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白云飞渡(中国首位战地女记者张郁廉画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郁廉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根据回忆录《白云飞渡:中国首位战地女记者张郁廉传奇》编绘,记录了思想封建保守的年代,一位民间女子的奋斗和人生经历。全书分为七辑,前六辑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了作者丰富而传奇的人生经历,第七辑是作者儿女对其的缅怀和追忆。书中详细追述了张郁廉从小被寄养于哈尔滨白俄家庭,后考入南开高中,因战事转学慕贞女中,又被保送燕京大学,并先后在苏联塔斯社等中外新闻机构工作的经历。在抗战时期,她亲赴前线采访,经历了徐州大突围、武汉撤退、重庆大轰炸等。1944年和青梅竹马的北平大学经济系高材生孙桂籍结婚,后来成为书画名家黄君璧最早期的弟子。整部画稿是一位知识女青年在新旧交替社会的真实人生,更是那个风云激荡时代的一个剖面。 作者简介 张郁廉,1914年出生于东北哈尔滨,从小被寄养于白俄家庭,后考入南开高中,因战事转学慕贞女中,又被保送燕京大学。燕京大学毕业后,张郁廉因俄语娴熟,加入苏联塔斯社等中外新闻机构,从事新闻工作,成为中国首位战地女记者。在抗日战争期间,她亲赴前线采访,经历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重庆大轰炸等。1944年和青梅竹马的北平大学经济系高材生孙桂籍结婚,后来成为书画名家黄君璧最早期的弟子。 目录 序言 白云飞渡情悠悠——读中国首位战地女记者张郁廉手稿记 第一辑 离散岁月(1914—1931) 第二辑 求学经历(1931—1937) 第三辑 记者生涯(1937—1942) 第四辑 战乱岁月(1942—1945) 第五辑 乱世沉浮(1945—1949) 第六辑 宝岛年华(1949—1958) 第七辑 回忆片段 张郁廉年表 序言 白云飞渡情悠悠—— 读中国首位战地女记者张 郁廉手稿记 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 ,雕塑家孙宇立来电,约 我到他的苏菲亚山工作室 。 苏菲亚山是座闹市里 的小丘,学者郑子瑜住的 建安大厦在上山前的路口 ,斜坡路尽头是“二战”前 美术家林学大创办的南洋 美专,孙宇立的工作室就 在路段中间。 孙宇立是专业建筑师 ,原任职于华盛顿世界银 行总部都市重建处,后回 新加坡创业,为了兴趣, 毅然决定放弃建筑专业, 一心从事雕塑。80年代, 艺评家刘奇俊介绍我们认 识,那时他正苦思创作路 向,想解决西方拓扑学与 中国易学之间的问题,多 次与我深夜长谈,交流意 见,成为好友。 他曾告诉我,他母亲 是我同行前辈,为中国早 期第一位战地女记者;那 天约我见面,是因为老人 家刚到新加坡,希望能和 我见面。 一进门,便见一位穿 着朴素、相貌慈祥的老太 太,气质优雅,端庄有度 ,当然就是孙妈妈张郁廉 女士了。这年她已八十多 岁,依然走得快而腰板挺 直,握手有力,言谈爽朗 ,充满自信。 喝茶聊天,她对新加 坡的新闻行业情况很感兴 趣,也谈了自己早年抗战 见闻,尤其是战场的残酷 ,谈她在台儿庄大战结束 第二天来到现场所见的情 景,以及她半夜穿越日军 封锁线的惊险经历。 热带午后,在南方国 度,安静的室内,听着报 业前辈淡淡述说自己半世 纪前惊心动魄的战场故事 ,感受良深。 