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诗信志--黄健中艺术评传/中国电影艺术家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荔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黄健中,1941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泗水市,福建泉州人。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电影评论家学会理事,电视评论家学会理事。1960年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师从导演崔嵬、陈怀皑,先后任场记、副导演、导演。1979年开始电影创作,导演作品《小花》《良家妇女》《过年》《我的1919》等在国内外多次获奖。除电影、电视剧创作外,发表电影理论研究和评论文章50余万字,出版多部论著。被国家广电总局授予“优秀电影艺术家”称号,被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词典》。
本传记写的是黄健中,但又绝不仅仅属于黄健中,抑或不仅仅属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第四代”电影导演,而是属于每一位在文化艺术上大胆探索锐意创新的艺术家。以诚实与真挚,书写作者眼中、心里和再三品读中黄健中和他的影像世界。
作者简介
张荔,教授,文学博士;现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教师。任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话剧历史与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曹禺研究会理事。在《文艺争鸣》《戏剧艺术》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戏剧:艺术与精神》《曹禺“弥留之际”的“诗意独白”》等专著五部。参与《莱昂瑟与莱纳》《弥留之际》等舞台剧的创作,负责排练统筹、文学编辑和宣传等工作。
目录
上篇 如诗:光影中的艺术与人生
一、诗性智慧与诗意呈现
(一)影像代言人
(二)行走在智性的光明里
(三)导演:智慧与人心的聚合者
(四)诗性:创作的原点和终点
二、“北影”:中国电影的文化沃土
(一)永远的恩师:崔嵬、陈怀皑
(二)汪洋:“我心中的铜像”
(三)凌子风和钟惦棐的魅力
(四)我们这一代人的“夏公”和“荒煤同志”
(五)“我们的楷模”:谢晋、谢添和于洋
三、故乡:“我是龙,不是门里的虫!”
(一)“海上十四天”
(二)黄健中的父亲母亲
(三)家乡:生命的胎记
(四)永远的“黄金搭档”
中篇 风急天高:“心灵的迹化”与“生命的承诺”
一、电影本体性之追寻
(一)《小花》:影像的冒险
(二)《如意》:人性礼赞
(三)《大鸿米店》:逼视人性恶
(四)《银饰》:超越时代的情与爱
二、电影民族化之探索
(一)《良家妇女》:何以“墙内开花墙外香”
(二)《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镜头下的哲学诗篇
(三)《过年》:“酒香不怕巷子深”
(四)《我的1919}:影像中的爱国情怀
三、“第四代”:结束,也是开始
(一)“电影,应该电影化”
(二)电影民族化与个性化
(三)形式,生命的样式
下篇 访谈与札记:家国理想与人间情怀
一、《笑傲江湖》:“风格即人”
(一)挑战,为了创新
(二)黄健中追忆:“没有令狐冲的日子”·自信使我强大
(三)张纪中如是说:水火无情·黄导有根坚强的神经
(四)再看《笑傲江湖》
二、《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建立新的秩序比仇恨更重要”
(一)超类型文本
(二)生命救助·救助生命
(三)理想女性的乌托邦幻想
三、从《美丽无声》到《天堂秀》:“戏不惊人誓不休”
(一)《美丽无声》:“家国之事,身世之感,风流蕴藉”
(二)《雾柳镇》:“有血性,见人性”
(三)《经纬天地》:“文学性、戏剧性、电视性”相结合
(四)《天堂秀》:“谜情引发的激情”
四、从《大秦帝国》到《忽必烈》:恢宏的写实与唯美的浪漫
(一)《大秦帝国》:“浩浩然,黑色裂变”
(二)《大风歌》:“唱盛世魂”
(三)《忽必烈》:朝气蓬勃,如旭日东升
余绪:“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
后记
导语
本书是针对电影艺术家黄健中(1941—)的评传。分为三个篇章。上篇,如诗:光影中的艺术与人生;中篇,风急天高:“心灵的迹化”与“生命的承诺”;下篇访谈与札记:家国理想与人间情怀。主要围绕传主黄健中的创作经历和执导电影《小花》以来的艺术作品展开论述。
后记
第一次见黄健中导演是2000年,在电视剧《笑傲江湖
》剧组。2001年我作为执行主编编辑的《风急天高——我
的二十年电影导演生涯》(黄健中著)和《笑笑傲傲365—
—中央电视台40集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拍摄写真》(
张纪中、黄健中著)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当时我是北国江
城吉林一所高校中文系的小讲师,之所以有此荣幸缘于黄
侯兴教授的引荐。黄教授是黄健中的二哥,毕业于北京大
学,是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德高望重的专家。
我的生命轨迹从此悄然变化,如梦似幻。18年弹指一
挥间。
经历了艰辛曲折的复习考博、进京读博,2009年沈阳
师范大学剧场艺术研究所成为我栖身之地。由中国现代文
学到戏剧艺术研究,专业的拓展、知识的更新,开阔了我
的生命景观,锤炼了我的思想能力,尤其提升了我的艺术
修养和审美趣味。18年来我对黄健中的关注未曾间断,面
