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绝症患者的生命进入倒计时模式,其思其言纵然有悖常理也该得到某种程度的理解。
罹患绝症的年轻人K.讲述着得病三十九周以来自身和周遭发生的一切,描画病人与病态,其身染重病却流露出更为复杂的思绪,以此映射出同辈人内心深处的怨、恨和无奈……
小说对沙特阿拉伯社会作了精准细致的多角度解剖,呈现出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青年一代强烈的主体意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K.的绝命之旅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沙特阿拉伯)阿齐兹·穆罕默德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绝症患者的生命进入倒计时模式,其思其言纵然有悖常理也该得到某种程度的理解。 罹患绝症的年轻人K.讲述着得病三十九周以来自身和周遭发生的一切,描画病人与病态,其身染重病却流露出更为复杂的思绪,以此映射出同辈人内心深处的怨、恨和无奈…… 小说对沙特阿拉伯社会作了精准细致的多角度解剖,呈现出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青年一代强烈的主体意识。 作者简介 蔡伟良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二级)、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会长,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曾任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长期从事阿拉伯文学、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出版专著、译著近十部,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主要专著有《阿拉伯文学史》(合著)、《灿烂的阿拔斯文化》等,主要译著有《底比斯之战》《苦涩的爱》《先知全书》等。 目录 《K.的绝命之旅》无目录 序言 译完《K.的绝命之旅 》突然想起三十七年前 (1984年)的译事。1983年 我完成了在阿拉伯也门共 和国的翻译教学工作回国 时,曾经购得一部阿拉伯 小说集,其中有一篇沙特 阿拉伯作家的短篇小说《 旧伤的隐痛》。那年我们 专业正在组织翻译一部阿 拉伯短篇小说集,希望收 入集子的小说尽可能覆盖 更多阿拉伯国家和地区。 当时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初 期,和沙特阿拉伯还没有 建立外交关系,国内对沙 特阿拉伯的认知几乎空白 ,该国的文学更是无人问 津,我试着将《旧伤的隐 痛》译成了中文,收入由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阿 拉伯小说选《蒙面人》, 于1988年问世。我想, 这或许可以被认为是改革 开放后在境内最早发表的 沙特阿拉伯文学作品了。 不过,在此还得作个补充 说明,《旧伤的隐痛》的 作者1942年生于沙特, 并在1976年加入了沙特 阿拉伯吉达帖哈麦文学社 ,但是他却长期在埃及工 作,其作品中的沙特元素 并不是很多,一定程度上 是一个“伪沙特作家”。但 是,不管怎么说,翻译《 K.的绝命之旅》是我第 二次触碰沙特阿拉伯小说 。 沙特阿拉伯这个国家 有些特别,我们对它的认 知大多是比较片面的。几 乎局限于“石油富国”这一 层面。沙特阿拉伯确实和 其他国家有诸多的不同, 它作为伊斯兰教圣地麦加 的所在国,相对严格的宗 教教义教规,以及由此形 成的社会文化模式、价值 取向等都有其特异性,而 在一些人眼里,这一特异 性往往就成了“封闭、保 守”甚至“落后”的代名词 。 