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髹饰录》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部古代漆工工艺技术专著,它系统总结了明代及明以前的漆工经验。全书分乾、坤两集,共十八章、一百八十六条。 乾集主要记述髹漆所需的原料、工具,以及在髹漆过程中因容易操作不当而产生的各种弊病;本集开篇,著者便阐明了工匠制漆器,犹“天地之造化”的造物观,以及利器、美材与髹漆的关系。 坤集提出了漆器髹饰“质之阴,文为阳”的归类法,从漆器的质色、描饰、镂刻、胎骨等角度,为种类繁多的髹饰工艺作了全面梳理,并对漆器制作的基本过程、漆器的修补和仿旧进行了补充说明,为漆器的编目提供了技术依据。 与撰述者同朝代的髹漆匠师扬明对该书的注解,极大地充实了该书的技术要点和技术细节。两位髹漆匠师的一撰一注,足见古代髹漆匠师“求精”精神之一斑。 目录 出版说明 编者语 《髹饰录》及中国漆艺 序 乾集 利用第一 旋床 日辉 月照 宿光 星缠 津横 风吹 雷同 电掣 云彩 虹见 霞锦 雨灌 露清 霜挫 雪下 霰布 雹堕 雺笼 时行 春媚 夏养 秋气 冬藏 暑溽 寒来 昼动 夜静 地载 土厚 柱括 山生 水积 海大 潮期 河出 洛现 泉涌 冰合 附辑 灰条制法 云彩 髹刷制作 采漆方法 生漆和熟漆 鱼鳔胶制法 早期漆器 楷法第二 三法 二戒 四失 三病 六十四过 ?漆之六过 色漆之二过 彩油之二过 贴金之二过 罩漆之二过 刷迹之二过 蓓蕾之二过 揩磨之五过 磨显之三过 描写之四过 识文之二过 隐起之二过 洒金之二过 缀蜔之二过 款刻之三过 戗划之二过 剔犀之二过 雕漆之四过 裹之二过 单漆之二过 糙漆之三过 丸漆之二过 布漆之二过 捎当之二过 补缀之二过 附辑 金缮做法 商 坤集 质色第三 黑髹 朱髹 黄髹 绿髹 紫髹 褐髹 油饰 金髹 附辑 底胎制作 制作朱漆 制作贴金 周 文?第四 刷丝 绮纹刷丝 刻丝花 蓓蕾漆 附辑:战国 罩明第五 罩朱髹 罩黄髹 罩金髹 洒金 描饰第六 描金 描漆 漆画 描油 描金罩漆 附辑 描金法 单色漆画做法 秦 填嵌第七 填漆 绮纹填漆 彰髹 螺钿 衬色蜔嵌 嵌金、嵌银、嵌金银 犀皮 附辑 螺钿镶嵌法 犀皮制法 汉 阳识第八 识文描金 识文描漆 揸花漆 堆漆 识文 堆起第九 隐起描金 隐起描漆 隐起描油 雕镂第十 剔红 金银胎剔红 剔黄 剔绿 剔黑 剔彩 复色雕漆 堆红 堆彩 剔犀 镌钿 款彩 附辑 堆红做法 魏晋南北朝 戗划第十一 金 戗彩 附辑:戗金做法 斒斓第十二 描金加彩漆 描金加蜔 描金加蜔错彩漆 描金殽沙金 描金错洒金加蜔 金理钩描漆 描漆错蜔 金理钩描漆加蜔 金理钩描油 金双钩螺钿 填漆加蜔 填漆加蜔金银片 螺钿加金银片 衬色螺钿 戗金细钩描漆 戗金细钩填漆 雕漆错镌蜔 彩油错泥金加蜔金银片 百宝嵌 附辑:唐 复饰第十三 洒金地诸饰 细斑地诸饰 绮纹地诸饰 罗纹地诸饰 锦文戗金地诸饰 附辑:宋 纹间第十四 戗金间犀皮 款彩间犀皮 嵌蚌间填漆 填蚌间戗金 嵌金间螺钿 填漆间沙蚌 附辑:锦纹诸种 裹衣第十五 皮衣 罗衣 纸衣 附辑:元 单素第十六 单漆 单油 黄明单漆 罩朱单漆 附辑:明 质法第十七 棬榡 合缝 捎当 布漆 垸漆 糙漆 漆际 附辑 脱胎做法 清 尚古第十八 断纹 补缀 仿效 附辑:古琴的式样、结构、制法与髹漆 序言 本科四年,我在四川 美术学院学漆艺,接触了 很多漆艺方面的书籍,其 中,大部分值得读,但以 我自己的阅读体会,最值 得读的几部书之一还是《 髹饰录》。