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精)/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作者 | (英)罗伯特·斯特恩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斯特恩是黑格尔研究领域的专家,书中对《精神现象学》,尤其是黑格尔思想的辩证特性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从客体、主体、理性、精神、宗教等多个角度深入黑格尔思想。除了《精神现象学》全书的导论式概览外,本书在每章结尾写有内容概览和延展阅读书目,并介绍了《精神现象学》的成书经历和接受史,等等。本书逻辑流畅、语言扼要,以一种简明的方式扫去了笼罩在黑格尔该著上的雾霭,启迪和激励着读者有勇气走进黑格尔的这部巨著。 作者简介 罗伯特·斯特恩(Robert Stern),英国人,谢菲尔德大学哲学教授,毕业于剑桥大学,自1989年以来一直在谢菲尔德大学工作。出版有大量关于康德、黑格尔和先验论证作品,代表作有《黑格尔、康德与客体结构》(1990)和《黑格尔形而上学》(2009)等。 目录 序言和致谢 中译本序言 新版前言 导言 缩略语表 第一章 语境中的《精神现象学》 黑格尔与他的时代 《精神现象学》在黑格尔生平和作品中的位置 黑格尔的体系 《精神现象学》的任务 文本概览 “序言”和“导论” 内容概要 第二章 对象的辩证法 感性确定性 知觉 力与知性 向自我意识的过渡 内容概要 第三章 主体的辩证法 主人与奴隶 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和不幸的意识 内容概要 第四章 理性的辩证法 理性主义和理念主义 观察的理性 行动的理性 实践的理性 内容概要 第五章 精神的辩证法 真实的精神:伦理 自我异化的精神:教化 对其自身有确定性的精神:道德 内容概要 第六章 宗教的辩证法 自然宗教 艺术宗教 启示宗教 内容概要 第七章 哲学作为辩证法 绝对认知 内容概要 结论 第八章 《精神现象学》接受史 进一步阅读书目 参考文献 索引 译者后记 序言 “一个伟人诅咒后人必须 要阐述他”(NA:574)。 这是黑格尔写的一句单独的 格言,他写这句话的时候想 到的究竟是他自己还是别人 ,这一点并不清楚。但毫无 疑问,就黑格尔的情况来说 ,这种必要性依然成立。黑 格尔作为一个大思想家,依 旧对我们的时代发挥着巨大 的影响;因此,为了理解我 们自己,我们必须不断地努 力忍受他的思想,努力重新 理解它。 本书就致力于此,打算 帮助那些初次阅读《精神现 象学》,正在寻找道路走出 这个迷宫的人来理解它。因 此,我竭力使我的评论尽量 清楚,贴近文本。当然,正 如黑格尔或许预见到了的那 样,围绕《精神现象学》产 生了一个丰富的解释传统, 特别是自1930年代以来( 请见第八章);但我考虑到 篇幅和易理解性,没能在本 书中具体地、批判性地反思 其他的解释,不过我列出了 参考文献和进一步阅读的书 目。我也假定,我的读者主 要是说英语的人,所以,我 使用了容易找到的标准英译 本,并在必要的时候对译文 做了修改(有关的进一步详 情,请见参考文献)。 我的这个研究计划得到 了许多人的帮助。首先我想 感谢提姆·克兰(Tim Crane )和乔·沃尔夫(Jo Wolff) 邀请我承担这个研究(我也 要感谢他们一直等着我,直 到我可以开展这个研究)。 我特别感激我在谢菲尔德大 学的同事和研究生,他们加 入了一个《精神现象学》读 书小组,阅读我的评论手稿 ,以多种方式促使我的思考 和写作变得清晰,其中列夫 ·维纳(Leif Wenar)、多 米尼克·昆茨勒 (Dominique Kuenzle)、 马克·戴(Mark Day)和凯 瑟琳·威尔金森(Kathryn Wilkinson)对我的帮助特 别大(他们也是坚定的拥趸 )。我也非常感谢修了我《 精神现象学》课程的两个班 级的学生,他们扮演了试验 场的角色,以测试我的文本 是否适合于它打算面向的读 者。其他一些人也在不同的 时候提供了很有帮助的评论 和指导,包括格雷·布朗宁 (Gary Browning)、马修· 菲斯滕斯泰因(Matthew Festenstein)、特里·平卡 德(Terry Pinkard)、尼古 拉斯·沃克(Nicholas Walker)、罗伯特·沃克勒 (Robert Wokler)以及海 瑟·沃登(Heather Worden )。我要特别感谢为劳特利 奇出版社审读我的手稿的人 :弗雷德·拜泽尔(Fred Beiser)、斯蒂芬·霍尔盖特 (Stephen Houlgate)、肯 ·韦斯特法尔(Ken Westphal)以及乔·沃尔夫 (Jo Wolff)。他们都提出 了不少建议和建设性的批评 ,使最后的成书改进不少( 当然,我与他们在解释上的 分歧并没有全部得到解决, 他们不该为这里表达的观点 承担责任)。最后,劳特利 奇出版社也在编辑方面提供 了相当大的支持,穆娜·科 嘉莉(Muna Khogali)和托 尼·布鲁斯(Tony Bruce) 自始至终都非常高效,令人 鼓舞。 黑格尔可能已经预料到 了他的作品会激起的解释欲 ;他肯定预料到了它的危险 ,他在《精神现象学》的“ 序言”里强调了,公允的解 释可能会有多困难: 因此,关注于目的或结 果,关注于对各种各样的思 想家做出区分和评价,要比 这类工作可能显得的更加容 易。因为,这种活动并没有 涉及真正的问题,而是永远 在它之外;这种认识没有逗 留于真正的问题并忘身于真 正的问题,而是永远在把握 某种新的东西;它依然在根 本上沉浸于自己,而没有沉 浸于真正的问题并投身于它 。对一个具有本质和坚实价 值的东西做出判断,这是非 常容易的,去理解它,这要 困难得多,把判断和理解结 合进一个确定的描述,这是 最困难的事情。 (PS:§3, p.3) 黑格尔作为一位思想家 ,比绝大多数人都更多地饱 受肤浅的批评,他认为其他 人会发现,攻击他要比不辞 辛劳地全面理解他更加容易 ,他的这个看法是正确的; 并且,我基于我个人的经验 可以作证,他认为“最困难 的事情”是成功地作出本该 如此的评论,即“把判断和 理解结合进一个确定的描述 ”(而在我这本书里,还得 在一个有限的篇幅里做到这 些)。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家 人(包括最新的成员),他 们的帮助使这个艰难的工作 变得容易了许多。 我和本书的出版社还要 感谢牛津大学出版社,它友 好地同意我们使用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的米勒英译本 (197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