财富增长与相对保守 ,这就是沙特阿拉伯一枚 分币的两面。富庶和迅速 现代化对传统文化带来的 冲击不言而喻,尤其是随 着现代化社交手段的广泛 运用和新媒体的无处不在 ,百姓与外部世界的沟通 、交往日趋频繁,更是对 传统文化带来极大影响, 以80后、90后、00后为 代表的新生代心向改革, 期待文化的与时俱进已是 不争的事实。文学作为映 照社会的一面镜子,其对 社会百态的描写有时即便 不算很直接,但总可在作 品的字里行间触摸到隐匿 在社会表相背后的某些躁 动,从而去体悟作者的所 想所思。 进入新世纪以来,包 括沙特阿拉伯在内的海湾 国家文学尤其是小说发展 势头迅猛,无论内容和艺 术手法都出现了革命性的 突破和蜕变,甚至对政治 的批评,对宗教的观点, 对性的委婉描述也越来越 多地出现在作品中。这一 趋势至今依然十分强劲。 沙特阿拉伯青年作家 阿齐兹·穆罕默德生于 1987年,曾经发表过一 些诗歌和短篇小说,《K .的绝命之旅》于2017 年出版,是他的第一部长 篇小说,次年便入围阿拉 伯国际小说奖(亦称阿拉 伯布克奖)短名单。阿齐 兹·穆罕默德也因此成为 该奖项创办以来最年轻的 入围作家,而《K.的绝 命之旅》也成为该奖项有 史以来第一部以处女作入 围短名单的作品。 《K.的绝命之旅》入 围短名单后,许多媒体都 对作者进行了采访,在被 问到小说主人公K.与奥 地利著名作家卡夫卡的《 变形记》主人公颇为相似 ,是否在写作上受到了卡 夫卡的影响时,阿齐兹· 穆罕默德坦言,他确实喜 欢卡夫卡,但是“喜欢一 个作家,并不能说明写作 中必然会受其影响”。尽 管如此,读者在读完《K .的绝命之旅》后很可能 会认为作者或多或少受到 了《变形记》的影响,而 这在小说第一章中的几处 表述中亦可得到证明,如 “这几天在卡夫卡日记中 读到的一句话在我脑中挥 之不去”“或许我还依然受 着卡夫卡日记的影响”。 实际上。影响与否并 不重要,关键是作品在主 题、情节、语言等小说艺 术要素上是否做到了极致 ,或者至少能吸引读者, 能引起心灵的互动。引发 对相关问题的批判性思考 。我想阿齐兹·穆罕默德 应该是竭尽努力了,其效 果也是出众的,对此作者 自己回忆道,对得奖(包 括提名)他并不感到意外 ,在小说还未出版前,出 版商就对它抱有极大的期 待,并决定推荐参与评奖 ,且相信获奖的可能性极 大。 出版商之所以如此自 信绝对有其道理,原因是 小说构思的不同一般,主 人公处境的非同寻常,以 及主人公(抑或是作者)面 对现实的无奈而引发的深 邃思考。 作者让一个身患绝症 的病人发声,叙述得病三 十九周以来在周遭发生的 一切,描述病人或病态, 或因身患绝症而更显理性 的思绪,以此道出作者本 人心中的怨、恨和无奈, 其中不乏对信仰的反思, 对传统文化的不屑。或许 这并不是K.君或者作者 一个人的想法,在某种程 度上是在为整个新生代发 声。同样在小说中的多处 都可看到新生代与老一代 之间的观念冲突,最直白 的就是当母亲看到K.在 阅读西方小说时的那种担 忧:“对此,母亲毫不掩 饰自己的嫌恶,仿佛我在 家里看书即是犯下了一种 隐晦的罪,抑或破了家中 规矩。”毫无疑问,这里 的母亲也并不仅仅是小说 人物个体,而是她那代人 的代表。 文学本身就是折射社 会的一面镜子,作品情节 无论离奇或是平淡都可在 现实中找到源头,作者本 人也直言:“我认为小说 表达了沙特青年一代 导语 阿齐兹·穆罕默德——阿拉伯语文学新势力代表,阿拉伯布克奖短名单最年轻入围者。 首部入围阿拉伯布克奖短名单的处女作。 被誉为阿拉伯当代的《变形记》。 全景式解剖社会弊病,全方位刻画社会生活。 穿插作者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托马斯·曼、欧内斯特·海明威、苏珊·桑塔格、村上春树、谷崎润一郎等名家作品的独到观点,与主人公的心境完美融合。 生动描绘年轻人内心的躁动,呈现出伴随着互联网和新技术成长的青年一代强烈的独立意识。 趣味盎然又感人肺腑,反讽中展现作家的悲悯。 中国译协资深翻译家、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前会长蔡伟良教授倾力打造译本。 