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孩子处于青春期后,思维活跃,渴望独立,逆反心理极强。而家长人到中年,希望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或把成功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两代人间的矛盾接踵而至:家长按照自己的愿望,采取各种方法教育孩子,陪读、请家教、物质奖励、唠叨、责骂、收电脑、掐电话……均不奏效后则发出无奈的叹息:“这会儿的孩子怎么了?”而孩子们却以不屑的口气一言以蔽之:“青春期遇到了更年期。”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是一部关注家庭教育,关注青少年成长的书。此次增订版增加了更多与时俱进的真实案例,以更深刻的视角剖析了青春期的一系列问题。 作者是一位从教近40年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家长。她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解答了家长们的困惑,帮助孩子化解了“更年期”家长与“青春期”孩子之间的矛盾,为孩子与家长的沟通、理解架起了一座“心”的桥梁。 作者简介 关承华,北京市海淀区育英中学高级教师,海淀区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海淀区班主任学科带头人。从教32年,担任班主任、年级组长29年。曾获得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称誉。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青春期教育等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曾多次接受《中国青年报》、腾讯网站等多家媒体的访谈,在中学生和家长中很有影响力。作品《凭什么让学生服你》获得教师的一致好评,多次再版。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有备才能无患 增订版前言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前言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第一章 不都是孩子的错 是好父母,不一定是好家长 孩子身上一定有家长的影子或家长教育的痕迹 单亲家庭照样出好孩子 好孩子让家长教坏了 管坏了的孩子比惯坏了的孩子好管 结束语 第二章 了解孩子是教育成功的首要条件 理解必须有了解做前提 您还没有老师了解我呢 要把孩子的感受考虑进去 爸爸不喜欢我,因为我是女孩儿 高明的家长会倾听 结束语 第三章 非智力因素是孩子成功的重要条件 行为习惯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看书的习惯成就了我的儿子 不良习惯埋没了高智商 习惯、性格与命运 疯狂的“神童计划” 让我至今还在揪着心的学生 机会在一瞬间消失 把握人生,从习惯人手 说诚信 说读书 说守时 结束语 第四章 家校合作是教育的重要环节 走出家校合作的误区 误区一:家校合作目标不明确或不一致 误区二:“家长陪读”就是合作 误区三:老师与家长联系=告状 家校形成合力,共同探索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先说家访 再说家长会 最后说说请家长 提高自身素质,取得教育孩子的资格 要学习 要接受 要主动 要理智 结束语 第五章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真正实现与孩子在人格上的平等 不要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 承认自己有不如孩子的地方 进行朋友式的交流 赏识教育有奇效 发现——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抓住——发现优点及时肯定 慷慨——不要吝惜对孩子的表扬 批评——一味批评意味着批评失效 正确面对孩子的“早恋”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家长明白、明理、明智 家长转变,孩子进步 结束语 序言 有备才能无患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 劲》,至今已走过了十三 个年头,而且仍然需求旺 盛。这个结果,让我始料 不及的同时也有了些许的 成就感。作为一个从教多 年的一线教师,能在做好 本职工作之余,用我的经 验、用我潜心研究的理念 和我对教育事业的一片痴 情,给了困惑中的家长们 一点点帮助,并且得到了 读者们的肯定与认可,我 乐在其中,且乐此不疲。 