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大宗商品交易商的故事,关注的是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巨头所建立的隐秘商业帝国。它们对地球上的重要自然资源进行交易,覆盖范围从田间到餐桌,从矿山到能源,从中东石油到欧洲天然气。这些重要的资源被它们装进大宗商品交易的“购物车”里,等待合适的时机溢价出售。 老牌大宗商品交易商就像潜伏在深海中的超级巨轮,它们创造了巨额财富帝国,商业版图触及全球各个角落,并将资源丰富的国家卷入国际金融体系。这些资本巨头和权力进行着传统交易——拎着巨额美金的交易员是多个国家领导人的座上宾,他们帮助萨达姆·侯赛因出售石油,在“阿拉伯之春”期间为利比亚叛军提供燃料,他们热衷于从风险中攫取巨额利润。 大宗商品交易商在全球经济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世界战略资源的控制也使它们长期扮演着重要的政治角色。但是人们对大宗商品交易商的活动知之甚少,低估了它们的重要性。 这本书聚焦20世纪下半叶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商不为人知的发家史。书中主要涉及嘉能可、维多、嘉吉、路易达孚等能源、矿产、粮食领域的大宗商品交易商。通过讲述这些资本巨头的商业发家史,来洞见它们如何影响现代世界经济与秩序。 作者简介 岳玉庆,四川大学外文系翻译理论与实践硕士,现任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和硕士生导师,青岛翻译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已翻译出版《沉思录》《林肯传》《伽利略》《日本帝国的终结》《轻松小魔术》《人性的弱点》《剩余人:反抗》《在咖啡馆遇见玛丽莲·梦露》《在咖啡馆遇见莎士比亚》《流动的权力》等多部译作。 目录 第一章 先锋 第二章 石油教父 第三章 “城里的最后一家银行” 第四章 纸面石油 第五章 马克·里奇的倒台 第六章 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停业抛售 第七章 受资本主义影响的社会主义 第八章 大爆炸 第九章 石油美元和贪官污吏 第十章 目标非洲 第十一章 饥饿和利润 第十二章 亿万富翁工厂 第十三章 拥有权力的商人 结论 丑闻满天飞 致谢 附录 注释 序言 飞机开始降落,飞行中 倾斜得厉害。 在遥远的下方,波平如 镜的地中海不见了,出现 在眼前的是广袤荒凉的北 非沙漠,远处的地平线上 升腾起一簇簇烟柱。 这是一架小型私人喷气 式飞机,它在空中盘旋着 ,准备降落。乘客们都感 到有些反胃,面无表情, 使劲靠在座椅上。 这次商务旅行非同寻常 ,对伊恩·泰勒而言更是如 此。泰勒从事石油贸易40 年,曾经去过众多热点地 区,既有委内瑞拉首都加 拉加斯,也有伊朗首都德 黑兰。然而,这次旅行却 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因为 目的地是利比亚的班加西 ,利比亚内战战事正酣。 只要朝舷窗外看一眼, 泰勒就能立刻意识到此行 所冒的风险。1000英尺之 下,一架孤零零的北约无 人机正在为己方军用飞机 伴飞。泰勒,这位世界上 最大的石油贸易公司——维 多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此 时此刻真希望英国政府联 络人派来护送他的是一架 像样的战斗机。 此时正值2011年年初, 整个阿拉伯地区一片混乱 ,民众抗议浪潮席卷全国 ,后来人们将这些事件称 为“阿拉伯之春”。反对穆阿 迈尔·卡扎菲上校独裁统治 42年的军队,不久前占领 了利比亚东部最重要的城 市班加西,并建立了自己 的政权。 然而,这支由乌合之众 组成的叛军陷入了困境。 他们的燃料即将耗尽,军 车需要柴油、汽油,发电 站也需要重油。利比亚国 内的炼油厂已经被迫关闭 ,只能通过几百辆卡车克 服重重困难从埃及运来少 量燃料。 战争进入白热化,战况 格外惨烈,如果说有谁在 这个节骨眼敢冒险给叛军 提供补给,那就非伊恩·泰 勒莫属。就是这个秃顶、 精瘦、不知疲倦的人,把 维多从一个中等规模的燃 料经销商一举打造成了全 球石油贸易巨头。在此过 程中,他把维多公司变成 了全球经济的强劲推手, 维多公司每天的石油开采 量足以供德国、法国、西 班牙、英国和意大利5个国 家使用。