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爱的语言--中国文化和非暴力沟通的结合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
作者 | 阮胤华 |
出版社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爱的语言》从现代人的心理和实际需要出发,整合了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敬之道以及基于非暴力沟通的技巧。它通过理论阐释和案例说明,在非暴力沟通与中国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作者简介 阮胤华,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他是《非暴力沟通》和《非暴力沟通实践手册》的译者,以及“爱的语言”(又称“和谐沟通”)沟通模式的开创者。 阮胤华先生长期在北京、深圳等地主持面向社会公众的沟通工作坊,同时还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包括腾讯、东风日产、中广核、江苏电信等。此外,他还积极提供公益培训,曾先后两次参加中科院心理所在舟曲灾区的心理援助工作。目前,他致力于进一步发展爱的语言的行业应用,从而使爱的语言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爱的语言的核心 待人以爱以敬 真情是动人的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培育爱敬心 练习一:培育爱敬心 第二章 处理家庭关系的原则 维护家庭的团结 如何对待父母 如何处理夫妻关系 如何教育子女 练习二:体会家人的愿望 第三章 处理工作关系的原则 以大局为重 如何对待上级 如何对待平级 如何对待下级 练习三:体会同事的愿望 第四章 沟通四要素 了解和澄清事实 体会真实的情感 关注深层次愿望 明确具体的请求 练习四:关注四要素 第五章 诚恳地表达 要符合身份 给自己时间 运用四要素 选择表达的时机 使用中肯的语言 勇于承认错误 如何拒绝他人 练习五:诚恳地表达 第六章 关切地倾听 理想的倾听状态 倾听的内容 深入倾听的方法 引导妨碍倾听 结束倾听的时机 倾听与表达 练习六:倾听的技巧 第七章 处理与他人的冲突 牢记沟通原则 确立沟通目标 让自己得到关心 不要迁怒于人 转变对批评的态度 学会凝聚共识 第八章 调解他人的矛盾 确立调解目标 澄清事实,消除误会 把握谈话的节奏 帮助一方调整状态 协助对话,促成共识 第九章 角色扮演与冲突调解 一个成功的案例 角色扮演的要点 第十章 回归文化的根 要循序渐进 注意权衡取舍 实现更深的和谐 后记 序言 2005年,有位德国的朋 友给我带来一本英文版的《 非暴力沟通》,他和我说,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希 望有中文版。我原本以为这 是一本关于如何提高语言修 养的书,但翻开书一看,却 远远不止这一点。它还包含 了对这个世界和人性的认识 、一整套新的概念体系以及 沟通方法。通过阅读这本书 ,我开始意识到,盲目地遵 循他人的教导,是我以前很 努力提高自己却又收效甚微 的原因。这并不是说别人讲 的就不好,而是我不知道如 何结合个人实际来运用所学 的知识。这个认识让我的生 活态度发生了转变。我放下 了过去对自己的许多要求, 开始密切地关注自己的情感 和愿望。 非暴力沟通还帮助我反 思过去的沟通方式。在生活 中,我们习惯于从彼此的角 色出发来处理人际关系。例 如:这是我的父母,我应该 爱他们敬他们;这是我的孩 子,我应该好好抚养他;等 等。同时,我们对别人也有 要求:他是我的老公,他应 该好好疼我;我工作表现不 错,老板应该给我提高待遇 ;等等。这样做的好处是, 我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 知道自己可以期待什么。然 而,这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一旦我们不情愿, 就会感到压抑和纠结;二是 ,一旦自己的期待落空了, 心理就容易不平衡。这样, 彼此的关系也就出现了问题 ,甚至会难以为继。面对人 们普遍存在的沟通问题,非 暴力沟通的视角让我眼前一 亮。卢森堡博士曾引用鲁米 的话说:“在对与错的区分 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 里见你。”这句话形象地描 述了非暴力沟通的方法:超 越“你”和“我”的对立,去爱 所有人。具体的做法是,我 们有意识地放开角色意识, 不再评判是非对错,而去关 注彼此作为人都有的感受和 需要,然后寻求兼顾双方的 解决办法。在一定程度上, 这有助于我们缓和情绪,并 带着对双方的善意来解决问 题。有个朋友曾经这样描述 她的感受:“看到对与错之 外还有一片田野的时候,突 然好像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可能这么说有点夸张,但 确实觉得真的就是有一束光 从浓密的乌云或浓雾中照过 来,让你感到希望的力量。 ” 看到非暴力沟通对个人 成长和解决冲突的重要意义 后,我就联系国外的出版社 ,表达了自己翻译这本书的 愿望。那是在2006年3月。 后来,在吕靖安老师的指导 下,我用了大概两年的时间 翻译了《非暴力沟通》。用 这么长的时间,主要是因为 我需要时间深入学习和体会 非暴力沟通。期间,我还去 印度参加了卢森堡博士主持 的历时九天的国际强化培训 营。