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诗品道心 |
分类 | |
作者 | 刘长焕 |
出版社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对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进行深度参悟、体证、解读,返本开新,发前人所未发。该书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本解读《二十四诗品》的书,它不仅载道,且是一本有助于读者觉悟人生的书。 作者简介 刘长焕,字粲然,斋号梦莲居。北京开明书院创建者、山长。中国九三学社社员。著名学者、辞赋家、诗人、诗词理论家。中国当代大悟儒门心法之实证传习者。已出版著作《大国古风》(故宫出版社2017年9月版)。 目录 雄浑 冲淡 纤秾 沉着 高古 典雅 洗炼 劲健 绮丽 自然 含蓄 豪放 精神 缜密 疏野 清奇 委曲 实境 悲慨 形容 超诣 飘逸 旷达 流动 序言 晚唐司空图的《二十四 诗品》是一部纯粹的理论著 作,然而他把二十四首四言 诗称作“品”,却并非仅仅是 “以诗论诗”的品藻,与前人 钟嵘对诗人及其作品的讨论 可谓大相径庭。 历代学人对此多有参究 和阐发,如宋之苏轼、明之 杨慎、清之薛雪等,都对司 空图的理论大加赞赏。在今 天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 程体系中,《二十四诗品》 一般被列在文学理论的参考 书目中,主要供本科及以上 层次者选习与研读。 今以《诗品道心》为题 ,试图展开另一种视角的阐 述。这个视角不再仅仅考虑 “诗”本身,而是从“道”的内 核下手,参悟文字背后“心 性”的玄深之义,这其中的 心得或可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请以高明之法眼鉴裁。 一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尽管叫“诗品”,但没有“品 阶”之别,一律平等,不分 高下。因为根本不能说“雄 浑”比“沉着”要好;“自然” 比“流动”要高明。这区别于 前人如钟嵘《诗品》对各家 的品藻范型。这种不论高下 长短的写法,在体例上开启 “等量立品”的模式。 当我们用心细察和深度 参悟后,发现司空图的旨趣 并非在“论诗”,而竟然是在 “论道”,是在深参“心性”。 其字里行间,揭示的正是无 尽的玄门理趣和深奥的禅宗 妙谛,这的确有点让人感到 意外。 二 问题是司空图为什么要 弄出一个“以诗论道的诗品” 来呢?其实,细加考量和思 维转换,是不难理解他这样 做的目的和意义的。所谓“ 诗言志”,“志”从何来?当 然是“心”,那么“志”向何处 去?当然是“向道”而去,孑 L夫子所谓“志于道,据于德 ,依于仁,游于艺”已经昭 然。又刘勰《文心雕龙》说 “诗者,持也”,这里的“持” 乃是“摄持”道心之义,而“ 原道”一直是历代文史哲各 家特别尊重的学术“生发”土 壤。 读书之目的,一直就特 重“穷理尽性”,创作亦然。 有志于“道”的学人,若发起 深入盘剥、参悟、复性等行 动,就定然不落“拾人牙慧” 的迷途,就会另寻出路,亲 身体证“道妙”,舍此便难以 演绎“心性”的大格局和大境 界。悟道是需要下功夫去“ 玄通证量”与“知行合一”的 ,而不仅是读书和做学问, 生活中的落实才是突破和验 证的必经之路。 三 有一个事实切不可忽略 ,那就是:人是心性主宰之 下能发起“意、语、身、行” 作用的“人物”。如果要问“ 心”是什么,简单讲,身之 主宰便是“心”。“道”是“心” 所呈现出来的“格局”和“境 界”,其表现在每一个起心 动念处,需要在生活中时时 参悟和落实。 因此,“觉悟大道”是人 人可以实现生命终极价值的 基础,是洞明“自心”的本质 并完成如苏格拉底“认识自 己”的彻底觉醒状态。千百 年来,无数人梦寐以求,然 而觉悟大道的大智慧,的确 需要自己去向内发现、发掘 、发明,不可向外求取。悟 道的意义非常深远,或者说 唯有觉悟大道,生命才能实 现精彩灿烂和圆满。这大概 就是夫子之所以强调“朝闻 道,夕死可矣”警训的深刻 意义。 四 司空图三十三岁中进士 ,生活在藩镇割据的晚唐, 因为经历兵荒马乱故而反思 良多,也因此成就了他的“ 悲慨”“旷达”等性格。其在 《将儒》一文中说:“儒以 将道,肥其内也。武以将威 ,肃其外也。未有内自瘠而 外能劝者焉……嗟乎!道之 不可振也久矣。儒失其柄, 武玩其威,吾道益孤。”其 中的承担与感慨流露无遗。 他在与朋友论诗时曾说:“ 盖绝句之作,本于诣极。此 外千变万状,不知所以神而 自神也。岂容易哉?足下之 诗,时辈固有难色。傥复以 全美为上,即知昧外之旨矣 。”(《与李生论诗书》) 这里所谓的“全美”,我们以 为正是“悟道”的真实境界。 《道德经》说:“致虚极, 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 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日静,静日复命。复 命日常,知常日明。不知常 ,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 ,道乃久,没身不殆。”正 是这种“观复性相”和“有无 相生”的无限玄机,勾画出 他心中的“全美”理想,这也 是解读和阐发《二十四诗品 》的枢机所在。 五 宋人王十朋有诗云:“读 书不知道,言语徒自工,求 道非云远,近在义命中”。 王氏诗中所持“义命”的觉醒 和观照,所追求的“一体同 观,民胞物与”的精神,其 实是对忠贞爱国、笃定和平 、救护苍生的“道义”信仰。 比起王十朋在南宋的偏安国 势中的思考,之前的司空图 在晚唐动荡局势下则更多是 在自我保护,更切实的是觉 悟大道并希望唤起更多的人 觉醒,从而希望有更多有识 之士参与到对危局的洞察和 拯救中去。事实上晚唐之后 的“五代十国”证明了要挽救 一个颓废的时代并非易事。 北宋苏轼曾评价司空图 说: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 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 平之遗风。