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临近 |
分类 |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
作者 | 汪诘 |
出版社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本书主要介绍新科技会给我们带来的改变,如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差异、区块链和比特币、湍流、中微子、虚粒子、平行宇宙等等的来龙去脉等。这些是现在大众关心的热门话题,这本书中的大多数文章都在探索未来的可能,这些话题关注的不仅是科学知识本身,还有科学知识、科学故事背后的科学方法、科学思维。 作者简介 汪诘,著名科普作家,科普自媒体人,“科学声音”联盟执行秘书。 著有《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星空的琴弦》《亿万年的孤独》《十二堂经典科普课》《漫画相对论》《未解的宇宙》《迷途的苍穹》等作品,其中《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获第八届文津图书奖。自媒体电台“科学有故事”荣膺喜马拉雅FM2018年商业科技十大实力主播称号。 他还是导演和编剧,为各大科技馆制作特效影片,主要作品有深受观众喜爱的《令人惊叹的宇宙》《破解恐龙灭绝之谜》等。 目录 人工智能会觉醒吗? 区块链和比特币 平行宇宙的起源、模型、争议和猜想 上帝是左撇子吗? 经典物理学的最后一座堡垒——湍流 中微子能带来下一场物理革命吗? 宇宙学对撞机 虚粒子,更深层的物理学线索 新视野号:重新认识冥王星 脑机接口是不是潘多拉的魔盒? 丙肝末日已至 宫颈癌疫苗——中国人献给世界的又一礼物 与自己对话 轮回转世现象存在吗? 质疑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序言 这几年,我科普写作的 范围很广,有谈科学史的, 也有谈科学思维的,更有谈 各种科学知识的来龙去脉的 。在这本书中,我为大家精 选了一些我自己较为满意的 ,通俗易懂讲解科学知识的 科普文章。比如人工智能与 人类智慧的差异、区块链和 比特币、湍流、中微子、虚 粒子、平行宇宙,等等的来 龙去脉。我之所以要把这些 知识文章结集在一起,除了 它们是现在大众关心的热门 话题外,还有一个原因,这 本书中的大多数文章,都带 有探索未来的属性。 比如说,我谈人工智能 ,除了跟大家讲解人工智能 的原理和局限之外,更重要 的是带大家一起思考未来: 人工智能是否有可能觉醒? 假如人工智能觉醒,世界将 会怎样?这两个问题还不是 重点,我还希望进一步引导 读者思考:生物遵循自然演 化的法则,人类也是生物, 若人类已经跳出了自然演化 法则呢?还会继续遵循演化 的法则,即“适者生存”吗? 人工智能继续发展下去的终 点在哪里呢?“人工智能觉 醒”这个话题看似一个纯粹 的科技话题,但我发现,自 然演化法则可能也会在人工 智能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我希望通过我的文章,带 给大家一些更深度的思考。 这本书也收录了我的区 块链科普文章。我的写作目 标,不仅仅是要把区块链这 项技术解释清楚,让普通人 能够深入了解区块链的技术 原理。而且,我还对区块链 的未来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和 预测。 对未来趋势的准确判断 和把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 地工作、生活、投资、创业 ,虽然我所探索的未来未必 就是真正的未来,这世界没 有人能准确预测未来,但预 测未来准确性的得分并不是 0和1的差别,而是从0到 100分的差别。我相信我的 这些预测一定不是0分,哪 怕只有1分的参考价值,也 会对你有所帮助。 每一项技术革新都会给 社会带来一次变革,而每一 场变革都像是席卷世界的一 场风暴,我们每个人都不可 能置身风暴之外,下一场风 暴何时来临?在我的这本书 中,你也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 导语 每一项技术革新都会给社会带来一次变革,而每一场变革都像是席卷世界的一场风暴,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置身风暴之外,下一场风暴何时来临?在这本书中,你也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本书除了跟大家讲解人工智能的原理和局限之外,更重要的是带大家一起思考未来:人工智能是否有可能觉醒?假如人工智能觉醒,世界将会怎样? 对未来趋势的准确判断和把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和生活,预测未来并不是只有0和1的差别,而是从0到1000的差别。