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圣地百年(仰韶村遗址发现百年纪事)/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百年以来,仰韶文化经过发掘的遗址已超过200个,学人们以文明探源和国家诞生为引擎,针对这些遗址出土的遗迹、遗物开展了深入详尽的研究,从单个遗址到聚落群体,从代表性器物彩陶到生业和社会形态,从产业模式到艺术生产,从独具特色的地区特点到传播区域的整体观察,都取得了令人信服的史证。在我国一体多元的文明起源格局中,苏秉琦先生称起源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是“主根系”文化。他指出中国史前的多个主要文化区系沿各自的道路发展,均出现了“文明曙光”,整个中华文明起源呈“满天星斗”之势,中原的仰韶文化是其中的一颗“明星”。严文明先生把这种格局的中原地区形象地比喻为“重瓣花朵”的花心。但是,无论是哪种说法,在豫西、晋南、秦东交接的黄河金三角地区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发源地,也是它向周边扩张和传播的核心地区。这一考古学和地理学上的“中”,可能就是最早中国的“中”;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花瓣纹彩陶上的“花”,可能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中华的“华”的原型。
目录
第一章 开篇
第一节 仰韶村的故事
第二节 安特生小院
第三节 安特生小道
第二章 发现仰韶
第一节 第一次发掘:命名了“仰韶文化”
一、时代的呼唤
二、安特生博士的传说
三、仰韶村遗址是怎样发现的
四、袁复礼教授
五、仰韶村遗址的第一次发掘
第二节 第二次发掘:仰韶村遗址有两种文化
一、夏鼐
二、仰韶村遗址的第二次发掘
第三节 第三次发掘:厘清了两种文化的时代关系
第四节 第四次发掘:开启多学科联合发掘的新方法
一、启动仪式
二、发掘正在进行
第五节 调查和勘探:揭开仰韶村遗址神秘的面纱
一、调查
二、勘探
第三章 纪念仰韶
第一节 纪念仰韶村遗址发现65周年——关于对安特生评价的拨乱反正及其仰韶文化研究65年的成果综述
一、仰韶文化发现的重大意义及其对安特生的评价问题
二、对考古学和原始社会的一些问题的探讨
三、由仰韶文化引起的区系类型说讨论
四、有关仰韶文化时期社会性质的研讨
第二节 纪念仰韶文化发现70周年——怎样评价安特生的“中国文化西来说”及其功过是非
一、中国考古学诞生之前的“中国文化西来说”
二、安特生的“中国文化西来说”
第三节 纪念仰韶文化发现80周年——从许顺湛先生的一封信说起
一、许顺湛先生的一封信
二、纪念大会召开
三、收获
第四节 纪念仰韶文化发现90周年——从“仰韶时期”到“仰留时代”
一、仰韶文化发现90周年纪念大会
二、仰韶文化博物馆开馆
三、“仰韶和她的时代”学术研讨会
四、《仰韶和她的时代》等专著出版
五、《三门峡仰韶文化研究》出版
六、“仰韶文化·华夏之光”邮票发行新闻发布会
七、中瑞文化艺术交流邀请展
八、其他活动
九、收获
第五节 序幕拉开——纪念两个“一百周年”——重启新时代中国考古学
一、建立了高规格的工作机构
二、确定了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三、确定了活动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 躬耕仰韶
第一节 仰韶村遗址保护规划
第二节 仰韶文化纪念碑
第三节 黄土地里“长”出来的博物馆——仰韶文化博物馆速写
一、巧妙的选址——借势而立
二、质朴的建筑——土中生出
三、灵活的陈列——以少胜多
第四节 博物馆“长”高——从“文明曙光”到“仰韶时代”
第五节 遗址公园
一、纪念性——留住永久的记忆
二、郊野性——浪漫的郊野情趣
三、公共性——公众教育的乐园
第六节 彩陶活了
一、彩陶之“彩”
二、让彩陶“活”起来
三、让彩陶“走路”
四、让彩陶“说话”
五、彩陶之乡
第七节 彩陶坊酒——穿越时空的仰韶味道
一、初创时期
二、八年荣耀
三、鼎盛发展
四、再创辉煌
主要参考资料
一篇最早报道仰韶村遗址重要发现的文章
后记 我的家乡在仰韶
序言
百岁仰韶嘉年华
100年,弹指一挥间,仰
韶文化迎来了它发现和命名
的百年华诞。
百年来,中国和世界见
证了仰韶文化研究者筚路蓝
缕、苦读地书、寻寻觅觅走
过的艰难历程和取得的卓越
成就。从仰韶文化遗址一花
独秀到中华大地星光灿烂,
从没有文字的鸿蒙时代到初
现文明的灿烂曙光,从孤冷
的学者书案到社会公众的文
化呼应,仰韶文化已经成长
为公认的蕴含着中华民族植
根深厚的主根基因文化。
近代以来,国门洞开,
国人自古以来天下国家的执
念随之幻灭,中国国史千古
一系的观念发生动摇。在西
方盛行一时的传播论影响下
,中国文明、中国文化西来
说逐渐盛行。中华民族从哪
