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楹联/给孩子美的阅读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剑钧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名人篇”和“名联篇”两个篇目,作者向孩子一一讲述蕴含在楹联里面的有景、有情、有趣、有益的故事,以共同分享中华民族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楹联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孩子学习好的楹联,可以开阔视野,对其在用典知识方面帮助很大。
作者简介
刘建军,笔名剑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自1978年发表文学作品以来,其作品涉猎诗歌、散文、小说、杂文、报告文学、人物专访、电视剧本等众多体裁。出版有长篇小说《古宅》《情人规则》《爱情距离》《蓝梦》《心房的那把钥匙丢了》,散文集《多梦的花季》《浪漫之都录梦》,散文诗集《爱的雨巷》。主编有《烽火年华》《军人本色》《喝彩科尔沁》《永远的七七级》《跨世纪的辉煌》。创作有20集电视连续剧《敖包相会》。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古宅》(文化艺术出皈社),《情人规则》(文化艺术出版社),《爱情距离》(作家出版社),《蓝梦》(远方出版社),《心房的那把钥匙丢了》(远方出版社),《天祚文妃萧瑟瑟》(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敖包相会》(第一作者;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长篇纪实文学:《中国智能之城》(作家出版社),《守桥翁的中国梦》(中国青年出皈社),《黎明,我们出发》(中国文联出版社),《黎明再出发》《滨海光电交响曲》(中国电力出版社)。
长篇情感散文:《我愿用温柔对你,赶走这个世界的阴霾》(中国青年出版社),《潜能是大海,分数是浪花》(北京大学出版社)。
长篇旅欧游记:《浪漫之都录梦》(知识出版社),《寻梦塞纳河》(知识出版社)。
散文集:《窗外窗内》(吉林人民出版社),《多梦的花季》(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写给岁月的情书》(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散文诗集:《爱的雨巷》(内蒙古少儿出版社)。
目录
开头的话
名人篇
李白与采石矶
王维与扬州城
白居易与瘦西湖
欧阳修与岳阳楼
王安石楹联趣闻
苏轼与杭州孤山
李清照与嵌名联
陆游的家国情怀
朱熹与漳州学府
赵孟頫的楹联画意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联
解缙与说理联
杨慎与山水云南
顾宪成与东林书院
洪应明的宠辱不惊
李渔的引典入联
郑板桥的归隐联语
曹雪芹与《红楼梦》联语
梁章钜与他的楹联人生
林则徐的正气与骨气
曾国藩的自箴格言联
左宗棠的“半亩情怀”
俞樾与他的状景联
张之洞的“楹联总督”之名
钟云舫的“长联圣手”之誉
康有为联语中的激愤忧思
蔡元培与近代楹联教育
梁启超联语中的风花雪月
鲁迅楹联中的骨气和正气
郭沫若联语中的潇洒与才气
老舍楹联中的简约风格
赵朴初的寺院联语
名联篇
《题岳阳楼》长联
《题昆明大观楼》长联
《题成都南郊武侯祠》楹联
《题南阳武侯祠》楹联
《题熙春山憩亭》楹联
《题邵阳亭外亭》楹联
《题杭州西湖净慈寺》楹联
《题苏州沧浪亭》楹联
《题庐山虎溪三笑亭》楹联
《题南昌滕王阁》楹联
《题涿郡张飞祠》楹联
《题莫愁湖胜棋楼》楹联
《题昆明西山三清阁》楹联
《题白公祠》楹联
《自题宅院》楹联
《题黄平飞云洞》楹联
《题独秀峰五咏堂》楹联
《楼对》楹联
《题秦淮河停云水榭》楹联
《题苏州留园五峰仙馆》楹联
《题汤阴岳庙》楹联
《题汨罗屈子祠》楹联
《题盟鸥馆》楹联
《自题春联》楹联
《题成都崇丽阁》楹联
《题台北阳明山》楹联
《“春秋传”与“北西厢”》楹联
《“拼命酒”与“断肠诗”》楹联
《自题妙联》
《人名趣联》
《书名巧联》
附录:和孩子聊一聊民间楹联
序言
儿时,我最期盼的事儿
就是过年,一进入腊月,年
味就一天比一天浓了。那会
儿,北方人过年要办八件事
:杀年猪、购年货、蒸豆包
、包饺子、买年画、换新衣
、写对联、放爆竹。大人们
忙着准备美味佳肴,孩子们
也就像尾巴似的跟在大人身
后,目的是想解解馋而已。
还记得当年有句口头禅——
“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
现在的孩子听到这话,也许
不知其所以然。可那会儿,
我们国家物质匮乏,人们生
活水平不高,孩子们盼着过
年就不足为奇了。如今,人
们的生活水平高了,在吃穿
上,可以说是天天过年,年
味自然也就越来越淡了。虽
然年味淡了,但人们精神上
的需求却越来越迫切了。人
们不再忙于杀年猪、蒸豆包
了,可写对联、贴对联这个
古老的习俗不但没有丢。反
倒成了家家户户红红火火过
大年的象征。
对联又称楹联,是写在
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
、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之所
以称楹联,是因为古时候对
联多悬挂或贴于楼堂宅殿的
楹柱上。楹联的历史悠长,
也得了许多别名,譬如:对
偶、门对、宜春帖、春联、
对子、桃符等。楹联对仗工
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
结构相同,是中华语言独特
的艺术形式。
说到这儿,想必孩子们
对“楹联”这个名字不再感到
陌生了吧?楹联是我们中华
民族的传统文化,已有近
1300年的历史了。相传远
在周朝,就有了桃符悬挂于
大门两旁之说。那么,问题
又来了,什么是桃符呢?