这些未来预测一定不是0分,哪怕只有1分的参考价值,也许会对你产生帮助。 网络电台人气主播及科普畅销书作者汪诘老师的又一本新作,本书为我们生动地分析了将要发生的新技术革命,作者用丰富的知识和相应的图片资料,从科学角度讲述其背后的逻辑。 精彩页 觉醒问题的科学实质 人工智能,简称AI,这个名词现在几乎已经到了随处可见的地步。2016年,一只会下围棋的“阿法狗”把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警惕推向了又一个高潮。如果你也是一个科幻爱好者,可能会跟我一样追美剧《西部世界》。这部片子向我们细致描绘了人工智能是如何被制造出来,并且最终觉醒试图取代人类(截止到本文写作时,《西部世界》第二季正在上映)。而美国畅销书之王丹·布朗今年推出的最新力作《本源》,也是以人工智能为题材的小说。2017年国内非虚构类图书畅销冠军就是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在这本书中,作者向我们历数了现在人类的大部分职业都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包括一向被认为是高知识含量的医生、律师、记者等等。 大多数人能够做的工作,未来人工智能都能做,这一点几乎没有什么争议。然而,人工智能是否能够觉醒,也就是具备自主意识,像人一样自主思考,这就有非常大的争议了。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科学界对此的研究历史和各方观点。 实际上,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觉醒的路径有两条,一条是由人类编制出来的电脑程序觉醒;另一条路径是把人类的思维和记忆全部上传到计算机中,让人类在电脑中觉醒。到底哪一条路径更有可能发生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今天的探索之旅。首先,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到底什么是意识? 这是一个非常难以定义的词,有点儿像“精神”或者“我”这样的哲学味道很浓的词。对意识的探究自古就有。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撰写了《灵魂论及其他》,阐述了他对生与死、睡与醒、以及其他心脑问题的深入思考。而另一位古希腊学者希波克拉底认为,人类应该知道,我们的喜怒哀乐都来自大脑,且只来自于大脑。这可能是最早的心物一元论。而笛卡尔在17世纪提出了心物二元论,他的名言是“我思故我在”,认为人由完全不同的两种实体组成,一个是心灵,另一个是身体。心灵是非物质实体,永生不灭,不占空间,具有意识。而身体是物质实体,可以被摧毁,占据空间。心灵寄居在人的身体,或者说寄居在人的大脑内,大脑也属于身体的一部分,心灵接受身体传来的信息,并向身体发送指令。 科学的进步使我们对意识的研究不再仅限于哲学领域。到了19世纪末,西班牙神经解剖学家罗曼尼·卡哈尔运用并改进了银染色法,对神经系统进行了大量研究,创立了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理论。他认为神经系统并非是连续一片的,而是由一个个的神经元组成。卡哈尔的研究,为现代神经科学奠定了基础。 现代科学认为,意识是一种“神经反应”,是一种自我感受、自我存在感与对外界感受的综合体现。换句话说,现代科学已经否定了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科学家认为意识必须依赖于神经元这种实体,它是人自主或者不自主地产生的一系列神经反应的体现。通俗地说,意识就是一种大脑活动。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正是因为意识是基于物质的,我们才有了继续研究觉醒的可能性。 好了,有了以上这些知识后,我们就可以这样认为,所谓的觉醒问题,它等价于是否可以用我们现在的计算机系统来完全模拟神经元的活动,如果能模拟,那么计算机系统就必然有觉醒的理论可能,反过来,如果神经元的活动是现在的计算机结构根本不可能模拟的,那么,觉醒就是一个伪命题,至少可以说,人类的意识与电脑的意识是不同的。 于是,觉醒问题就暂时转换成了计算机系统能否模拟神经元活动的问题。你看,我刚才的这一番论述就体现了科学思维中非常务实的一面,如果我们只有哲学思维,那么,光光是研究到底什么是“我”,什么又是“精神”,就可能永远争论不休了。科学思维则把这个问题转换成了可以通过逻辑和实证来研究的具体问题。 我们现在拿到了两个研究对象,一个是计算机系统,另一个则是大脑的神经元系统。现在我们要研究的是这两个系统之间到底存在哪些异同点,是否是等价的,或者说,计算机系统未来是否有可能可以和大脑神经元系统等价。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