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唐诗宋词元曲赏析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选取的作品是唐诗、宋词和元曲中语言上明白如话,读起来触动人心的。本书在选词时超出了两宋的范畴,这既是作者的偏好,也由于它们的艺术美。本书在编排顺序上按照情感和场景分为登高、怀古、忧愤、喜悦等几个大的类别。每篇包含两个基本模块:原文、导读,除《长恨歌》《琵琶行》两首外,每首都有译文,部分篇目有注释和/或延展阅读。 作者简介 晓波,本名张志波,1977年11月生,籍贯:内蒙古赤峰市。2014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2018年被评选为江苏省昆山市紧缺产业人才。目前已有多篇诗歌作品在《诗刊》等文学刊物上发表。 目录 第一单元 登高 滕王阁诗 唐·王勃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望岳 唐·杜甫 登高 唐·杜甫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第二单元 怀古 夜泊牛渚怀古 唐·李白 咏怀古迹 唐·杜甫 泊秦淮 唐·杜牧 题乌江亭 唐·杜牧 乌衣巷 唐·刘禹锡 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苏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南吕·四块玉〕紫芝路 元·马致远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 元·马致远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双调〕沉醉东风 元·张养浩 〔中吕·卖花生〕怀古 元·张可久 第三单元 田园 山居秋暝 唐·王维 鸟鸣涧 唐·王维 山中 唐·王维 终南别业 唐·王维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如梦令 南宋·李清照 清平乐·村居 南宋·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南吕〕干荷叶 元·刘秉中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元·卢挚 〔中吕·山坡羊〕晨鸡初叫 元·陈草庵 〔南吕·四块玉〕闲适 元·关汉卿 〔双调·大德歌〕冬景 元·关汉卿 〔双调〕沉醉东风 元·胡祗遹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 元·白朴 〔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元·马致远 〔仙吕〕后庭花 元·赵孟 〔正宫·叨叨令〕道情 元·邓玉宾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元·张养浩 〔正宫·鹦鹉曲〕渔父 元·白贲 〔双调·水仙子〕咏雪 元·乔吉 〔双调·水仙子〕咏竹 元·马谦斋 第四单元 喜悦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春夜喜雨 唐·杜甫 绝句 唐·杜甫 登科后 唐·孟郊 〔中吕·喜春来〕春宴 元·元好问 第五单元 忧愤 将进酒 唐·李白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江雪 唐·柳宗元 赠妓云英 唐·罗隐 自遣 唐·罗隐 贫女 唐·秦韬玉 虞美人 南唐·李煜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浪淘沙 南唐·李煜 破阵子 南唐·李煜 鹤冲天 北宋·柳永 临江仙·夜归临皋 北宋·苏轼 踏莎行 北宋·贺铸 武陵春 南宋·李清照 声声慢 南宋·李清照 满江红 南宋·岳飞 小重山 南宋·岳飞 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 诉衷情 南宋·陆游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南宋·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南宋·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 