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上兵伐谋(管仲传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若虚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中国古代的军事圣经《孙子兵法》认为,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境界。
管仲不仅是受曹操、诸葛亮、房玄龄推崇的“千古一相”,他的一生更是一部上兵伐谋的谋略教科书。贸易战、外交战、挟天子以令诸侯……他通过经济、外交、武力威慑等一系列手段,兵不血刃令诸侯臣服,辅佐齐桓公完成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贸易战”破敌
楚国是春秋时的大国,一直是中原各国的心腹大患。管仲利用人性的贪婪,花重金从楚国买鹿,诱使楚人放弃农耕,一心捕鹿。等到楚人错过农耕的时候,管仲又禁止从楚国买鹿。于是楚国鹿价暴跌,粮价疯涨,楚人被迫外逃,一场贸易战令楚国不战而败。
“尊王攘夷”成就春秋首霸
北方山戎和秋人南侵,华夏文明陷入空前危机。管仲趁势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一边高举天子大旗,以维护周王室为名,征讨不服;一边组建诸侯联军,讨伐我狄,拯救被侵略的诸侯。恩成并施之下,各国纷纷臣服。凭借这一谋略,齐国成为“春秋首霸”,留下了“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千古美名。
翻开本书,领略管仲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智慧!
作者简介
若虚,原名王祺,贵州大学新闻学讲师。曾创作近一百三十万字的大作《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作者对上古时期三皇五帝的历史甚有兴趣,对《山海经》所描述的那个神秘的神话世界十分痴迷,不能自抑。几经波折,几易其稿,终于将那个神秘苍凉的洪荒世界描述出来。
目录
第十一章 宅兹中国
第十二章 楚骚汉赋
第十三章 天下诸侯
第十四章 百代过客
第十五章 夕照临淄
尾声
后记
导语
本书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这是该系列的第三本。齐国国力迅速减弱——齐桓公忘记了管仲的谏言,宠信奸臣,最终死于内乱。本册主要讲述管仲晚年齐国实力不断滑坡、危机重重的险况,以及管仲死后国君昏庸、内乱四起的悲剧。齐桓公早年任用管仲改革,虽然齐国成为一方霸主,但国君却当了甩手掌柜,没有真真正理解掌握令国家兴旺的逻辑。齐桓公晚年,不少阿谀奉承之辈在他身边打转,而此时管仲病重,对国家的管理力不从心,只能在推荐人才后,劝谏齐桓公贬斥易牙、竖刁、公子开方三个奸臣。但管仲死后,昏庸的齐桓公再次把他们召回朝廷,最后三人果然掀起内乱。
后记
距《大谋小计五十年:
诸葛亮传》初稿动笔已有
十年,这十年里,《大谋
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
出版了,仿佛是完结了心
愿,但时间往前走,温故
旧文,当初那部倾尽全力
完成的书稿其实留下不少
遗憾。
这遗憾是:整个故事架
构略显扁平化,虽然题材
是历史人物传记,叙事重
心在个人,但也因为突出
人物的主角形象,导致情
绪化渲染过度,从而削弱
了历史向的纵深分析,比
如像诸葛亮北伐这样的大
事件,明明是涉及方方面
面的复杂战争,下笔时格
局趋于逼仄,为此自责许
久反省许久,发觉问题的
症结是对中国史整体了解
不够,直白地说,就是历
史知识欠缺,以至于愿望
与成文发生差离。
为了解决这个症结,我
决定从头学习中国史。
由此还发了个宏愿,不
仅要学习,且在每段历史
时期学习暂告结束时,争
取写一部小说作为阶段性
读书笔记,恰恰在学到春
秋前期时,接到了有关管
仲的约稿。
说是约稿,也是我自己
的选择,在众多的历史人
物中,几乎是“一眼相中”。
理由有二,一是权作读书
笔记,正好借此催迫自己
努力学习,二是管仲是诸
葛亮的偶像,写了“粉丝”,
不得写“偶像”吗,岂不是天
注定?
