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郑彦良自1975年从北航五系导弹弹体设计专业毕业留校至2009年退休的35年间,曾在北航五系工作14年(先后任系团总支书记、系教务科长、系党总支副书记,兼任过四届学生辅导员),后又到体育部、党委宣传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单位担任一把手,在每个单位都工作了六七年以上。本文集按照时间顺序,收录了郑彦良在北航工作期间发表的德育、智育、体育方面的论文,文章,汇报提纲等,并收录了他写的长篇通讯、报道、评论等。文集沿着他的工作轨迹,从一个侧面客观反映了近五十年来北航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历史片断,是对北航发展建设过程中某些方面工作的原汁原味的真实记录。 文集为关心了解北航发展进程的广大师生提供了真实的参考史料,也为校内外从事高校管理与服务研究工作的同仁提供了宝贵借鉴。 作者简介 郑彦良,研究员,男,1949年生,河北人。1975年毕业于北航五系导弹弹体设计专业。曾任北航五系学生辅导员、教务科长、系党总支副书记、校体育部主任、校党委宣传部部长、人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与书记等职;曾获北京市“灵山杯”优秀报告一等奖、北京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曾发表德育、智育、体育论文各多篇,参与主编《走进北航》系列丛书。 2009年退休,现任校“三老”协会常务副会长、北航老教授报告团常务副团长、校党建特邀组织员、中国老教授协会常务理事等;1997年至今先后做讲座、报告、党课约600场次。 目录 浅析在校大学生思想状况及其特点 1986年北航五系学生工作十件大事 从对广东几所大学的考察探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 北航五系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1985-1988)——五系自评报告之三 对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几点看法 开展“五早”活动 促进学风建设 北航体育教改的七年实践 试论体育综合教改的八年实践 体育教学改革硕果累累 1993年我校体育工作获突破性进展——排球男女队均夺全国大学生赛冠军,田径男队荣登北京高校田径杯榜首 健全和落实制度是搞好高校群体工作的根本保证 谁是中国探空火箭头胎子——我国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史实引起争议 在“北京一号”“北京二号”纪念碑揭幕仪式上的讲话 创新之举(1958-1998)——北航隆重纪念北京三型号飞行器上天40周年 人生奋进无终点 心底无私天地宽 胸怀万里天地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为民教授的奉献与追求 “我是共产党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为民教授的事业与追求 理清思路 创新发展——在北京市教育系统1999年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科技转化建奇功——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熊璋教授 追忆栢彦庄湧寿寺——北航校园寻古探幽 北京高校宣传阵地建设检查评估工作的启示与思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育工作大事记(1978-1998) 继承传统,面向未来,加强我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2000年北航德育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北京一号”诞生记 中国探空第一箭 《探索与实践——北航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集》前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 对我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思考 抓住机遇 适度发展——人文学院院长郑彦良谈人文社科教学改革 关于起草北航党委向杨为民学习《决定》的几点说明 人文学院2002年建设和发展研讨会会议纪要 关于人文学院启用“公共管理学院”第二名称的申请报告 人文学院关于申请启用“公共管理学院”第二名称的汇报提纲 《赤诚——北航治学楷模群雕》序 登高无止境 望远有豪情——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北航新任校长李未教授 一个宣传组织者的内部报告 杨为民的人格魅力 民族精神在危难中进发(弘扬民族精神·系列谈)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专题汇报提纲 深化教育改革 注重全面素质——北航人文学院毕业生连续两年就业率100% 从教授杨为民到话剧《杨为民》 走近大师——丁肇中报告会花絮 人文(公共管理)学院三年工作专题汇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与措施 在北航首届MPA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在2004级MPA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良师·挚友·情谊 有为才能有位 把握每个机会——在《走有特色的文科发展之路——全国理工科高校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综述》中的 发言摘要 推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培养创新型人才,应倡导研究型学习方法——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发言 研究型学习的新尝试:制作多媒体小课件 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开放的美学空间 政府应急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从新闻宣传角度分析 青年教师培养专题调研报告 华东六高校考察调研报告 一个北航普通学生的璀璨人生——悼念我们的学生罗阳 美,无处不在——我的网上摄影展开展有感 郑彦良“观”系列之一:《北航印象》摄影展——玩儿主自述 对人文学院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专题调研报告 大学生要养成读经典名著的良好习惯 百年海棠红——纪念沈元老校长诞辰100周年 致敬,北航“80后”! 