初次见面,轻松闲话 ,已觉得内容丰富,便相 约择日再作专门访谈。但 报社事务繁忙,一再耽搁 ,想起再联系时,老人家 已回乡了。 有机无缘,只能错过 ;蓦然回首,暮云已远。 也就只能放在心中,成为 一段不完整的记忆。 二十多年后始读到的 手稿 二十多年后,孙宇立 已是新加坡的雕塑名家了 ,一天,他告诉我他母亲 2010年过世后留有一部 手稿,原是准备写给儿孙 们阅读的自传,他觉得有 些内容我可能会感兴趣。 连夜拜读,一口气读 完,感觉亲身经历了一个 大时代的激荡,心情起伏 ,一时难息。 文稿不仅记述了张郁 廉作为战地女记者,亲身 经历中国抗战时期的几场 重要战役,如台儿庄之役 、徐州突围、武汉撤退、 长沙大火、中条山游击战 、重庆大轰炸等;还详细 追述了20世纪初她从小被 寄养于东北哈尔滨白俄家 庭、考入燕京大学、参加 1935年北平学联发动的“ 一二·九”运动,因为俄语 娴熟而先后在塔斯社等国 内外新闻机构从事新闻工 作的经历。 更有意思的是,她还 曾陪同苏联战地记者前往 延安,和毛泽东握过手, 听过他的演讲。 文稿也记述了张郁廉 1944年和青梅竹马的北 平大学经济系高材生孙桂 籍结婚,1946年随丈夫 到东北的经历,当时孙桂 籍是国民政府负责接收哈 尔滨市的社会局局长,后 来又先后担任东北物资调 节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储运 组组长、旅顺市市长和长 春市市长,张郁廉则担任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沈阳和 长春分社的采访组组长; 记述了1948年全家如何 在辽沈战役时在长春经历 战事、辗转到台湾等情节 ;还记述了她和作家韩素 英(韩素音)夫妇、燕大 校长梅贻宝夫妇、对台湾 经济发展贡献巨大的孙运 璿等许多时代人物的交往 ,以及她后来如何成为书 画名家黄君璧“白云堂”最 早弟子的故事。 整部文稿是一份自传 ,是一位知识女性在那个 新旧交替社会的真实人生 ,更是那个风云激荡大时 代的一个剖面。淡淡的笔 触,娓娓叙述着一个大时 代的苦难和悲辛,战争生 活的残酷,一个个平凡又 不平凡的故事,读来令人 感慨良多。 …… 白云飞渡情悠悠 这部自述文稿和照片 ,记录了在那个思想封建 保守的时代,一位民间女 子的奋斗和人生经历。文 字里有逾半世纪的战火和 动荡,有许多当年大江南 北真实的生活民情,有血 有泪,有情有爱,虽是笔 墨轻淡,叙述朴实,那份 情真,却很感人。 情至不矫,雨润无声 。最朴实的感情,犹如无 声的雨,悄然染湿天地, 淡然如是,真实如是,深 刻如是。 有缘有幸,拜读这份 文稿,我立刻建议孙宇立 应用心整理出版,让我的 这位报业前辈——中国首 位战地女记者,能够被世 人知道她的一生,也为时 代留下一份真实的个人印 记。手稿中有一段话,应 该最能说明张郁廉执笔为 文的心情和心意: 多年来,我所看到的 、听到的、亲身经历的都 是妻离子散或生离死别的 人间大悲剧,而这些都是 日本惨无人道的侵略战争 所造成!这血海仇恨永烙 我心,中华儿女又岂敢稍 忘?! 简单几句话,凝聚着 无数血泪的烙印! 淡然笔墨,血泪心情 。文稿写来,没有浮滥的 悲情,字里行间,却都是 刻骨铭心的记忆,永难忘 怀的伤痛和义愤。 江山万里,一片白云 ,悠然飞渡。 家国在心,天地浩气 ,凛然长存。 我建议以“白云飞渡” 为书名,因为张郁廉早年 身为白俄养女,乱世南北 飞渡,晚年濡墨白云堂, 一生前后皆是“白因缘”( 佛教称“白因缘”为“善缘” )的写照,更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