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西班牙加利西亚,那里的狂风海岸被罗马人认作世界的尽头,在希腊人眼中,那是卡戎将灵魂运往阴间的地方。自中世纪以来,加利西亚的“死亡海岸”吞没了无数往来船只,而走私也成为当地人千百年来的一种生活方式。直到20世纪末,大西洋对岸的毒品涌入,进而蔓延到欧洲。 20世纪90年代,80%的可卡因通过加利西亚海岸登陆欧洲。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加利西亚还拥有成为一个新西西里岛所有的必要条件:落后的经济、走私的传统、大众容忍甚至崇拜罪犯、诡异的政治氛围和社会规则……那里有形形色色的西班牙式毒枭,他们或脚踏木屐,乔装成粗鄙的渔民,或衣着华丽,试图成为“教父”般的人物;那里也有道貌岸然、唯利是图的腐败官员,充斥着暴力及与之相抗的紧张扫毒行动,更不乏一则则由毒品引发的令人心碎的故事。 加利西亚为何会变成毒品进入欧洲的门户?通过采访瘾君子、走私犯、犯罪集团头目、缉毒局特工、法官、抗议者、普通老百姓,作者带我们一步步接近让人难以置信的真相。这本书无疑是对毒品在欧洲中心地带肆虐和毒枭暴力的一个令人震惊的记录。 作者简介 白文革,毕业于河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多年来一直从事文学翻译工作,已翻译并出版多部译著;所翻译的刘震云小说《塔埔》荣获首届中国当代优秀作品国际翻译大赛三等奖。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穿过陆海江河 那片海:死亡海岸的神秘传奇 那片地:狭长的边境带,黑市的肇始 那条河:狭长的潮湿地带,走私贩运的雏形 第二章 烟草时代 万宝路赛尔塔 “走私者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栈板云斯顿香烟 比塞塔钱网 “做个走私者,跟我爸爸一样” 烟王 异国他乡的政商会面 第三章 大飞跃 我们一无所知 开拓先锋 第四章 加利西亚黑手党 哥伦比亚朋友 阿罗萨:毒枭之乡 第五章 黑帮大佬 “西托-米南科,政治牢囚” 脚踏木屐的劳雷亚诺·乌比尼亚 查林家族,“西西里范”的黑帮 马西亚尔·多拉多与大区主席游艇畅玩 第六章 白粉浪潮 让我们活着 抗议者联盟 第七章 “海蟹行动” 暗度陈仓 大围捕 第八章 斗争在继续 “海蟹行动”后 其他毒贩 乌比尼亚帝国的垮台 第九章 仿效黑手党 毒枭政治 毒枭之“道”,毒枭之“义” 毒枭暴力 第十章 全力出击 2001—2003年:贩毒热 塔因的最后一击:米南科、查林和多拉多落网 第十一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 毒枭运输有限公司 快艇船长 “大戟行动” 黑帮组织 第十二章 白粉踪迹 死缠烂打 敌对领土 当今海湾河口的霸主 瘟疫 导语 西班牙国家法院试图禁止本书出版! 本书已由Netflix改编成同名电视剧播出。 西班牙版《毒枭》(Narcos)。 位居西班牙非虚构类图书排行榜首位超1年。 在西班牙累计销售突破150000册。 已翻译成10多种语言,版权售出美国、英国、法国、葡萄牙、比利时等国家。 真实讲述加利西亚如何成为毒品流入欧洲的“黄金通道”! 在西班牙出版后,本书因直指毒品交易背后的腐败官员而一度被迫下架。书中揭露的庞大的毒品贩运网络、毒品泛滥的严重程度,以及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令人触目惊心。作者呈现了一部犯罪题材的动作惊悚大片,试图用电影的方式记录下这一切。而只有当我们了解了所有的真相,才能阻止毒品瘟疫的蔓延。 精彩页 那片海:死亡海岸的神秘传奇 学生时代我们曾做过测量计算,但结果似乎令人难以置信:加利西亚居然拥有1498千米的海岸线,比安达卢西亚(Andalucia)还要长,甚至超过了巴利阿里(Baleares)群岛海岸线的总长度。