其论诗日:梅止 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 无盐梅,而其美常在成酸之 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 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 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 之( 导语 《二十四诗品》是一部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作品,形式上由“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屈、实境、悲慨、形容、造诣、飘逸、旷达、流动”二十四首四言诗组成,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理论的重要著作。而在本书中,作者另辟蹊径,从剖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世界观、人生观的角度入手,对这二十四首诗进行了重新解读。全书共分二十四篇,每篇均由“题解”和“参悟”两部分组成,“题解”是对每首诗的诗名进行重新阐释,“参悟”则是逐句对原诗正文进行再次解读。是一部观点新颖的文化理论作品。 精彩页 雄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题解 雄浑,揭示修证大道应有之“种子”,这个种子就是我们的发心,只有在心中下决心,立志向,许宏愿。雄浑的心胸才能养成那吞吐日月的气魄,才能更好开启那无尽的心灵宝藏。 要想有大用并且“返虚入浑”与“得其环中”,没有种子作根本是不可能达成的。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司空图将“雄浑”放在卷首,正是强调种子的力量。 《说文》解:“雄,鸟父也”。鸟之父是雄性,代表力量。也是生物学意义上具足父精母血的生育功能的所在。《道德经》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有了“雄”就不应继续示强,而要示弱才是真智慧,因为唯有阳刚、智慧、强大者才会“示弱”。 《说文》解“浑,混流声也”。有“圆”和“全”之义。《庄子》所谓“混沌”,则是本性浑圆,毫无棱角之义。《道德经》所谓“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可见“雄浑”之心的发起,要把这颗凡俗之心“返虚入浑,积健为雄”,这就开始了“大道”修证的自我觉醒历程。此心发起,具有极其典范之意义,代表“心雄万夫”的开始。 参悟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大用、真体、返虚、积健”,这四个“象”直指道体。何为“大用”?何为真体?又如何返虚入浑?如何“积健为雄”? 《道德经》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日大。大日逝,逝日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知“大用”即是“道用”,即是“大心”之用,大心即是“大人”,是一切语言行为的主宰。《易》说大人必须“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和其吉凶”。而“大用外腓”指躬亲实践,是“行道”。行道当然在表象上是用脚,“腓”代表用脚行动,去建立利益天下的“事功”。没有事功的人生,不能是“大用”。而一个真正修道的人,是不仅为己而修,更当为“天下”而修。 真体即是真心,体和用,是真心的本质和外化。真心是无我的,是和宇宙同一的,具有无量无极的格局和境界的空明不二的本体。要实证这个本体的高妙、无尽、智慧、宝藏等,就必须放下“小我”呈现“大我”,这个过程就是修行,也是修身养性的“修养”之义。 如何放下小我,呈现大我呢?显然“返虚”和“积健”就是两种必修的功夫。 这两种功夫的修炼,是心性融入“浑”圆无量的宇宙,是成为智慧而力量超迈的君子,进入圣贤境界的必由之路。老子《道德经》所谓“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所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皆是“返虚入浑”的修证。 《云笈七签》说:“能修之者,皆飞行太虚,逸放九清,白简结录,东华书名。”(卷五十一)又说:“众生本无形之性,配有形之躯。旷劫以来,不能自悟,自有无极世界,不夜之乡,混合太虚,杳冥同理。”(卷一百零三)这里的“飞行”与“混合”太虚的自我“观照”便是修行法门。有了这一自我不断反观的基础,那么就当不断积聚心力,自强不息笃定坚守,则必将迎来“焕然一新”的状态。《易·乾卦》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修道者当效法夸父逐日,努力前进,从而夯实超越“小我”的精神基础。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这四句正好是前面“返虚入浑,积健为雄”的具体风貌的呈现。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前面的返虚、积健为“因”,也就没有后来的具备、横绝、荒荒、寥寥这四句的“果”。 能感受到雄浑之大心具备一切妙用,在无所不包的大境界中,没有任何力量可以约束此心的云游。唯有此心可以体察那漫天飘逸的白云和那清爽空旷的长风吹拂的感觉,没有谁可以跑到心里来阻止这一切,我们的心胸由此廓然放大。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与银河系、太阳系、地球、月亮一起飞翔。把精神放大到无穷无尽的宇宙,再回观自己的微尘之躯,就不会总是执着在各种功名利禄之上而有所释然了。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这里,用“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两句,继续将“心”放大,愈是放大就愈能体证“无我”境界,就愈是和“环中”相契合,这才是应有的格局。 圆环之中,即是“心念”的发动处,是“圆心”,依此心而以无限距离为半径画圆,想象,超越一切外在的“象”,而这些“象”正是我们的心念摄取外物而成的“概念”和名相,包括各种学科知识。要觉悟大道,这些都必须放下,放下即不执着,不执着即是智慧。放不下就提不起,就如同一个水杯,你不清空就无法再加入更新鲜的水。所以超以象外才是“大象”,大象就是“无象”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