据《淮南子》记载,桃
符是用长条的桃木板做的。
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
二神的名字,或者画上这两
个神像——左神荼、右郁垒
,悬挂在大门两旁。古人是
以在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
邪的,这也就是汉族民间俗
称的“门神”。又据《后汉书
·礼仪志》所载:“正月一日
,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
鬼所畏。”这是因为桃木是
红色的,红色有吉祥、避邪
的意思。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
神荼、郁垒二将,人们又把
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
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
病时,听见门外似有鬼魅呼
号,彻夜不得安宁。他便命
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
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
没有受到鬼魅骚扰了。其后
,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
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
一习俗从此在民间广为流传

到了公元964年,也就是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有个喜
欢舞文弄墨的皇帝叫孟昶。
他在临近过年之际,突发奇
想,钦命翰林学士辛寅逊在
桃木板上写两句吉祥话,挂
在寝宫的门外。辛寅逊煞费
苦心地写完了,孟昶冷眼一
看,却不满意,索性就自己
吟了两句,还亲力亲为地写
在桃符板上:“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因是皇上
御笔,虽说文采欠佳,却在
《宋史》等史书上保存了下
来。有人称,这是今天能看
到的最早的一副对联。
不过,人们对这一说法
也有争议。根据记载,在莫
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
书》上记录了十二副先人在
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
“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
副春联序位排列第一,为唐
人刘丘子于开元十一年
(723年)所撰。《敦煌遗
书》记载的楹联,大都带有
吉祥寓意。有学者认为,这
些楹联比后蜀皇帝孟昶的题
联早了241年,所以这才是
最早的楹联。
贴春联的习俗究竟起于
何时,至今尚无准确的材料
可供查证。不过,我们从南
朝梁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
记》一书可了解到,立春日
那天,湘、鄂两地的人们除
将彩色的绸布剪成燕子的形
状戴在头上外,还要写“宜
春”两个字贴在家中,即宜
春帖,又称春帖。唐朝孙思
邈的《千金玉令》也提到人
们于立春时张贴宜春帖的习
俗。由于立春与春节接近,
而宜春帖的形式又与现在的
春条、横批相似,一些学者
认为现在的春条、横批直接
源自宜春帖,只是名称不同
而已。
民间贴春联的习俗到了
宋代开始流行。那会儿,“
春联”还被称为“桃符”。联
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木上,
而是题写在楹柱上,后人称
其为“楹联”。有人集诗经古
语,有人集唐宋诗句。人们
在立春日祈求招祥纳福,用
色纸剪成“宜春”二字,张贴
在门柱上,也有一些是写成
单甸的吉祥话,贴于门楣上
。总之一句话,只图个红红
火火。
谈到楹联,不能不提北
宋大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
言绝句《元日》,里边还特
意谈到桃符了呢。这首诗从
标题就可以看出是写新春佳
节的。“元”,有“第一”和“
开始”之意,“元日”指的就
是农历正月初一。诗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
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
新桃换旧符。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大
年初一,人们燃放爆竹、饮
用屠苏酒的喜气情景。古人
先前用火燃烧竹子,发出噼
里啪啦的响声,俗称“爆竹”
,以表“驱鬼辟邪”之意。后
来,燃烧竹子便成了过年过
节的习俗。到公元9世纪的
晚唐时期。随着火药的发明
,人们开始用纸把火药卷起
来,两头堵死,点着引线,
发出爆裂声。虽没有燃烧竹
子发出的声响,但人们仍称
其为爆竹。在诗中,王安石
巧妙地用了一个“除”字,表
达在爆竹声
导语
读好的楹联,可以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因为好多妙趣横生的历史典故就蕴含在里面;读好的楹联,可以扩宽孩子们的知识面,因为好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就植根在里面;读好的楹联,可以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因为好多优美的语句就滋生在里面;读好的楹联,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因为好多博大精深的理念就凝聚在里面。
《李白与采石矶》《朱熹与漳州学府》……本书向你讲述楹联里的故事。
书评(媒体评论)
阅读,是一种具有美感
的人生方式。在人生的砥砺
前行过程中,阅读能改变人
的气质,改变人的精神面貌
,还能改变人的容颜和年龄
。一本本书读下来,自会真
正领略阅读的迷人之处。
——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
阅读的美,体现在诗一
般的意境、精巧新颖的构思
、扣人心弦的语言。好的阅
读,就像一杯醇香的美酒,
一幅引人入胜的图画,一股
甘甜清冽的山泉,能给孩子
的心灵带来美的享受。
——儿童文学作家刘丙钧
阅读中有故事,这故事
中有知识,亦有智慧。这故
事,是经验——无论是真实
的,还是充满想象的。儿童
需要经验,需要榜样,需要
智慧且充满爱的引导。
——儿童文学评论家、北
