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朱熹晚年礼学思想研究(以仪礼经传通解为中心的考察)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李少鹏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仪礼经传通解》是朱子晚年倾注巨大心血编撰的一部礼学巨著,既体现了朱子体大思精的礼学架构,又表现了与他中年不尽一致的学风。庆元以后,朱子学风渐向“汉儒之学”转变,这种在整理礼学文献时所发展出的接近于清儒朴学的学术方法,表明考据学本为朱子学所具足,这正是晚明至清考据学风兴起的一个内生来源。
作者简介
李少鹏,吉林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经学文献)、近代东亚思想。在《图书馆杂志》《孔子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仪礼经传通解》的纂修
第一节 《仪礼经传通解》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朱熹纂修《仪礼经传通解》的过程
第三节 朱门弟子在纂修中发挥的作用
第三章 《仪礼经传通解》的版本及流布
第一节 《仪礼经传通解》宋刻诸本
第二节 宋以后《仪礼经传通解》诸版本
第三节 《仪礼经传通解》在宋代礼学中的位置
第四节 《仪礼经传通解》在东亚的流布
第五节 《仪礼经传通解》的校勘价值举隅
第四章 《仪礼经传通解》对三礼注疏的吸收与修正
第一节 尝试以“例”贯通三礼
第二节 补充或申发注疏
第三节 纠驳三礼郑注
第四节 商榷三礼唐疏
第五节 不从注疏而另创新解
第五章 《仪礼经传通解》所见朱熹的解经策略
第一节 不薄今人爱古人:参考唐宋诸贤观点
第二节 详校异同:朱熹的校勘学
第三节 阙而存疑:朱熹的考据理念
第四节 朱熹的训诂方法
第五节 黄榦对朱熹解经理念的继承
第六章 《仪礼经传通解》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第一节 重审朱熹晚年的“考据学转向”
第二节 《仪礼经传通解》体例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节 《仪礼经传通解》影响下的清代礼学
第四节 《仪礼经传通解》存在的不足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在中国思想史上,朱子
之学开创了中国儒学的新发
展局面,蔚为大宗。在中国
学术史上,朱子之学素来备
受关注:官府、私学倡扬,
评议者不可胜数,历代学人
多种视角的反复探研则积淀
了丰富成果,从而构建了朱
子理学、朱子经学、朱子史
学、朱子文学、朱子文献学
、朱子教育学等胜义纷披的
朱子学学术畛域,其中又各
自铺排,勾稽相关领域,俨
成中国学术的一片富丽江山
。朱子之学绵延的生命力在
于其以集大成之姿态融贯先
秦古学、汉唐故训及两宋当
代学术菁华于一身,冶为一
炉,淬炼而成。其学体大思
深,蕴含丰富的学术生长点
,至今世人尚难尽窥其堂奥
,唯有慨叹其道之宏通,其
义之幽邃,其术之精微。
著名经学家、文献学家
林庆彰先生指出:“朱子之
学重博观泛览,故其遍注群
书,并一一为之考据”,“宋
人之中,须提出讨论者为大
儒朱熹之考据学。朱子博极
群书,其考据之语,分见《
朱子语类》《朱子文集》与
《朱子杂学辨》中。其考据
之成就,约可分两点论之:
其一,校勘古籍,如刘共父
、张敬夫据胡文定家传本刻
《二程集》,朱子贻书辨难
,虽一字之异,一名之变,
