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流沙河先生乃蜀中大才,集现代诗人、老派文人、旧学通家于一身。老先生在成都某茶楼讲《诗经》、说《庄子》、解汉字的场面一度火爆,俨然网红。 其实,最能体现流沙河先生才华与学养的是他的绝活手书楹联。他的书法,弱美典丽,瘦劲挺拔,俊朗风流,潇洒出尘;他的楹联,对仗工整,平仄押韵,古今搭配,雅俗共赏,出人意表又合情合理,上下映照则妙趣横生。 流沙河先生夫人吴茂华女史把先生创作的几百幅手书楹联做了甄选,并按“读痛快书”“观灿烂星”“做蝴蝶梦”“哭笑成诗”“好古敏求”分成五辑,并增附录,遂成此书。其中不少楹联附有《拙联丛话》,乃先生对楹联的解读,篇幅短巧且涉笔成趣,引人入胜。 忙碌而焦躁的当今国人有空闲览,或有澡雪精神、安顿身心之功效。 作者简介 流沙河,诗人,编辑,学者。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生于一九三一年,幼习古文,做文言文,十七岁发表新文学作品。毕业于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在一九五七年的“反右”运动中,因《草木篇》被点名而落草,“劳动改造”二十年。一九七九年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诗刊编辑。一九八五年起专职写作,出版有《流沙河诗话》《流沙河认字》等著作多种。 目录 一 读痛快书 二 观灿烂星 三 做蝴蝶梦 四 哭笑成诗 五 好古敏求 附录 杂撰改作及其他 序言 流沙河以写新诗名世 ,晚年转诗为文,写出“ 说文解字”四书:《流沙 河认字》《白鱼解字》《 文字侦探》《正体字回家 》,以及大量文史学术类 作品,成果颇丰。这显然 得力于他庋藏于胸的中国 文化传统和那个年代文人 的基本素养。在他的晚年 ,他常以“成都文人”自许 ,而不喜欢别人习惯性地 称他为“诗人”。 平时与他闲聊,说到 文学话题,他常常随口就 背出一连串古典诗词中的 句子来,熟稔程度令人吃 惊,为谈话增添了不少知 识和雅趣。我问过他,为 什么很少写旧诗而去写新 诗呢?他说,一九四九年 他十八岁,思想激进左倾 ,认为传统文化虽美,但 属应对其予以摧枯拉朽之 类;而新诗,才是时代的 潮流,一辈子就顺着这条 路走下去了,哪有什么心 思去写雕章琢句的旧体诗 词啊!如今人老了,才知 当年的幼稚。其实诗无所 谓新旧,只有质量的优劣 之分。好在文化根脉还有 点儿,写点儿文章、楹联 什么的,也还差强人意。 特别是诗与楹联,他用它 们既娱己,也娱人。 楹联也是诗,应该是 从律诗中的对偶句转化而 来。其或长或短,上下两 联,字义对仗工整,音韵 平仄相协,上下联神形映 照,具有一种独特的美。 千百年来,楹联流传于庙 堂高阁,商楼酒肆,民间 闾巷。无论是文人雅士, 还是乡野村夫,或都能吟 写出一二联来。楹联作为 一种独立文体,已深深印 在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文 化心理中。梁启超曾说过 ,楹联是承《诗经》《楚 辞》之绪,沿律诗一脉而 来。这是有道理的。记得 有一次,我与流沙河共观 丰子恺的一幅画,画面上 两位长衫先生对坐小桌, 桌上有酒有肴,正举杯相 视。画面右上方书有王安 石的一句诗:“草草杯盘 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流沙河忽有所感,起 身走进书房,解衣运笔, 含毫欣然,将此句写成一 幅三尺对联,然后得意地 叫我共同欣赏一番。 流沙河出生于成都金 堂一旧式家庭。余家院子 有宽敞的厅堂(流沙河原 姓余),在门楼四处,分 别有木刻的楹联,如“忠 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这些乡绅人家用门联做 装饰,在民国时期也是一 种风雅时尚。流沙河白小 就浸淫在这样的家庭氛围 里,自然体悟良多。他说 :“我不仅对家中的楹联 有兴趣,还专门到寺庙里 去看。那些镌刻在廊柱的 楹联匾挂,引起我的崇仰 和兴趣,我琢磨其字义, 学习其法书,只觉诗心微 妙,言近而旨远。” 流沙河自小临帖习字 ,颜柳欧苏都临写过,但 未专属某一派,尽力博采 众长而已,难怪他的书法 自具童子功夫。在他成年 以后的读书写作生涯中, 随着见识功力增长,他的 书法渐成风格,那是一种 文人书法的俊朗风流,弱 美,古艳,而不失锋棱, 笔意徘徊在唐诗宋词的亭 台岸柳问。 于是找他写字的人越 发多起来,从风景名胜、 楼台高阁到文友书斋,再 到张三李四的婚丧寿诞, 随缘而写。从二十世纪八 十年代算起,他写的联语 有四五百幅吧,流播中国 各地。这些联语内容丰富 ,意蕴丰沛,或托物应景 ,或讽世喻时,或借题发 挥,类皆抒发个人感悟。 略吐胸中块垒。总之,绝 大多数联语,系他深意浅 说,自铸新辞。例如坊间 流传较广的“偶有文章娱 小我,独无兴趣见大人” ,又如“革新你喝拉罐水 ,守旧我饮盖碗茶”,等 等。还有一部分是巧集古 人诗句或直接书写古人名 句,用于自赏抑或赠亲友 的。例如他七十j岁所写 、挂在家中的联语“与尔 同销万古,问君能有几多 ”(易君左集句),上联 为李白的诗,下联为李后 主的词,上下两句都去掉 一个“愁”字,不仅平仄相 协,而且意境全新。他书 此联特别注明专送与我, 则夫妻之鹣鲽深情,尽蕴 其间矣! 流沙河八十八岁时飘 然仙归,遗留下的书籍稿 本,无不令我睹物思人, 见字怀君。值兹人去楼空 ,旧笔故砚陪留。因检出 他历年撰写之联语底稿— —一摞两三寸宽、四五寸 长的厚纸条,上面那些他 手书的字迹,凝结的是他 日积月累或苦思或冥想的 心血。我小心寻检,仔细 清理,纸触于手,字贯于 心,而泪,则不知何时已 滴于衫了! 由于联语内容涉猎范 围颇广,又皆各自独立成 篇,写作时间前后累数十 年,实在不便强以类分, 因此乃大致酌以年代,内 容略分为“读痛快书”“观 灿烂星”“做蝴蝶梦”“哭笑 成诗”“好古敏求”等五辑 ,并增附录。《拙联丛话 》中的一些明显笔误则予 以修改。其中或有不当之 处,祈望读者诸君指正包 涵。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 这本联语集在整理编辑的 过程中,得到张志强先生 的大力帮助支持,俾使完 成,在此特致深深谢忱! 二〇二一年二月七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