应诺写稿时很爽快,到
真正构思、真正动笔时,
才发现太难写了。我后来
做了个比喻,如果《大谋
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
的难度系数是1.O,那么
,《上兵伐谋:管仲传》
是2.0。
管仲襄助齐桓公九合诸
侯、一匡天下,有点历史
常识的人都知道,可“九合
诸侯、一匡天下”怎么变成
逻辑自洽、结构完整、情
节曲折的故事呢?讲一个
全能贤相辅佐一个强悍王
者成就千秋霸业的故事?
事实是如此,但很容易写
成“开金手指”的“无脑爽文”

要这么写也不是不行,
但这样一来,从头学中国
史又有什么意义?在《大
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
》里犯的错,又在《上兵
伐谋:管仲传》里犯一次
,不免羞耻。

不得已反复阅读史料、
反复斟酌构思,经过无数
次否决、反对、自省,也
亏得有个热爱历史的朋友
给了中肯建议,才慢慢理
清思路,决意把故事重心
确定为管仲改革,以改革
这把弓弩,去瞄准管仲的
一生,进而瞄准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的宏阔事业,
以及复杂的春秋社会生态

管仲改革难,写出来更
难,那是一场超越春秋时
代的改革,一场构建早期
基层社会组织的改革,一
场再造天下格局的改革,
也是一场人亡政息的改革(
必须承认,限于篇幅,有
的内容没有完全展开)。
行文之时,每往前推进
一步,都艰难无比,仿佛
不是在写小说,而是在与
管仲一起经历革新之路,
一起锐意破壁,一起重塑
天下,因此一字一竭蹶,
一句一顿挫,一行一磋磨
。曾经有几个瞬间,生出
放弃的念头,到底是憋着
一口气顶到了最后。
写管仲传很累,然而也
获益良多。有了这番艰苦
的写作经历,我才真正领
悟到,写政治家治国,不
是仅写主人公看两份公文
、接见两位官员,或者与
某某宫斗,再抒发两句“他
多么辛苦啊” “他多么能干
啊”的感慨,如此等等浮于
表面的空洞叙述;着眼点
应在“治国”,如何治?治什
么?宏观上如何把控?微
观上如何操作?治国在现
实层面本非易事,落于文
字又怎能轻忽?
当然,成文肯定有不少
毛病,不过我尽力了,实
在是能力有限,有些事不
是不愿做,而是做不到。
无论诸葛亮还是管仲,
都有向死而生的精神力量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平
凡之人,成就不了伟岸之
业,但至少可凭此精神,
激励自己去努力做事,比
如,写一个不太难看的故
事。
以上,是为后记。
精彩页
第十一章宅兹中国

齐桓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62年),盛夏来临,热浪像翻山,翻过一山,还有更高的山峰等在后面,住在城里的君子们不耐酷暑,常要走出城来,去那山林间、水泽边避暑。
在最热的季节里,小白也离开临淄城,他要去避暑的地方,是泰山脚下的谷城(今山东东阿)。今年开年,天寒地冻的日子,谷城刚刚营造,半年过去,寒气早消,暑气日深,城已建成。但营建这座城邑,并不是为国君避暑,而是为赐给某位重臣做封邑。 这位重臣便是管仲。 列国显赫的卿大夫家族,大多有封邑,这是地位的象征,也是使后代子孙永不受穷的保障。小白认为仲父功高,岂可无封邑,遂将谷邑赐给他。
卿大夫一旦拥有封邑,获得的任何政治荣耀就不再是他个人的,而是一个家族的。小白实是用此举向世人宣示,他不仅宠遇管仲,还要宠遇管氏家族,他要让管仲的子孙在齐国永享尊荣。
谷城建成后,自要上告国中,小白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好奇,便说要去仲父的新家做客,他又好热闹,断然不肯独自去,必要邀上亲近臣僚。恰寻得个避暑的由头,他便邀请管仲与鲍叔牙以及他们的家人同往,难得的是,久病不出门的高侯竟也随君出行。小白格外高兴,从临淄去谷城的一路,有一半行程是与高侯同车。
或是君臣太久没有相处,满腹倾诉藏得太多太满,小白与高侯有说不完的话,有时是动情回忆从前,叹息若无高侯,他早就命归黄泉;有时会像个孩子似的向高候求问,他为君二十多年,能否称为明君,高傒总是肯定地回答他“国君是明君”;有时会唤来一个人,三人一同闲聊,说到兴头上,也要小酌。
令人称奇的是,这个第三人竟是管仲的母亲。
小白原来对管母不甚了解,不过当作年高德厚的慈祥母亲,但这趟同行接触下来,忽地像发现了储量巨亿的金矿,惊喜绵绵不断,他终于知道管仲的睿智阔达源于何处。
于是,随行人员常常见到古怪的一幕,国君、高子与古稀之年的老妇谈笑风生,底下人既好笑又困惑:国君与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妇能说什么?还说得热火朝天,总不能是议国政吧?
