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解正定(有定力的人不会失败全新图解)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蓝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图解正定(有定力的人不会失败全新图解)》(作者蓝梅)以巴利文经典《大念处经》和《清净道论》为底本,巴利文是佛陀时代摩揭陀国一带的大众语言,据说佛陀当年就是用这种语言说法的,弟子们也用这种语言记诵他的经教,因此巴利文经典往往被认为是佛陀最纯正的法教。本书从中整理出一整套正定的修法,不仅包括系统的四禅八定修行法,还包括正定的前行修法(前期准备及六根训练法、九住心等)、辅助修法(通明禅、安般念、四梵住、四护卫禅等)以及修行中常见问题的对治法等内容。此外,本书还特别将正定与现代人经常会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相联系,为您具体介绍如何用正定疗法来治疗精神疾病,希望能为现代人打开快乐与成功之门。形式上,本书采用图文结合的图解方法,用100多幅寓意深刻、禅味浓厚的生动图解,为您阐释复杂抽象的佛教教理,并且可为您的阅读增添一份审美的愉悦。让我们与本书一起,循着释迦牟尼佛开悟的古老道路,体验正定,超越烦恼,与快乐、成功同行!

内容推荐

正定是以正念为前导的禅定,可以进入非常深而有力的层次。2500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所使用的便是正定法门。在佛教中,修行者可以在正定中明心见性,开悟成佛;而在世俗生活中,人们也可以通过这种专注于一心的练习来培养自己坚固的定力,从而培养笑对人生成败得失的平和心态。《图解正定(有定力的人不会失败全新图解)》(作者蓝梅)以巴利文经典《大念处经》和《清净道论》为底本,巴利文是佛陀时代当地的大众语言,据说佛陀当年就是用这种语言说法,弟子们也用这种语言记诵,因此巴利文经典被小乘佛教认为是佛陀最纯正的教法。《图解正定(有定力的人不会失败全新图解)》从中整理出正定的系统修法与辅助修法,并特别插入了100多幅寓意深刻、禅味浓厚的生动图解,为您全面揭示培养定力、快乐生活的修心法门。

目录

正定:释迦牟尼开悟的转折点

编者序:修行正定,与快乐、成功同行

本书阅读导航

第一章 正定:通往解脱的不二法门

1.一个经常听到的名词:禅定

2.我们为何如此辛苦:人人需要体验禅定

3.禅那、静虑、三昧、三摩地:禅定的真实内涵

4.与禅定有何联系:本书要讲的正定

5.四圣谛的实施之道:四圣谛与正定

6.八正道的最高一层:八正道与正定

7.佛教学说三大板块之一:戒、定、慧三学中的定

8.与定慧相通的概念:佛教中的止观

9.与正定有关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第二章 正定的利益:修炼世间的智慧与出世间的解脱

1.正定悟道的典范:释迦牟尼佛

2.明心见性、悟道证果的基础:定

3.正定的境界:沉到河底的一颗卵石

4.正定时的心:觉知的“佛陀”