它讲解传统髹 饰艺术的技术要领很到位 ,对各种材料和技术的选 用可以产生的艺术效果的 记述也很切实,对不当的 材料、工具和技术的选用 可能产生的弊端也叙述得 非常清楚,可能是现今可 见记载各种漆器纹饰最多 的文献之一。 凡是希望学好漆艺甚 至漆画的人,对该书都不 应该大意,我也一样。大 学期间,我的专业虽在漆 画,但在《髹饰录》中, 我得到的养分其实更多; 曾经至少有两三年,我一 有空闲,便会对《髹饰录 》反复研修,并不是我毫 无缘由地沉迷于此书,而 是此书对我学习漆画实在 有很大增益。古代工匠用 心之巧,经验之丰,术业 之精,至今令我叹服。 编辑该书,我是带着 敬畏和再学习的真实心态 开始的。 我首先将《髹饰录》 再次细读,也翻阅了“中 国古代物质文化丛书”中 已出版的书籍,比如《园 冶》《雪宦绣谱》《长物 志》等。在我基本熟悉这 套书系的编排体例后,又 找出本科时的读书笔记, 同时阅渎田开鹏先生的《 髹饰录》注译稿,回想我 当年初读时的感受,以及 其中的文言难点,再与田 开鹏先生逐一沟通化解, 力求让今译更准确、简洁 、流畅。然后立足译文, 对一些现今已极为少见的 材料、工具和工艺进行梳 理,形成了既与套书体例 一致,又能突出该书特点 ,且能让读者有更多收获 的编排内容和形式,同时 确定了插画和插画的绘制 风格,与我在美院的同学 ,正在读研的翁雨晴女士 进行沟通,请她配合绘制 。对实作性很强的书籍而 言,插画的绘制看似简单 ,实则很费神,因为这类 插画除了应尽量富有美感 ,还要准确展示对象的形 态和材质,以及操作时的 实际情形,让人一眼就能 看出其中的工艺门道。对 历代漆艺发展的轨迹进行 梳理,并辅以相应的插图 ,并不费神,但要以视图 为主,呈现出漆艺发展的 简明历史,对我这个资历 尚浅的编者来说,却很费 时,因为这不仅要线索清 晰,更要简短几言便能突 出各个时代的工艺特点和 其出现的文化背景与承袭 ,这需要查阅大量文献。 虽然劳神费力,但我最终 完成了,现在忐忑地呈现 在读者眼前的,可能不是 最好的,但对漆艺发展史 了解不多的读者而言,逐 页翻阅下去,能一眼看出 其中的明显变化和沿袭, 也很有意义。 对一部出于两位巧匠 之手,全是经验之谈,而 且对漆艺的现代发展仍有 切实影响的传世著作进行 编辑,若要别出新意,希 望读者在这个版本中能读 到更多、领悟更丰,则需 要调动更多的材料。这过 程仿佛厨子面对一道名菜 ,主料不变,甚至辅料也 不可大变,但要做出更好 的菜式和味道,厨子的心 力和对火候的把握尤为重 要。在对《髹饰录》这道 “名菜”的“再烹饪”上,我 也许不是一个经验丰富的 “厨子”,但我自信自己是 一个用了心的“厨子”,至 于最终的“菜式”和“味道” ,自由读者品评。好,或 者不好,我都真诚希望读 者朋友不吝赐教,以利我 进一步学习,在再版时加 以改进。 最后,我要感谢田开 鹏先生对后期译注工作的 支持;感谢我的同学翁雨 晴女士,她在繁忙的课业 之余尽心绘制了该书的全 部插画;还要感谢王世襄 、沈福文、索予明、乔十 光、长北等前辈的著述为 我编译此书提供的帮助。 王小树于北京中国艺 术研究院 2021年12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