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裸泳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日)伊藤诗织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伊藤诗织在25岁那年遭遇性侵并勇敢以公开长相与姓名的方式发声,直面日本司法壁垒,最终胜诉;而如今已是30多岁的年龄,随着时间的增长,伊藤一边调整“那之后”的心态,一边勇敢直面随之而来的网络暴力。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的些细中也收获了一些新的感悟和思索,她将这些心路历程悉数记录下来,诉诸于笔尖。
本书中收录的散文主要收录了从“那之后”日子的点滴时光以及作者突然间从内心深处被解放的情感,她纤细又柔软的友情,家人共同度过的时间,以及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产生的新的思考。《裸泳》不仅仅是伊藤诗织的首部散文作品集,也是她涅槃重生的全过程文字纪实。
作者简介
伊藤诗织,日本自由记者。知名记者山口敬之强奸女记者事件当事人。她曾两次付诸法律手段,起诉均被驳回。事件在大众媒体上公开后遭来社会上的各种诽谤以及人身攻击。2017年10月,依据自身经历写成的纪实作品《黑箱》出版,在日本社会引起轰动。2018年6月,BBC报道其事迹的纪录片《日本之耻》上映,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
目录
Ⅰ 寻找“我的家”
家为何物?
遗愿清单
儿童票
个人魅力
明美
相逢在韩国
当空气注入
初衷与缘起:为何制作一部关于“我”的纪录片
睡意的魔法
最后的信笺
日语研究·何谓恭谨?
闭上双眼
谁是恶魔?
Ⅱ 噩梦的进化
扎根的感觉
“毒谷”的孩子
女性主义与头皮护理
大学里未曾学到的事
日语研究·“粗口”
所谓家人
我叫伊藤珍妮
在塞拉利昂偶遇前男友
日语研究·关于主语
塞拉利昂“疟疾历险记”
今日,便是生命最后一日
炸面果之味
噩梦的进化
用美食寄托自己
可以上路了,我能行
逃避已久的声音
Ⅲ 直面愤怒
十三岁vs.性同意
摊尸式
分手
十四天
防控隔离与饮酒
六角恐龙

裸泳
心爱的人
布艺拼贴
睡衣散步的建议
投球的方式
动物的呼吸
你一个人住?
偶然
Ⅳ 从“活下来”,到“活着”
无辣不欢
幽灵漫步
从“活下来”,到“活着”
周年日的突破
逃离“信息天堂”
女性主义者与约会软件
写给十四岁的我
起点线
醉笔
团地的摇篮
我回来了
代后记
序言
之所以能实现裸泳的心
愿,皆缘于我在中国的美好
际遇——为出席前作《黑箱
:日本之耻》的宣传活动,
我踏上了赴中国的巡回之旅
。其间,邂逅了无数热心的
读者,也与各界友人围炉共
坐,领略了中式火锅炽热、
爆辣的滋味。
就在开启这段旅程的前
夕,我曾试图了结生命。其
时,也正值针对山口敬之的
民事诉讼即将进入庭审的讯
问环节。我被痛苦击落,内
心明明渴望活下去,却不知
该如何卸去为了抵御伤害而
缠裹在身的重重盔甲,承受
着难以承受的重荷,对此却
浑不自觉,最终,沉入了不
见天日的水底。好在,经历
了诸般挣扎,我重新浮出水
面,迎击庭审的挑战,仿佛
浮游于幽暗的海面,千辛万
苦后,总算半带恍惚地,开
赴了这趟中国之旅。是中国
的读者们,分担了我内心汹
涌却难以言表的伤痛,教会
我卸掉铁甲的方法。而今,
我终于得以身无一丝挂碍地
自在畅泳,亦敢于书写不加
任何粉饰的“赤裸裸”的文字
。对你们的盛情与善意,我
感激不已。
伊藤诗织
导语
在《黑箱》中,伊藤诗织努力将自己受害者的身份剥离,尽量保持着客观的立场,将事件还原给读者;在《裸泳》中,伊藤诗织记录了她从“那之后”日子的点滴时光,将所有的情感付诸言语,与读者分享。
《裸泳》这本书是《黑箱》之后,伊藤诗织的第一本散文集。
在书中,你可以看到作为#MeToo女性运动引领者,伊藤诗织对女性主义的辛辣锐评;也可以发现一位网络暴力长期受害者自我疗愈与向上攀登的心路历程;还可以遇见一位历经种种仍然选择轻盈出发的坚韧的女性。
从书里,和步履不停的伊藤诗织一起出发。
后记
持续五年的民事诉讼,
终于画上句号。上周(二〇
二二年七月二十日),我举
办了一场媒体见面会。“恭
喜恭喜!”面对着众人的问
候,我却有一丝茫然。之后
,也如同漂浮在茫茫大海,
始终恍惚而淡漠。
