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手艺,凝聚着中华文明与先人智慧,于世代相传中,塑造华夏子孙特有的文化素养和民族气质。制瓷、剪纸、竹编、木雕……这些承载着千百年历史与情感的手艺,是中国人对绵延数千年文化的自信,反映着中国人与古为新的生存智慧和生命力。 本书将带领大家走进历史长廊,用手艺描摹中国,寻访指尖上的华夏文明之美。你将会从105件文物瑰宝中,穿过22种古老手艺的历史记忆;了解150余道工序细节,读懂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精髓和终极浪漫;体悟24位匠人的守艺人生,感受独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与处世哲学。 手艺里的中国,质朴、坚韧、广博、灵性,有着无穷的生命张力。 作者简介 李武望,知了青年文化公司创始人;文化节目制作人、总导演;洛阳文旅推广大使。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数字创新活化和运营;七年来走访多地,拜访300余位匠人。与手艺人倾心交谈,寻找匠人精神与生活工艺的传承。出品制作:《了不起的匠人》《了不起的村落》《江湖菜馆》《登场了!敦煌》《登场了!洛阳》《鲜生史》《闪耀吧!中华文明》等一批从点击到口碑双收的新文化内容IP。 目录 壹 陶器 柴烧 贰 瓷器 中国瓷器 珐琅 叁 皮纸 皮影 剪纸 木版年画 肆 织绣 织锦 唐卡 伍 金属器 中国铜炉 中国古剑 陆 漆器 千年漆器 柒 文房用具 墨色中国 古法造纸 捌 竹木器 竹编 潮州木雕 玖 装饰 花丝镶嵌 金缮 植物染色 拾 塑像 面塑 拾壹 古建筑 中国古建筑 斗拱 拾贰 玻璃 玻璃 序言 夏天快要到来的时候, 我总会想起儿时家里的凉席 。每一张解暑的凉席,都得 来不易,像竹子长在山里一 样,它们也要在匠人的耐心 里慢慢生长数年。凉席做好 之后的寿命会有几十年,人 们不用担心它破损,巧手的 篾匠会背着已经劈好的竹篾 簧,到你家里来修补。 许多传统匠作的家什, 都伴有类似“金缮”和“锔钉” 的手艺。带了修缮印记的东 西,像是有了鲜活的气息, 它们在疗愈之后得以延续生 命,与人常伴、供人常用。 这些民艺的东西,都是在漫 长的使用过程中,跟使用者 产生了交互,也因此更具历 经光阴之后的美感。 你会觉得,这件物品, 也就有了生命。 竹子不止可以做席,它 在中国各地的篾匠手里,会 成为千百种日常的物品。所 有朴素简单的材质,融合了 匠人技艺之后,都会生出万 般变化。就好像中国古代关 于马的称谓,会有几十种不 同的字词,骠是黄色的马, 骊是黑色的马,骅骝是赤色 的马……这些灵动巧妙的变 化,在工业标准之外,独有 生动立体的美感和生命力。 这是匠人的意义,他们 在千篇一律的日常用品中, 在铜墙铁壁的工业社会里, 种出了一朵朵活泼的小花, 这些花朵的根系,就是我们 的传统文化。 许多依然保留着独有个 性的乡村,也是如此。它们 既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分子, 也是工业文明的未至之境, 让我们面对乡野田园时,能 看到时光留下的匠心。这些 匠人和乡村,在时光长河的 冲刷下,倔强地留存,如一 颗颗细腻润泽的鹅卵石一般 ,小小的身体里,有着长久 的生命记忆。 我们把这种还活着的记 忆,叫作传承。 正因为这些传承仍然倔 强地存在着,我们才有幸得 以在美的意象中与山川万物 重逢。 因为职业的缘故,我时 常会去思考,如何让有传承 价值的东西变得有传播价值 。传承不易,传播亦难。很 多东西是有传承的,但是似 乎没有传播价值,所以关注 者一直不多。近年来民艺的 生存境遇好了一些,但许多 慕名到访者又只是在做腾空 的工作,少有人去研究关于 民艺腾飞的事情。腾空和腾 飞之间的区别是,腾空靠双 腿,而腾飞靠的是双翼。腾 空再久,终究要落地,只有 用现代科技和传播的手段, 来辅助民艺,才会生出属于 传统匠人的双翼。 但如果认为有两翼,民 艺就能够持续飞翔,大概也 会失望。鸟儿没了尾巴,就 会失去平衡,从空中坠落, 我们还要找到属于中国民艺 的尾翼。在我看来,民艺的 尾翼,就是历史赋予我们的 文化自信。 要做到这些,需做一项 必须长久投入的工作,需要 有人带着耐心和智慧,与时 间缓步同行,要做时间的朋 友,更要做时间的学生。 武望就是这样的时间同 行者。他经常向我介绍他的 收获,我知道他从中国匠人 和中国乡村那里得到的,不 仅仅是精致的器物和美好的 风景,还有对生活和文化的 体察、认知。 于是有了这些文字记录 ,简单质朴,就像匠人刚刚 裁出的竹片。希望它们能在 读者心里,编织出各种不同 的动人模样。 汪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