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那就出发吧直到世界尽头(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高悦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作者曾跟随极地考察队、深海科考队和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到过南极、北极、珠峰和马里亚纳海沟。作者运用本人采访的第一手资料,抓取富有特征的随队考察经历和细节,将所思、所感、所获凝练与文字和图片之中,让读者跟随科考队的脚步,从世界之南,到世界之北,再到世界之深,再到世界之巅,走进极地、高山和深海考察队员们的生活与工作,了解考察队员们对科学的赤诚与使命担当
导语
领略与“雪龙”号、“蛟龙”号、国测一大队一同抵达世界四极所经历的种种惊、险、奇、绝,动人心魄。
无论是风浪颠簸还是大雪漫漫,无论是攀登高峰还是下潜深海,随着作者的笔触感受科考队员的坚持与信念。
精彩页
登顶南极“冰盖之巅”
南极,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遥远、冰冷、神秘。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冰雪世界,有一处被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的地方——Dome A。Dome A又称冰穹A,位于南极内陆冰盖之巅,海拔4000多米。南极冰穹气温极低,是地球最干燥、最寒冷的地方。这些恶劣的环境及气候条件,使人类直到21世纪,才在冰穹A踏上第一个脚印——中国人的脚印。
进入单位后,我听到最多的就是南极科考,而南极内陆考察又是其中更为艰苦而光荣的工作。2012年,我有幸跟随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远渡重洋,跋涉万里,到达了南极“冰盖之巅”,在中国南极昆仑站执行新闻报道任务。
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昆仑站深冰芯钻探房的采访,让我领教了什么叫极寒。深冰芯钻探房是昆仑站区最艰苦的地方。当时,昆仑站的气温已经降到零下30摄氏度,而这里的温度比站区的平均温度还要低10至20摄氏度。在钻探槽中,我们用敏感温度计测量显示,气温已经降到零下49摄氏度,再加上高原缺氧的地理环境,大家在钻探槽里根本无法正常地呼吸。因此,深冰芯钻探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冷得受不了,就到室外零下30摄氏度的地方去暖和、暖和!”
队员在钻探槽里工作,吸进来的是逼人寒气,呼出来的气体在极低温的作用下,迅速凝华变成细小的颗粒弥散在狭小的空间中,使得钻探槽里能见度降得很低,即使面对面也看不清。有几次,我下到钻探槽里,仅仅几秒钟,全身就被冻得疼痛难忍,没过一会儿,眉毛和胡子上就挂满了冰碴,就连棉帽和衣服上也被冻起了一层白霜。
极寒风雪的考验、远离亲人的艰辛……只有亲历之人才能切身体会。50多天的南极内陆工作,156天的科考生活,让我品味了小说家茨威格笔下的“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我的所思、所感、所获全部凝聚在那些文稿、图片和视频之中。
北极生活多坎坷
2016年7月11日,我登上“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起航,开始为期78天、航程1万多海里的北极科考之旅。航渡生活是寂寞枯燥的。北极科考难以看到雄壮的冰山、憨态可掬的动物,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与天空、海水和望不到尽头的冰面为伴。偶尔有一只北极熊在冰面闪现,便能惊起我和同伴们的一片欢呼。
冰站作业是历次北极考察的重要任务。冰站作业期间,我每天背着相机和三脚架往返于“雪龙”号、冰站之间采访、摄像。进入北极圈后,气温骤降至零摄氏度左右,加上凛冽的寒风,吹到手上像刀割一般。由于拍照要经常调整相机旋钮,戴着厚重的羽绒手套十分不便。于是,我索性不戴手套,手冻僵了,就揣进袖子里暖一会儿,好些了后再继续拍照。
在冰站上,没有了一日三餐和正常作息的概念,相机也要随时在手。那时,我经常拿着手机,边采访边记下稿件提纲和细节,晚上回到船舱后,再串接成篇。虽然很辛苦,但是写稿时往往是一气呵成。究其原因,是因为深入一线,身临其境,掌握了更多来自实际的鲜活题材,如此才能捕捉住精彩的瞬间。
完成一天工作后,睡觉也并不容易。当时,北半球正值夏季,24小时的极昼,让我们难以有正常作息。虽然舱内配有遮光窗帘,但有时强烈的阳光还是会透过缝隙照亮整个房间。《天黑》成为船上最流行的歌曲,队员们经常哼唱着:“我闭上眼睛就是天黑”,只希望自己能睡个好觉。
北冰洋是北极熊的故乡,北极熊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气候变化使饥饿的北极熊越来越难觅食,冰站观测区域恰好是北极熊的“领地”。因此,冰站观测期间,为确保安全,考察队的一项核心任务就是防熊,探冰队、防熊队每天都是最早到达冰面,最晚撤到船上。
为了提防潜在威胁,船上的队员时刻保持警惕,并在驾驶台持续瞭望冰面,机组人员备机待命,随时起飞。有些画面我这辈子都忘不了,挂在眉毛上的雪、冻在防风面罩上的鼻涕、开裂的嘴唇上挂着的血迹。我问一名防熊队员,冰面上折射出的阳光这么刺眼,一动不动盯着,能受得了吗?他端着望远镜,头也没回地说:“这活儿交给咱,就是信任咱,那就得把活儿干好。”看着他熬得通红的眼睛,我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信任,仿佛找到了北极之行的答案。此后,我每天采访之余,都会帮着一起瞭望、警戒……那一刻,我不仅是一名记者,更是一名考察队员。
78个日夜、1.3万海里同舟,选择北极,是因为能够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友爱。在同风雨、共患难的境况下,感受珍贵的友情,这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随着“蛟龙”探深海
马里亚纳海沟,超过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地球上的最深之地,被称为世界“第四极”。
2012年6月,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勇闯马里亚纳海沟,圆满完成7000米级海试。从此,中国进入了载人深潜新时代。随后,“蛟龙”号步入了为期5年的试验性应用阶段。2017年4月,在试验性应用航次收官之年,我登上了“向阳红09”船,随“蛟龙”号探访海底深渊。
大海是温柔的还是凶狠的?在科考队员心中,大海的浪花每天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