伴随着这种漂浮感,我
把近一年间零零星星写下的
随笔校样回头重读了一遍。
对于笔下的旧事,许多我已
彻底没有了印象。生活中的
事,一旦成为过去式,哪些
是日常,哪些是记忆,便开
始暧昧难辨。
大致来说,本书收录的
随笔中,篇末附注的日期,
都是那篇稿件提交的日子。
最初有些文字,因为我想不
到合适的语言去归纳为成形
的文章,便沉睡在电脑文件
夹里,差点被遗忘,后来才
重新动笔完成;有些,是对
过往经历的回忆,或把从前
的日记翻出来,添上几笔新
的感想。因此,它们和实际
的时间线多少存在一些出入
,也无法按照主题来区分归
类。不过,这种前后参差错
落的感觉,才是记忆最自然
的呈现。
性侵事件发生后,七年
岁月流去。当日,逃命一般
离开酒店,我的世界顿失色
彩,沦为一片肃穆的黑白。
望向出租车窗外,所见却截
然相反,在樱花的渲染下,
街头一派绯红。那天早晨,
我二十五岁。今天,已经三
十三岁。
“我希望你能正常结婚,
过上幸福的生活。”
当我向家人坦言,自己
决定把性侵受害的经历公之
于世时,父亲如此劝阻。大
概在他看来,我恰好处在应
当谈婚论嫁的年龄吧。而他
的恐惧是,假如我将自己遭
遇了强暴之事公之于众,会
从此偏离他想象之中那条结
婚、生子的幸福人生路。在
此之前,尽管我没有太过强
烈的感受,不过看来,在他
眼里,我终究是个“女儿”。
家人们与父亲态度一致,极
力反对我的决定。
父亲口中所谓“平凡的幸
福”,也许像一片用小小模
具刻出来的原味饼干。这块
模具,盛不下大颗的巧克力
。至于散发甜香的多余的面
团,也无法派上其他用处。
而我只希望自己动手,烤制
形状更厚实、更具饱足感的
饼干。撒满了各种点缀的饼
干底,在烘焙出炉后,也许
大大小小、形态不一,味道
如何更无法保证。但吃着这
些丑丑的饼干,不妨坦然一
笑。我的幸福,当由我自己
挑选、亲自确定它的形状,
想必也尝不出后悔的味道。
性侵发生后,我甚至害
怕看见曾经最爱喝的酒。尤
其是日本酒,好几年来碰也
不碰。因为它会勾起那一晚
在寿司店的记忆。当时为何
脑子会彻底断片儿,即使在
今天,我也没有答案。三十
三年来,喝酒醉到神志不清
的体验,确实只有当晚那一
次。
当时,即便我个人提出
请求,警方也没有开设关于
“约会迷奸药物”的检测项目
。而如今,警视厅下达了通
知,如在调查中判定加害方
有使用迷奸药的嫌疑,即可
进行检测,彻底保全证据。
时代确确实实在进步。我曾
对外出饮酒之事惊恐不已,
但移居伦敦后,有了新的家
,我又重新找回了和伙伴们
在酒吧里把杯畅饮的能力。
身为受害者的我。
身为新闻记者的我。
活下来,一步步走到今
天,过程中,两个“我”时常
发生角色交叉。
面对自己的受害事件时
,我尽量采用第三方视角,
以新闻记者的职业态度,配
合完成采访;面对他人遭遇
的性暴力时,我则以受害者
的第一视角,寄予对方最大
程度的情感支撑。两个“我”
同时存在,实在为难。但大
多数时候,我都开启新闻记
者模式,竭力把目光投向外
部,克服了这份自我冲突。
内心之中许多未能打上标签
、标记清楚的感受,皆沉沦
于深水,迷失了出路。
每当此时,《裸泳》的
责编堀由贵子总是二话不说
,不停给我寄来各种新书,
仿佛在向我投送救生圈。写
作《黑箱》时,我(自认)
尽量抽离了个人情感,以一
名新闻记者的专业视角,围
绕事件本身进行陈述。该书
出版后,在接受《世界》杂
志的采访时,我初次结识了
堀由女士。与我同为八〇年
代出生的她,心思细密、待
人周到,但不经意间,也会
从严谨的外表下流露出一些
活泼圆融的思考。
动笔书写《裸泳》这部
随笔集,是在大约一年前。
而隐假隐约约冒出选题方面
的想法,则在大约两年前。
但从更早以前,写书之事还
未有一丝眉目时,堀由便好
似心血来潮,时不时给我发
送各种书籍、音乐、播客、
新闻报道的资料。有时我提
不起情绪,对寄来的书连翻
开的动力都没有,但必要之
时,这些被冷落的书,会立
刻活跃起来,充当起“人生
辞典”。我犹如开启了寻宝
之旅,四处冒险,邂逅崭新
的表达与感受,找出那些未
能得到定义,并诉诸言语的
东西。
其中,朱迪思·刘易斯·赫
尔曼1的《创伤与复原》(
Traumaand Recovery)为
迷途的我,指明了将解离的
意识与情感,重新弥合的方
法。
这是一本有关重建关联
性的书:无论是在公众领域
与私人领域之间,个人与社
群之间,还是在男性与女性
之间。(引自《创伤与复原
》序文:记住暴行,揭露真
相。2)
翻译过来的语句,或许
略显生硬,但它使我领悟到
:以往的我,以“新闻记者”
与“
精彩页
家为何物?