放大之后可以看到,那段海岸线曲折迷离,它由无数海岬和众多深邃的小港湾组成,可谓是神出鬼没的理想之地。其周遭延绵不断的陆架和岩石,似乎就是专为搁浅船只而设计的。其中有一段海岸,被称为“死亡海岸”(Costa da Morte),而我们的故事即将在死亡海岸展开。 该区域大多数乡村与城镇蜷缩在海岸之内,躲避大西洋狂风之虐,曾几何时,城乡之间互动的唯一形式就是渔夫行会之间的你争我抢。在偏僻的加利西亚,人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口音,令其他西班牙人觉得晦涩难懂。菲尼斯特雷角(Cabo Fisterra)是皇冠上的宝石:在古罗马人眼中,它是世界的尽头;在希腊人眼中,它是冥府渡神穿越冥河的起点;它同时也是基督教卡米诺·德·圣地亚哥(Camino deSantiago)朝圣之路的开端。而对当今的大多数游客而言,它只是一个伸向大西洋的风光旖旎的海角。无独有偶,这里也是一个绝佳的携运走私物品的陡峭海崖。 死亡海岸,北起拉科鲁尼亚市(A Corufia),向西南蜿蜒曲折至菲尼斯特雷以南,这一带的居民一向靠海吃海。除了打鱼和贸易,他们还依赖过往的商船过活。但他们并非总是坐等科尔米(Corme)、拉赫(Laxe)、穆希亚(Muxia)、卡马里尼亚斯(Camarifias)等重要港口的船只送货上门,他们通常会选择突袭抢劫过往船只,或只需密切关注任何可能被冲上岸边的失事船只残骸。 加利西亚到底吞噬了多少船只?要试图弄清楚这一点注定是徒劳无益的。“如果单凭”当地人称,自中世纪以来,已经有927起在册的沉船案例。一位名叫拉斐尔·勒迈(Rafael Lema)的研究人员对这些故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并将之汇编成“死亡海岸,梦想与沉船之乡》(Casta da Morte, un pais de suenos y naufragios),对其中一些骇人听闻的事件进行了收录。 19世纪末,英国商船岩羚羊号(Chamois)在拉赫附近搁浅。当地有传言说,一个渔夫前去援助船员,在靠近失事船只时,他大声呼喊,问船长是否需要帮助。船长以为来人是问这艘船的名字,就回答说“岩羚羊”,结果出现了神奇的语言“短路”:渔夫以为他想说的是这艘船上的货物是牛(bois,加利西亚语的意思是“牛”),于是急匆匆地赶回岸上,并告知了他的乡亲。不消片刻,他们就成群结队、全副武装地乘船出现在了那些浑身湿透、神情惊骇的英国人面前。 大约在同一时期,还有一艘名为普里阿摩斯号(PrJam)的商船搁浅,从船上漂到海滩上的金表银表在短短数个小时内就不翼而飞。一架三角钢琴也被冲到了海滩上,当地人之前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根本不可方物,还误以为是另一个宝箱,于是将之大卸八块来探寻宝物。 流传的所谓孔波斯特拉号(Compostelano)故事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沉船事件。该船游刃有余地进入拉赫湾,在即将登陆之际,误打误撞到了卡瓦纳(C~abana)海滩附近的一片沙洲。据说当地人下去查看时,在船上只找到了一只猫,并未发现任何船员的踪迹。 1890年发生了一起无比惨痛的事故,英国的巨蛇号(Serpent)在卡马里尼亚斯附近沉没,500名船员丧生。他们的坟墓就矗立在附近海滩和悬崖之间的英国公墓里,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0多年前,船长号(Captain)曾在菲尼斯特雷遇难,400多人无一生还。 海难的惨状多种多样,溺死人只是其中一种形式。1905年,满载手风琴的巴勒莫号(Palermo)在穆希亚附近遇难。据传,那晚吹向陆上的微风带来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幽灵般的生物。P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