到了2008年的时候, 我开始正式给人讲非暴力沟 通。 非暴力沟通的学习和实 践给我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感 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也清楚地看到,不少学 习者虽然解决了一些困难, 但他们又面临新的困难。有 个朋友的反馈很有代表性。 她谈道:“我曾经特别向往‘ 对错之外的那片田野’,唯 它是尊,试图在家中营造那 样一片田野。比如,孩子玩 电脑游戏超过一小时了,我 有些急了,走过去说:‘看 到你玩了一个小时了,我很 担心这会影响你的视力和健 康。你现在是否愿意关上电 脑,玩会儿其他的游戏呢? ’结果,孩子说了声‘知道了’ ,然后继续玩。我爱人看我 用这样的方式说了两三次, 孩子仍没反应,就冲出来喊 :‘玩这么久还不休息,眼 睛还要不要了?!’那时, 我心中对爱人立刻生出不满 ,因为我已经跟他沟通过了 ,对错没那么重要。”像这 位朋友那样,许多人在实践 中和家人发生了冲突,并体 会到了无力感。这些困难和 他们对非暴力沟通的理解有 关,同时也和非暴力沟通与 传统观念的冲突密切相关。 特别是在养育子女上,价值 观念一旦不同,就非常容易 产生矛盾。 这些年,在学习和探索 非暴力沟通的同时,我也在 深入地学习传统文化。传统 文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让 人难以把握,但它又分主流 和支流。梁启超先生在《读 书指南》中讲道:“《论语 》为两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 源泉。”他又说:“六七百年 来,数岁孩童入三家村塾者 ,莫不以‘四书’为主要读本 ,其书遂形成一般常识之基 础,且为国民心理之总关键 。”“四书”包括《论语》《 孟子》《大学》和《中庸》 。它们并称“四书”,最早是 由南宋的朱熹提出来的。在 宋以后,元、明、清三朝都 把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作为官方教科书和科举考试 的标准。这样,在长达六七 百年的时间中,“四书”也就 成了中国文化的主流。它们 也是我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 关键切入点。 渐渐地,我对传统文化 有了和过去很不一样的认识 。例如,我们的传统强调孝 ,它的本意并不是对人性的 压迫,而是体现了对人性的 尊重。《庄子·人间世》讲 道:“子之爱亲,命也,不 可解于心。”一般来说,子 女和父母之间有着难以割舍 的感情。现在有些人反感孝 ,实际上并非他们不爱父母 ,而是他们遇到了具体的困 难,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 个时候,听到一味的说教或 者不顾实际的要求,他们难 免就会心生反感。然而,与 父母建立相亲相爱的 导语 《爱的语言》可以帮助我们:亲近自己的文化;学习借鉴非暴力沟通;掌握简明的沟通原则;聆听自己的内心世界;真诚、贴切地表达自己;深入地倾听他人;化解与他人的矛盾;高效地调解他人的矛盾…… 《爱的语言》整合了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敬之道以及基于非暴力沟通的技巧。 后记 本书能够出版需要感谢 许许多多的人。 首先,我要感谢那些传 递传统文化的火炬的人们。 像王岚、英巍两位老师整理 的张居正的《四书直解》, 对我们工作的帮助就极大。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非 暴力沟通的老师们,特别是 卢森堡博士和吕靖安老师。 我不仅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如 何更好地体会自己和他人的 内心世界,更好地表达和倾 听,而且还学习了如何带领 体验式工作坊。 第三,我还要感谢和我 一起探索非暴力沟通及其与 中国文化相结合的朋友们。 特别是,高峥、蔡骊、陈萍 萍、梁伟明、李秋英、张继 莲、冯敏、傅旭欣、许晓雷 、文孝华、姚向辉、李菊芳 、李军、丁西玲、邓仁水、 邱惠玉、王亚东、魏航、赵 宇进、黄戍、黄雁、田立威 、丁茜、冯燕、揭小黎、欧 阳剑、张海成等朋友为我的 工作提供了始终如一的鼓励 和帮助。 此外,我还特别感谢许 多朋友慷慨地同意我在书中 分享他们的经历。他们包括 梅蓓、蒙洁、杨阳、范伟、 娄宏伟、阎美静、曲云霞、 董欢秋、李科炜、李苏萍、 李凤艳、王继红、郭耀红、 汪清、胡颖、裘肖丽、张敏 ……还有,我的朋友刘蔓结 合书中内容精心设计了插图 ,为本书增色不少。 最后,我想要感谢冯敏 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丁 金芳、张金风、段晗胭等同 志。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 本书得到了高质量的编辑和 高效率的出版。 阮胤华 2020年9月 书评(媒体评论) 爱的语言遵循“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的精神,从信 仰到实操,全面支撑起了一 套新的思维、话语、方法。 继承、转化、融合、创新, 这是年青一代的力量,也是 未来的希望。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 族教育与多元文化 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 学部教授张莉莉 爱的语言是非暴力沟通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 能够切实地回应现实生活中 广泛存在的一些沟通难题。 