“家”这个字,在你心目中意味着什么?
这或许是人生之中,我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对旅途中偶然邂逅的陌生人,对我内心喜爱的人,在谈天说地的时分,尤其是把酒畅饮的一刻,它总会浮上心头。我一次次拿它来询问对方,但从来不曾问过自己的家人。
有人告诉我,家就在当下置身之处,也在魂牵梦系、心之所念的土地上,更可以在任何自己唤之为“家”的地方。“确实如此啊!”我内心表示理解,行动上却始终在寻寻觅觅。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是从申请了高中的海外留学项目,离家之日起?还是在我年纪更小的时候,跑去邻居家玩(经常是未经邀请擅自登门),如同在自家一样开心,仿佛变成了邻家的小孩?也许多年来我不断摸索,一直试图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家。
即使在三十二岁的今天,我仍未放弃追寻。仔细想来,自打高中毕业后,我一直过着搬来搬去,不断从一处迁至另一处的“暂住生活”。后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于我而言,能够在一个国家长期定居下来,还是平生头一回。
每次回到日本,用来临时落脚的事务所里,晚间打铺盖睡觉的地方都特别狭小。这时我便有了机会,可以在深夜跑去江之岛附近的海岸边散步。海面送来的凉风,与地球上任何地方的风无异,令我感到安心。
一年前(二〇二〇年)的初夏,我在三十一岁生日当天,请朋友带我去海边散心。当时我们一路直达大矶町1,不仅玩了水,还登上了丹泽山。由于新冠肺炎的原因而滞留日本以后,我发自内心渴慕亲近大自然,尤其眷恋大海的气息。作为三十一岁生日纪念,我巨细无遗地开列了一张“遗愿清单”(类似“死前希望达成的n个愿望”),开篇第一条,我便写道:“希望住在能够望见大海的地方。”半年后,我怀着愈发急切难耐的心情,走入逗子海岸的一家房屋中介公司,在那里发现了一套两居室公寓,居然能将富士山与大海同时尽收眼底,每月房租却只有十万日元2!若是在东京,能遇到如此完美的房源,简直想都不敢想。尽管对当地的情况一无所知,我依然拍了板,“行,就它吧!”。随即,便搬去了叶山町。
搬家时间在二〇二〇年十二月。渴望亲近海水的我,穿上轻装潜水服,实现了冬季潜水梦(这段日子我的新梦想是成为一名海女),时不时扎个猛子,来次俯冲,或与友人燃起篝火,享受一场海滩烧烤。七个小时围着火堆相对而坐的结果,就是和喜欢的朋友交换了太多心里话,为了避免落入过度亲昵俗套的交往模式,我们有时不得不刻意分开几天降降温度。火焰的力量就是如此惊人!
自那以后的半年,我内心无数难以形诸言语的情绪激流与暗涌,悉数被大海收纳并调伏。现在,我已再次开始寻觅新的居所。当初计划从叶山叮隔三岔五回趟东京市区,既可高效且游刃有余地处理工作,同时又能兼顾一种亲近自然的平衡生活,可惜,这份梦想对心智尚未成熟的我来说,有些言之过早。待到醒悟这一点时,我已在拼命物色新住处。尽管沉浸于大自然的治愈力,但我依然怀念昔日呼朋唤友的日子,渴望住在繁华热闹的街区,要么随时出门游玩,要么忽逢三五好友突袭式地登门来访,要么去美食飘香的街上走走逛逛……
最近个把月来,我把工作也晾在一旁,废寝忘食地看遍了一切可能到手的房源。但无论怎样孜孜以求,依然会有一无所获的时候。通常而言,这说明我内在的某个地方,必定存在一些自己需要直面的问题。如今我已多多少少意识到了这一点。
或许,我在为某些东西所苦—一苦于打开网络,苦于面对那些诽谤中伤的话语。问题并不在于“家住哪里”。
于是,为了躲避这份痛苦,我寄身大自然,只会侧耳倾听极少数值得信赖之人的声音。实际上,既然从事着“传达真相”的工作,我本该敞开心扉,不设防、无保留地聆听来自各种人的声音。然而,为了能在日本硬起头皮待下去,我的身体建立了一套应对痛苦的防御机制。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