离开讲台,走出一线已 经有几年了,可是想彻底 脱离做了半辈子的教育事 业,一来欲罢不能二来身 不由己,说好听点是长期 培养出的责任感尤存,所 以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 媒体,凡是有需要我的地 方,从不推辞,退休之后 还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何乐 而不为呢?说实际点就是 职业病,对有关教育的话 题特别敏感,而偏偏教育 ,尤其是家庭教育、学校 教育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我每天早上在公园里 走步锻炼身体时,听到的 都是三三两两的妈妈们在 讨论孩子的教育。) 说到本书的一版再版, 过程中其实我犹豫过,想 过放弃,没别的理由,就 是因为懒,不想再用脑子 了。就在出版社说服我的 过程中,征求了一些家长 的意见,有几位孩子尚小 的孩儿妈的一番话刺激了 我。她们表示:您这书我 们暂时还用不着,但迟早 孩子也会进入青春期,到 时候一定会需要的。有的 甚至说“要不我先买一本存 着,等孩子快到青春期时 再看”。我无语了,都是这 书名闹的,谁让我写的是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呢 ?我发现这是一个误区, 是对家庭教育阶段性的一 个误解,有必要展开探讨 且澄清一下,给家长们一 个正确的思路。 过去由于大部分时间是 在和初一到高三的学生打 交道,都是正值青春期的 孩子,所以把关注和研究 的侧重点都放在了他们身 上,写出《别和青春期的 孩子较劲》也是顺理成章 的事。退休后,尤其是自 己当了奶奶后,家庭教育 、亲子关系吸引了我的注 意力,拓展了我的教育思 路。其实家庭教育是一个 大的范畴,它是相对于学 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言的 。按照孩子成长的不同时 期,家庭教育可以划分为 几个不同的阶段,比如: 胎教、婴幼儿教育、学前 教育、青春期教育等等, 每个阶段要根据孩子成长 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 方法和教育手段,做到有 的放矢。不过,值得注意 的是,孩子成长的每一个 阶段之间不是割裂的,是 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带有 延续性的。我在书中曾经 说过,青春期现象没有偶 然性,进入青春期也不是 一瞬间的事,为什么有的 孩子能够平安、平静、坦 然地走过青春期,什么状 况也不曾发生;而有的孩 子就过不去青春期这个坎 儿,躁动、逆反、厌学, 以“青春期”为借口放纵自己 ,让老师无计可施,让家 长焦头烂额。而多年来慕 名前来寻求我帮助的学生 、家长基本都是后一种情 况,我的邮箱里经常有“求 救”、“求助”为标题的家长 来信,把我当作一根“救命 稻草”。说实话,这种“临时 抱佛脚”的做法很不可取, 因为家长忽视了孩子在青 春期前生理、心理乃至行 为上的变化过程,感觉孩 子好像“突然间”叛逆了;另 外家长也忽略了自己在孩 子成长过程中的过错与责 任,只是一味地指责孩子 。如果我们把青春期的起 始年龄定为12岁左右的话 (现在有提前的趋势), 那么,在我看来,12岁前 的家庭教育、家庭氛围、 亲子关系,都对孩子进入 青春期,或做了有益的铺 垫,或埋下了不良的隐患 。例如:一贯强势、不懂 得尊重孩子的妈妈,往往 换来的是青春期孩子的激 烈反抗;过分溺爱,从小 百依百顺,当孩子的青春 期行为超出底线时,家长 已经无能为力;以锻炼孩 子的独立能力为借口,漠 视甚至放纵孩子,导致孩 子青春期心理的大门对你 关闭,危险就将临近。理 智的家庭教育,平等的家 庭氛围,和谐的亲子关系 ,是孩子健康走过青春期 的重要保证。 “青春期”本不应该是个 贬义词,应该是孩子最阳 光、最开心,成年后最值 得回味的一个时期,之所 以今天成为了许多孩子的“ 坎儿”,许多家庭的“患”, 就是因为家长们在孩子成 长过程中缺少“防患于未然” 的意识。 青春期教育不能等,有 备才能无患。 2017年3月30日于北京 导语 青春期,不都是孩子的错。 当青春期遇到更年期,提供细致有效的解决方案。 教师与叛逆期学生过招,提供靠谱实用的教育攻略。 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就是这“非常时期”的“非常状况”。 ——家长该怎么做? ——老师该怎么做? 翻开本书,你一定会豁然开朗。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说这本书改变了我 的“人生观”,实在有点夸张 ,但如果说从此让我和孩子 彼此理解、从互相忍受到亲 密无间,绝对不为过。这是 本好书。 ——亚马逊(中国)读者 家有青春期孩子,确实 有很多烦恼。这本书的作者 能结合自己作为母亲和教师 的双重身份,把经验传授给 大家,非常感谢!这本书写 得比较切合实际,看后很有 感触和领悟,觉得家长们都 要看一看,用科学的方法和 孩子沟通。 ——当当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