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师的传统(精)/光启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路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奎因、达米特,其著作及思想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他们是公认的西方哲学大家。以金岳霖、陈康、沈有鼎、周礼全等为代表的前辈学者,为我国哲学研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哲学界也是令人敬仰的大师。本书共论及近40位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揭示一种由大师开创并被后人继承的学术传统,它深深影响着今天的哲学工作者,也为中国哲学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
王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退休教授,逻辑专业、西方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逻辑研究室主任、哲学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逻辑学会现代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常务理事。
曾在德国明斯特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美国啥佛大学、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比利时卢汶大学、日本东京都立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学习和访问研究。
主要从事逻辑学、西方哲学的研究,著有《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弗雷格》《弗雷格思想研究》《走进分析哲学》《逻辑的观念》《寂寞求真》《“是”与“真”——形而上学的基石》《逻辑与哲学》《逻辑方圆》《读不懂的西方哲学》《解读<存在与时间>》《语言与世界》《一“是”到底论》等著作。主要译著有:《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弗雷格著)、《算术基础》(弗雷格著)、《真之追求》(奎因著)、《分折哲掌的起源》(达米特著)、《真与谓述》(戴维森著)、《亚里士多德》(罗斯著)、《逻辑大全》(奥卡姆著)、《论第一原理》(司各脱著)、《经院辩证法》(吉尔比著)等。
目录
序言
哲学家
永远的柏拉图
思想巨人亚里士多德
康德的意义
从《小逻辑》到《逻辑学》
没有保留下来的文字
感受“胡塞尔档案馆”
在哲学史的主线上
我喜欢的哲学家
走近哲学家
哲学与学术传统
哲学家的理解
为学术而学术
大学者的大学问
不聪明的哲学家
大师的传统
哲学所的学术传统
世纪之交话逻辑
历史源头话哲学
前辈与老师
金岳霖先生与清华大学哲学系
陈康先生的学术理念
追思汪子嵩先生
天真奇特
周礼全先生的四本书
童真童趣
如今,他真的走了
追思梁存秀先生
叶秀山先生的哲学追求
一生只为哲学想
怀念敬爱的李赋宁先生
怀念王炳文先生
没齿不忘是师情
同学和朋友
怀念老苏
怀念吴元梁学兄
纪念刘奔学兄
怀念翁绍军学兄
怀念杨成凯学兄
怀念老毕
怀念徐奕春
悼好友小邵
外国前辈、老师和朋友
感受奎因
走访达米特教授
向往戴维森
逻辑的创新与应用
怀念辛迪卡
怀念Bob
怀念谢波斯教授
怀念尼尔斯
德雷本教授
继承与超越
逻辑的观念
“是”与“真”
一“是”到底论
逻辑与哲学
逻辑的视野
求真不辞漫漫修行
序言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
论》中认为,“自明徐光启
、李之藻等广译算学、天文
、水利诸书,为欧籍入中国
之始,前清学术,颇蒙其影
响”。梁任公把以徐光启
(1562-1633)为代表追求“
西学”的学术思潮,看作中
国近代思想的开端。自徐光
启以降数代学人,立足中华
文化,承续学术传统,致力
中西交流,展开文明互鉴,
在江南地区开创出海纳百川
的新局面,也遥遥开启了上
海作为近现代东西交流、学
术出版的中心地位。有鉴于
此,我们秉承徐光启的精神
遗产,发扬其经世致用、开
放交流的学术理念,创设“
光启文库”。
文库分光启随笔、光启
学术、光启通识、光启讲坛
、光启读本、光启译丛、光
启口述、光启青年等系列。
文库致力于构筑优秀学术人
才集聚的高地、思想自由交
流碰撞的平台,展示当代学
术研究的成果,大力引介国
外学术精品。如此,我们既
可在自身文化中汲取养分,
又能以高水准的海外成果丰
富中华文化的内涵。
文库推重“经世致用”,
即注重文化的学术性和实用
性,既促进学术价值的彰显
,又推动现实关怀的呈现。
文库以学术为第一要义,所
选著作务求思想深刻、视角
新颖、学养深厚;同时也注
重实用,收录学术性与普及
性皆佳、研究性与教学性兼
顾、传承性与创新性俱备的
优秀著作。以此,关注并回
应重要时代议题与思想命题
,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
化与创新性发展,在与国外
学术的交流对话中,努力打
造和呈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价
值观念、思想文化及话语体
系,为夯实文化软实力的根
基贡献绵薄之力。
文库推动“东西交流”,
即注重文化的引入与输出,
促进双向的碰撞与沟通,既
借鉴西方文化,也传播中国
声音,并希冀在交流中催生
更绚烂的精神成果。文库着
力收录西方古今智慧经典和
学术前沿成果,推动其在国
内的译介与出版;同时也致
力收录汉语世界优秀专著,
促进其影响力的提升,发挥
更大的文化效用;此外,还
将整理汇编海内外学者具有
学术性、思想性的随笔、讲
演、访谈等,建构思想操练
和精神对话的空间。
