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爱华,圣托马斯大学英美文学博士,湖南艾曼迪教育创办人,菲律宾湖南商会秘书长,原北京知名机构的GMAT、SAT和TOEFL精英教师,12年一线课程授课和研发经验,培训教师数千名,培训学生达十万。著有《征服新托福阅读》《征服新托福阅读考点词》《征服新托福写作》《征服GMAT语法》等。
2017年8月,我辞掉深圳新东方的工作,回到长沙,创办了艾曼迪教育有限公司。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搭建了教学团队:有从美国留学回来的谭傲老9币,有我几年前的老部下刘沛丰和柏霁靓老师,最幸运的是,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的美女老师何晴,毛遂自荐加入艾曼迪,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节奏。她见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华哥,我们先把语法课做好,争取服务更多的学生,况且您是英语语法界多年的名牌老师,如果结合线上,我相信会火爆的。”
我当时并没有太在意,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来上我的线上课,我一下子忙不过来,于是索性让市场人员设置了一个一元的线上语法课。果不其然,在微信朋友圈一发,迅速搭建了一个小群,不到一个小时人数就过百了。我欣喜若狂,高兴地给这个线上班取名为:如何快速搭建英语语法体系。第一次课就是用语音在群里讲解句子结构,不到十分钟,学生就和我互动得热火朝天,一个小时后,很多学生加我微信说:“尹老师,我们期待下一次课。”
这给了我极大的动力和信心,于是我找了何晴老师,对她说:“干脆我们把这个语法体系课写成书稿,让学生不但听了课,还能看到一本成型的书,那该多好。”
二人一拍即合。
我们分工,我写整本书的体系,从词,到短语.然后到句子,最后形成体系,使得整本书逻辑清晰,一目了然:何晴负责后面的专项练习和解析。一个月下来,我们居然把以前的笔记整理成了一本厚厚的稿子。打印完后,发现整本书的体系其实就是我们平时上课的体系。
一、让学生弄清楚What
我们讲了这么多年语法,如果连What这个词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我们做题目的时候一定是在盲目地刷题,其效果注定是大打折扣的。但是,如果没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阐释词的定义,那又是显得笨拙的。于是我们俩把这些定义在办公室反复地推敲琢磨,直到我们都较为满意。比如,补语的定义,我们就是用一个数学的思维去阐述的,具体是:如果A和B之间可以加be动词,那么B就是A的补语。如果A是主语,那么B就是主语补足语,简称表语,如:Edward is a famous English teacher.在这里,a teacher就是Edward的补语,作为解释说明。如果A是宾语,那么B就是宾语补足语,如:Edward makes me happy everyday.那么,因为me和happy之间可以加be动词,所以happy就是me的宾语补足语。这样,我们就把思路打通了。同时,结合我多年的语法大班授课经验,我发现,只要老师讲解得透彻,且富有逻辑,学生们其实特爱语法。
二、让学生明白Why
在搞清楚了What之后,如果在课堂上我们带着学生去理解为什么,学生就会觉得这是一堂很有意思的课,因为他们过去十多年来都习惯了约定俗成,从不追究为什么,现在,这极大地改变了孩子们的思维习惯。比如定语从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会问学生:“嘿,各位,为什么会有定语从句呢?”基本上,孩子们的表情是木讷的,甚至觉得莫名其妙。但是通过我们的引导,学生会觉得:“哦,原来是这样的……”我一般这样解释:“同学们,修饰名词,我们常常用的是形容词,或者介词短语,如果当我们找不到一个形容词或者介词短语的时候,那怎么办呢?我们是不是要去找一个类似有主干的结构去修饰呢?这个主干结构又不能叫做一个独立的句子,但又充当定语,所以取名叫做定语从句。”说完,学生们大都豁然开朗,喜形于色。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且富有逻辑,这不就是我们作为教师的乐趣么?
三、让学生明白How
既然我们已经吊足了学生们的胃口,那么顺水推舟,作为老师,我们就会发问:“如何形成这个定语从句或者非谓语动词呢?”每次上课,当我问到这样的问题时,学生们都是瞬间打起精神来,抬头沉思。显然,这堂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学生们睡意全无。我用马克笔在黑板上,按照数学的归纳法,层层推进:先把一个含有定语从句的句子拆分,找出其中的先行词和连接词,判断它们的关系,然后证明这个连接代词指代的就是这个先行词,换句话说,两个简单句,如果有一个相同的名词,就可以合成一个定语从句。这样,学生们一下子就掌握了这个知识体系,而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自然效果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