里来?中国人种起源于哪里
?中华文明始于何时?一些
人在迷茫中思考,一些虽有
中国之心但苦无证据的学人
们对流传几干年的史说中国
也产生了怀疑,一些别有用
心的外国人在无证无据地胡
说八道:他们竟然著书立说
,荒唐断言中国人种和中国
的人文祖先黄帝也是从西方
迁移过来的。胡适提倡整理
国故,更引出了古史辨派学
说,于学理上论证了中国上
古帝系应当归于传说,甚至
夏代也不大靠得住,商代以
上的历史遂成为空白。中华
民族犹如一个在战斗中满身
创伤而倒地的勇士,寻望四
野,却找不到自己的父母。
是苏联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
的炮鼓声,惊醒了中国,也
惊醒了一大批名流贤达开始
思考要另辟蹊径找到中华民
族的根。接续国史,国人开
始把视野转向未来的考古学

1921年10月的一天,受
聘于中国北洋政府的瑞典人
安特生和中国学者袁复礼等
,在获得从中央到省、县政
府的批准后,在河南渑池韶
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仰
韶村南的黄土地上,打下了
中国田野考古的第一铲,挖
开了第一个坑,从此拉开了
中国田野考古的序幕,仰韶
村遗址从此名扬天下。在这
里,他们共开挖了17个点,
出土了一大批颜色绚丽的彩
陶和磨制精细的石器、骨器
等。按照国际惯例,安特生
在他的考古报告里把这里发
现的文化命名为“仰韶文化”
,又形象地称为“彩陶文化”
,并确认这个“仰韶文化之
人种当为现代汉人之远祖”
,中国人是“黄土的儿女”,
仰韶文化是“中华远古之文
化”。
自仰韶文化的发现算起
,中国考古学迄今已有百年
的历史。百年来中国考古学
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不但改
写了许多文献的历史记载,
补充了此前文献记载的重大
缺失,更填补了史前史的空
白。中国考古学开始出现不
久,就建立起来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
铁器时代延续不断的历史谱
系。此后更是逐渐完善了旧
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
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
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乃至
近代考古断代的考古学体系

经过百年的调查、发掘
和研究,截至目前,在我国
的陕西、河南、山西、甘肃
、河北、内蒙古、湖北、宁
夏、青海等9省(区)共发
现仰韶文化遗址5000多处
,在山东西部、江苏和四川
北部、辽宁西南部也发现了
很多仰韶文化的身影。考古
学不但找到了仰韶文化的来
源——前仰韶文化,也找到
了它的去向——庙底沟二期
文化,使它成为一种前有渊
源,后有继承,文脉一统,
延续不断的史前文化。仰韶
文化从距今7000年到距今
5000年左右,时间上跨越
了2000多年:空间上横跨
以黄河流域为主的我国北方
大半个中国。这一种在如此
宏阔的时空维度中生长、发
展、传播、延续的史前文化
,经过2000多年的交流、
交融和互鉴,已经成为我国
诸多史前文化中一个最发达
、最强盛的文化。
经研究发现,无论中外
,彩陶发达的地方都是黄土
地带。这或许与黄土更适合
制作精致的浅色陶器有关。
更重要的是,黄土的抗干冷
和抗温湿能力、垂直节理结
构的吸水性和渗水性既便于
耕作,又适合旱作农作物的
生长,是奠定农耕文明的基
础。无论是早期的刀耕火种
,还是后来的锄耕、耜耕、
犁耕,都能满足粟作农业的
农耕要求,也给人们提供了
能够满足生存需要的基本食
粮。正是这种充足不断的食
物保证,才保证了以粟作农
业为主地区的文明代代相传
,且永不中断。中国的仰韶
文化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河流
域的黄土高原地区,其遗址
大多位于黄河的一、二、三
级支流的二级台地上。从20
世纪初的仰韶村遗址考古开
始,有关仰韶文化的一系列
考古工作,从河南的仰韶、
庙底沟、双槐树和陕西的半
坡、杨官寨,到山西的西阴
、西王村,到甘肃的马家窑
等等,对诸多遗址的调查和
发掘,都是在黄土地上进行
的。从这种意义上说,仰韶
文化也是一种黄土文化,一
种黄河文化。我们今天说的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其
基因也源于此。我们讲好仰
韶文化的故事,就是讲好黄
河和中华民族的故事。
百年以来,仰韶文化经
过发掘的遗址已超过200个
,学人们以文明探源和国家
诞生为引擎,针对这些遗址
出土的遗迹、遗物开展了深
入详尽的研究,从单个遗址
到聚落群体,从代表性器物
彩陶到生业和社会形态,从
产业模式到艺术生产,从独
具特色的地区特点到传播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