他的年龄在55岁 上下,既散发着英国权贵 阶层闲适从容的魅力,也 具有石油交易商必备的冒 险精神。他毫无畏惧,敢 于带领维多涉足他人不敢 尝试的领域。纵观全球, 石油、金钱与权力密不可 分。基于此,他从不回避 具有更广泛地缘政治意义 的交易。 然而,不断涌现的故事 ——其中一些是新近发生的 ——揭示了这一行业令人不 敢恭维的一面。这表明在 许多情况下,交易商为了 获取利润,仍然置法律和 道德于不顾。从刚果民主 共和国、科特迪瓦、巴西 到委内瑞拉,许多全球大 宗商品交易巨头都受到了 当地反腐检察官的关注。 但是,大宗商品交易商 最糟糕的行为并不能界定 整个行业。“不是每个好莱 坞制片人都是哈维·韦恩斯 坦,同样,并非每个大宗 商品交易商都会行贿。”经 营着一家中型金属贸易公 司的马克·汉森说。 然而,大宗商品交易商 臭名昭著,并非仅仅因为 它们涉及腐败领域。由于 总部设在低税率的司法管 辖区,许多交易商尽管利 润极其丰厚,但是缴纳的 税却少得惊人。在过去20 年里,维多公司利润超过 250亿美元,但只上缴了13 %的税。 尽管世人都开始意识到 气候变化这一现实,但是 交易商却迟迟不去变革, 仍然严重依赖污染环境的 大宗商品交易行业。煤炭 是嘉能可利润的最重要来 源之一,嘉能可是全球最 大的煤炭出口商。格拉森 伯格的职业生涯始于煤炭 行业,曾吹嘘说世界对煤 炭“如饥似渴”,他现在仍然 对煤炭充满狂热拍。对许 多顶级交易商来说,石油 和天然气仍然至关重要。 我们采访过的交易商似乎 都没有受到道德上的困扰 。交易商只是辩称,只要 世界继续消费化石燃料, 它们就会继续交易。然而 ,即使它们不担心自己给 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公 众对化石燃料的争论仍然 会对它们的生意构成威胁 。 无论它们的前景如何, 有一件事是明确的:在已 经过去的四分之三个世纪 中,大宗商品交易商已经 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影 响深远的角色。长期以来 ,人们对它们的活动知之 甚少,而且低估了它们的 重要性。 我们希望本书能够在一 定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 导语 商业畅销精典,荣获各种奖项。 根据创始人和高管的讲述,还原嘉能可等“商业帝国”的发家传奇。 读到这本书的人,看懂了未来经济的复杂风险和变局。 FT/麦肯锡商业图书奖、《经济学人》年度图书! 书评(媒体评论) 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 不仅会影响全球经济走势 ,也会左右各个国家的经 济政策。这本书揭秘了交 易商操纵价格的诸多事例 ,读罢有石破天惊之感。 当下全球经济正面临高通 胀困扰,可以通过这本书 来了解大宗商品交易是如 何影响通胀的。 李迅雷 中泰证券股份有 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这本书揭示了一个不为 人知的神秘的角落:大宗 商品交易商。他们不仅是 贸易商人,也是权力的商 人。他们在地缘政治颇具 争议和政局不稳定的地方 从事石油、煤炭、金属等 商品交易,从中赚取巨额 财富。这本书讲述的故事 将使中文读者深受启发、 大开眼界。这本书不像普 通的商业图书,它更像一 本商业冒险纪实,其中的 故事细节引人入胜,不会 让读者们失望。 丁安华 招商银行首席经 济学家 这本书所讲述的大宗商 品交易商的历史,是“二战” 后全球化的缩影,也是一 代又一代弄潮儿造富的记 录。大宗商品交易商是全 球重要物资的套利者,利 用信息、供求、金融资源 等一系列不对称做生意, 全球资源全球销售成为推 动全球化的引擎。他们作 为弄潮儿更是少有人能出 其右,无论是地缘的变局 、科技的进步、金融的进 化,都会掀起一股股新的 浪潮.大宗商品的游戏规 则也随之迭代:从火中取 栗的冒险,到操盘市场的 赌局,再到衍生交易加杠 杆,最后依赖即时经济的 大数据分析。最近一两年 ,逆全球化让世界变得越 来越撕裂,挑战大宗商品 商业模式的基础,全球拥 抱碳中和目标,也将逼迫 他们根本转型。 吴晨 《经济学人·商论 》执行总编辑 这本书精湛地描绘了全 球石油、粮食和金属交易 商的故事。哈维尔·布拉斯 和杰克法尔奇的主要成就 是审慎地批判了大宗商品 交易商巨头对现实世界的 影响。他们此前曾为英国 《金融时报》的记者,报 道具有深度,令人印象深 刻。 路透社 这项令人大开眼界的研 究显示出有多少资金和全 球影响力集中在一个小群 体手中。真是一本了不起 的书。