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未死之身(一位乳腺癌病人的生死独白)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国)安妮·博耶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四十一岁生日刚过完一周后,诗人安妮·博耶被诊断出患有三阴性乳腺癌,这是乳腺癌中极凶险的一种。对于一位单亲妈妈来说,她一直以来都是照顾者而不是需要被照顾的人,但面对疾病,她必须接受脆弱,承受疼痛,开始战斗。这灾难性的疾病既是一场危机,也是一次重新思考死亡及疾病的性别政治的崭新契机。
本书是属于21世纪的《疾病的隐喻》,一部凄入肝脾的生存回忆录。诗人纵身跃入女性作家书写自身疾病与思考死亡的历史长河中,与奥德莱·洛德、凯西·阿克、苏珊·桑塔格和所有饱受身体之痛的女性共游。
作者简介
安妮·博耶,美国诗人、散文家,现居堪萨斯城。著有《沮丧命运手册》《反对女性的服装》等,作品被翻译成西班牙语、瑞典语、冰岛语等。2020年,代表作《未死之身》获普利策奖。
目录
序言
梦寐者
癌症大楼的诞生
病榻
预言如何应验
骗局
朱丽叶塔·马西纳的泪宫
徒劳于世
临终窥伺
后记/以及是什么拯救了我
参考文献
致谢
译后记
序言
1972年,苏珊·桑塔格曾
计划写一部题为《论垂死
的女人》、《女人之死》
或是《女人如何死去》的
作品。在她日记里的“写作
素材”一栏中,桑塔格列下
了十一场死亡,包括弗吉
尼亚·伍尔夫之死、玛丽·居
里之死、圣女贞德之死、
罗莎·卢森堡之死,以及艾
丽斯·詹姆斯之死,等等。
1892年,四十二岁的艾丽
斯·詹姆斯死于乳腺癌。詹
姆斯在日记中将自己的乳
腺肿瘤形容为“我乳房里这
邪恶的花岗岩般的物质”2。
1974年,四十一岁的桑塔
格确诊乳腺癌。经受治疗
后,她写下了《疾病的隐
喻》一书,书中引用了詹
姆斯对乳腺肿瘤的这一比
喻。3
《疾病的隐喻》所描绘
的是完全不带个人色彩的
癌症。桑塔格拒绝将“我”和
“癌症”这两个词写进同一个
句子里。蕾切尔·卡森于
1960年确诊乳腺癌,那年
,五十三岁的她正在撰写
《寂静的春天》——这本书
后来成了癌症文化史中的
重要著作。卡森生前从不
公开谈论自己的病情,最
终,她在1964年死于癌症
。在接受癌症治疗期间,
桑塔格的日记异乎寻常地
寥寥可数、内容单薄。这
体现了乳腺癌对于思考的
消耗——这种消耗主要来自
化疗可能对认知产生的严
重而持久的影响。1976年2
月,在接受化疗期间,桑
塔格写道:“我需要一个精
神健身房。”她的下一篇日
记写于数月之后。1976年6
月,她写道:“当我能写信
的时候……”2
在杰奎琳·苏珊1966年的
小说《纯真告别》中,有
一个人物詹妮弗在确诊乳
腺癌后因畏惧乳房切除术
而服药自杀。詹妮弗说:“
我这辈子里,癌症意味着
死亡、恐惧和一些可怕到
我不敢面对的东西。现在
我得了癌症,有意思的是
,我怕的根本不是癌症本
身——即使那已经是死亡宣
判。我怕的只是,它对我
的生活造成的破坏……”3女
性主义作家夏洛特·柏金斯·
吉尔曼于1932年确诊乳腺
癌,她也以自杀结束了生
命:“比起癌症,我宁愿选
择三氯甲烷。”1小说家杰奎
琳·苏珊在四十四岁时确诊
乳腺癌。她死于1974年,
即桑塔格确诊的那年。
在这些前提下,仅仅书
写一个人自己并非仅仅2书
