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乔治·赫伯特美德诗学研究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吴虹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乔治·赫伯特(1593—1633)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玄学派宗教诗人,其诗作灵感源自《圣经》,赫伯特著名宗教抒情诗集《圣殿》就是其沉思《圣经》的产物。圣经典故和神话意象是赫伯特诗歌中最富特色的手笔。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到赫伯特诗歌的宗教性也同时是美德的化身,其宗教诗歌的深刻性不只是来自神学的凝想,也来自现世的道德哲学。然而,赫伯特所有的思想性如果不融进诗行的织体里,那么它们将是空洞的说教,而文学性的附身让文字得以超越思想创生的一时一地,达至隽永恒长的艺术境界。
本书以英国诗人赫伯特《圣殿》和《乡村牧师》两部著作为切入点,着重探讨其宗教特性与美德思想的关系,在分析赫伯特诗歌宗教属性的基础上,尝试探究赫伯特诗歌与散文中所蕴含的独特的美德思想,探寻赫伯特的宗教价值取向以及阐释美德思想的诗学表达方式。
作者简介
吴虹,黑龙江哈尔滨人,浙江大学文学博士、绍兴文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英国剑桥大学英文系访问学者、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理事、浙江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十七世纪英国文学。
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乔治·赫伯特美德诗学研究”(15Bww040)、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赫伯特宗教诗歌研究”(14NDJC080YB),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12&zDl72),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主持并完成厅市级项目3项、绍兴文理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项。 先后在《国外文学》《外语学刊》《教育探索》等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出版译著《捕获时间之父》(独译);参与出版译诗集《西湖诗雨——西湖印象诗100》(第三译者),该诗集2010年被评为杭州市城市礼品。
目录
上篇 赫伯特美德诗学的生成与内涵
第一章 赫伯特美德诗学的生成
第一节 责任生态理论与赫伯特的理想牧师
第二节 理想牧师的职业划分与职业焦虑
第二章 赫伯特美德诗学的内涵
第一节 赫伯特美德诗学思想的实践神学特征
第二节 赫伯特诗歌的美德主题
第三节 圣餐诗学:基督受难的诗学呈现
中篇 赫伯特美德诗学的时代意识
第三章 客观关联物与赫伯特诗学的时代意识
第一节 赫伯特笔下的乡村田园
第二节 “水路”与“搓捻”:赫伯特对圈地运动的思考
下篇 赫伯特美德诗学的诗意呈现
第四章 赫伯特美德诗学在《圣殿》中的呈现
第一节 《圣殿》的建构过程
第二节 “星之书”:《圣殿》的空间结构
第三节 赫伯特对人与上帝之间关系的想象
第五章 “美好”与“谦卑”:诗人美德诗学的关键词
第一节 “美好”内涵的悖论色彩
第二节 “谦卑的自制”:诗人的宗教情感体验
第六章 赫伯特美德诗学在《乡村牧师》中的呈现
第一节 从《圣殿》到《乡村牧师》话语体系的转变
第二节 《乡村牧师》中宗教美德的现代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赫伯特生平年表
序言
宗教与文学的产生都源
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死
亡的恐惧。宗教与文学自从
其产生的时代起,就存在着
“一体共生、托体同根”的关
系。宗教为文学的发展提供
了重要的题材,并为文学增
添了别样的审美风格,而文
学又以审美的形态为宗教的
弘扬与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学关注人类的情感、
认知、表达以及审美,这既
是文学产生的动因,也是文
学发展的目标。而宗教是人
类的宗教,人类借助宗教信
仰,拓展自身的想象空间、
抒发情感。基督教尤为如此
。正如费尔巴哈所言:“上
帝是人之公开的内心,是人
之坦白的自我;宗教是人之
隐秘的宝藏的庄严揭幕,是
人最内在的思想自白,是对
自己的爱情秘密的公开供认