我们深知,无论是推动
文化的经世致用,还是促进
思想的东西交流,本文库所
能贡献的仅为涓埃之力。但
若能成为一脉细流,汇入中
华文化发展与复兴的时代潮
流,便正是秉承光启精神,
不负历史使命之职。
文库创建伊始,事务千
头万绪,未来也任重道远。
本文库涵盖文学、历史、哲
学、艺术、宗教、民俗等诸
多人文学科,需要不同学科
背景的学者通力合作。本文
库综合著、译、编于一体,
也需要多方助力协调。总之
,文库的顺利推进绝非仅靠
一己之力所能达成,实需相
关机构、学者的鼎力襄助。
谨此就教于大方之家,并致
诚挚谢意。
清代学者阮元曾高度评
价徐光启的贡献,“自利玛
窦东来,得其天文数学之传
者,光启为最深。……近今
言甄明西学者,必称光启”
。追慕先贤,知往鉴今,希
望通过“光启文库”的工作,
搭建东西文化会通的坚实平
台,矗起当代中国学术高原
的瞩目高峰,以学术的方式
阐释中国、理解世界,让阅
读与思索弥漫于我们的精神
家园。
导语
本书收集大致两类短文,一类是作者自己过去20多年的读书随笔,是作者研究论著以外的另一类文字。结集整理时发现,虽是短文,但多是关于经典哲学家及其著作思想的认识,关于哲学的观念和性质的认识。所以,虽然不是学术论文,仍然与学术相关,少了些学术的严谨,多了些阅读的趣味。另一类与作者的老师、同学、朋友相关,与自己的学术生涯相关。最后一部分不是随笔,而是为作者一些专著写的序。它们不是专著,而是关于那些专著的,记录了一些相关的故事。
精彩页
永远的柏拉图
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气度非凡:古希腊建筑金碧辉煌,学员众生簇拥着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如众星捧月;柏拉图身披红袍,手指向天,亚里士多德蓝装素裹,手心朝地,两人对视交流,暗示着不同风格趣向的哲学观与学说。刚出版的《柏拉图全集》中译本选用画中的柏拉图做封面,那向上的手指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而在封底,比肩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给人无限的遐想。
不知道柏拉图的人大概不多。“理念论”“实体说”“洞穴假说”等如今已是哲学讨论的常识;“哲学王”的政治理想更是闻名遐迩。他建立的学院以开创了教育和学术自由的传统而流芳百世;他对诗人的批评,他对诗歌、音乐、绘画的评论,他的对话文体和散文风格,成为文学艺术研究不尽的话题。他教育培养了多少学生,大概无法统计,但是有亚里士多德一人,足以名垂千古。
柏拉图十分尊敬老师,这与我们中国人有些相像。在许多对话中,他的老师、古希腊最著名的思想家苏格拉底都是主角。通过这些对话,我们知道了苏格拉底的奇闻逸事,他的思想学说,包括他的视死如归,他的“助产士”的称号,以及他那著名的格言“知道自己无知”。不过,在柏拉图的笔下,苏格拉底不是完人,他有出错和无助的地方,也有受窘和被冷落的时候。这样的师生关系反映出求知求真的传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为它做出了最精辟的注解。
我喜欢拉斐尔的这幅画,也愿意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放在一起比较。过去常常企图从柏拉图的著作中阅读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如今则总是努力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寻找柏拉图的痕迹。我相信思想是有传承的,不会像花果山的石猴那样凭空蹦出来。没有思想来源的所谓原创往往没有根基,注定是浅薄无知的。真正开创性的工作无疑是伟大的,但是,看不到它的渊源,对它的理解难免失之肤浅。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有很大不同,最大的区别却是在学科的分类。柏拉图的著作涉及哲学、政治、伦理、教育、艺术、数学等诸多方面,却几乎从来也没有对这些方面进行分门别类的论述,亚里士多德则区分出逻辑、修辞、物理学、天文学、动物学、形而上学、诗学等等。其实,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也可以看到对学问的探讨和对学科的提及,他曾经提到学习几何学、天文学等,他的学园门口还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懂几何学者莫入”。因此我们大概很难说在柏拉图那里没有学科的分类。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都是后人按照他的手稿整理编排的,许多著作的名称也是编者所加,比如“工具论”和“形而上学”。一些学科也由此而得名。一如从“工具论”产生了逻辑,从“形而上学”产生了形而上学。但是从学科的意义上讲,柏拉图的著作没有分门别类的论述,所有思想都散见在那些对话之中,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本身就是这样分门别类论述的,从而为后人以学科的方式整理编辑提供了可能。虽然一些学科的名称为后人所取,但是分类研究的工作却是他本人亲自做的。学科分类至关重要。正是这种学科分类促进了分门别类的研究,从而形成科学,并最终导致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不同,也导致对他们理解的差异。千百年来,西方的思想研究要么追溯到柏拉图,要么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一种声音突出强调要回到柏拉图。有人甚至认为,以往对柏拉图的理解和解释,包括亚里士多德对他的解释,都是错误的。这种观点认为,亚里士多德分学科的做法是错误的,应该回到柏拉图,甚至回到苏格拉底和前苏格拉底,回到那种对思想的综合、整体的思考,因此应该重新理解柏拉图。持这种观点的人虽然不是多数,却也颇有影响。不过,我对它却深表怀疑。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