5.正定的目的:看清实相

6.发现奇迹:在正定中观察世界

7.一切即一:在正定中觉知无穷世界

8.断尽烦恼:在正定中洒脱前行

9.定力养成:用正定成就事业

第三章 修定的基础:前行

1.修定的资粮:修定前的准备工作

2.修定的姿势:七支禅坐

3.正定的状态:让心安住于当下

4.调伏心识的基本功:九住心

5.六根训练法之:眼色法

6.六根训练法之:耳声法

7.六根训练法之:鼻息法

8.六根训练法之:身触法

9.六根训练法之:意识法

10.小乘禅法的基本功:六妙门

11.最殊胜的数息观法:十六特胜观

12.通观息、色,心的方法:通明禅

13.以正念入定:四念处

14.清净的戒行:四正勤

15.以定力摄心:四神足

16.增强心灵上的能力:五根与五力

17.导向觉悟的心灵元素:七觉支

18.获得正定的必经道路:八正道

19.从此岸到彼岸:六度

第四章 正定概说:四禅八定与四梵住

1.何谓正定:佛陀在《大念处经》中的开示

2.超越欲界的禅定:四色界禅

3.色界禅的前行:粗心住、细心住、欲界定、未到地定

4.十功德与十六触:色界初禅

5.喜俱禅:色界第二禅

6.乐俱禅:色界第三祥

7.合俱禅:色界第四禅

8.超越色界的禅定:四无色界禅

9.无色界第一禅:空无边处祥

10.无色界第二禅:识无边处禅

11.无色界第三禅:无所有处禅

12.无色界第四禅:非想非非想处禅

13.超越四无色界禅的禅定:灭受想定

14.提升禅定境界的道德禅观:四梵住心

第五章 越超欲界:四色界禅的修法

1.四念处:通往正定的渡桥

2.破除对“净”的执著:身念处

3.破除对“乐”的执著:受念处

4.破除对“常”的执著:心念处

5.破除对“我”的执著:法念处

6.专注于入出息的修行:安般念

7.安般念的三种定:遍作定、近行定、安止定

8.三种禅相:遍作相、取相与似相

9.五种控制心的力量:五根

10.色界初禅的体验:五禅支与五自在

11.色界第二禅的体验:内净、喜、乐、一境性

12.色界第三禅的体验:乐与一境性

13.色界第四禅的体验:舍与一境性

14.逐一辨识身体的每部分:三十二身分

15.一种不净观:白骨观

16.十种遍禅之一:白遍

17.其余几种遍禅:地、水、火、风、空遍与光明遍

第六章 超越色界:四无色界禅与四梵住的修法

1.专注于无边虚空相:空无边处禅

2.专注于无边识相:识无边处禅

3.专注于无边识相的不存在:无所有处禅

4.专注于无所有处心的宁静:非想非非想处禅

4.培育慈心观的第一步:以自己为对象培育慈心

6.培育慈心观的第二步:对所爱的人散播慈心

7.培育慈心观的第三步:对所恨的人散播慈心

8.培育慈心观的第四步:二十二类遍满慈爱

9.培育悲心观:愿他人解脱痛苦

10.培育喜心观:随喜他人的快乐

11.培育舍心观:建立对他人的平等舍心

12.护卫修行者的四种方法:四护卫禅

13.四护卫禅之二:佛随念

14.四护卫禅之三:不净观

15.四护卫禅之四:死随念

第七章 修定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脚感麻痛的对治:选择最适宜的姿势

2.头感重压、呼吸困难的对治:按摩身体,用心观想

3.散乱的对治:专注呼吸,心系一念

4.昏沉、沉没的对治:迅速觉知,观想光明

5.掉举的对治:提起正念,放缓定心

6.出现幻象的对治:具足正见

7.烦燥不安的对治:拜佛、深呼吸、数息

第八章 正定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精神的自我调控法

1.心在静坐中沉淀:正定疗法与焦虑症

2.在呼吸中放松:正定疗法与神经衰弱

3.每天入定10分钟:正定疗法与办公室综合症

4.系缘光明,放松身心:正定疗法与考前综合症

5.在静坐中放松:正定疗法与神经性头痛

6.在正定中看世界:正定疗法与抑郁症

7.慈心遍满,轻松入眠:正定疗法和睡眠障碍

8.控制情绪,增强定力:正定疗法与歇斯底里症

试读章节

禅定,是先民们发明的一种自我锻炼心智的方法,后来被多种宗教用作修炼之道。印度的婆罗门教、印度教、耆那教、瑜伽、佛教,中国的道教,都使用过、使用着这种心法。其中,佛教的禅定之学最为博大精深,以至于现在一说到禅定,大家就默认为是指佛教禅定。