写死亡,也是书写一种具
象的死亡或是类似死亡的
状态,这种状态不接纳政
治、集体行动或是更广义
的历史。乳腺癌的工业致
病源,医学中的厌女倾向
和种族偏见历史及恶习,
资本主义巨大的营利机器
,以及乳腺癌带来的痛苦
和死亡在各阶级间的不平
等,这些都被当今常见的
有关乳腺癌的文学形态忽
略了。仅仅书写一个人自
己也许是书写死亡,但书
写死亡也就是书写每一个
人。如洛德所写:“我的心
上刺着那些没能活下来的
女人的名单,而那里永远
有一个位置留给一个新的
名字,我自己的名字。”1
1974年,已被确诊的桑
塔格在日记中写道:“……
到目前为止,我思考的方
式既过于抽象又过于具象
了。过于抽象:死亡。过
于具象:我。”她认可了一
个所谓中词的存在:“既抽
象又具象。”这个在自我和
死亡之间既抽象又具象的
词是“女人”。“于是,”桑塔
格补充道,“一整个死亡的
新世界在我的眼前升起。”2
导语
“我,四十一岁,确诊乳腺癌。为了活下去,我愿意尝试任何事。”
本书是2020年普利策奖获奖作品,一位乳腺癌病人细腻而勇敢、温柔又残酷的生存回忆录。
一把正义的利刃,一首愤怒的挽歌,一部无畏的女性宣言。
病人有疼痛和愤怒的权利吗?我们如何陪伴生病的亲人和爱人?
以身体经验书写21世纪的《疾病的隐喻》,记录关于现代疾病的沉浸式身心体验。
一场对疾病与健康、艺术与科学、道德与死亡的紧急干预。
献给过去、当下和未来的病人。
后记
2019年,我们在文学网
站的新书资讯里注意到了
本书。带有悲情色彩的女
艺术家难免让人着迷。与
内容简介同样吸引人的,
是由一长串名词组成的英
文副标题:痛苦、脆弱、
道德、医学、艺术、时间
、梦想、数据、疲惫、癌
症和照护( Pain,
Vulnerability, Morality,
Medicine, Art, Time,
Dreams,
Data,Exhaustion,Cancer,an
d Care)。这些词语被印在
封面上,随着针管的刻度
图案纵向排列在左侧。封
面中央是一条细蛇缠绕在
针管上,揭示出这是一部
切入点新颖的非典型现代
疾病回忆录。翻越过引经
据典的序言屏障后,迎面
而来的是一个充满诗意和
独特美学的疾病世界,个
中风景则由作者安妮·博耶
蜿蜒逶迤的语句构成。
而后就是全球“新冠”疫
情的蔓延和随之而来的崭
新世界。这世界似乎每天
都在变得与博耶笔下的疾
病世界更相似一些。而当
看到的消息每天都比前一
天更糟时,我们心中也曾
真切盼望,城市里能建起
泪宫,供人们哭泣。
2020年春天,我们在共
同经营的播客里聊到疫情
初期所读的与疾病和灾难
相关的书籍,洋洋洒洒地
抒发了对这本书的喜爱。
夏天,译林出版社的陆晨
希编辑通过节目联系到我
们,讨论中文版翻译事宜
。秋天,我们正式开始了
这次文学翻译的尝试。
生病前的安妮·博耶首先
是一位诗人、散文家。
2016年,她关于疾病的记
录以特约博客的形式在诗
歌基金会(Poetry
Foundation)网站上发表。
这些散文便是本书的雏形
。博耶的语言是流动且自
由的。她以诗歌般温柔的
笔触描述了自己患病后的
种种残酷经历——各路癌症
疗法骗术、资本主义的谎
言、化疗对生态系统的损
耗以及虚伪的粉红丝带文
化。她同样也以诗歌般优
雅的语句记录下愤怒、不
舍和对早于自己的女作家
所建立的文学传统的感激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温柔