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泉

让孩子们更好地领略语
言文字的美,从阅读中感受
中国文化独有的美感特质,
提升心灵品质,培养他们成
为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
的人。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诗人金波
多阅读、欣赏文学精品
,会使你的视野更开阔、情
感更纯真、想象更丰富、文
笔更流畅。
——儿童文学委员会原主
任、著名评论家束沛德
精彩页
李白与采石矶
说到文学大家,就不能不提大诗人李白(701—762)。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李白的诗句雄奇飘逸,笔下的山河壮丽磅礴;李白的诗风雄奇奔放、俊逸洒脱,因而李白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李白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像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深受李白诗歌的影响。
同学们也许要问,诗又与楹联有何关系呢?这恐怕就要从源头说起了。楹联脱胎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千百年来,逐步形成了一种凝缩的文学艺术品类。在众多的文学品类中,楹联与格律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极其相近的特征。譬如,楹联与格律诗都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来表达人们面对生活而抒发的情感。楹联与格律诗都讲究平仄,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有形式上的不同而已。从另一种意义上讲,楹联是具有特殊形式的诗。楹联应当是从律诗的对仗中脱胎而来的。李白的诗中有一部分是律诗和绝句,有些诗的对仗极为工整,拿出来就是一副很好的楹联。也正因如此,后人经常集李白诗句为楹联,我想列举两例以供赏析。
蓬莱文章建安骨
青莲居士谪仙人
这副楹联为后人集李白两首诗的诗句而成,并题在李白生前饮酒赋诗之地,不仅巧妙地选取李白诗句而不露痕迹,更妙在精当称誉李白之诗仙风采与绝世文才。
上联出自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天宝年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时所作。诗中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是一首很有名的饯别抒怀诗,讴歌了汉代文章和建安诗人的作品和情怀。在诗中,诗人面对族叔李云,辞情慷慨、语言刚健,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情感跌宕,一波三折,抒发了诗人遗世高蹈的豪迈情怀。
下联出自李白的《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李白在这首诗中直抒胸臆,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感觉。“谪仙人”原本是好友贺知章对李白的戏称,意为李白天才绝世,非人世之人,当是贬谪凡间的仙人。李白呢,对此称呼也很惬意,数次在诗中自称“谪仙”。
这副楹联镌刻在安徽马鞍山采石矶的李白祠的正厅两侧木柱上,多年前,我曾有幸一睹它的风采。在万里长江上,有湖南岳阳的城陵矶、安徽马鞍山的采石矶、江苏南京的燕子矶,合称为“长江三矶”。美丽的长江三矶都留存着饱经沧桑的历史文化典故,采石矶则因大诗人李白而闻名遐迩。李白平生游走无数名川大山,尤为钟情采石矶,多次登临吟咏,写下了《横江词》《牛渚矶》《望天门山》《夜泊牛渚怀古》等数十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登临采石矶太白楼,走近太白祠,追寻李白诗魂,流连吟读,李太白之潇洒诗风依稀可见。据说,李白在太白楼写过许多诗篇,唯独没题写过楹联,颇为憾事。到了明洪武年间,太白楼有过一次搬迁,但仍有将李白诗句集为楹联的佳作。在太白楼北墙的东面,就有一副武陵人王以敏集太白诗句而成的楹联:
青天骑白龙,我欲因之梦吴越
长风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这副楹联的上联出自李白的两首诗:《送杨山人归嵩山》和《梦游天姥吟留别》。
“青天骑白龙”出自《送杨山人归嵩山》:“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这是一首送别诗,奇在全篇没有一丝离愁别恨,有的却是高远的峰、清幽的月、淡雅的花、寥廓的天和空中的云。
“我欲因之梦吴越”出自《梦游天姥吟留别》,前两句写道:“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这是李白非常有名的记梦诗,也叫游仙诗,写于李白离开长安后的第二年。诗人并没有直接写天姥山何等高,而是巧妙地借天台山即使是“四万八千丈”,在天姥山面前也显得极其矮小,以反衬天姥山的高峻。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开始,诗人进人了梦境,进而构成了构思缜密、意境雄伟的奇幻画面。
王以敏将这两首诗的句子融为一体,着重体现了李白的浪漫,有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意境。
这副楹联的下联“长风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也出自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其中前两句写道:“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在诗中,李白面对朝政愈趋腐败的现实,一改浪漫诗风,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忧愤之情跃然纸上。但随之,诗人笔锋一转,以写实的笔法,用长风、秋雁、高楼组成一幅壮美的秋景图,遥望寥廓明净的秋空,目送万里长风吹送鸿雁,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如此说来,这才是李白的大家风范。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