亦不惜旁稽博证。晚年更撰
《韩文考异》,于校勘之方
法颇多发挥,虽清儒亦自叹
不如也。其二,辨订群书,
如辨《伪古文尚书》《毛诗
序》《左传》《礼记》及其
他载籍。其中以疑《古文尚
书》影响后人最大。然朱子
并不以考据为治学之最终目
的,故云:‘论为学,考证
已是末流,况此(指考草木
)又考证之末流,恐自此不
须更留意,却且收拾身心向
里做些工夫。’朱子盖以考
据为治学之一端而已,如以
一端为全体,恐忘却身心修
养等向内之工夫也。此种认
识,最为正确。惜明、清考
据家未能明其意耳”。(《
明代考据学》)可见,仅朱
子学之考据学一端,便有许
多工作可以展开,便须就其
所有著述具体深入地一一挖
掘其考据上的表现与价值等
。少鹏的《朱熹晚年礼学思
想研究》正执此端而为说,
颇彰庆彰先生之论。
《仪礼经传通解》(以
下或称《通解》)乃朱熹晚
年纂集的礼学名著,是朱子
礼学思想的重要体现。朱熹
以《仪礼》为本,通贯三礼
经传,重新分类编排礼学文
本,汇辑相关礼学文献及经
史资料,广取注疏,选撷各
家论赞,随附按语,以解说
三礼精义,昭示其礼学观,
折射其宣扬性理的诉求。其
编述中往往有所采据,遍散
考证,明辨之功、考据之力
在所不免矣。少鹏之书恰以
《仪礼经传通解》为研究对
象,通过排比朱子及门人有
关编著活动的历史事实,梳
理编纂经过,申明编刊意图
,细研每条注疏含义,分析
解经特点,归纳礼学成就,
总结学术影响,以寻索朱子
之学中考据之迹,抽绎其考
证学之理念法式,究明其学
流风所及之明清考据学之情
状。少鹏之书抓住了朱子《
仪礼经传通解》全著的考据
学精神之一大端,与朱子的
全部学风之关联,及后世继
轨之所在,探赜索隐,沿波
讨源,爬梳个人与时代的学
术演变之痕,无疑摆脱了一
般对解经类著述溺于碎片化
研究的流弊,对其文献整理
与考察活动赋以灵魂和精气
。这是少鹏此书的一大亮点

朱熹的礼学旨趣在《仪
礼经传通解》中比较隐晦、
分散地存在着。其隐见于《
三礼》礼文的裁断、《通解
》的纂修过程和编纂方式、
解经体例的安排、汉注唐疏
的取舍、当代三礼成果的选
汰及附见的按说间,则又互
见于《朱子家礼》,申发于
《朱子语录》《朱子文集》
中,非纵览《朱子全书》,
细味《通解》文本,欲抉微
发覆,有所彰明则绝不可能
实现。在《仪礼经传通解》
从编纂到按语的种种撰著措
置中,少鹏精准地捕捉到了
朱子对三礼学以礼化俗、通
经致用意义的深切体悟,并
予以透彻揭示。其书中称,
朱子礼学有“存古”与“化俗”
的倾向,两者“实为一体之
两面:一方面要以古化俗,
一方面要引俗复古,终究归
结于治道,这正是朱子礼学
的第一要义”。不仅如此,
其书更将朱子《仪礼经传通
解》与王安石、李如圭礼学
,宋代礼制及《朱子家礼》
相比较,在宋世三礼史、解
经、治政、世风化育等视域
下,通过分别与《周官新义
》《仪礼集解》《朱子家礼
》及朝廷礼仪制度的同中见
异的比对,凸显出《通解》
中朱子独特的礼学内涵,即
以《仪礼》为尊,重视礼学
的实践意义,致力于打通礼
制与礼经之间的界限,以此
践履礼的化育功用。《通解
》所渗透的朱熹的理想是,
把三礼作为治具,可能地、
较好地服务于现实,而非仅
为媒介,纯粹用于通过阅读
“来体认经典结集年代的盛
事或经典中所蕴藏的永恒的
价值”。少鹏书中这些独到
的见解,若无对宋代礼学史
、礼仪制度沿革的鸟瞰及《
通解》内容的全面审视,则
不可得。此乃其书的第二个
亮点。
亮点之三则数少鹏之书
围绕《仪礼经传通解》的纂
集,对参与搜采材料、分纂
、结集和续写工作的朱熹门
人群体的成长,以及朱子学
派之形成、传承和发展给予
关注。朱熹发端,黄榦、杨
复继踵,吕祖俭、路德章、
潘友恭、余正甫、蔡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