禅定,属于佛法“三学”中的定学。所谓三学,包括戒、定、慧,又名“三无漏学”。其中,戒学是持戒,以止恶扬善,持戒才能生定;定学则是以禅定来进入静缘息心的境界,修定才能发慧;慧学则是以智慧破惑证真,了脱众生的生死。定学是三学中的第二阶段,是了脱生死的必经过程,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佛教禅定的第一人,当然是释迦牟尼佛。他悟道之前,曾经跟随外道高人修持过几年,发现不能得到根本解脱,便放弃了。又独自苦修,每日只吃一麻一米,这样坚持了六年,仍不能得大智慧,便休养好身体,在恒河岸边的菩提树下静坐,进入禅定。于是,在六天六夜中,得到四禅八定、六神通、意生身,终于悟道。所以,他在指导弟子们修行时,多次说到禅定。他在((圆觉经》中说:“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可见禅定的重要性。

所有要获得大解脱大智慧的佛教徒,全都要修行禅定。如佛的儿子罗喉罗(他跟从父亲出家,是佛教第一个小沙弥)实修悟道的方法便是禅定。《增壹阿含经》安般品第十七中就讲述了释迦牟尼指导罗喉罗实修禅定的过程。罗喉罗遵照释迦佛的教诲在安陀园的一棵树下修定,获得了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境通、漏尽通等六神通,证得罗汉果位。释迦牟尼对他的评价很高,因为他的修行过程和诸佛的修行过程一样,完全遵守了正道并获得了成功。

这样的感觉,你是不是也曾有过:

生活缺乏创意,心灵失去自由。机械地上班、下班,从一个小屋子(住处)走向另一个小屋子(办公室),日子毫无变化,活泼而有创意的人际关系消失,人与人之间不仅冷漠,甚至会有冲突。

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出人头地,像一只陀螺,在职场上高速旋转,与所有人竞争,每天回家时都拖着一具从身到心都疲累不堪的皮囊。不断追逐金钱、名声、地位,想要得到世人赠予的鲜花与掌声,奔跑在一条永无止境的路上。  自己喜爱的人、喜欢的事总是刚出现就离开,匆匆如昙花一现,而自己憎恶的人、讨厌的事却挥之不去,如影随形。

就算只是感冒、发烧这样的小病,都会让你头痛、鼻塞、眩晕,更别提那些大病、重病带来的身心煎熬。

想到死亡就会觉得非常恐惧,却又看不出生命的意义何在。在越来越“宽容”、“自由”的社会中,跟随欲望的指引放纵,同时感到深刻的空虚……

这种种苦恼,被佛教总结为“苦谛”。其中又分三苦、八苦。三苦:正受苦时,从苦生苦,名“苦苦”;从其顺缘,安乐离坏时而生苦恼,名“坏苦”;生老病死刹那变异而生苦恼,即名“行苦”。八苦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和五阴炽盛苦。人生所有苦恼,全都属于“苦谛”。而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从诸多苦恼中解脱出来,证悟涅檠,这就离不开禅定。

通过修行禅定,可以培养定力,平息焦虑,启发智慧,从而祛病强身、怡情养性、延年益寿,防范和治疗许多“身病”,更可以克服外界六尘(色、声、香、昧、触、法)的诱惑和内心七情六欲的困扰,达到精神专注、性情祥和的效果,并因禅定而产生智慧,解除我们内心存在的种种烦恼与颠倒妄想,祛除自己的“心病”。

禅定,结合了梵语“禅那”(Dhyana)的音和汉语“静定”的义,是一个梵汉复合词。禅那,简称“禅”,或者音译为“驮南”、“持阿那”。过去意译为“思惟修”,现在则意译为“静虑”,或者“定”、“弃恶”、“功德丛林”。

思惟修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对现在所处的境界进行思惟而获得解脱。因为禅那本为色界的心地定法,而欲界的人发心修行而得到,所以说是修得;生于色界的人,生来就得到,是生得;通过思惟的方式修到,则叫思惟修。

静虑是什么意思呢?静虑就是内心和身体都寂静而能审虑,也就是在静定中观察、思虑,所以叫静虑。静就是定,虑就是慧,定慧均等就是禅那。禅那虽然也可以叫做定,但定中一定要有观、有慧,这才是真正的禅那,所以禅那也叫做“禅观”。

