“昆曲新美学”之辨析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一:顾笃璜的昆剧传承观 附录二:当代昆剧创作一览表(1949-2021)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