它不仅适合广大心理学爱好 者学习,更是《非暴力沟通 》读者的福音。 ——博士、研究员、中国 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沟通研究 中心主任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 干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文忠 爱的语言让我们更好地 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从而 提升内在动力,并用和谐的 话语构建一个积极、高效的 团队。 ——东软集团工会副主席 、人力资源顾问 赵伟佳 精彩页 想要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要掌握实现和谐的一般规律。然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沟通中的困难出自哪里,以及具体可以怎么做来改善关系。本章将结合实际案例来介绍用爱的语言实现和谐的基本原则:待人以爱以敬。这也是爱的语言的核心。待人以爱以敬 关于如何实现和谐,我们的传统提供了一个简明的思路:通过待人以爱以敬,来实现互爱互敬的关系。这个思路有两个要点:一是,爱和敬,对一个融洽的关系来说缺一不可。如果我们爱一个人却不尊重他的意见,那被爱的人就会感到压抑。如果我们对一个人敬而远之,那彼此的关系也就缺少温度。二是,把重心放在做好自己上,而不是要求别人怎么对自己。下面的例子将帮助大家形象地理解这个思路。 有个朋友很爱她的母亲,担心母亲过于劳累,想让母亲少于一点活,却反而被母亲说是不孝。她为此感到郁闷不已,但又不知所措。她在文章中写道: 妈妈年近八十,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到现在依然忙忙碌碌地找各种活干。去年居然租了半个大棚种起了花草蔬菜,养起了鸡鸭鹅。每天的工作量,我看着都头大,我是真心干不了这些活啊!而她一边忙得不亦乐乎,一边还跟我叫苦连天。我每次听了都感觉很崩溃!我特别希望她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安安心心地养老,别闹那么大动静。 我心疼她的身体,同时心里也有些怨怼,觉得她自不量力。跟她说我的心情和愿望,说我对她的看法,希望她能看到我的需要和愿望: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做点力所能及的劳作就可以了,别做自己体力和财力承受不了的事情。我一片好心、耐着性子跟她聊,每次聊着聊着就谈崩了! 情急之下我会对她说:“你让我怎么说你呢?这么大年纪了,你不能这么自不量力,想做可以,做点力所能及的好不好?这样玩命,自己痛苦还给家人带来麻烦,你觉得这样合适吗?”然后,妈妈就会针锋相对:“你当孩子的就得孝顺,孝顺孝顺,就是要顺着老人,你懂不懂?” 我那么想尽孝,可换来的竟是“不理解”“不孝顺”“孩子还想管大人”等一系列罪名。真心让我很崩溃,也很无力,甚至有时候会有些自责! 这对母女感情很深,却因爱生怨,女儿感到十分痛苦,母亲难免也会很不痛快。这样的矛盾在生活中很典型,比比皆是。她们用传统的道德互相要求,激化了彼此的矛盾,而这也是许多人反感传统文化的原因。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压迫。然而,传统文化并不主张我们自我压迫,或互相压迫。它强调的是,我们把重心放在自己对他人的感情上,做好自己,而不是要求别人怎么对自己好。 后来,我的朋友来参加了我的工作坊,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理解。这帮助她转变了对母亲的态度。她说: 阮老师对传统文化的解读让我收获很大。印象最深的是,阮老师关于“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的解读让我瞬间转念!说实话,过去我对这句话简直就是深恶痛绝!因为从小妈妈就用这句话“威慑”我。阮老师的解读是:父母当然会有不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是子女情到深处不忍心责备父母。当听到阮老师如此解读这句话,我的内心瞬间融化了。一股暖意从内心升腾起来,再说出这句话时竟是暖暖的感动,那刻我已是泪眼婆娑…… 我回家后重新审视自己的状态,调整了和妈妈交流的态度。当我带着敬和爱再和妈妈说话时,整个气场都不一样了,带着的劲也与之前不同了。话还是那些话,可是我欣喜地发现,妈妈不再说那些“恶毒”的话“攻击”我了,我听到了更多心疼、体谅的话语。这太令我兴奋了!有时就算是和老妈吵架都感觉是在秀母女情长……真的,一点不夸张,因为我们彼此都不真动气,可以更多地感受到彼此对对方的心疼和爱意了。 这对母女之间并不缺少真诚的感情,但之前彼此都少了一份敬。当女儿对母亲的话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时,她也就放开了对母亲的怨,并调整了自己的态度。然后,她母亲的态度也有了转变,彼此之间又变得情意绵绵起来。她母亲的转变也是生活的常见现象。当我们真心实意地爱别人敬别人,通常也就能够感动人。这样,我们虽然不要求别人爱我们敬我们,别人反而更能够做到这一点。P8-10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