定的梵名还有很多,如“三昧”或“三昧地”(《西游记》中红孩儿火烧孙悟空时所用的“三昧真火”,便是从禅定中生发的真火,所以用雨水这样的“凡水”无法浇灭),以及“三摩提”、“三摩地”等。这些名词的意义,基本都是等持、等念。定慧平等,所以称之为“等”;心安住一境,所以称之为“持”;平等保持住缘一境,所以叫“等持”。佛陀、菩萨入有情界平等摄受而护念平等,所以叫“等念”。这就是“三昧”及“三摩地”的意义。

心定于一处而不动,就是“定”;用心思虑事物,就是“禅”。所有息心宁虑的行为都可以叫做定,而禅只是定的一部分。“禅”是外不著相(不执著一切境界相是禅);“定”是内不动心。

虽然名称不一,其核心却是统一的。正如《六祖坛经讲话·坐禅品》所说:“对外,面对五欲六尘、世间生死诸相能不动心,就是禅;对内,心里面了无贪爱染著,就是定。参究禅定,那就如暗室放光了!”P20-24

序言

2500多年前,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太子突然发现,世上原来存在着生、老、病、死四大根本痛苦,敏感而仁慈的太子想要获得从中解脱的方法,便离开皇宫,出家修行。他先后跟从印度几位高人修行禅定,并进行了长达六年的苦修,却仍不得解脱。最后,他以正念为前导,在菩提树下进入禅定,以无上定力降伏了内心的欲念与烦恼,最终证得涅槃——从此,世上有了自觉觉他的佛陀,也有了一种培养定力的殊胜方法一正定。

正定是佛教中特有的一种禅定法门,作为佛教八正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中的最高层次,正定具有如下三个特点:正定总是善的,它以正念为前导,并且可以进入非常深而有力的一心层次。正定包括九次第定,又称为四禅八定与灭受想定。所谓四禅八定,即色界四禅与无色界四禅。色界四禅是超越了欲界的禅定,在色界禅中,人已经摆脱了粗重的欲望和烦恼,养成了较为坚固的定力,而无色界四禅则是超越色界的禅定,在无色界禅中,人连细微的烦恼也逐渐摆脱了,定力已经坚不可摧;灭受想定是超越了无色界的禅定,在灭受想定中,人几乎摆脱了所有的烦恼,已经生出极大的智慧,但还未证得正等正觉。在灭受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行,即可证得涅槃。

可见,修行正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断尽烦恼、培养定力,生起智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打开胸襟、让自我与世界和宇宙充分交流的过程。试想当心是安定、平静与专注时,阻碍快乐的烦恼障碍都将无从生起。因此,在正定中看世界,会发现世界的真相与自己并不隔着一层纸,而是可以用心直接体验的;在正定中做事业,会发现事业与生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自己可以主宰的。正定可以使我们养成坚不可摧的定力,从而做到不依物流,不随境转,胸怀磊落,大度坦荡,不因一时的得失而失态:同时,定力也可以使我们保持清明的内心,从而从容地享受生活,而不是被生活左右。从烦恼中解脱,在定力中成功,这就是正定修行将会给我们带来的现实利益。

《图解正定》以巴利文经典《大念处经》和《清净道论》为底本,巴利文是佛陀时代摩揭陀国一带的大众语言,据说佛陀当年就是用这种语言说法的,弟子们也用这种语言记诵他的经教,因此巴利文经典往往被认为是佛陀最纯正的法教。本书从中整理出一整套正定的修法,不仅包括系统的四禅八定修行法,还包括正定的前行修法(前期准备及六根训练法、九住心等)、辅助修法(通明禅、安般念、四梵住、四护卫禅等)以及修行中常见问题的对治法等内容。此外,本书还特别将正定与现代人经常会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相联系,为您具体介绍如何用正定疗法来治疗精神疾病,希望能为现代人打开快乐与成功之门。

形式上,《图解正定》采用图文结合的图解方法,用100多幅寓意深刻、禅味浓厚的生动图解,为您阐释复杂抽象的佛教教理,并且可为您的阅读增添一份审美的愉悦。

让我们与本书一起,循着释迦牟尼佛开悟的古老道路,体验正定,超越烦恼,与快乐、成功同行!

编者谨识

2009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