而优雅的语言与它所勾勒
出的残酷和愤怒间的反差
,本书初在美国出版时常
被描述为“超越体
裁”(genre-bending)的作
品。与其将它归类为回忆
录,倒不如说这是一本关
于乳腺癌的诗化散文宣言
或沉思录。
博耶个性鲜明的语言是
这种实验性写作的基石。
在翻译中,我们反复打磨
修改,试图保留和传达她
的语言风格。这个过程像
是努力去捕捉她那时而飘
渺不定的字句,将其从空
中拉至地面,捏成有确实
形状的具象。用她的声音
讲述,用她的文字写作,
时常觉得博耶就在身边,
仿佛自己是她的影子,这
体验自然而然地让我们对
她产生诸多好感与忠心,
想要准确负责地展现她多
愁善感的浪漫主义和她对
我们共存的这个系统的精
准洞察。译本里这些流动
的长句和自由漂浮的词语
是我们尝试的结果,也是
我们对博耶的致敬。
两年后的秋天,《未死
之身》终于要面世了。这
两年,世界一度因疾病而
静止。在旅居海外而不能
与家人相见的日子里,深
度使用母语书写和翻译使
我们的内心感觉离家更近
了,也难怪“母语”的一个英
文说法是home language(
家的语言)。当窗外世界
令人沮丧并停滞不前时,
我们庆幸能够通过翻译而
暂时躲藏和往来于博耶笔
下的世界。这体验或许与
她在患癌期间对过去患癌
之人的苦难的憧憬相似。
倒不是书中世界比现实的
灾难更少,而是博耶在苦
难中的叙述似乎真的有微
小的修复魔法,让我们感
到不那么孤独。如今我们
将这部作品交予读者,希
望它能如博耶所愿,赋予
每一个读到它的人被彻底
简化后随之而来的自由。
李宜然方歌
2022年9月,美国旧金
山湾区和波士顿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关于疾病的残酷和
美国癌症治疗体系资本主
义运作机制批判的绝佳叙
述,优雅而令人难忘。
——2020年普利策奖颁
奖词
这是一次对疾病与健康
、艺术与科学、语言与文
学、生存与死亡的紧急干
预……至此,安妮·博耶创作
了一部记录生命体验本身
的作品,引人深思,久久
回响。
——萨莉·鲁尼,《聊天
记录》《正常人》作者
一部充满激情与雄辩的
回忆录,讲述了一个勇敢
的女人与乳腺癌的斗争,
以果敢清晰的口吻道出关
于死亡的证词。作者带领
我们踏上一场深刻的私人
旅程,途经“我疼痛的身体”
、“空洞的悲伤”和“深刻的
丧失”……
——《科克斯书评》
长久以来,粉色丝带这
个无处不在的乳腺癌标志
备受追捧,也饱受争议。
在这本激烈非凡的作品中
,作者先是将粉红丝带松
开,解下其精致的蝴蝶结
,接着将它投进碎纸机,
再用一把火烧毁其残骸。
——《纽约时报》
本书主旨宏大而又精确
入微。利益如何驱动失去
与死亡,“受害者有错论”如
何被奉为圣律,系统如何
致人残疾甚至死亡——在这
本书之前,疾病性别政治
几乎不曾被如此清晰而优
雅地解读过。
——《哈珀斯杂志》
博耶的写作精准而全面
,私密而富含哲理,其自
我意识缜密得几乎不真实
。作者在极度靠近痛苦的
同时将这痛苦记录成书……
就像苏珊·桑塔格一样,她
清醒地走进了癌症的炼狱
,并以异于常人的方式经
受住了保持清醒所带来的
酷刑考验。
——《洛杉矶书评》
一部优美又绝情的回忆
录……它像一把正义的利刃
,剖开了乳腺癌产业为人
熟知而又陈腐乏味的英雄
主义叙事。称它为战斗的
呐喊也好,满腔怒火的挽
歌也好,或是不容许自己
遭受剥夺的女性宣言也好—
—无论如何,本书都不容错
过。
——《出版家周刊》
精彩页
