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柳堂随笔/海宁名人文献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柳堂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柳堂随笔》以读书笔耕为要事,毕生作品达百万字以上,所涉猎领域为二,即经济与文学。本书收录了朱子家训、废止阴历的前提、记虞山半日游、今昔文化何不如、今昔文化何不如、谈水烟及烟之来源等文学作品。
目录
从《红楼梦》看到清初的戏曲弹唱
《红楼梦》的读法
从《红楼梦》谈顺治出家
谈《红楼梦》中贾家的食品
从宋史中看《水浒》
从《三笑》说起
弹词
朱子家训

为“圃”字答客问
废止阴历的前提
杭州湾头之名胜风景
记虞山半日游
忆旧游
处孤岛中作名山之游
险逐潮神卷浪游
今昔文化何不如
同乡会固部落思想欤
从烟酒到节约
谈水烟及烟之来源
旱烟
水烟
纸烟
鼻烟
雅片
水烟袋与炼钢炉
眼镜考
肥皂
戒指
火油
木炭
钟表漏刻

金刚石1
金刚石流入中国之检讨
三谈金刚石
趸船
箸的考据
中国帐簿之由来及其改革之成功
筹算、筹马与珠算
铜元之为铜板
数字别体
先秦时代经商术
谈钱
银行
经济
画线
屯积
虞夏商周之民食政策
周代列国之民食政策及诸家之学说
上海各报商业新闻发展的经过
银行周报
何为而写此书
端午节与农商
财神
上元灯市
又是重阳
盂兰盆会
清明时节
上巳修禊
乾隆皇帝与海宁
记白龙山人王一亭
白龙山人梦游诗
姚天亮
从百岁老人马相伯说起
看了刘海粟近作归来
与吕十千论画
狸案人物志
宋神僧道济师出生异同考
在浙江高等学堂的回忆
乾隆与海宁陈阁老
序言
整理说明
冯柳堂(1892—1945)名
贻箴,因生于端午,小名端
生,柳堂为其字,后以字行
。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人,
报业家。早年人浙江高等学
堂预科,因家贫而辍学。后
受聘于海宁达材学校任教。
数年后回袁花创办海宁第六
初等学堂,任校长。1914
年末,又在袁花创办该镇第
一所女子学校,除基础课程
外,兼授手工技术,使女子
亦能学得谋生之术。
1921年1月,受上海《商
报》主笔陈布雷之邀,赴沪
任《商报》编辑,自此进入
报界。1925年起又任职于
农工商局调查货价处。
1927年农工商局改为社会
局,先生负责第四科,主持
社会福利和贫民救济工作。
时值军阀混战,天灾不断,
全国闹荒者向上海集聚。先
生清楚有限的政府经费难以
应付这个局面,乃发起全市
募捐运动,借以建立难民收
容所和贫民习艺所,以解燃
眉。1929年、1930年上海
连续两年闹粮荒,先生亲自
主持,取缔操纵,打击奸商
,以平抑粮价,使市民较平
安地度过了灾年。1931年
因深感国民党政府之腐败,
即辞去社会局职务,人上海
华商电气公司,任秘书长。
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华商公司被日寇控制,即
离职。
1930年,受申报馆史量
才之邀,聘为《申报》商业
新闻版主编。1933年史量
才当选为上海市临时参议会
议长,又聘请先生为参议会
秘书,负责撰写经济方面的
议案。抗日战争前夕,已在
国民党中央任职的陈布雷邀
请先生襄助其工作,柳堂先
生婉言拒绝,谓“我这支笔
乃为大众所写,不为私人所
用”。抗日战争开始,先生
仅在申报馆工作,常用多个
笔名撰写抗日与反“汪伪”政
府的文稿。1941年太平洋
战争爆发,日寇占领上海市
租界,颁布所谓“新闻管制
法令”。《申报》总经理马
荫良召集报社主要负责人商
议大计,提出宁可停刊,决
不接受侵略者检查。先生坚
决响应报社决策,主动提出
辞职,《申报》亦随即在沪
停版,自此先生处于失业状
态,生活极度困难。不久马
荫良亲至其家慰问,发现先
生家中清贫之至,慨然日:
“陶渊明不为斗米折腰,冯
先生为中华民族之气节,甘
冒失业之煎熬,令人钦佩。
”1945年2月24日,先生因
肠癌与世长辞,享年53岁。
综观冯柳堂一生,以读
书笔耕为要事,毕生作品达
百万字以上,所涉猎领域为
二,即经济与文学。在经济
方面,因其在报刊社负责经
济类的版面,所以根据时务
发表了一大批切时弊的文章
。如《从举行国货年所得之
感想》一文,针对时人崇洋
媚外,及生产者只重仿制,
忽视研发,产品制作不愿精
益求精的弊病,一针见血地
指出“购用国货,为国民之
天职,努力国产,俾应所需
,亦国民之本分,固无待于
提倡,无需乎督促。乃吾国
之情形大异于是,衣非‘洋’
不美,食非‘洋’不足,居非‘
洋’不成,行非‘洋’不速,日
用所需,衣食所资,既无一
无‘洋’;而本国所生产者无
论其为天然与人工,几无可
与之匹敌,以至农田荒芜,
机杼歇灭,手工业破产,即
现在所称为‘国货’,实际即‘
机器仿制洋货’者,亦如风
中残烛,摇曳不定。此时人
所以鉴于外来经济侵略之无
已,抵无可制之经验,而努
力于提倡国货运动也”。其
提倡国货、振兴国家经济的
爱国之心,跃然于纸。而此
文发表至今已有七八十年了
。其中的闪光点,对今人还
起着一定的教育警示作用。
1934年2月出版的《中国
历代民食政策史》(列入商
务印书馆“中国经济学社丛
书”,1937年4月再版)流传
甚广。这部书较全面地论述
了从虞夏商周至清代各朝的
民食政策、救济途径、社仓
制度与组织、人口和漕运等
的成因及发展过程。在中国
经济史研究上,享有一定的
地位。作者谈到编著该书的
起因:“我国对于民食之调
节,已有三千余年之历史,
因革制宜,尤多良模。得能
明其体要,究其利弊,再参
照现代社会之环境,撷取他
人之所长,斟酌损益,而为
后此民食政策之张本。要亦
不可无书以资参证,此本书
所以编者也。”嗣后日本学
者金阪博将其译成日文出版

《乾隆与海宁陈阁老》
是冯柳堂在文学领域里的一
部著作,这部作品借用民间
乾隆与陈阁老的传说,以诙
谐的笔调,对海宁渤海陈氏
家族史、发家史及阁老陈元
龙的一生做了一番梳理,他
在结尾中这样写道:“信笔
写来,不觉词费。有谓你唠
唠叨叨,拉拉扯扯。写上一
大套,到末了,事之为真为
假,仍没有一个解决,说他
做甚,其实无论那一件事,
不是说他真即真,说他假即
假,也不能得到一绝对的真
假。……所以乾隆是陈阁老
的儿子固不足奇;不是,更
不必说。……事之真假,只
可由读者自得之了!”他以
巧妙的方式,回答了读者所
需解决的疑问。他善于撰写
考证类、掌故类文章,笔调
流畅,谐趣可读,常用“溪
南”“柳塘”“柳堂”等笔名,
发表于各家杂志。他对古典
名著《红楼梦》也很有兴趣
,而他研究的角度也另辟蹊
径。他对《红楼梦》里所写
到的水烟、鼻烟、肥皂、木
炭等等这些民众日常用品进
行考证,用《红楼梦》小说
的笔法,丰富对古今经济现
象的分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0:05:51