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奔腾的深圳河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杨黎光
出版社 深圳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奔腾的深圳河》真实描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曲折进程,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深圳河为脉络,书写一条河、两座城,中国与世界相遇的故事。深圳河总长仅有37公里,她的短促流程成为风雨如晦的中国近现代史的一道明线,她见证了“东方之珠”香港和“奇迹之城”深圳的相生、相隔、相知。作者在深圳生活了30余年,熟悉深圳的一草一木,从洪荒岁月的深圳河源头讲起,纵横捭阖,满怀深情,状写深港“互相过河”,引领粤港澳大湾区走向融合、走向世界的精彩历程。
作者简介
杨黎光,高级记者,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杨黎光文集》(十三卷)。代表作有长篇报告文学《没有家园的灵魂》《打捞失落的岁月》《惊天铁案》《瘟疫,人类的影子》,中篇报告文学《生死一线》等。
另著有长篇小说《走出迷津》《大混沌》《欲壑·天网》等。长篇小说《园青坊老宅》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近年着力于“追寻中国的现代化脚印”长篇思辨体报告文学系列创作,完成《大国商帮》《中山路》和《横琴》,既各自独立成篇又构成了三部曲,其现实意义和思想深度都是作者再创辉煌的呕心之作。
曾获奖项第一、二、三届“鲁迅文学奖”;第一、二、三届“中国报告文学‘正泰杯’大奖”;第一、四届“徐迟报告文学奖”;“新中国六十年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报告文学奖”;首届“冰心散文奖”。
目录
第一章 似水流年
深港之根三万年
咸头岭遗址
南头千年筑城史
宝安县名漂流记
“罗溪”“滘水”“深圳河”
“深圳”之名源考
从宝安县到深圳市
第二章 顺流逆流
中西文明的三岔河口
紫禁城里的“孤家寡人”
欧洲人来敲门了
葡萄牙人与朝贡贸易
明朝版“师夷长技”
澳门咏叹调
汪柏受贿徇私之辩
第三章 香港变奏
文明升降机
英国人告御状
马戛尔尼失败之行
舟山与香港
强行登陆尖沙咀
深圳河之名的由来
第四章 革命“首章”
尘封的新界人民抗英战
“九龙寨城”,半部香港史
甲午惨败,洋务夭折
“百日维新”,虎头蛇尾
从“医人”到“医国”
从变法者到保皇党
一部革命史,首章是香港
第五章 罗湖桥上
百年广九线
风雨罗湖桥
省港风云录
深圳河畔同胞情
铁甲车队的红色基因
香港续写新篇章
“大埔淑女号”
第六章 烽火连天
十四个月的大轰炸
“沙头角孤军”
文化名人大营救
蒋介石一退再退
保持香港繁荣稳定
罗湖桥,两种制度的交接口
第七章 血浓于水
小球推动大球
广九直通车退休
“三趟快车”串起亲情
深圳河畔,口岸林立
东江之源,血浓于水
东江之水越山来
第八章 紫荆花开
“一国两制”构想解决香港问题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港岛夜雨,紫荆花开
对决金融大鳄索罗斯
1998年金融保卫战
第九章 一河同源
一河两岸,同村同宗
明月何曾是两乡
深圳河口,收放不易
1960年代深圳初试开放
一河之隔,两个世界
第十章 潮涌南海
改革开放,终成共识
经济特区的孕育
袁庚与“蛇口模式”
富国强兵,轮船招商局
涉江浮海,半为招商
上海滩一香港岛一深圳湾
第十一章 “蛇口模式”
特区“开山第一炮”
第一代标杆企业
蛇口模式,希望之窗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开往南方的列车
一眼入脑,一见倾心
第十二章 东方风来
1984年:厚重无比的题词
1992年:春风去复来
东方风来,南国春早
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从画像到铜像
第十三章 重逢有时
维港两岸,华人星火
风雨过后,彩虹将至
潮起潮落,香港有幸
近水楼台,相逢有期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东方之珠,闪耀有时
第十四章 河海同辉
小河弯弯,大有文章
暴雨松动谈判僵局
深港携手,联合治河
文氏血脉,泽被深港
河套牵手,展翅高飞
深度合作,前海开篇
第十五章 湾区之光
一块前海石,激起千层浪
滩涂上建起“人本水城”
“南方大港”,百年梦圆
河套地区的共同开发
“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以河为名,向海而生
导语
《奔腾的深圳河》以深港两地的界河深圳河为切入点,紧密围绕“奔腾的深圳河”,记述了两地血脉交融、荣辱与共的发展历史,反映了深港两地的历史变迁和历史文化的积淀。从“一条河”“两座城”出发,讲述了由深圳河串联起来的深港两城相生、相离、相合的不可割断的血脉之情以及近代中国百年耻辱史;讲述了深港两地的融合与发展直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跨越的形成,展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果。
《奔腾的深圳河》记录了一个古老大陆的文明变迁和国运沉浮,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的真理。沉重的历史更需要精神上和行动上的巨人,九曲回环的深圳河更需要出现壮观的瀑布,那么,让我们和历史一起凝神谛听那由远而近的足音吧,一一“当惊世界殊”的伟大新时代,已经到来了!
