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格物省身理实交融(管理学院校友的科大故事)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在庆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六十周年之际,中国科大管理学院623校友大家庭响应学校号召,通过约稿形式,征集管理学院校友的回忆性文章,介绍成长经历、在中国科大的学习生活及其对人生的影响等,以利于社会大众了解科大的人文精神、管理学院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成果。他们的校园故事与创业故事体现了以“格物省身”为代表的“科学与人文并重”的教育理念以及“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特点。 作者简介 赵征: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组织管理创新、成长管理、知识管理等研究。具有企业实际管理运作经验,井辅导多个创业团队成功运作,同时曾兼任安徽广播电视台多个栏目特约评论员。 目录 科大的情怀(代序) 前言 校园故事篇 1/999 与母校相识十年 管理的“USTC” 科大缘记 逻辑的力量 求知芳草地,追梦初心源 科大·芳华 “裤子大”“623”——我最荣耀的“标签” 缘,妙不可言——给“裤子大”的一封情书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此心安处是吾乡 在科大,依然“纵横”的梦 亦师亦友亦庄亦谐 致老北门 做更好的自己——只为与你相知相守 传承是一种责任 科大:清淡是一种力量 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助力蜕变高飞——缘起科大求学的转型发展 不为繁华易素心 科大学习,让中年不再“油腻” 当梦想照进现实 不忘初心相信美好 我在中国的博士求学经历 “623”咖啡馆 感恩科大,让我的世界更精彩 在这里,认知自我 这条人生的暗线终引我走进广阔的星野 遇见科大,一场久别的重逢! 和我们,谈谈管理——科大学习有感 创业故事篇 一“芯”一意砥砺前行 科大,开启我不惑之年的美好时光 不忘初心,漫话科大 什么是“谜”? 圆梦科大,诗酒趁年华 我的光荣、奋斗与梦想 与“优”同行,“旦”生未来 梦想是奋斗出来的 在路上 十年科大行 一生科大情 陪伴他人成长,是自己最好的成长(代后记) 序言 2007年,我从日本回到 中国科大管理学院任教,招 收了第一批指导论文的研究 生。这些研究生中既有科学 学位的学生,也有专业学位 的MBA(工商管理)学生, 后来又增加了MPM(项目 管理)、MPA(公共事务管 理)和EMBA的学生。 科学学位的学生每年一 期,而专业学位的学生因为 每年有两次开题,所以每年 就有了两期学生。为了方便 教导和管理,我把每期指导 论文的学生们都编成一个小 组。这样一来,学生们既可 以组内交流,也可以组问交 流,当然科学学位的同学与 专业学位的同学也可以交流 ,他们经常一起讨论、一起 研究、一起分享观点、一起 准备答辩。这不仅促进了交 流,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老 师和同学之间、同学与同学 之间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当第一批学生毕业时, 彼此都依依不舍,于是共同 建议保留小组的建制,希望 在离开学校之后,还继续和 老师及同学们保持联系。作 为一名科大毕业生,我非常 认同大家的建议,因为我本 科毕业后的相当长时间内, 基本中断了与母校的联系, 对此内心一直深感遗憾,当 然不希望同样的遗憾再发生 在我的学生们身上。为了满 足大家的心愿,我征得了科 大校友总会的同意,在时任 校友总会副会长、秘书长朱 东杰老师的支持下,成立了 一个最小单位的校友组织— —管理学院623校友大家庭 (下文简称“623大家庭”) 。名字的选择,则是因我回 国后第一间办公室的门牌号 ——管理科研楼的623室, 所有的同学们对它都很熟悉 ,又很有感情,于是就把它 作为了组织的名称。 大家为“623”这个品牌设 计了Logo,定制了VI手册, 制作了纪念品。十年来,这 个大家庭,已经拥有了近 200名校友会员,每年组织 活动,举办年会,分享交流 ,共同陪伴成长。 2017年底,为了庆祝母 校六十周年校庆,623大家 庭发出号召,请成员们叙述 他们和科大以及623大家庭 的故事,除了向校庆投稿, 大家还在自己的朋友圈发表 ,选出了义务编辑,准备汇 总后印制成册,留作纪念。 号召一发出,就得到了成员 们的热烈响应,一篇、两篇 、三篇……稿子络绎不绝, 经公众号一刊发,随即引发 众多校友关注,好评如潮、 转发不断。而且很多校友建 议印制成书,甚至还有很多 读者要求提前预订。在大家 的鼓励下,我们最终决定将 所有文章汇集出版。 关于书名 ◎格物省身:科学与人文 并重 “格物”一词最早见于先 秦经典《礼记·大学》,是 儒者求学八个阶段的初始阶 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 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 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 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 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 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 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 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 先生在其所写的《应有格物 致知精神》文中说道:一个 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 “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 体而得到知识。