对黄健中的生存智慧、生命状态和艺术创作,在其情与理
的运行逻辑与生命轨迹中谨慎侦察和不断探幽,黄健中超
强的生命能量和不懈的艺术探索已然不自觉地辐射并参与
了我人生与学术的构筑。18年前,黄健中的艺术世界,之
于我是追寻、仰视,是研究目标和观瞻对象;18年后,则
是寻见和对话,更多心领神会和“六经注我”。
因为寻见,所以别开生面。
纳博科夫在《果戈理》中说,作家传记的最精彩部分
不是他的奇遇记录,而是有关他风格的故事。作为影视剧
的作者,导演的传记何尝不是如此呢?诗性智慧与诗意呈
现,是黄健中影像创作的个性风格;同时,“诗言志”是
黄健中,也是中国“第四代”导演甚至之前或之后众多导
演艺术家的共同志趣。正因此,我试图经由对黄健中影视
创作与艺术精神的阐析,为当代中国电影留下一个鲜活的
案例。传记写的是黄健中,但又绝不仅仅属于黄健中,抑
或不仅仅属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第四代”电影导演,而是
属于每一位在文化艺术上大胆探索锐意创新的艺术家。尽
管我无法如传记作家那样拥有一套实证又传神的文笔,缺
少步步紧逼的知识分子式追问和质疑,甚至缺乏高屋建瓴
指点迷津的本领,然而,我已经尽我所能,以诚实与真挚
,书写我眼中、心里和我再三品读中黄健中和他的影像世
界。期待读到这部评传的诸位读者,能体察我的真情实感
,进而感受和体味以黄健中为代表的导演艺术家践行文化
和艺术理想,以影像为时代作证,为民众立言的艰辛;特
别是,黄健中在当代电影民族化与现代化进程中的突破、
坚守与歌哭,以及他的贡献与局限。
是为记。
精彩页
一、诗性智慧与诗意呈现
真正的艺术家总是怀有一种广博的人间情怀,关注众生、关爱人间;他们挑战既有成见,大胆冒险,表现自己所思、所想、所感;他们奉献给世界的是新思想和新方向。正是这种神示般的使命使黄健中从影近60年来不曾有些许的懈怠,近60年如一日地在思想文化和影视艺术之路上探险、前行。
从影对黄健中而言,也是修行。人生和艺术经受磨炼的近60年,有风雨也有彩虹……有时黄健中的思想和方向很难为当时人所接受;有时他要和流俗斗争,甚至不得不面对各种“枪林弹雨”。他越激越、越执着,越得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沉重……近60年的磨砺与修炼使黄健中充分具备了一个艺术家所应有的可敬的严正和可爱的宽厚:既不盛气凌人,也无拘泥委顿;对自己的作品虚心苛求,一丝不苟。在《心灵的迹化》一文中,黄健中给自己画了这样一幅“自画像”:“是个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是一种悲剧,却也是一种乐趣,因为永远的不满足与永远的追求,才使我无论在案头工作、拍摄现场,还是后期制作,常常处于兴奋状态。兴奋不仅使我有活力,也使我身心健康。无数的记者都会提出同样的一个问题,你最满意于自己的哪一部作品?我说我有得意而无满意之作。所谓得意,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我拍摄一部电影往往是以意造型(型则故事),以形写意(意则旨趣),以情驱笔,笔随心运,在流变组合的节律中,追求神韵,表现自我的心理气质。”
在黄健中宽厚仁慈的面容上,常常使人得到明锐的启示。无论喜怒还是哀乐,他常常以矜持与沉静泰然处之,既没有狂号和叹息,更听不到他的愤怒和声讨。与其说沧海桑田已经让黄健中在雨雪风霜中学会了同这个世界达成和解,不如说,他的一切思绪都仿佛与真理和真相水乳交融,那份淡定与从容、坦荡与和善已经深深植入他的灵府,在内心的谷底流溢清新……
(一)影像代言人
在当代电影界,“黄健中是‘第四代’导演中成就最为卓著者之一,20世纪80年代《小花》《如意》《良家妇女》等影片为新时期中国电影艺术及文化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开拓先河的卓越贡献;而90年代的《龙年警官》《过年》和《米》(《大鸿米店》,编者注)等影片或随风弄潮,或另辟蹊径,显示出极其顽强的艺术生命力”。从影近60年,黄健中以其热切的人文关怀和影视艺术实践,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和推动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历史反思。以及人的解放和民族精神的重铸;特别是,黄健中导演电影作品积极参与了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文化构建。在特定的时代、特殊的历史时期,黄健中成了中国文化与艺术精神的影像代言人。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中国电影)从1979年开始的探索是勇敢的,它渐渐与历史反思与反封建的主题结合,浸润出一个新的生活面,在一些优秀作品中获得了‘意识到的历史内容’(恩格斯)。从创作实践看,中青年导演对于人的主题的探索可分成三个冲击波。第一个冲击波以1979年《小花》《苦恼人的笑》为标志,开始对人的重视。第二个冲击波《沙鸥》《如意》《城南旧事》等,它们不再单一地以阶级性来规范人性、划分人群、鉴别思想,而注意表现更丰富的人的社会属性。第三个冲击波出现在1983年的《乡音》及以后的《良家妇女》对人的表现中,一是思考转入历史层面,着重表现封建意识对人性的桎梏与麻痹;二是大胆肯定人的自然欲求,以人的欲望的合理性批判封建的禁欲主义。”中国电影新时期以来的复兴之路,也是包括黄健中在内的电影艺术家的探索之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提到的当代电影对“人的主题的探索”形成的三个思想“冲击波”,都有黄健中的积极参与。《小花》《如意》与《良家妇女》三部作品的创作,显现了黄健中20世纪80年代的人文关怀;此后他执导的《龙年警官》《过年》《大鸿米店》《我的1919》等作品,无不以积极的人世态度关注现实中国的文化境遇,每一部都以满腔的热忱探讨人的价值、人生存的意义和精神困境,以及人类对于自由、和平和公正的渴求等。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