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失业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讨论的重要论题。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经典作家研究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经济学其他理论传统的研究方法,对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和失业机制进行了深入阐释,形成了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的理论体系,这就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 本书分宏观和微观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较全面的阐释。西方马克思主义宏观失业理论大多从马克思失业理论的某一方面,如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一般利润率下降、宏观比例失调等,来阐释资本主义失业的原因及后果,并认为资本主义积累是资本主义失业的最根本原因。西方马克思主义微观失业理论以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为基础,以“劳动压榨”为核心,以“去技能化”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等为主要内容,深入探讨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劳资关系的演变,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的制度因素和微观机理。 中国失业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就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而言,既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所引起的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也有全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给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冲击,还有市场化改革所引起的就业模式变革。因此,解决中国失业问题,在宏观方面,需积极引导金融资本流向生产性行业,加快技术创新、发展新兴产业以创造更多就业;在微观层面,需进一步完善劳动就业制度,加强对私营经济的管理和调节,引导私营经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作者简介 黎贵才,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全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史研究会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于200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数量经济学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家》、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等国际国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失业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 第二节 马克思的生存工资理论与相对过剩人口 第三节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与相对过剩人口 第二章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宏观失业理论的渊源与流变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演变与资本主义失业 第二节 宏观失业理论渊源与反新自由主义特征 第三节 宏观失业理论的当代发展 第三章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劳动过程与失业的微观经济学 第一节 资本主义劳动模式及生产组织结构的变革 第二节 微观失业理论的马克思理论渊源 第三节 失业理论的微观经济学 第四章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的模型建构与阐释 第一节 失业理论模型构建的基础框架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宏观失业理论模型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微观失业理论模型 第四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要经济学派失业理论的比较 第五节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动态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模式的演变 第二节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增长与就业:模型构建 第三节 金融化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作用机理与经验分析 第六章 当代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的价值与启示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的洞见与局限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的现实启迪 序言 失业问题一直是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没 有撰写失业理论方面的专著 ,但工人阶级的劳动就业状 况,一直是他们讨论的重要 论题。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 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 的失业论题进行了深入挖掘 ,吸收和借鉴经济学其他理 论传统的研究方法,对资本 主义劳动过程和失业机制进 行了深入阐释,形成了具有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的理论 体系,这就是当代西方马克 思主义失业理论。 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 失业理论不是单纯的逻辑推 演,而是对资本主义现实就 业问题的理论阐释。因而, 研究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失 业理论,就不能不研究资本 主义的演进历程及其特征, 就不能不对作为当代资本主 义运作主逻辑的新自由主义 做深刻剖析;也不能不研究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 对劳动者的压榨问题,也就 不能不考察资本主义生产组 织形式的特征。 自资本主义诞生以来, 自由主义一直是资本主义意 识意态中占主导的意识形态 ,也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执政 理念和它们对内对外的政策 原则。古典自由主义由于在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 表现无能,被凯恩斯的国家 干预主义所取代。然而,毕 竟自由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 的本质内核,符合资本主义 价值取向中占统治地位的资 产阶级的价值取向。而自由 主义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 在资本主义的任何历史时期 ,都是资本为攫取超额利润 而需要自由流动的最本质要 求。因此,在20世纪70~ 80年代的资本主义滞涨中, 自由主义很快就以“新自由 主义”的面目复活。 为应对资本主义滞涨, 英美首先推行新自由主义。 而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华 盛顿共识”出笼时,新自由 主义已成为垄断资本全球运 作的主逻辑。换言之,此时 的垄断资本不仅榨取本国雇 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还通过 资本输出不断榨取资本输入 国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尽 管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保 持了较强的独立性,但作为 全球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接 收国,中国的工人同样遭受 了国际垄断资本的压榨和剥 削。 新自由主义不仅在生产 环节榨取国内外工人的剩余 价值,而且在社会经济活动 的各个方面都对工人造成了 不利影响。“市场化”“私有 化”和“金融自由化”是新自 由主义最为显著的三个特征 。就劳动力市场而言,“市 场化”表现为劳动力市场中 工资与就业的“弹性化”,在 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这种 “弹性化”市场将严重压低雇 佣工人的工资水平,导致社 会需求萎缩,加剧劳动力过 剩;“私有化”加强了资本力 量,削弱了劳动议价能力, 使工人在劳资关系中处于更 加弱势的地位;“金融自由 化”则加强了金融资本在时 间和空间上对资本主义生产 过程的直接控制,从而加重 了对工人的剥削。 由此可见,攫取全球垄 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全球扩张 的目的,达成这一目的则是 以新自由主义的全球运作, 即以加强对工人的压榨和剥 削为手段。然而,压榨和剥 削的加深,必将加剧遭受垄 断资本掠夺国家的工人阶级 的贫困化,从而导致其社会 购买力下降。购买力不足必 然引起生产过剩、投资萎缩 ,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经济衰 退,产业后备军规模也必然 随之不断扩大。因此,产业 后备军规模的不断扩大,不 是某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局部 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它 是垄断资本全球性扩张的后 果,同时也是垄断资本赖以 生存的物质基础。 这就不难理解,面对失 业问题,西方占主流地位的 新自由主义理论关心的只是 资本的增殖,而不是工人的 切身利益。换言之,新自由 主义针对资本主义失业采取 的策略是,在争取资本利润 获得最优的条件下,降低工 资水平以扩大就业,而不是 改变生产的技术结构,以保 障工人的权益。 在这里,新自由主义理 论主要采用的是原子的、均 衡的分析方法,而不是结构 的、差异的分析方法,这样 即可回避对资本主义内在矛 盾的讨论。当代西方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或者称之为激 进政治经济学)则与之截然 不同,它们继承了马克思的 制度和阶级分析方法,将资 本主义的劳动就业问题置于 以新自由主义作为运作主逻 辑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 程中加以考察,并将失业问 题与资本主义危机、劳动过 程等联系在一起。前者是当 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宏观失 业理论,后者则是当代西方 马克思主义的微观失业理论 。 因此,要研究当代西方 马克思主义的失业理论,必 须深入考察它们与马克思主 义经典作家的失业理论的渊 源关系,必须对作为资本主 义运作主逻辑的新自由主义 本质做深刻揭示,也必须对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生产组 织演进中的劳动压榨现象做 深刻剖析。而现有的西方马 克思主义失业理论文献,在 宏观方面,没有将资本主义 失业问题置于以新自由主义 为运作主逻辑的资本主义历 史发展背景下去研究;在微 观方面,没有系统考察资本 主义生产组织结构的演进过 程。而且这些研究没有形成 统一的分析体系,学术界对 这些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文 献也相对较少,本著作则试 图弥补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