一行人抵达谷城,小白兴致高亢,立即就要举宴庆贺,一贺新城得成,一贺出游顺利,再一贺,为管仲母亲上寿。不想本该充任东道主的管仲在来的路上中了暑,又是反胃又是眩晕,行到城门口时,忽地体力不支,如非驭车的召御寇手快扯住他,险些摔下车,于是这宴是没法赴了。
“仲父歇着吧,身体要紧。”小白体贴地说。
谷城是管氏封邑,故而城内有管氏宫,比之临淄的管氏私第,稍微窄了一点儿,但也有三进院落,墙还特高,仿佛一座城中堡垒。众人皆住进管氏宫,小白在前院举宴,生病的管仲却在后院寝卧休息。 因小白说是家宴,不拘君臣内外,弃了束缚,才亲密热闹,所以管、鲍家人也可与宴,还为管仲母亲安排尊位,但为管仲身体的缘故,姜婧没去,她留在后院照顾管仲。
安静地待在阴凉之处,不被烈日曝晒,管仲的晕厥好些了,只是仍没力气,半躺在榻上养神。姜婧吩咐下头打来一盆温水,她便浸了一条手巾,绞得半湿不湿,慢慢给管仲擦脸。
被湿手巾盖住脸,管仲的声音嗡嗡的:“本为避暑而来,我却染了暑气,着实好笑。”
姜婧忧虑地说:“你是太累了,远涉行道,天也热,怎不生病!你说你这些年,有停下来的时候吗?”
管仲认真地说:“身为齐执政,不得不累,欲为闲大夫,则齐不治。”
“知道你是齐执政,知道你有职责,我无非担心你累坏了身子。”姜婧无奈地一叹,她将那湿手巾拿开,重又浸在水里,感慨道,“你瞧母亲,比你还矍铄有神,连国君也服她老而益壮。”
管仲喟然道:“我哪敢与母亲比,她是历过大艰大苦的非凡之人,意志刚强,我只怕要走在她前面了。”
姜婧绞起手巾,不高兴地甩在他脸上,沉着脸色说:“说的什么昏话,不就中了暑气,何至于到那地步,或者是我要走在你前面!”
管仲把手巾扯下来,笑了一声:“夷吾说错话,得罪了婧,对不住,是我口没遮拦,你不要往心里去。”他牵住姜婧的手,温言道, “你我夫妻二十余年,情逾亲人,谁也离不得谁,他日便是要走,同行如何?”
话很真诚,也有些别扭的玩笑意味,姜婧笑不出,却也生不了气,横他一眼,拿起手巾浸水,耳边传来他的声音:“与你说件正事,蒙国君厚恩,赐我谷邑,当任命持重之人为邑宰,你看谁合适?”
姜婧绞起手巾,一面为他擦脸,一面思索道:“要说持重之人,御寇最合适,但你朝夕离不开他……别的家臣,能力欠妥,你可有人选?”
管仲其实胸有成竹:“我想让鸣司邑。”
姜婧忖度一会儿,说道:“鸣也可,只是,我担心友会有想法。”
管友自来认为管仲偏心,当初不留情面地丢他去戍边,吹风吃土好几年,人也半残了,好不容易熬回来,巴望着苦也吃了,资历也攒了,好歹能在朝内谋个要职,可至今仍是个普普通通的御士。小白曾想任他为亚大夫,管仲却不应允,他认为管友才不堪大任,能完成御士之责,就不错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2: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