百年修得同船渡,砥砺同行七十年 附录 探索 实践 创新——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郑彦良 一个追求创新的党务工作者——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郑彦良 奋进路上无终点 北航逐梦星空第四讲:郑彦良教授“谈谈北航人和北航精神”线上直播讲座成功举办 退而不休 乐于奉献——记优秀共产党员郑彦良 一颗有担当的铺路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郑彦良教授采访记 两篇旅游日记 后记——我在北航五十年 序言 郑彦良同志7月18日打电 话给我,说是要把他几十年 来写的论文和文章攒一个文 集,赶在今年校庆时出版, 还要让我给这个文集写个序 言。出文集可喜可贺,让我 写序言可就得好好回忆一下 了,因为时间跨度确实有点 儿长。 今年是北航建校70周年 ,是非常值得庆贺的年份。 70年前,在柏彦庄南边一平 方公里的地界,一片坟地和 荒滩上,新中国第一所航空 航天高等学府拔地而起,开 启了新中国航空航天教育新 篇章。 70年来,一代代北航人 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北航 已进入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 学和一流学科的行列。来路 坎坷,未来可期。 1963年,我毕业于北航 无线电系,1985年担任副 校长,1988-2002年任校长 。 我认识郑彦良同志,是 在他1989年担任学校体育 部主任后。那六七年间,他 下了很大功夫,团结班子成 员和体育老师们,为北航的 教学改革特别是体育教学改 革不懈努力,使学校的体育 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我曾 两次听过他对全校体育工作 的汇报,尤其是对他狠抓领 导班子建设和教学制度建设 留有深刻的印象。 1995-2002年他担任党委 宣传部部长,由于工作关系 ,我和他接触也多了起来。 印象中,他善于学习。干什 么工作,他就钻研和学习什 么内容,能快速地进入工作 角色。刚任命他担任党委宣 传部部长时,他向我建议把 党委宣传部和行政的宣传教 育处合二为一,一个实体两 块牌子,这样更便于党政一 致工作。党委常委会同意了 这个意见。北航的宣传工作 ,在郑度良同志的组织领导 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后来 ,北京市教委主任袁贵仁同 志要他在北京市教育系统宣 传工作会上介绍北航的宣传 工作思路和举措,还让他整 理了发言稿刊登在《北京教 育工作》刊物上。2000年 人文学院领导班子调整时, 考虑到郑彦良同志的综合素 质,我赞同他在继续担任宣 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的同 时,兼任人文学院常务副院 长,主持学院工作。后来人 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的发 展证明他干得很有实效,为 后来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进 入国家A类学科做了不少基 础性工作。 我粗略地浏览了他30多 万宇的学术论文和他的文存 ,他是导弹专业毕业的,由 于工作需要,他先后从事专 业跨度很大的工作,从学生 工作到体育管理,从党委宣 传工作到人文学院管理,他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很快进入角色,并干出了成 绩。尤其让我佩服的是,他 还能写出他所从事的每个专 业和学科的学术论文。这种 共产党员是一块砖,哪里需 要就往哪里搬的爱岗敬业精 神,值得在岗的同志学习。 给我印象特别深的,还 有他的文档意识。几十年来 ,他留存了不少有档案收藏 价值的北航文献、实物,还 把北航不同时期的很多历史 片断用文字、照片或其他形 式记载保存下来,这就是保 留了一部分北航的历史文化 。记得1988年召开北京航 空学院易名为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的命名大会,那时他还 是五系党总支副书记。看到 来了这么多老领导,他立即 拿出准备好的北航易名纪念 封,让当过北航党政一把手 的校领导在上面签名。后来 ,学校一有活动,他就请还 没有签过名的党政一把手签 名。至今,已坚持了三十余 年。我看过这个签名封,很 有意思,这是给学校留下的 珍贵的纪念品。 这本文集是以他先后从 事的工作的顺序为时间线, 从几十年的不同侧面,图文 并茂地真实“记录”了北航的 一些历史片段,是很有意义 的。 2009年郑彦良同志退休 后,他好像一直没有闲下来 过。我知道,他从退休开始 就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第一 线做督导工作,同时还任党 建特邀组织员等,一直在为 学校出力。他发挥自己文笔 较好的特长,为这些事关学 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工作 撰写调研报告、对策建议等 。他还没有中断已坚持二十 多年的讲座、报告,从20世 纪末的形势报告到21世纪的 “国家安全背景分析”,从传 播北航历史文化到宣传北航 精神,据说已讲了600余场 次,这是要有点儿能力和耐 力的。 2018年,他接替徐扬禾 同志,主持北航“三老”协会 的工作。协会活动搞得红红 火火,很有活力,特别是北 航老教授报告团的工作,已 成为北航老同志工作的一个 “口碑”品牌。这既丰富了老 同志们的退休生活,又发挥 了老同志们的余热,还为学 校和社会人才培养、立德树 人工作出了力,是一举三得 的好事。 我知道他一直好玩儿, 不大安分,尤其是退休这些 年,他抽时间到处旅游,国 内外跑了好多地方,长了不 少见识,还写了不少游记。 眼界一开阔,他的身体和心 情也越来越好。 今年是北航建校70周年 ,时间过得飞快,今年我要 到82岁了,看到北航的飞速 发展,非常高兴。 郑彦良在这本文集的书 名中把自己说成是一块铺路 石、一块学校建设和发展的 铺路石;采访他的同学们说 他是一块有责任和担当的铺 路石,这些说法都对。在学 校的发展史上,一代人有一 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 人的担当。一代代的北航人 就是这样薪火相传,接续奋 斗,才有了北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