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耻躬堂文集》二十卷,清王命岳著。自卷一至卷五为奏疏,卷六至卷十七为杂文,卷十八为诗,卷十九为《周易·杂卦牖中天》,卷二十为读诗。王命岳在任期间,所上条奏,剀切精详,为朝野传诵。如收复云贵、屯田以养兵、惩治贪污等建议,多被采纳施行,清顺治皇帝嘉其敢于直言。《周易·杂卦牖中天》据自序,谓辛卯冬,梦文王、周公先后车盖喝道甚盛,命岳自牗中窥视,故以名之,分十二篇,大旨谓《易·杂卦》无错简,而以互卦之法推求其义。读诗凡五十条,皆标识简端之语,一篇或止一两句,如读《简兮》曰:“使我怀古之情更深。”读《王风》曰:“大车之淫,甚于丘麻;丘麻淫人,大车淫鬼。”文集中多涉及顺治、康熙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目录 序一 李光地 序二 陳肇昌 序三 陳遷鶴 徵遺文小引 王錫度 王錫卣 王錫齡 耻躬堂文集卷之一 耻躬堂文集卷之二 耻躬堂文集卷之三 耻躬堂文集卷之四 耻躬堂文集卷之五 耻躬堂文集卷之六 耻躬堂文集卷之七 耻躬堂文集卷之八 耻躬堂文集卷之九 耻躬堂文集卷之十 耻躬堂文集卷之十一 耻躬堂文集卷之十二 耻躬堂文集卷之十三 耻躬堂文集卷之十四 耻躬堂文集卷之十五 耻躬堂文集卷之十六 …… 序言 泉州建制一千三百多年 ,爲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古 代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 比屋弦誦,人文爲閩最”,素稱 海濱鄒魯、文獻之邦。代有 經邦緯國、出類拔萃之才, 歐陽詹、曾公亮、蘇頌、蔡 清、王慎中、俞大猷、李贄 、鄭成功、李光地等一大批 傑出人物留下了大量具有歷 史、文學、藝術、哲學、軍 事、經濟價值的文化遺産。 據不完全統計,見載於史籍 的著作家有一千四百二十六 人,著作多達三千七百三十 九種,其中唐五代二十九人 三十二種,宋代二百人三百 九十一種,元代二十一人四 十種,明代五百三十六人一 千五百八十五種,清代六百 四十人一千六百九十一種; 收入《四庫全書》一百一十 五家一百六十四種,《四庫 全書存目叢書》五十六家七 十四種,《續修四庫全書》 十四家十七種。二○○八年 國務院頒布第一批國家珍貴 古籍名録,屬泉人著述、出 版者十三種。 遺憾的是,雖然泉州典 籍瞻富,每一時代都有一批 重要著作相繼問世,但歷經 歳月淘汰、劫難摧殘,加上 庋藏環境不良,遺存至今十 無二三,多成珍籍孤本。這 些文化遗産,是歷史的見證 ,是泉州人民同時也是中華 民族的寶贵文化財富,亟待 搶救保護,古爲今用。 對泉州地方文獻的搜集 與整理,最早有南宋嘉定年 間的《清源文集》十卷,明 萬曆二十五年《清源文獻》 十八卷繼出,入清則有《清 源文獻纂續合编》三十六卷 問世。這些文献彙编,或已 佚失,或存本極少。二十世 紀四十年代,泉州成立“晋 江文獻整理委員會”,準備 整理出版歷代泉人著作,因 經費短缺未果。八十年代, 地方文史界發起研究“泉州 學”,再次計劃编輯地方文 献叢書,可惜後来也因爲各 種條件的限制,其事遂寝。 但是這雨次努力,爲地方文 獻叢書的整理出版做了準備 ,留下了珍貴的文獻資料和 書目彙編。 二○○五年三月,中共泉 州市委、泉州市政府决定將 地方文献叢書出版工作列爲 國民经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 個五年規劃的一項文化工程 。翌年,正式成立“泉州地 方典籍《泉州文庫》整理出 版委員會”,着手對分散庋 藏於全國各大圖書館及民間 的古籍進行調查搜集,整理 出《泉州文庫備考書目》二 百六十七家六百一十四種, 以後又陸續檢索出遺漏書目 近百家一百八十餘種。經過 省内外專家學者多次論證, 最後篩選出一百五十部二百 五十餘種著作,組成一套有 一定規模、自成體系、比較 完整,可以概括泉人著作風 貌、反映泉州千餘年文化發 展脉絡的地方文献叢書,取 名《泉州文庫》,二○一一 年起陸續出版發行。 整理出版《泉州文庫》 的宗旨是:遵循國家的文化 方針政策,保護和利用珍貴 文獻典籍,以期繼承發揚中 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 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 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加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建設,增强文化軟實力,爲 泉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建設服務。 《泉州文庫》始唐迄清 ,原著點校,收録標準着眼 於學術性、科學性、文學性 、地域性、原創性、權威性 ,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和著名 歷史人物的代表作優先。所 録著作涵蓋泉州各縣(市、 區),包括金門縣及歷史上 泉州府屬同安縣,曾在泉州 任職、寄寓、活動過的非泉 籍人氏的作品,則取其内容 與泉州密切相關的專門著作 。文庫採用繁體字横排印刷 ,内容涉及政治、經濟、歷 史、地理、哲學、宗教、軍 事、語言文字、文化教育、 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領域 ,其中不乏孤稀珍罕舊槧秘 笈,堪稱温陵文獻之幟志。 值此《泉州文庫》出版 之際,謹向各支持單位、個 人和参加點校的專家學者表 示誠摯的感謝!由於涉及的 學科和内容至爲廣泛,工作 底本每有蛀脱漏,加之書成 衆手,雖經反復校勘,但限 於水平,不足或錯誤之處還 是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教 。 泉州地方典籍《泉州文 庫》整理出版委員會 二○一一年三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