丁先生认为 用这个“格物”描写现代学术 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 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 察,就是实践。不管研究科 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 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 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 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世 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 ,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 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 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我 们要培养自己的判断力。 科学精神,这是中国科 大培养所有学生的一个重要 方面。 “省身”源于“吾日三省吾 身”,出自《论语·学而》。 “三省”者何也?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即“替别人做事 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 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 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所 谓“省身”,是指人们在日常 生活中,随时随地对自身行 为进行反省与自律的一种状 态。 “省身”是一种人生态度 ,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自律 ,也是一种坦荡。 人文素养,也是所有中 国科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另一 个重要方面。 ◎理实交融:理论结合实 践 “理实交融”源自中国科 大校训“红专并进,理实交 融”。与其他学科相比,管 理学的问题大多来自实践, 管理学院的学生大多具备一 定的实践经验,因此管理学 院更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 合,更关注来自于实践、服 务于实践的教学思路。 ◎管理学院校友:本书作 者们的身份 在计划出版本书之前, 曾想过以“非学霸”这个词来 形容本书中绝大多数作者。 有人说科大的本科生,都是 学霸级别的;而到科大读硕 士的,不少是因为本科没考 上科大,但却一直有着一个 科大梦,故而我们且称之为 “非学霸”。后出版社认为此 称呼似乎不妥,且该书又被 列选为校庆图书,故采取了 保守的叫法,统称为“管理 学院校友”。 在中国,“学霸”似乎是 一个很厉害、很让人羡慕的 称呼,很多人希望成为“学 霸”,很多人更认为科大是“ 学霸”的汇聚地。其实学霸 导语 《与母校相识十年》《管理的“USTC”》《缘,妙不可言——给“裤子大”的一封情书》……本书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623大家庭校友们自己在科大生活和学习(以及与科大有关)的故事,是回忆、是反思、是总结,更是再出发。 后记 留言:你们小团体在做 一件“大”意义的事! 回复:我们做不了什么 大事,只能“大大地”用心做 好一件小事。 以上是我和一位参与《 格物省身理实交融:管理学 院校友的科大故事》出版众 筹并在众筹平台留言鼓励的 热心朋友的对话。 这本书从最初的创意到 出版的全过程,其实都是小 事,但是,所有人都用心在 做! 这本书开始于我在“623” 内部的一个建议:大家把各 自的科大记忆写下来,与 623的伙伴们交流交流,还 可以让其他的校友分享分享 ,更可以让期望来科大学习 的朋友们了解了解。 2017年11月14日首篇文 章一经发出,就受到了校友 们的欢迎,也得到了读者们 的追捧,阅读量很快就突破 了3000。于是,更多的文 章不断出炉,吴杏梅同学志 愿担任编辑,帮大家编辑文 章、校对文字、添加图片、 配置音乐,每周二、周五按 时发表。 一转眼,文章的发表已 经坚持了两个多月。这时, 科大出版社的杨振宁编辑建 议我们把文章汇集成书出版 。这个建议得到了623成员 的一致赞同。于是,我们暂 停了文章的发表,开始准备 文稿和图书的出版工作。 2018年3月6日,我突然 接到学校的通知,要求参加 次日的校庆出版工作会议。 原来,这本书已经被列入了 中国科大六十周年校庆图书 名单。会上,学校领导、校 庆办领导、管理学院和各单 位的同志们,给图书的出版 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又经过了近一个月紧锣 密鼓的筹备,40篇文稿的写 作终于全部就绪。 这时候,一个新问题摆 在所有人面前:如何能让这 本书的出版更有意义? 2017年夏天,“623”将四 个校友家庭组成家庭支教队 ,从合肥出发赴宁夏中卫市 兴仁中学开展支教活动。 “从来没有想过英语可以 这样学!”宁夏中卫市兴仁 中学的同学们在闭营仪式上 感慨道。 “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 快乐!”支教队员李照心碉 同学讲完了她精心准备的课 程内容后,这样说道。 “再精彩的内容,都比不 上兴仁中学孩子们那专注的 眼神和陶醉的神情对我的吸 引和触动!当每一个人都站 在平等的位置去交流、分享 、探讨、求证时,这样的陪 伴中收获了更有成长力的成 长,不仅是孩子们,也包括 我们家长!”家庭支教队的 校友家长在活动感悟中写道 。 中国科大研究生支教团 的支教活动已经启动了整整 20年,一百多名学生接力传 递,把科大对边远地区孩子 的关怀不断传承,兴仁中学 就是支教团服务过的中学之 一,而623大家庭里也有两 位是支教团成员。