精彩页
深港之根三万年
2003年春,一位毕业于台湾大学人类学系考古学专业,却没有考过一天古的香港商人黄虎,在海边垂钓时,意外地钓到了深圳香港地区人类活动史的“根”。
那一天,酷爱野钓的黄虎翻山越岭来到深圳东部大鹏湾西岸、香港西贡企岭下海的一个无名海滩钓鱼。钓鱼的过程,就是等待的过程。就在等待鱼儿上钩之时,黄虎偶然抬头,看到不远处沙滩上的几块石头有点奇特。好奇的黄虎放下鱼竿,走近细看:这些石头既不像被海水冲刷得光滑溜圆的卵石,也不像形态各异的山崖滚石。
黄虎毕竟是考古学专业毕业的,凭着他的敏感,立即拍了几张石头照片发给他的大学学弟、香港考古学会副主席吴伟鸿鉴别。
第二天,吴伟鸿就跟着黄虎重返现场,稍作观察,就知道黄虎发现宝了。“我和黄虎回到这个小海滩,正是退潮的时候。一看,整个海滩上布满相似的、‘有规律’的石头。”多年之后在媒体镜头前回忆当时的场景时,吴伟鸿兴奋之情丝毫不减当年。
细细搜索一番后,在海滩旁山崖土层断面上,吴伟鸿又发现了与海滩上石头形制差不多的“锛形器”。
吴伟鸿立即带着这些奇怪的石头赶赴广州,向他研究生时期的老师、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张镇洪教授求证。
仔细观察样本后,张镇洪大喜过望,抓着吴伟鸿的手说,这应该是香港乃至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都从没发现过的原始打击石器。
很快,香港考古学会与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在获得香港特区政府部门批准和资助后,于2004年底对无名海滩上的叫黄地峒的缓坡进行试掘。这一试就掘出了大新闻。考古队才试掘10平方米,就出土了3000多件石器。现场考古人员凭经验判断,这些石器应该是超过1万年的遗存。
听闻消息,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已经半个世纪的中国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森水教授急忙奔赴香港。在仔细观察了发掘现场和出土石器后,他初步判断,这个黄地峒缓坡是一个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石器制造场。“旧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家提出来的一个时间区段概念,从距今约30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l万年左右止。
2005年3月,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通过光释光测年技术测定,依据地层堆积的岩性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黄地峒遗址出土的地层分为两层,下层是更新世晚期的最后阶段,距今3.9万至3.5万年,上层距今7000至6000年。
拿到科学测定结果后,张镇洪欣喜若狂,立即给吴伟鸿打电话说,我们的先人在距今3万多年前就已经在香港这片土地上活动了。2005年底至2006年初,考古人员对黄地峒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两次发掘现场一共清理出了6000多件石器。
张森水提出,黄地峒石器在加工工艺和石器组合上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是一个全新的组合,不仅在香港首次发现,在珠江三角洲甚至东南沿海都是没有的”。 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制造场黄地峒遗址的重见天日,一举把深港地区乃至珠江三角洲的人类活动史向前推进了3万多年。它的重要性还在于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乃至东南沿海地区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
张森水认为,这样的石器和加工工艺组合不可能仅在香港地区孤立存在,在周边地区寻找它们的“前辈”或“兄弟”“堂兄弟”,将是考古工作者的长期任务。遗憾的是,迄今为止,黄地峒遗址下层石器和加工工艺组合的考古“寻亲”工作没有任何进展。不但“前辈”“兄弟”“堂兄弟”遍寻不见,就连它们的直系“后辈”也留下了巨大的断层。
黄地峒遗址的下层是距今3.9万至3.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上层则直接跳升至距今7000至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中间断层的长达3万年左右的时间黑洞,吞噬了所有的历史线索。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小儿时节的古人类,在这片海湾里跣足奔走了莽莽苍苍数千年,却突然“消失”了3万年。黄地峒遗址的地层信息,就像一道来自远古先民的“香港密电”,中间长长一段却已缺失。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此景,不免让此时此地上的后人们浮想联翩、唏嘘万千:在史前的漫漫长夜里,这群远古先民究竟在深港地区经历了怎样漫长而剧烈的沧桑变迁?
距今7000至6000年的黄地峒遗址上层、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存则“兄弟”“堂兄弟”众多。迄今为止,考古工作者已在环珠江口地区发现了20多处距今7000至6000年的同时期遗址。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存分布最密集的地带是深港两地合围的大鹏湾沿岸。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