技师离开检查室后,我转向屏幕,试图辨清由肿瘤、网状神经还有小号高亮字体写明的我的病理及我的未来或是结局。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肿瘤的图像,它是那屏幕上的一团阴影,一个带有崎岖条状突起的圆。我坐在病床上,用苹果手机拍下了那个肿瘤。那是属于我的肿瘤。
得知自己生病时,我正处于临床医学和个人感知的交会点。我穿着每年夏天都会穿的绿色背心、短裤和凉鞋——接着是意外的发生;接着是那穿着灰色套装的严肃女人,她以坚决的语气做出灾难判决,那些严肃而令人信服的专业术语逐渐布满我所处的室内恒温系统;接着是我的惊慌失措,诊断的逐步细化,我与朋友间惊愕的聊天记录。一位调查员装扮成社会制度的总和,进入我的生活,声称他们将对某人(也就是我)现在还未曾察觉但早晚会出现的感知展开调查。
将一系列事物或行为从某个系统中抽取出来,重新归类,再放入另一系统,这一过程类似占卜。对占卜师来说,北飞的鸟预示着明天的幸福,而在茶渣里能读出两个爱人和将毁灭他们的第三者的故事。这样一来,鸟的高飞就脱离了“迁徙”这个定义;而当茶成为有关恋情终结的传说,我们也不再想去喝它。
将一个或一系列事物从某个系统中抽取出来,重新归类,再放人另一系统,这一过程也类似诊断:提取我们身体的信息,重新排列那些来自体内的物质,强行将之纳入一个疏远而陌生的系统中。我的肿块本存在于我自身的系统中,而当放射科医生将它的BI-RADS1分级定义为5级后,它便在癌症系统中安家,自此成为一个肿瘤。像是从飞行中解脱的鸟和挣脱了束缚的茶,收到诊断的人从此脱离了她曾认识的那个自己。
在感觉完全健康时被确定无疑地宣告患病,如同还没能在柔和的不确定性中温存哪怕一小时,没能以先发制人的忧虑平复自己,就坠落在语言的冷酷上。那冷酷说:“现在你得到的并非某个问题的答案,而是一个将生活一劈为二的名字。”病症不曾费神向感官报到,却在荧幕中闪光;光线是被加密、解密、传送、分析、评级、研究、贩卖的声响与信息。在服务器中,我们的健康状况显示出恶化或是改善。过去,我们在自己的身体中患病;而如今,我们病倒在射线的集合中。
欢迎来到以字母为名的众多探测器内:MRI,CT,PET。戴上耳罩,穿上又脱下病号服,举起又放下手臂,吸气,呼气,血液被抽出,染色剂被注入,检测棒被拿起又放下,挪动或是被挪动——放射科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变成一个由光影组成的病人。那里有安静的技师,吵闹的撞击声,温热的毯子和成像时的哔哔声。
医院里的影像并非静态影像(image),而是成像过程(imaging)。我们在涌起又平息的声波中,在闪烁的光影和底片里,在鲜艳的注射用染色剂中成为病人;我们依仗“拥有身体”之普遍法则所赋予的权力,被冠以成像族(imagelings)的名号。“憋好尿再来。”技师在电话里对成像族说,同时谋划着去打探我们有趣的体内世界。超声波能在人的子宫中找到新生命,也能找到正在孕育的死亡。
我们生病,然后我们的病症跌落到科学那冷酷的掌心上,跌落到从容自信的显微镜玻片上,跌入卑劣的谎言、同情和公共关系里,跌入浏览器的新页面和书架上的新书里。而这具身体(我的身体),它对不确定与不可知之事缺乏天赋;它在癌症的陌生术语中摔碎,坠落到语言的裂痕中。
P17-2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