书评(媒体评论) 阿齐兹·穆罕默德在他 的处女作中创造了独特的 平衡——自我审视和观察 社会的平衡,甜蜜与痛苦 的平衡,悲悯与反讽的平 衡,思想深度与叙事流畅 的平衡。这是一部触动灵 魂的小说。 ——穆罕默德·阿布德 尔纳比(阿拉伯布克奖短 名单入围者) 在这部迷人的日记体 小说中,主人公用精彩的 反讽来记录他的日常挣扎 ,叙事如丝一般顺滑…… 阿齐兹·穆罕默德笔下的 故事不仅趣味盎然,而且 感人肺腑。 ——《阿拉伯新闻报 》 精彩页 第一周 一觉醒来,我感到一阵恶心。 我艰难地呼吸,揉了揉眼睛,睡眼惺忪地盯着枕头,枕头上有一块污渍。从此刻自己的呼吸感受判断,这八成是鼻血。我左半撇胡子上的血已经干了,但鼻孔里的血倒是还湿着。我猛然惊醒,抬起头,转瞬间脉搏恢复了平稳。透过窗看到外面太阳的位置,我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晚了,索性翻了个身躺到枕头的另一边,再次合上眼。 入睡之前,也就是凌晨时分,我记得自己是在看一本书,再往前,在洗热水澡。我曾在书里读到,洗热水澡招人犯困。洗澡前我吃了晚饭,抽了支烟,在几个房间里踱来踱去,把灯开了又关,上了床又下来,起坐漫无目的,与人们每天晚上醒着的时候做的事情相差无几。或许我选今天来只睡两个小时是错误的,但只睡两小时,选在哪天都不对。 乱七八糟的床头柜上的闹钟叫个不停,那尖锐的声音仿佛一根钉子戳进脑袋。 花了几分钟我终于从床上起来,不疾不徐地在脑中回顾自己起得太晚这一事实。小解之后,根据尿液的颜色我估摸着身体是缺水了。我开始刷牙,一直刷到牙龈作痛,以至于都不能确定刷了多久。我又洗了把脸,洗去睡意,也洗掉胡子上和鼻孔里的血迹。我咒骂着那熟悉的铁锈味儿,它像是陈旧回忆燃起的火种,涌入喉咙。 小时候,流鼻血是家常便饭。那时,鼻血滴落到衣服、脚上之前,我可以感受到一股温暖的血液在呼吸道里轻缓地流动。尽管并不疼,但是刚见到鼻血的那一瞬间总是有点害怕。流鼻血这个毛病总是让我在放学后无缘与其他小孩一起玩耍,在烈日炎炎的日子里更是如此。尽管我懂得一些止住鼻血的方法,比如在鼻子上端放冰块,或是用一根手指从外面按住偾张的血管,但这片土地上空对我怀有恶意的太阳总有办法让我的鼻血再次流淌。 可现在是冬季,通过窗外的景色我可以肯定。刚刚下过雨,窗玻璃在雨水的作用下折射着阳光。我飞快地穿上衣服,一如往常,这是我对自己起床太晚仅有的补救。刚一出门,又下大雨了。 上车,我转动车钥匙,音乐立马聒噪起来。我像早晨拍床头柜上的闹钟那样使劲地给了收音机一巴掌,让它不再发声。这一路上我脑中一片空白,挡风玻璃上两个雨刷左右摆动,像上了发条的催眠仪器。猛然间我发现自己已经到了停车场,这里几乎停满了车,回了回神,我才反应过来自己身处何方,车停得有些远,我不得不加快脚步。天气寒冷,好似在催我再走快些。 通往塔楼的这漫长几分钟里,我抬起头再三打量,这是一幢很显眼的建筑,从哪个方向都可以很容易地走近它,但入口却十分隐蔽,得找寻一番才能抵达,甚至会让人有那样的感觉:越接近这栋楼越觉得永远都无法进去。 一切都与昨日别无二致,但心中却萌生一种强烈的疏离感,一切又和昨日截然不同。 刚走到侧门,浓重的油漆味扑面而来,走廊通风不佳,这种味道常年都有。走廊尽头有一部自动扶梯,站在第一级望不到最后一级,它不间断地向高处运行着,仿佛能载你到任何想去的地方。人们大多不喜欢乘自动扶梯,而径直走向电梯厅,在那儿等乘电梯。早晨快过去了,电梯厅只有我一个人,可无论人多人少,等电梯的时长都一样。 能透过电梯间的大玻璃窗俯瞰着外面的空地:一个无人游玩的花园,几把木椅,抽烟的人总是坐在那里。根据外面抽烟的人数我可以推断出自己迟到了多久。谁也不会一到这里就下来抽烟,一定得先上去露个脸,证明他已经来了。说不定这儿的玻璃窗如此设计,就是为了让等电梯的人能看到楼下的那些景象。之后,电梯一到,人们便争先恐后地往里面挤。似乎连再多看一秒窗外的风景都无法忍受。 我走进电梯。按下“10楼”。电梯门保持了一会儿打开状态便自动关闭了。我看了下表,又确认了一下裤链是否拉好——我时常忘记拉它,然后像是第一次关注自己的穿着一般,从上到下自我打量了一番。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