。”①诗歌,作为最早的文
学形式,自然在诞生之日起
就与宗教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正如吴笛在论及诗歌与宗
教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亡
灵书》,这部人类历史上的
第一部书面文学,就体现了
诗歌与宗教的结合。②
基督教对平等与博爱的
追求以及圣经文学对人的价
值观的塑造所产生的影响,
都表明文学与宗教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共同探索人的
生命与价值。弗莱等文论家
曾经指出宗教文学就是宗教
与想象文学的重叠,因为这
二者都以想象为基础,在很
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形象化语
言与神话。③
麦格拉斯在《基督教文
学经典选读》的序言中,探
究了文学作品,诸如小说和
诗歌与基督教之间的联系。
他认为:“这些作品并不是
专门为基督教信仰的需要而
创作的,但是它们已经被基
督教的思想、观念、意象、
故事等所影响和定格;尤其
是基督教的诗歌,它明确反
映了一系列基督教的思想和
意念。所以,我们必须看到
这些作品中能够反映和融合
基督教思想和意念的表现手
法,这是很重要的。”①由
此可见,麦格拉斯把宗教诗
歌看作一种文学创作形式,
在他看来,解读宗教诗歌,
更重要的是去发现诗人运用
的独特的表现手法以及其中
蕴含的宗教思想与意念。
以乔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1593—1633)为代
表的17世纪英国基督教诗歌
,与基督教初期文学和中世
纪基督教文学相比,反映了
神学基督教文学向人学基督
教文学的转变。基督教初期
文学以讲述圣徒的故事为基
准,而中世纪基督教文学,
尤其是基督教诗歌,重点表
现的是一种单一的公众情感
,表现个体对基督的痛苦呼
求,但是鲜有神与人之间的
互动,这种人神关系是单一
的。但是,以赫伯特为代表
的17世纪基督教诗歌则有很
大不同。
赫伯特的宗教作品描述
作为人的基督徒的生活,抒
发作为人的基督徒的宗教情
感,在对生活现实与情感现
实反思的过程中,展开宗教
想象,抒发了自己的宗教理
想与社会理想。
赫伯特的代表作诗集《
圣殿》(The Temple)虽
然具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
但是,它也具有极强的文学
性与艺术性,能够给各国读
者带来艺术享受,丰富其情
感体验。赫伯特的抒情诗描
绘抒情主体与上帝灵性交流
过程中的种种情感体验。
赫伯特诗歌的美德主题
体现了现世人生对美德与理
想的追求。
作为英国最重要的宗教
诗人之一,赫伯特深入探究
17世纪英国基督教徒的灵魂
状况,在社会形态发生巨大
变化的时代,思考基督教对
于引导基督徒生活的真正意
义。在他看来,基督教并不
是一个起着恫吓作用的遥不
可及而又威力无比的宗教幻
象,而是与基督徒的社会生
活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他
在诗集《圣殿》与散文集《
乡村牧师》(The Country
Parson)中对基督教以及基
督教徒生活的分析与阐释,
表明基督教信仰在17世纪宗
教斗争异常激烈的英国,仍
然是当时基督教徒生活与思
想的塑造者,信仰状况能够
塑造基督徒的生活。
作为杰出诗人与散文家
,赫伯特具备将精神生活方
面的复杂性与自己的思想和
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能力
,因此,他的诗歌中不乏被
奉为经典的神学诗,不乏被
教会选用的赞美诗;而他的
散文也被奉为基督教经典。
在散文集《乡村牧师》中,
赫伯特对乡村牧师的日常生
活与社会生活提出各种要求
,为他们成长为他心目中的
理想牧师提供了精神指引,
可以说,
《乡村牧师》具有指导
乡村牧师成长的实践神学特
征。赫伯特诗歌具有浓厚的
基督教色彩,诗歌创作技巧
纯熟,思想深厚,给后世诗
歌乃至文学创作带来深远影
响。而他的《乡村牧师》则
更是他基督教思想的集中体
现,对他以后的英国教会以
及牧师职业规范的确立产生
了重要影响,他的宗教思想
被后世学者定义为“赫伯特
主义”。从诗集《圣殿》到
散文集《乡村牧师》,赫伯
特对基督教的理解、对理想
的基督徒的认识发生了一系
列转变,本书将对这些问题
进行一一论述。
西方学术界对赫伯特及
其诗歌的研究至今已有近
400年历史,研究成果丰硕
,几乎涉及了诗歌研究领域
的各个方面。但是,专门研
究赫伯特诗歌宗教属性与美
德思想之间关系的成果非常
少,而对赫伯特散文集《乡
村牧师》的关注也只是近几
年才有兴起的趋势。我国学
术界普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4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