扬州慢 南宋·姜夔 〔南吕〕金字经 元·马致远 〔正宫〕塞鸿秋 元·薛昂夫 〔双调·水仙子〕讥时 元·张鸣善 〔仙吕〕解三酲 元·真真 第六单元 羁旅 渡汉江 唐·宋之问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静夜思 唐·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春望 唐·杜甫 清明 唐·杜牧 枫桥夜泊 唐·张继 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 苏幕遮 北宋·范仲淹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 元·马致远 〔越调·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中吕·山坡羊〕冬日写怀 元·乔吉 〔越调·凭栏人〕金陵道中 元·乔吉 〔南吕·四块玉〕客中九日 元·张可久 〔双调·水仙子〕夜雨 元·徐再思 第七单元 感时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回乡偶书二首 唐·贺知章 曲江二首之一 唐·杜甫 曲江二首之二 唐·杜甫 锦瑟 唐·李商隐 金缕衣 唐·无名氏 浣溪沙 北宋·晏殊 木兰花 北宋·宋祁 清平乐 北宋·王安国 蝶恋花 北宋·苏轼 如梦令 南宋·李清照 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南宋·辛弃疾 临江仙 明·杨慎 〔越调·天净沙〕春 元·白朴 〔双调·蟾宫曲〕送春 元·贯云石 第八单元 思慕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长相思·其二 唐·李白 怨情 唐·李白 春思 唐·李白 节妇吟 唐·张籍 离思 唐·元稹 长恨歌 唐·白居易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无题 唐·李商隐 无题·其一 唐·李商隐 无题四首·其二 唐·李商隐 望江南 唐·温庭筠 菩萨蛮 唐·温庭筠 谒金门 南唐·冯延巳 长命女 南唐·冯延巳 菩萨蛮 五代·敦煌曲子词 踏莎行 北宋·寇准 蝶恋花 北宋·柳永 蝶恋花 北宋·晏殊 生查子 北宋·欧阳修 蝶恋花 北宋·欧阳修 临江仙 北宋·晏几道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北宋·苏轼 卜算子 北宋·李之仪 鹊桥仙 北宋·秦观 浣溪沙 北宋·秦观 一剪梅 南宋·李清照 醉花阴 南宋·李清照 钗头凤 南宋·陆游 钗头凤 南宋·唐婉 青玉案·元夕 南宋·辛弃疾 踏莎行 南宋·姜夔 〔仙吕·一半儿〕题情 元·王和卿 〔双调〕潘妃曲 元·商挺 〔双调〕蟾宫曲 元·徐琰 〔双调·大德歌〕夏 元·关汉卿 〔双调 序言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我们经常说唐诗、宋词、 元曲,这话容易让人误解 ,仿佛唐代的人写诗,宋 代的人填词,而元代的人 只是作曲。实际上,诗一 直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主流 ,只是宋元在主流的诗之 外,分别发展了词及曲而 已。 唐诗是古代诗歌的顶 峰。唐人在边塞、田园、 浪漫主义及现实主义等诗 歌领域都进行了大量的创 作。唐诗不但在数量上远 超古人,质量上也空前绝 后。李白将古体诗推到了 极致,杜甫使格律诗走向 了成熟,王维写出了田园 诗的意境,李商隐道尽了 爱情诗的缠绵。 总而言之,唐代是一 个诗人荟萃的时代,是一 个诗歌丰收的时代。诗歌 之所以在唐代出现大繁荣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唐代 的科举考试要考诗歌,否 则也不会有杜甫七岁学诗 了。宋代学者严羽的《沧 浪诗话》中记有:“或问 :‘唐诗何以胜我朝?’唐 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 ,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可见,这个观点宋代的 人就已经有了。另一个原 因是唐代的诗歌社交。杜 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有 一句“与客携壶上翠微”。 