作者们揭示的信息 令人震惊,他们前往这些 交易商的城堡或者马场, 说服他们讲一讲背后的故 事,堪称一次独家报道。 《星期日泰晤士报》 精彩页 西奥多·魏瑟尔刚靠近苏联边境,就感到不寒而栗。 1954年,从西欧前往苏联会让任何人都心生畏惧,魏瑟尔则更需要勇气。“二战”期间,他是一名德国士兵,曾在东部战线被苏联军队抓获并沦为阶下囚。如今他40多岁,对自己在苏联战俘集中营的日子仍然记忆犹新。这次出行是他恢复自由后第一次前往苏联。在踏上旅途的最后一刻,他仍然担心战争中遇到的人会认出他,所以他买了一顶红色的帽子,拉低帽檐遮住了眼睛。 魏瑟尔踏上的是一次开拓之旅。在冷战主导西方公共话语之际,他却前往“共产主义之都”。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发生政变,西欧担心过分自信的苏联在家门口构成威胁,而美国则陷入红色恐慌之中,这种恐慌是由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对共产党人进行公开谴责所煽动的。 但是,魏瑟尔并非那种轻易罢休之人。他既然已经从汉堡出发去购买石油,不达成交易绝不罢休。他沿着莫斯科宽阔空旷的公路一路前行,在一个为数不多的获准接纳外国人的酒店里人住,期待引起苏联政府的注意。 魏瑟尔并没有等很久。他很快就争取到了与叶夫根尼.古罗夫共进晚餐的机会,古罗夫是全苏石油和石油产品出口联合公司的负责人,这个政府机构控制着苏联的石油贸易。古罗夫强调意识形态,比许多人更早认识到石油作为战略武器的潜力。。而魏瑟尔并没有意识形态的顾虑,他主要是为了利润而来。他的公司马巴纳夫特是一家业务遍布联邦德国的燃料分销商,但是当时正在亏损。魏瑟尔需要找到新的石油来源卖给他的客户,这就意味着要去几乎没人敢去的地方。 两人在哪里用餐、吃了什么东西,这些并未被记录在案,但是一位苏联高级贸易官员与新结交的一名前战俘坐在一张桌子旁,在克格勃的密切监视下彼此敬酒,肯定是极不寻常的一件事。谈判持续了一段时间,魏瑟尔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全苏石油和石油产品出口联合公司出售给他一批柴油在联邦德国转售。然而,魏瑟尔的开拓精神将证明这次交易会付出高昂的代价,至少起初如此。回到德国后,由于他与冷战对手做交易,结果大多数石油产业都拒绝跟他合作。先前帮他在全国各地运输燃料的船运公司,现在也拒绝与他做生意,原因是公司的客户不愿意租用以前运输过苏联石油的船只。 但是,魏瑟尔是个交际高手,宽阔的脸庞带着坦然的神情和迷人的微笑。他知道通过这次莫斯科之行,自己获得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即从“铁幕”背后结交了一位联络人。第一次交易标志着一种关系的开始,这种关系将持续很多年,给他的贸易带来丰厚的利润。1956年,古罗夫回访了魏瑟尔,并在慕尼黑签署了一份为期一年的合同——向马巴纳夫特公司出售柴油。不久,这位德国商人又从苏联政府购买了原油。 早期与苏联的交易是魏瑟尔个人的胜利,这证明了他的勇气、毅力和魅力。但是,这些交易也说明了世界的变化趋势,魏瑟尔等大宗商品交易商将会在世界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经历了数十年的经济萧条、停滞和战争,世界正在进入稳定和经济繁荣时期。战争的恐怖已经被和平取代,这是一种通过美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力量所维持的美式和平。20世纪40年代中期,人们在生活中实行价格控制和定量配给,到20世纪60年代,越来越多的美国、欧洲和日本家庭能够买得起电视、冰箱和汽车。1950一1955年,一半以上的美国家庭购买了电视机。 随着自由贸易和全球市场取代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到处都在开辟新的贸易路线。世界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这导致自然资源消耗越来越大。这一时期被称为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魏瑟尔已经认识到,这个崭新的世界为完全依赖国际贸易的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家大宗商品交易商能够以世界为画布,舞笔弄丹青。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