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数字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今天创作和体验艺术的方式。不仅艺术的传统形式,如印刷、绘画、摄影和雕塑,已经被数字技术和媒体改变了,而且全新的形式,比如互联网和软件艺术,数字装置和虚拟现实,也已经作为公认的艺术实践出现了。 克里斯蒂安妮·保罗考察了数字艺术从20世纪80年代出现到今天的发展,并展望了未来。她区分了以数字实践为工具来创作传统形式的艺术和以其为媒介创作新类型的艺术,并讨论了许多重要的艺术家和作品。本书探讨了这些艺术作品提出的主题,比如观众交互,人工生命和智能,政治和社会行动主义,网络和远程呈现,以及与数字艺术的收藏、展示和保存相关的问题。 本书是原书的第3版也是扩展版,聚焦近些年来备受瞩目的数字艺术实践的重要领域,包括定位媒体的出现和影响,交互公共装置,增强和混合现实,社交网络和文件共享,以及平板电脑技术。 作者简介 李镇 毕业于清华大学,获艺术学博士学位,曾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在伦敦艺术大学(universty of theArts London)留学,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数字艺术、新媒体艺术和策展。 目录 引言 技术和艺术的简史 数字艺术的展示、收藏和保护 第一章 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工具 数字成像:摄影和印刷 雕塑 第二章 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媒介 数字艺术的形式 装置 电影、录像和动画 互联网艺术和网络艺术 软件艺术 虚拟现实 声音和音乐 第三章 数字艺术中的主题 人工生命 人工智能 远程呈现和远程机器人 身体和身份 数据库美学和数据可视化 超越书籍:叙事环境 游戏 战术媒体、行动主义和黑客行动主义 未来技术 重新定义公共空间:定位媒体和公共交互 增强真实感: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 社交媒体和Web2.0时代 术语表 主要参考文献 插图清单 导语 “数字艺术”一词本身已经成为一个无法描述其统一美学的涉及艺术作品与艺术实践广泛领域的综合体。本书将考察数字艺术的多种形式,其美学语言的基本特征及其技术和艺术史演化。 数字技术的扩张及其对我们生活和文化的影响将催生更多反思和批判地参与这一文化现象的艺术作品。未来,数字艺术是将在博物馆和艺术机构中找到一个永久的家,还是将在不同语境中存在——由越来越多的艺术与技术中心和研发实验室提供支持和展示——仍然有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