这里的“客”是指杜牧的朋 友张祜。张祜当时是一个 平民百姓,而杜牧是池州 刺史(市长)。按常理, 他们是不可能成为朋友的 ,但是在唐代就可以,因 为他们都是诗人。由此, 唐代诗歌社交的普及和影 响力可见一斑了。 宋词源于南梁,形成 于唐而极盛于宋,故称宋 词。宋词在当时是一种音 乐文学,类似现在的流行 歌曲。歌曲就要有旋律, 这个固定的旋律就是词牌 ,如我们熟悉的〔蝶恋花 〕〔念奴娇〕等。因为是 先有了词牌,再照着填词 ,所以词的创作多称为填 词。宋人的很多作品写出 了人类的普遍情感,也因 此穿越了历史长河,沉淀 为经典。我们很容易想到 李清照的“闺语”、晏殊的 “别恨”、柳永的“情长”、 李煜的“愁宗”,很容易想 到苏轼的“大江东去”、辛 弃疾的“千古江山”。宋词 经常被分为婉约派和豪放 派。其实,宋词的主流始 终只有婉约派,豪放派在 当时则是另类。原因很简 单,宋词主要用于宴会上 的演唱,而且是由歌女来 演唱。所以,歌女演唱才 是宋词主流的传播模式。 在这种应用场景下,“大 江东去,浪淘尽”这样浑 雄的词是很难有市场的。 宋词之所以在宋代爆 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 面,宋代是中国历代王朝 中对文人最友好的朝代。 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曾 下令不杀士大夫,有宋一 朝的皇帝都很好地遵守了 这一祖训。非但不杀,而 且重文轻武。宋的武功远 不如唐,对外策略基本上 是以金钱换和平。如此, 待遇优厚的文官就有大把 的时间宴会交际,听曲填 词。 所以,宋代的士大夫 大多也是词人,如宰相晏 殊、“文坛宗主”欧阳修等 。另一方面,大宋是“积 弱不积贫”,非但不贫, 而且商业发达,社会富庶 。柳永的《望海潮》就描 写了当时杭州城的繁荣景 象。社会上有钱,则娱乐 业发达。娱乐业发达,则 少不了歌舞,那么填词唱 曲在社会上的蓬勃发展也 就自然而然了。 元曲源于金,包括元 杂剧和散曲,其中元杂剧 的艺术成就和影响远超散 曲。同宋词一样,元曲也 是音乐与文本的统一体, 只是它的音乐性更为复杂 。具体的体现就是元曲不 但有曲牌,还有宫调。 曲牌如同词牌,代表 的是固定旋律。由于曲牌 太多了,元人又把调式近 似的曲牌归为一个宫调。 元曲中常用的宫调为五宫 四调。比如,五宫里的〔 正宫〕唱起来惆怅雄壮, 〔滚绣球〕〔叨叨令〕〔 快活三〕等曲牌均属正宫 。元曲创作大量引述口语 、套用俗语,而这也成就 了元曲的独特魅力。王国 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 :“元曲之佳处何在?一 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 ” 元杂剧的发展依然离 不开它的社会现实:一方 面,元代疆域辽阔,各民 族的交流融合使得当时的 大都市很是繁华富庶,在 大都这样的城市里出现了 大量的剧场、书会和日夜 不绝的观众。另一方面, 元时汉族知识分子身份极 低,传统的“学而优则仕” 的道路走不通。 这些文化精英无奈转 而投身于戏剧创作,这就 带来了元杂剧的大繁荣。 正是这样的社会环境孕育 了以关汉卿为代表的元曲 四大家,也催生了《西厢 记》《窦娥冤》等传世经 典。因为元杂剧的观众是 底层百姓,在内容上不得 不庶民化、世俗化。在音 乐性方面,由于北方、西 域等少数民族外来音乐相 继进入中原,它们与汉族 地区的音乐碰撞、结合, 推陈出新,为元杂剧在音 乐方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元曲的另一分支散曲也 遵循类似的发展逻辑。 唐诗、宋词、元曲都 是中华文化中的明珠。它 们历经千年而不褪色,依 然脍炙人口,依然生机勃 勃。现在的人已经不需要 写古代诗歌了,那么我们 为什么要花时间去读、去 背诵这些古代诗歌呢?因 为它们依然能够触动我们 ,引起我们情感的共鸣。 千百年来,科技进步很快 ,生活变化很大,但人性 基本不变。登高、别离、 羁旅、欢聚时我们所经历 的情感与古人是一样的。 春节家人团聚,你却孤身 在外,“一年将尽夜,万 里未归人”描 导语 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文学也,而后世莫能及焉者也。唐诗、宋词、元曲都是中华文化中的明珠。它们历经千年而不褪色,依然脍炙人口,依然生机勃勃。依然能够触动我们,引起我们情感的共鸣。所以才有那么多人愿意花时间去读、去赏析这些诗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