家庭支教 队赴宁夏之前,两位前支教 队员向所有队员介绍了科大 支教队的历史,分享了各自 的支教经验,更让大家意识 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家庭支教队的队员们, 在宁夏度过了艰苦而快乐的 7天。活动总结会上,每个 人都兴奋不已、收获满满。 兴仁的孩子们开阔了视野, 合肥的孩子们发现:有时候 “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奢侈 的事,“能学习”甚至成为了 一种幸福。而我,突然明白 了一个道理:陪伴就是最好 的成长。两地的孩子们在彼 此陪伴的7天里,似乎都有 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仅孩 子们,还有同行的家长们和 兴仁中学的老师们,似乎都 在陪伴中成长。于是,我决 定把“陪伴”作为623大家庭 的核心使命。 讲完了支教的故事,623 全体成员做出了一个重要决 定:把图书出版的全部收益 ,捐赠给中国科大研究生支 教团,用于支教队员教学和 生活的改善。 当我们把这个想法与中 国科大团委沟通之后,他们 非常赞赏,并给出了很好的 建议,这个捐赠又增加了以 下内容: 623大家庭将作为中国科 大研究生支教团的永久后援 团,与支教团彼此陪伴成长 ; 623大家庭将组织更多类 型的支教活动,更好地为校 友持续成长提供陪伴。 “众筹出版吧!”一位校 友提议,这个创意马上得到 了认同。联系众筹网、准备 材料、撰写介绍,整个团队 顿时运转起来。两天时间, 就完成了众筹的全部准备工 作。 众筹周期为20天,为了 确保众筹效果,每天都要刊 发一篇文章,文章编辑组的 工作量陡增,于是徐畅同学 作为新队员加入进来,编辑 组连夜讨论确定编辑格式, 如何添加众筹链接,如何排 版…… 4月3日,新一轮文章刊 发开始,众筹链接加入,每 天中午12点准时发出,发完 后就是转发、转发、转发… …623全体成员开足马力。 众筹金额首日破万,每 天金额不断跳升,让大家欣 喜不已。 中国科大校团委的青春 科大、学生会、研究生会等 多个微信平台开始加入转载 ,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 更广。 4月7日,即众筹的第五 天。在科大EMBAl203班的 微信群里,该班班长对我说 :“赵老师,我们班级有公 益基金,希望助力支教。” 原来是班委们看到了我每天 转发到群里的文章后,经过 讨论,决定对我们的活动给 予支持。 对于这样的善举,我们 当然非常支持。当天13点我 们开始讨论,全班同学纷纷 出谋划策,17点34分形成 结论。信息 精彩页 前几天女儿放学后,向我咨询备课的经验和授课的技巧。我问她要做什么?她说要给高一年级的同学上课。 我很好奇:“是每个成绩好的学生都要给低年级的上课吗?” “不是,要先自己报名,然后再选拔。”女儿回答道。 “那报名的人多吗?” “不多。” “那你为什么要报名呢?”我更好奇了。 “因为我高一的时候,也听过高年级同学的学习分享课,他们告诉我们课程知识的要点和学习的一些技巧,我觉得很有收获。”女儿说道:“这个方法很好,而且我觉得我也有义务把我的收获分享给低年级的同学。再说,我当时竞选学生会主席的时候提出的口号就是‘学校的精彩,请让我传递’,我觉得我更应该去做好这些传承的事。” 听完女儿的回答,我表扬了她,首先是她信守承诺,更重要的是她懂得了传承。 无论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学校、一个社会,甚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可能就是传承。这一点,是科大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留下的最深体会。 我本科进入科大读的是无线电专业,还记得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是钟德元教授和张绍平老师,毕业论文的内容似乎是5l单片机的相关应用研究。准备了很久毕业作品,快要到答辩时间,我突然发现程序上出现了问题,两位老师花了几天的时间陪着我一起找问题,最后发现原来是设计电路板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这个时候时间已经很紧张了,可能已经来不及重新制作电路板了。但是,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坚定要求必须重新制作。于是,我只好抓紧时间连夜重新设计电路板,再去哀求制作电路板的供应商。还好,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最后顺利通过了答辩。现在回想起来,毕业论文的内容,我早已忘记了。但是,指导老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发现问题绝不放过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工作数年之后,我又重新回到科大,跟随梁棵教授攻读管理学硕士。梁老师非常重视管理实践研究。为了让我做好毕业论文,他亲自打电话给他熟悉的公司总经理,安排我进行实践研究,他要求我必须待满三个月,每日到企业上班,深入了解企业,依据我的研究计划,实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和数据收集,不仅要在理论研究上有新意,还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硕士论文的研究内容,我也早已忘得干干净净了,但是梁老师在管理学研究中密切联系实际的学术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海外博士学位的攻读,之后决定回国发展。 回国前,与同是科大校友的父母,商量进入国内哪所高校工作。纠结到最后,还是父亲一锤定音:“既然回国都是报效,那就回来报效科大吧!至少你熟悉科大,能更好地传承!”于是,2007年我回到科大管理学院,开始了教书的生涯。 我一直认为,校友分为两种:一种是你曾经在学校生活过;另一种是学校就在你的生活之中。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